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历史古代小说,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天涯沦落人001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2章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古代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主要讲述了:咸阳宫的青铜灯盏在晨光中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嬴政的目光如炬,牢牢锁定在天幕新展开的壮阔画卷上。三日前南明收复台湾的余威尚未散尽,此刻光幕上已铺展开更为宏大的历史图景:“永历十年(1666 年),台湾战役…
《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精彩章节试读
咸阳宫的青铜灯盏在晨光中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嬴政的目光如炬,牢牢锁定在天幕新展开的壮阔画卷上。三日前南明收复台湾的余威尚未散尽,此刻光幕上已铺展开更为宏大的历史图景:“永历十年(1666 年),台湾战役结束后,南明商人以台湾为中转站,沿郑和下西洋旧航线南下,深入东南亚腹地。爪哇、暹罗、吕宋等地的华商会馆相继建立,依托残存的宗藩体系,与当地土邦达成‘以货易土’协议 —— 用丝绸、瓷器换取香料产地的租地权,年获利超五百万两。”
“舍本逐末!” 李斯的拐杖重重敲击着金砖地面,苍老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指着画面里南明商人与爪哇苏丹签订租地契约的场景,花白的胡须因愤怒而颤抖,“秦以农立国,辟疆拓土必设郡县、置官吏。这南明用丝绸换土地,既不驻军也不征税,与孩童玩沙何异?”
嬴政指尖在玉案上缓缓滑动,目光扫过画面中东南亚的舆图。当看到南明商人在马六甲设立的商栈挂着 “大明怀远驿” 的旧牌,却无半分驻军时,始皇帝突然冷笑:“当年王翦南平百越,设南海、桂林、象郡,方得百越臣服。这南明只知通商,不知设治,今日的租地,明日便是他人之物。”
天幕的解说声带着南海的咸湿气息:“南明商人深知孤军深入之险,故以‘恢复皇明宗藩’为旗号,联络暹罗阿瑜陀耶王朝、越南阮主政权等旧藩属,约定‘共抗西洋,分利而治’。永历十一年,华商武装与暹罗水师联手,驱逐了盘踞北大年的葡萄牙殖民者,开启军事合作先河。”
刘彻在未央宫猛地将案上的鎏金铜爵扫落在地,酒液溅湿了玄色龙袍上的日月星辰纹。“荒唐!” 他指着画面里南明商人与暹罗王在玉佛前歃血为盟的场景,声音因暴怒而嘶哑,“当年朕遣张骞通西域,乌孙、大宛皆称臣纳贡,何曾与蛮夷分利?这伙人竟将祖宗疆土视作生意,与南宋赵构何异!”
卫青持剑上前一步,低声劝谏:“陛下息怒。观南明此举,实为权宜之计。东南亚距江南万里之遥,驻军耗费巨大,联合同盟实乃明智。当年贰师将军征大宛,亦曾联西域诸国,方得汗血宝马。”
“联盟?” 刘彻霍然起身,看着画面里暹罗士兵穿着南明制式的棉甲操练,而华商则在曼谷开设钱庄,“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今日利尽而合,明日利尽而离。当年南越王赵佗虽称臣,朕仍派严助持节监其国,这南明连监国之使都不派,简直是引狼入室!”
两仪殿的檀香萦绕在梁柱间,李世民捻着棋子的手指悬在棋盘上方,目光却被天幕上的场景牢牢吸住。画面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正在爪哇海面拦截南明商船,而远处,悬挂着 “明” 字旗号的战船正全速赶来 —— 那是南明商人斥资三万两白银,从英国东印度公司购得的 “三桅盖伦船”,甲板上的十二磅炮正缓缓转动。
“有点意思。” 李世民将黑子落在天元位,棋盘上顿时风云变幻,“这南明商人倒比官员更懂‘以夷制夷’。当年朕联合薛延陀共抗突厥,何尝不是如此?”
长孙无忌凑近细看,眉头紧锁:“陛下,西洋战舰威力远超中式沙船,这南明仅凭几艘外购战船,岂能与荷兰舰队抗衡?恐重蹈嘉靖年间朱纨抗倭的覆辙。”
“非也。” 李世民指着画面里南明工匠在厦门船坞拆解西洋战船的场景,“你看,他们在仿造。当年朕令尉迟恭改良陌刀,亦是拆解突厥弯刀所得灵感。商人逐利,必求自保,外购只是权宜,仿制方能长久。”
宣和殿的玉案上铺着《诸蕃志》的复刻本,赵佶正用紫毫笔勾勒占城国的象牙贡品,目光却不由自主瞟向天幕。画面里,南明商人在马尼拉与西班牙殖民者谈判,用一箱景德镇瓷器换得三处银矿的开采权,而远处的港口里,双方的战舰正虎视眈眈。
“瓷器换矿山,倒也划算。” 道君皇帝放下画笔,看着画面里华商子弟在吕宋学习西班牙语,突然叹了口气,“当年朕派徐兢出使高丽,虽带回不少奇珍,却未想过学其技艺。这南明商人,倒比士大夫更懂变通。”
蔡京在一旁躬身道:“陛下圣明。商人重利,故不择手段。然西洋人狼子野心,今日卖船,明日便可能用同样的船来攻。当年契丹卖马与我,转头便南下侵宋,不可不防。”
赵佶却盯着画面里南明与西班牙人共同绘制的海图,上面标注着暗礁、季风与航线:“海图无国界,技艺亦无国界。这西洋火炮的图纸,若能借来一观……” 他突然住口,笔尖在绢帛上晕开一小团墨渍,像一滴落入南海的雨。
乾清宫的烛火在穿堂风中明明灭灭,崇祯帝的手指深深抠进御案的裂缝。天幕上,汪文德率领的商团正在广州城外建造新式船坞,雇佣的荷兰工匠正在指导工人锻造炮管,火星溅落在 “皇家钱庄” 的旗幡上。
“朕当年若肯用徐光启的西洋炮法,何至于……” 朱由检的声音嘶哑,突然剧烈咳嗽,血沫染红了案上的《农政全书》,“这些商人倒敢用洋人!东林党当年骂徐光启是‘西夷走狗’,如今却看着南明用洋炮赚得盆满钵满,何其讽刺!”
王承恩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陛下息怒!南明此举乃无奈之举,怎比得上陛下当年重用孙承宗、袁崇焕……”
“别提他们!” 崇祯猛地打断,指着画面里荷兰工匠因薪酬纠纷罢工,被南明商人用白银安抚的场景,“银子!又是银子!朕当年缺的就是银子!可这些商人宁肯给洋人,也不肯捐给朝廷!”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这朱家的江山,究竟是谁的江山!”
养心殿的西洋钟滴答作响,康熙端起珐琅彩茶杯,目光在天幕与奏折间流转。画面里,南明水师的 “镇海二号” 正在台湾海峡试航,这艘仿制荷兰 “福禄特船” 的新式战舰,装配了二十四门青铜炮,船头雕刻着穿龙袍的弘光帝像。
“仿得倒有几分形似。” 玄烨指着画面里炮手用西洋象限仪校准弹道的场景,对索额图道,“当年南怀仁为朕造红衣大炮,亦曾教过此等法子。这南明商人倒是会偷师。”
索额图皱眉:“陛下,西洋人岂会真心传授技艺?这船炮怕是些过时货色。我大清若要造船,当请耶稣会士从头教起。”
“偷师亦是本事。” 康熙放下茶杯,看着画面里南明商人用鸦片(注:此处为历史架空,仅作情节推动)与波斯商人换取硫磺的场景,“你看,他们懂得用贸易链获取战略物资。荷兰人卖船,却不卖火药配方,他们便另寻门路。这等韧性,倒比崇祯帝强。”
咸阳宫的争论愈发激烈。李斯指着天幕上南明商船携带的商品清单 —— 丝绸、茶叶、瓷器占七成,而铁器、书籍仅占三成,气得浑身发抖:“陛下请看!这等贸易,只知输出无用之物,不知引进耕织之技,与汉初和亲输絮缯何异!长此以往,必致国库空虚!”
嬴政却盯着画面里华商在暹罗推广水车的场景,沉默半晌才开口:“秦法规定,工匠不得私传技艺。这南明商人将水车图纸卖给暹罗,看似失策,实则以技换信。只是……” 他突然冷笑,“无强大军力护持,再先进的技艺也只会为他人作嫁衣。”
未央宫的铜漏已过未时,刘彻看着南明与荷兰舰队在马六甲海峡的对峙画面 —— 双方各有十艘战舰,却未开火,只是用旗语互相恫吓。“怂包!” 他指着画面里南明船长下令 “不得先开火” 的场景,“当年朕的楼船军在番禺海战,见敌舰便撞,何曾如此畏缩?”
卫青拱手:“陛下,此乃商业船队,非正规水师。若开战,无论胜负皆损商路,故以威慑为上。当年苏武使匈奴,虽杖汉节不失,亦未轻言开战。”
“威慑?” 刘彻冷哼,看着画面里荷兰战舰故意冲撞南明商船,“人家都骑到头上了,还谈威慑?这南明的血性,都被银子磨没了!”
两仪殿的李世民正研究西洋战舰的构造图,突然道:“辅机你看,这船底的龙骨用的是加勒比硬木,我朝虽无此木,却可用秦岭的松木多层叠加,未必不能仿制。”
长孙无忌点头:“若能得此船样,可令将作监即刻仿造。”
“然也。” 李世民落下关键一子,“当年朕见突厥骑兵甲胄轻便,便令将作监改良明光铠。器物之道,贵在变通。这南明能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学蛮夷技艺,已是难得。”
宣和殿的赵佶看着画面里南明商人在万丹港举办的 “商品交易会”,波斯的地毯、印度的棉花、中国的丝绸堆积如山,西洋与东方的商人用算盘和账簿讨价还价,突然笑道:“倒比大晟府的雅集热闹。”
蔡京在旁道:“陛下,此等热闹背后,暗藏杀机。荷兰人在交易会下埋了炸药,若非华商提前察觉,恐已遭毒手。”
赵佶的笑容僵在脸上,看着画面里防爆的华商武装与荷兰雇佣兵拔枪对峙的场景,突然叹了口气:“利字旁边一把刀,古人诚不欺我。”
崇祯帝看着天幕上南明水师在澎湖列岛操练的场景 —— 新式战舰与老式沙船混编,西洋炮与佛郎机炮交替射击,突然对王承恩道:“你说,朕当年若迁都南京,能否也搞出这般水师?”
王承恩泣道:“陛下天纵英才,若有江南财力,必能再造盛世。”
“盛世?” 崇祯惨笑,指着画面里商人们在战舰上晾晒丝绸的场景,“连战舰都成了货船,这叫什么盛世?不过是商人们的盛世罢了!”
养心殿的康熙看着天幕上南明与西班牙签订的《马尼拉条约》—— 双方划分贸易范围,互不攻击对方商栈,突然道:“这南明的外交,倒像市井交易。”
索额图道:“陛下,此乃软弱之举。我大清与罗刹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虽划分边界,却以武力为后盾。”
“武力是后盾,而非全部。” 康熙指着画面里南明用条约换取西班牙银矿开采权的细节,“能用笔墨换银子,何必用刀枪?当年朕与喀尔喀会盟,不也用盟约换来了北方安定?”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永历十三年,南明仿制的三十艘 “海鲲级” 战舰组成舰队,护送商船穿越马六甲海峡,荷兰舰队见状主动避让;同年,华商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的 “大明堡” 竣工,配备新式火炮十二门,成为东南亚的重要据点。解说声响起:“南明以商带军、以军护商的策略初见成效,然西洋列强在亚洲的势力盘根错节,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嬴政看着画面里南明商人在婆罗洲开采金矿的场景,冷哼:“秦开五岭,是为拓土;这南明南下,只为求财。本末倒置,岂能长久?”
刘彻点头:“商可富国,不可强兵。当年桑弘羊虽富国库,仍需卫青霍去病为之保驾护航。这南明只知造船,不知练兵,终究是纸老虎。”
李世民却道:“以商养兵,亦不失一法。当年隋末战乱,李渊靠太原商帮资助起兵,终定天下。这南明若能将商业利润转化为军饷,未必不能成事。”
赵佶看着画面里西洋传教士在台湾教授几何学,突然道:“这些西洋学问,若能用于科举,或许能选出些实用人才。”
崇祯帝闭目不语,眼角的泪滑落在龙椅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康熙望着天幕上渐渐淡去的字迹,突然道:“这南明的南海之路,像一场豪赌。赌赢了,可成海上霸主;赌输了,便会万劫不复。”
当暮色笼罩各朝宫殿,天幕上浮现出最后一行字:“永历十四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联合英国、法国舰队,在爪哇海面拦截南明商船队,一场波及整个东南亚的海战一触即发。欲知南明能否顶住西洋列强的攻势,且听下回分解。”
咸阳宫的烛火渐暗,嬴政对李斯道:“传旨,令监御史巡查南海郡,务必加强海防。”
未央宫的夜风吹动旌旗,刘彻对卫青道:“明日起,令楼船将军杨仆操练水师,朕要打通至印度的航线。”
两仪殿的棋盘已被收起,李世民对长孙无忌道:“传朕旨意,命将作监仿制西洋战舰,不得有误。”
宣和殿的画笔被搁在笔洗中,赵佶对蔡京道:“罢了,命市舶司招募西洋工匠,仿造火炮。”
乾清宫的烛火终于燃尽,崇祯帝拿起朱笔,在《海疆图》上批下:“水师乃国之利器,不可不兴。”
养心殿的西洋钟敲了亥时,康熙对索额图道:“告诉南怀仁,加快建造新式战舰,朕要看看,这海上的较量究竟谁胜谁负。”
夜幕深沉,天幕暂隐。但帝王们知道,当明日青光再次亮起,那场决定东南亚霸权的海战,将在万顷碧波之上,拉开序幕。而南明商人用丝绸与火炮铺就的南海之路,究竟是通往繁华的坦途,还是驶向深渊的末路,无人知晓。
小说《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