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一定不要错过岱瑾写的一本连载小说《镖门》,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04430字,最新章节第11章,这本书的主角是沈青崖。主要讲述了: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镇岳镖局在这位年轻少主的主持下,如同精密的器械,悄然却高效地运转起来。沈青崖与福伯在书房中对着简陋的舆图,反复推敲前往丹阳镇的路线,最终选定了一条虽绕远些、但更为隐蔽安全的路径。福伯…
《镖门》精彩章节试读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镇岳镖局在这位年轻少主的主持下,如同精密的器械,悄然却高效地运转起来。
沈青崖与福伯在书房中对着简陋的舆图,反复推敲前往丹阳镇的路线,最终选定了一条虽绕远些、但更为隐蔽安全的路径。福伯动用了镖局仅存的、绝不引人注目的资源——一辆半旧的骡车,和一位沉默寡言、却绝对可靠的老车夫李叔。盘缠被分开放置,大部分仔细缝在沈青崖的贴身衣物内,只留少量铜钱和碎银放在包袱里以备不时之需。
沈青崖则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褪下了那身象征身份的雨过天青色长衫,换上了一件半旧不起眼的灰布直裰,脚下是一双便于行走的厚底布鞋。他站在镜前,看着镜中那个气质陡然变得朴素的自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他打开行李,将那本至关重要的《老镖名册》抄录,以及福伯连夜为他整理的《江湖行路须知》小心放入包袱最里层。
他的目光,落在了箱底那本《策论精选》上。指尖划过冰凉的封面,他犹豫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挣扎。最终,他还是鬼使神差地将其拿起,飞快地塞进了包袱底层,用衣物严严实实地盖住。仿佛这本圣贤书,能给他这惶惑不安的心,带来一丝虚幻的慰藉与熟悉的依托。
寅时刚过,万籁俱寂。镖局那扇朱漆大门只悄无声息地推开一道缝隙。沈青崖肩挎蓝布包袱,最后回望了一眼身后沉睡的宅院。父亲的病房、福伯忧虑的面容、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都被关在了门内。
一辆骡车早已静静等候在门侧阴影里,拉车的是一匹看起来同样不起眼的青骡,蹄子上包了厚布,以减轻行进时的声响。车夫老李,是个年在五十上下的汉子,皮肤黝黑,面容朴实,眼角有着刀刻般的皱纹,是镖局里多年的老人,平日里主要负责些内务杂役,话不多,眼神却总带着一种经年累月养成的警惕。他见沈青崖出来,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行礼,随即伸手接过沈青崖的包袱,稳妥地安置在车厢内。
“少爷,都安排妥了。路线按福伯交代的,先走官道,午后再岔入小路,避开通衢要津,虽绕些远,但稳妥。” 老李的声音低沉沙哑,像是很久没有好好说过话。
沈青崖点了点头,没有多言,最后回头望了一眼身后。镇岳镖局的匾额在黎明前的微光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暗影,高墙森然,将内里的忧虑、父亲的病榻、漕帮的威胁,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都紧紧关在了身后。他心中百感交集,有逃离樊笼的短暂松快,有对未知前路的志忑,更有对身后一切的深切牵挂。他强迫自己收回目光,不再留恋,弯腰钻进了骡车那简陋的车厢。
车厢内空间狭小,只铺着一层薄薄的干草和旧毡子,随着骡车起步,轻轻摇晃起来,带着一股牲口、木料和尘土混合的气息。老李坐在车辕上,轻轻挥动鞭子,发出一声极轻微的唿哨,青骡便迈开蹄子,不紧不慢地踏上了尚未苏醒的街道,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均匀而沉闷的辘辘声,很快便融入了这座庞大城市黎明前的寂静之中。
沈青崖靠在微微颠簸的车壁上,听着这单调的车轮声,心绪难以平静。他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怀中那坚硬冰凉的触感——总镖头令牌被他用软布层层包裹,贴身藏着。这令牌,如今已不再是书房暗格中一件与他无关的象征物,而是真正压在他心口的千钧重担。他又摸了摸包袱里那本名册抄录,指尖仿佛能感受到那三个名字——王铁山、赵猛、孙二娘——所蕴含的分量。他们,是父亲曾经的臂助,是镖局过往辉煌的见证,也极有可能是挽救危局的唯一希望。找到他们,说服他们,谈何容易?
思绪纷乱间,他的手无意中碰到了包袱里另一件硬物。他怔了一下,随即有些心虚地将其往深处塞了塞。那是他昨夜收拾行装时,鬼使神差,又从箱底翻出、偷偷塞进来的《策论精选》。圣贤书的墨香,似乎能给他这惶惑不安的心,带来一丝虚幻的慰藉与熟悉的依托。然而,这举动本身,却像是一根小小的尖刺,提醒着他内心深处的摇摆与不坚定。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丝“杂念”驱散,转而将福伯塞给他的那本薄薄的、用蝇头小楷写就的《江湖行路须知》拿了出来,就着从车帘缝隙透入的、逐渐增亮的天光,强迫自己阅读起来。
车辆驶出城门时,天色已蒙蒙亮。守城的兵卒睡眼惺忪,例行公事地检查了一下,老李赔着笑脸,塞过去几个铜子,便顺利放行。出了城,视野豁然开朗。官道两旁,是无垠的、在晨雾中泛着青翠光泽的稻田,远山如黛,轮廓柔和地起伏着,空气中带着泥土和禾苗的清新气息。若在平日,这该是一派令人心旷神怡的江南春景。
然而,沈青崖的目光,却无法忽略那些与这生机勃勃景象格格不入的痕迹。官道旁,时而可见三五成群、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或蹲或坐,眼神麻木,守着寥寥几件破烂家当,望着偶尔经过的车马,眼中只有一片死寂的茫然,或是偶尔闪过的、令人不安的饥渴。更有那拖家带口、步履蹒跚的,沿着官道边缘蹒跚而行,不知前路在何方。
这景象,像一根根细小的针,刺穿着沈青崖的心。他想起陈老藕,想起码头上的欺压,想起父亲手札中那些关于赈济、修堤的记录。这世道,远非他书中读到的“盛世”模样。圣贤之道,在这赤裸的生存艰难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李叔,”他忍不住掀开车帘一角,对车辕上的老李低声道,“这流民……似乎比前些日子更多了?”
老李头也没回,目光依旧警惕地扫视着前方和两侧,声音压得更低:“少爷有所不知。近来各地都不太平,苛捐杂税又多,加上前阵子江北闹了蝗灾,活不下去的人,只能往南边涌,指望在富庶之地讨条活路。” 他顿了顿,补充道,“咱们这趟出来,福伯特意交代,要格外小心。这流民里头,也难保没有混进去的歹人,或是……某些人的眼线。”
沈青崖心中一凛,默默放下了车帘。老李的话,像是一盆冷水,浇醒了他刚刚因离开镖局而略有松弛的神经。他不再是那个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他肩负着使命,必须时刻警惕。他再次拿起那本《江湖行路须知》,这一次,看得更加认真,将那些关于辨认路标、躲避麻烦、与人打交道的注意事项,一字一句地刻进脑子里。
旅途单调而漫长。骡车保持着一种既不引人注目又不至于太慢的速度,在官道上平稳行进。约莫过了两个时辰,日头升高,天气渐渐暖热起来。沈青崖坐得久了,只觉得腰背酸麻,便探出身,与老李并排坐在车辕上。
官道宽阔,车马行人渐多。两旁除了稻田,也开始出现一些村落、茶摊、歇脚的凉亭。沈青崖看着路旁不时出现的、刻着地名和里程的石质界碑,忽然想起《行路须知》中关于辨认路标的记载,便虚心向老李请教:“李叔,这界碑上的符号和文字,除了地名里程,可还有其他讲究?我见有些碑上似乎刻有特殊的纹样。”
老李见他肯学,倒也耐心,指着不远处一块半埋土中的界碑道:“少爷好眼力。您看那块碑,顶部是否有个模糊的箭头印记?那是早年官府设立的指路碑,箭头所指,通常是通往下一个重要城镇的方向。还有些碑上,会有当地乡绅或行会留下的暗记,比如商队留下的表示前方路况的符号,或是江湖朋友留下的、表示此地有无麻烦的标记……这些,就需要常年行走的人,才能看懂几分了。”
沈青崖听得入神,只觉这看似简单的行路,内里竟有这许多学问。他努力辨认着老李所指的痕迹,试图将书本知识与眼前实景对应起来。正凝神间,骡车经过一处岔路口,路旁歪斜着一块破损严重的石碑,字迹大多磨灭,只能勉强认出半个“墓”字。
沈青崖心中一紧,脱口而出:“李叔小心!前方似有墓葬之地,按《礼记》所载,行车当避让,免扰亡者清静……”他语气带着读书人特有的较真和一丝对未知的敬畏。
老李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竟难得地露出一丝哭笑不得的神情。他拉了拉缰绳,让青骡速度稍缓,指着那石碑无奈道:“我的少爷哎……您看仔细了,那不是墓碑,是界碑!上面原本刻的是‘界墓镇’,年久失修,‘界’字和‘镇’字都掉了,就剩个‘墓’字吓唬人哩!这地方离最近的坟山还有十几里地呢!”
“啊?”沈青崖闹了个大红脸,耳根都烧了起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在这实际的江湖路上,书本上的知识若不能与实践结合,竟是如此可笑。他讪讪地低下头,嗫嚅道:“原……原来如此,小子孟浪了。”
老李看着他那副窘迫模样,摇了摇头,却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轻轻一抖缰绳,骡车继续前行。只是那微微抽动的嘴角,显露出他强忍的笑意。
这个小插曲,让沈青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不再轻易发言,只是默默地观察,学习,将所见所闻与脑中知识相互印证。
日头渐渐偏西,官道上的行人车马稀疏了不少。按照计划,骡车该寻路转入前往丹阳镇的小道了。老李的神色也愈发警惕,他不再与沈青崖交谈,只是不时勒停骡车,侧耳倾听身后的动静,或是仔细观察路旁树林、土丘后是否藏有异常。
就在他们即将拐入一条略显荒僻的岔路时,老李忽然猛地一勒缰绳!
“吁——!”
青骡不满地打了个响鼻,停了下来。老李眼神锐利如鹰,死死盯着后方官道的拐角处。沈青崖的心也瞬间提到了嗓子眼,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尘土微微扬起,却并无车马人影立即出现。
“怎么了,李叔?”沈青崖压低声音,紧张地问。
老李眉头紧锁,沉吟片刻,才缓缓道:“没什么,许是野狗蹿过,惊起了尘土。” 但他并未立刻驱车,又等了一会儿,确认再无异常,这才轻轻挥动鞭子,驱车拐入了那条通往丹阳镇的、更显幽深的小路。
车轮碾过坎坷的土路,颠簸加剧。沈青崖回头望去,只见来时宽阔的官道已被林木遮挡,渐渐消失在视野中。前方,小路蜿蜒,伸向暮色渐起的群山之中。
丹阳镇,已然在望。
但沈青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老李方才那一瞬间的紧张,绝非空穴来风。这片看似平静的江南春色之下,究竟隐藏着多少未知的危险与暗流?
他深吸一口气,将怀中那本《策论精选》又往包袱深处按了按,仿佛要将那个属于过去的自己,彻底埋藏。然后,他握紧了拳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小路的前方。
那里,有他要找的第一个人,“铁扁担”王铁山。
也有他必须面对的第一个,真正的江湖。
小说《镖门》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