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章台宫的梁柱在烛火下投出森然的影子,像无数双审视的眼睛。百官分列两侧,玄色朝服的褶皱里藏着各异的心思——自街头流言被破后,保守派与革新派的对立愈发鲜明,今日的朝会,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嬴政端坐御座,冕旒垂落的玉珠遮住了眼底的情绪。他指尖轻叩案几,青铜镇纸与金砖碰撞的轻响,成了殿内唯一的声音。

“有事启奏。”

淳于越率先出列,朝笏重重砸在金砖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启奏大王!虾仁所推新政,名为利民,实为乱政!《诗经》有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可他竟敢篡改农具、妄变农法,甚至教贱民识字,是欲颠覆礼法,动摇国本!”

他身后的博士们纷纷附和:“淳于博士所言极是!古法沿用千年,岂能说改就改?”“‘秦玉’实为妖种,长此以往,必遭天谴!”

宗室代表嬴傒冷眼旁观,虽未说话,嘴角的讥讽却表明了立场——他虽不满嫪毐,却更忌惮虾仁的新政动摇宗室特权。

虾仁走出队列,麻布袍服在玄色朝服中依旧醒目。他手里捧着一卷竹简,上面是各郡县送来的《农事报》,墨迹未干的数字记录着堆肥法和曲辕犁带来的增产:“淳于博士说‘率由旧章’,敢问博士,去年关中大旱,旧法让多少百姓饿死?”

淳于越一噎:“天灾非人力所能及……”

“可新政能减损!”虾仁展开竹简,声音清亮,“推行堆肥法的农户,亩产比去年增三成;用曲辕犁的郡县,耕地面积扩两成。这些数字,是百姓用汗珠子换来的,不是《诗经》里的空话能比的!”

他转向嬴政,躬身道:“大王,臣请求将各郡县的增产记录抄录成册,公示于咸阳城门,让百姓亲眼看看,新政是福是祸!”

“妖言惑众!”一个博士怒斥,“那些数字定是你串通地方官伪造的!”

“是不是伪造,一问便知。”虾仁看向殿外,“臣已将关中老农王二柱等十人请至宫门外,他们都是新政的亲历者,可召他们上殿对质。”

嬴政颔首:“传。”

十个农夫被侍卫领进殿内,粗布短打与朝堂的庄严格格不入。王二柱攥着衣角,看见御座上的嬴政时腿一软,差点跪倒,却被虾仁暗中扶住。

“老丈,”虾仁轻声道,“告诉大王,你家今年的收成如何?”

王二柱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乡音的质朴:“回大王,俺家三亩地,用了先生的法子,收了六石小米,比去年多两石还多!俺孙子终于能吃饱饭,不用再啃树皮了!”

其他农夫也纷纷开口,有的说曲辕犁省力,有的说堆肥让土地变肥,七嘴八舌的乡音里,是藏不住的感激。

淳于越的脸涨成猪肝色,强辩道:“此乃个别案例,不足为凭!”

“不足为凭?”李斯出列,展开另一卷竹简,“臣已核查关中、河东、南阳三郡的粮仓记录,推行新政的县,平均增产三成以上,存粮已够秦军半年军粮。这也是‘个别案例’吗?”

他目光扫过博士们:“法家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若一味抱守‘旧章’,秦何以灭西戎、并巴蜀?何以有今日之强?”

殿内陷入沉默。李斯的话像一把钝刀,剖开了“古法不可变”的虚伪——秦国本就是靠变法才崛起,如今却有人拿“旧章”反对更彻底的革新,何其讽刺。

嬴政突然起身,玉珠碰撞的脆响打破寂静。他走下御座,玄色王袍拖过金砖,停在虾仁面前。

“先生觉得,连弩车与旧弩相比,孰优?”

“连弩车胜。”

“‘秦玉’与旧粟相比,孰优?”

“‘秦玉’胜。”

“新法与旧法相比,孰优?”

虾仁抬头,迎上嬴政的目光,那里面没有犹豫,只有期待。他朗声道:“能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者,便是最优之法!”

“说得好!”嬴政的声音穿透殿宇,“寡人要的不是故纸堆里的‘旧章’,是能让大秦一统天下的良策!即日起,曲辕犁、堆肥法、‘秦玉’种子,在全国推行,有阻挠者,以抗旨论!”

他转向淳于越,冕旒后的目光冷如寒冰:“博士若闲得发慌,可去试验田学学耕种,看看‘妖种’如何让百姓活命。”

淳于越面如死灰,瘫跪在地。博士们噤若寒蝉,再无人敢多言。嬴傒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终究低头避开了嬴政的视线。

虾仁站在殿中,看着御座上重新落座的年轻帝王,突然想起第一次朝会时自己的惶恐。不过数月,他已能在朝堂上从容辩驳,这份底气,不仅来自新政的成果,更来自嬴政无条件的信任。

朝会散去时,阳光穿透殿门,在金砖上投下狭长的光带。虾仁与李斯并肩而行,听见老廷尉低声道:“先生今日之言,可比百万雄师。”

虾仁笑了:“若没有李廷尉的粮仓记录,我这‘雄师’也缺了粮草。”

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试探与隔阂,在共同的目标前渐渐消融。

御座上,嬴政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指尖摩挲着那卷《农事报》。他知道,这场朝辩的胜利,只是开始。宗室的暗流、嫪毐的叛乱、六国的窥伺,还在暗处等待时机。但他不怕——有虾仁的奇策,有李斯的务实,有越来越多像王二柱这样拥护新政的百姓,他脚下的大秦,正朝着前所未有的方向,坚定前行。

殿外的风卷着沙尘掠过宫墙,吹动了檐角的铜铃。清脆的铃声里,仿佛能听见春耕的号角,正从远方的田野,一步步逼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