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小说《包公断奇案》在线章节阅读

包公断奇案

作者:一凡红尘笑

字数:170158字

2025-08-14 10:10:11 完结

简介

想要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历史古代小说吗?那么,包公断奇案将是你的不二选择。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一凡红尘笑创作,以包公公孙等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更新170158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奇幻之旅吧!

包公断奇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熙宁四年秋,开封府衙前落叶纷飞。包拯正在批阅公文,忽见公孙策匆匆闯入,手中奏折”啪”地落在案上。

“大人!出大事了!苏轼以诗获罪,已被押入御史台狱!”

包拯手中朱笔一顿:”罪名?”

“谤讪朝政!”公孙策展开奏折,”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其《钱塘集》中数十句,指为讥刺新法。王相国虽未表态,但其党羽已联名请斩苏轼!”

包拯拍案而起:”荒唐!备轿,去御史台!”

御史台(又称”乌台”)阴森潮湿。狱中的苏轼虽着囚衣,却仍挺直腰背,借着窄窗微光在墙上刻诗。见包拯进来,他苦笑道:”包大人是来验明正身的么?”

包拯示意狱卒退下,低声道:”苏学士,本官奉旨核查此案。你的《钱塘集》中,哪些真含讥讽?”

苏轼摇头:”若说全无讥讽是假,但绝非如舒亶所言的’恶攻’。譬如这句’赢得儿童语音好’,本是夸赞杭州孩童乡音悦耳,他们却解作’讽刺新法好’…”

包拯细看舒亶整理的”罪证”,确实多为断章取义。更可疑的是,所有”罪证”笔迹相同,显然经过统一篡改。

“苏学士与舒亶可有旧怨?”

苏轼叹息:”去岁我任杭州通判,曾劾他强征’青苗钱’致民死。不想他反升御史…”

正说着,狱卒高喊:”舒大人到!”

舒亶阔步而入,见包拯在此,脸色微变:”包大人何故私会罪囚?”

包拯亮出圣旨:”本官奉旨查案。倒是舒大人,这些’罪证’笔迹一致,莫非都是你一人所誊?”

舒亶强辩:”下官…只是统一整理…”

“整理还是篡改?”包拯突然抽出一页,”这句’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原诗上下文分明是自责不懂律法,到你笔下却成了’讥讽陛下无术’!”

舒亶恼羞成怒:”包大人是要包庇罪臣吗?”

包拯冷笑:”本官只认事实。苏学士,你可有话说?”

苏轼昂首:”若以文字罪人,则天下无人不可杀!舒大人既善罗织,不妨也解解王相国的《元日》诗——’总把新桃换旧符’,可是要谋朝篡位?”

舒亶面如土色,甩袖而去。

次日朝堂,舒亶一党群起攻讦。李定厉声道:”陛下!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当处极刑以儆效尤!”

王安石沉默不语。皇帝看向包拯:”包卿核查如何?”

包拯捧出《钱塘集》原稿:”陛下明鉴,臣对照发现三大疑点:其一,所谓’罪证’多断章取义;其二,所有摘抄笔迹相同;其三…”他突然转向舒亶,”舒大人去年在杭州强征青苗钱致死三十七人,被苏轼弹劾,此为报复!”

舒亶跳脚:”污蔑!”

包拯击掌,衙役押上一名账房:”此乃舒府管家,可证舒大人受贿十万贯!”

朝堂哗然。王安石突然开口:”陛下,臣请重审此案。新法虽要维护,但不可兴文字狱!”

皇帝沉吟良久,最终裁决:苏轼贬黄州团练副使;舒亶革职查办;命翰林院制定”诗文不当以言罪”条例。

离京那日,苏轼在城外长亭独酌。包拯微服来送,递上一卷《钱塘集》抄本:”苏学士,保重。”

苏轼大笑:”包大人不怕受牵连?”

包拯正色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此乃士人本分。”

苏轼肃然敬酒:”敬’铁面’!”

包拯饮尽,从袖中取出一幅字:”这是你在狱中所刻之诗,本官拓下来了。”

苏轼展开,正是那首《狱中寄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好诗。”包拯轻叹,”他日必当流传千古。”

远处,一群孩童嬉笑着跑过,口中唱着新编的童谣:”苏子诗,包公断,铁面丹心照汗青…”

[本案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