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雁门关大捷的庆功宴刚散,夜色便裹着寒意漫上将军府的屋檐。刘欣梅回到暂居的院落,刚摘下帷帽,就见白捧着一封火漆密封的密信快步走来,神色凝重:“公子,咸阳来的密信,是您留在府中的暗卫‘墨’传回的,用的是最高级别的暗号。”

刘欣梅接过密信,指尖触到火漆上熟悉的“苏”字印记,心中一紧。他走到烛火旁,用银簪挑开火漆,展开信纸——上面的字迹潦草,还沾着几点暗红的血迹,显然是墨在危急关头写就的。

“公子,赵高察觉胡狼事败,已在咸阳散布谣言,称您勾结蒙恬‘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胡亥则借机向陛下进言,请求派‘监军’前往上郡,实则想安插亲信监视您与蒙将军。另有一事——您母妃的旧部林大人,因暗中为您传递消息,已被赵高打入大牢,恐有性命之忧。”

信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根细针,刺得刘欣梅心头发紧。赵高的构陷、胡亥的算计、林大人的安危……咸阳的风波,终究还是追上了他。

“墨的处境如何?”刘欣梅声音低沉,指尖攥得信纸发皱。

“墨在信中说,他已暴露,正设法逃离咸阳,后续消息需等他安全后再传。”白躬身回道,“另外,他还提到,陛下看完胡亥的奏折后,并未立刻表态,只是让李斯拟了一道‘安抚’上郡的圣旨,大概三日后会送到。”

刘欣梅沉默片刻,走到窗边望着夜空。始皇帝的“不表态”,比直接降罪更让人捉摸不透——是在试探他的忠心,还是真的对“拥兵自重”的说法有了猜忌?而李斯拟的“安抚”圣旨,又藏着多少算计?

“备笔墨。”刘欣梅突然转身,“我要给蒙将军写一封信,明日一早你亲自送去。另外,让黑即刻启程,暗中前往咸阳接应墨,务必确保他的安全——林大人的事,也需要他查探清楚。”

白领命而去,刘欣梅坐在案前,提笔疾书。他必须尽快与蒙恬商议对策,应对即将到来的“监军”和咸阳的流言,更要想办法救出林大人——那是他母妃留下的最后一点力量,绝不能失去。

次日清晨,蒙恬接到信后,立刻赶到刘欣梅的院落。两人屏退左右,在书房内密谈。

“赵高这是想借陛下的手,削我们的权!”蒙恬看完信,怒不可遏地将信纸拍在案上,“那‘监军’若真的来了,定会处处掣肘我们,到时候别说整训边军,恐怕连日常防务都会被打乱!”

“将军息怒。”刘欣梅递过一杯热茶,“陛下既然没有立刻派监军,反而先下‘安抚’圣旨,说明他对流言还有疑虑。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用实际行动打消他的猜忌,同时做好应对监军的准备。”

他顿了顿,说出自己的计划:“第一,立刻将雁门关大捷的详细战报和缴获的匈奴兵器、粮草清单,派人快马送往咸阳——让陛下知道,我们不仅没有拥兵自重,反而在为大秦守护北疆。第二,主动请求陛下派官员前来‘核查’军饷粮草——我们光明磊落,不怕查,反而能借此证明清白。第三,整训边军时,让将士们多演练‘防御阵型’,少练‘进攻战术’——对外宣称是为了防备匈奴反扑,实则是向陛下表明,我们没有扩张的野心。”

蒙恬听完,眼中闪过赞许:“公子考虑周全!这样一来,陛下不仅不会猜忌我们,反而会觉得我们忠心耿耿。至于那监军……若他敢来捣乱,我们便让他抓不到任何把柄!”

商议完毕,两人立刻分头行动。蒙恬亲自起草战报,将缴获的匈奴战马、兵器一一登记造册,派亲信快马送往咸阳;刘欣梅则召集边军将领,宣布整训计划,重点强调防御战术的演练。

上郡的边军,大多是蒙恬的旧部,本就对他忠心耿耿。如今刘欣梅提出的整训计划,既贴合实际防务需求,又能提升士兵们的战斗力,将领们纷纷响应,整训工作很快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校场上,士兵们分成几队,演练着蒙恬改良的“鱼鳞阵”。盾牌手在前组成坚不可摧的盾墙,长矛手在后排刺向“敌人”,弓箭手则在两翼掩护——整个阵型进退有序,配合默契。刘欣梅站在高台上,看着士兵们精神抖擞的样子,心中稍稍安定。

“公子,您看这‘鱼鳞阵’,若是用来防御匈奴的骑兵冲锋,效果定能提升三成。”陈武走到身边,语气中满是赞叹。他的伤已经痊愈,此刻穿着一身轻便甲胄,显得格外英武。

刘欣梅点头:“蒙将军的战术确实厉害,但光有战术还不够。”他指向不远处的兵器库,“我昨日让人查了,库里的长矛有近三成已经生锈,弓箭的数量也不足——这些都需要尽快修补、补充。另外,士兵们的冬衣也该准备了,上郡的冬天比咸阳冷得多,不能让将士们冻着。”

陈武躬身应道:“公子放心,我这就去安排人修补兵器,统计冬衣的数量。只是……军饷和粮草恐怕不够支撑这些开支。”

提到军饷,刘欣梅眉头微蹙。之前罚没李氏的家产虽然充了军饷,但边军人数众多,加上整训、修补兵器、制备冬衣,开销巨大,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我有办法。”刘欣梅沉吟片刻,“上郡有不少荒地,我们可以组织士兵在训练之余开垦荒地,种植粟米——既能补充粮草,又能让士兵们在农闲时有事可做,避免滋生事端。另外,我们可以与上郡的商户合作,让他们为边军提供冬衣和物资,作为回报,减免他们一部分赋税——这样既能解决物资问题,又能安抚商户,一举两得。”

陈武眼睛一亮:“公子这个办法好!我这就去联络商户,安排士兵开垦荒地。”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跑来,禀报说咸阳的圣旨到了,传旨的太监已经到了将军府门口。

刘欣梅和蒙恬对视一眼,心中都清楚——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两人快步赶回将军府,只见一名身着绯色官服的太监,正傲慢地站在大厅中央,手中捧着明黄色的圣旨。他看到刘欣梅和蒙恬进来,只是淡淡瞥了一眼,语气带着几分轻蔑:“扶苏公子,蒙恬将军,陛下有旨,还不跪下接旨?”

蒙恬心中大怒,刚要发作,却被刘欣梅暗中拉住。刘欣梅微微摇头,随即拉着蒙恬一起跪下:“臣等恭迎圣旨。”

太监展开圣旨,尖细的声音在大厅内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上郡守将蒙恬、监军扶苏,平定匈奴有功,特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然近日流言四起,为安民心,朕命光禄大夫赵成前往上郡,协助监军处理军政要务,督查军饷粮草。望尔等同心协力,守护北疆,勿负朕望。钦此。”

赵成!刘欣梅心中一凛——那是赵高的亲弟弟!始皇帝果然还是派了赵高的人来,这哪里是“协助处理军政”,分明是来监视和掣肘他们的!

“臣等领旨,谢陛下隆恩。”刘欣梅和蒙恬齐声回道,语气平静,听不出任何情绪。

太监将圣旨递过来,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公子,将军,咱家这次来,还带来了赵大人的口信——赵大人说,他弟弟赵成初到上郡,还望二位多多关照。”

刘欣梅接过圣旨,淡淡一笑:“公公放心,赵大人是陛下派来的,我们自然会‘好好关照’。”话里的深意,让太监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送走传旨太监后,蒙恬再也忍不住怒火:“陛下怎么会派赵成来?那可是赵高的弟弟!这不是明摆着让他来捣乱吗?”

“陛下有陛下的考量。”刘欣梅叹了口气,“他既要用我们守护北疆,又要防着我们拥兵自重,派赵成来,不过是想平衡各方势力罢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不过,赵成既然来了,我们也不能任由他摆布。你立刻让人去查赵成的底细,看看他在咸阳有没有什么把柄。另外,通知所有将领,赵成来了之后,凡事都要先禀报我们,绝不能让他插手军务——尤其是边军的调动和军饷的使用,必须牢牢握在我们手里。”

蒙恬点头:“公子放心,我这就去安排。赵成若是识相,便让他在府中安安稳稳地待着;若是敢捣乱,我定让他有来无回!”

三日后,赵成抵达上郡。他身着紫色官服,面容与赵高有几分相似,却多了几分浮夸。刚到将军府,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求刘欣梅和蒙恬将边军的花名册和军饷账簿交给自己“核查”。

“赵大人,”刘欣梅端坐在主位上,语气平淡,“边军花名册和军饷账簿,按规矩需由主将和监军共同保管。您是陛下派来协助处理军政的,若是想看,可与我们一同查看,但单独保管,恐怕不合规矩。”

赵成脸色一沉:“扶苏公子,本大人是陛下亲派的监军,难道还信不过吗?你这是故意刁难!”

“赵大人误会了。”蒙恬站起身,语气带着几分威严,“边军关乎北疆安危,花名册和军饷账簿更是机密中的机密,若是出了差错,谁也担不起责任。您若是想核查,我们可以陪您一起查,但单独保管,绝无可能。”

赵成看着两人一唱一和,知道自己硬要也拿不到,只能悻悻地放弃:“好!那本大人就先住下,明日再与二位一同核查。另外,本大人带来了几名亲信,需要安排到军中任职——他们都是咸阳来的能人,定能帮上二位的忙。”

刘欣梅心中冷笑,赵成这是想安插自己的人,掌控边军。他没有立刻拒绝,只是淡淡道:“赵大人的亲信若是真有本事,我们自然欢迎。不过,边军任职需按军功和能力选拔,不如让他们先去基层历练一番,若是表现出色,再提拔也不迟。”

赵成没想到刘欣梅会这么说,一时语塞。他带来的亲信,都是些只会溜须拍马的酒囊饭袋,哪里经得起基层历练?但刘欣梅的话说得合情合理,他也无法反驳,只能点头同意。

打发走赵成后,刘欣梅和蒙恬相视一笑。赵成的手段,比他们想象中还要拙劣——对付这样的人,只要守住规矩,不给他可乘之机,他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接下来的几日,赵成多次试图插手军务,一会儿要求改变边军的训练计划,一会儿想克扣军饷中饱私囊,都被刘欣梅和蒙恬用“不合规矩”“需禀报陛下”等理由挡了回去。赵成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整日在府中饮酒作乐,偶尔派人去打探消息,却什么也查不到。

与此同时,边军的整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士兵们开垦的荒地种上了粟米,长势喜人;商户们送来的冬衣和物资堆满了仓库;兵器库中的长矛、弓箭也修补完毕,甚至还改良了一部分兵器——在刘欣梅的建议下,工匠们在长矛的末端加了一个小铁钩,既能钩住匈奴骑兵的马腿,又能在近战中发挥作用。

这日,刘欣梅正在校场查看士兵训练,突然接到白传来的消息:黑已经接应墨安全抵达上郡,林大人虽然还在大牢中,但黑已经买通了狱卒,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只是赵高派了人严加看守,想要救人难度极大。

“知道了。”刘欣梅心中稍安,“让黑和墨先在府中歇息,待风头过后,再商议如何救林大人。另外,让墨整理一份赵高在咸阳的罪证——我们现在虽然动不了他,但总有一天能用得上。”

白躬身应道:“公子放心,我这就去传达命令。”

刘欣梅站在高台上,看着士兵们演练新改良的长矛战术,心中涌起一股力量。咸阳的流言、赵成的掣肘、林大人的安危……这些困难虽然棘手,但只要他和蒙恬同心协力,只要边军足够强大,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他望向远方的雁门关,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赵高、胡亥、赵成……你们尽管来,我刘欣梅就在这里,等着你们!上郡的边军,就是我最坚固的盾牌,也是我最锋利的剑!

夜色渐深,将军府的灯火依旧明亮。刘欣梅坐在案前,看着桌上的边军花名册,手指在一个个名字上轻轻划过。这些士兵,都是大秦的脊梁,也是他改写命运的希望。他知道,只要守住上郡,守住这些将士,他就一定能等到反击的那一天。

属于他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