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弓箭手守住京城,严禁任何部队出战。”朱棣语调平稳,态度坚定毫不犹豫。

蓝玉怔了怔,“殿下为何如此安排?我认为应趁势出击,全力以赴歼敌!”

“有我在此,大军一出,必能歼灭敌军!”

蓝玉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投身战场。

若是以往,面对这种按兵不动的决策,他早就拍案反对。

如今不同,这位是未来的太宗皇帝、威震天下的永乐大帝,再加上徐达在旁,蓝玉不得不压制心中急躁,强忍不满。

“他们的主力还没动,现在这只是试探进攻。”朱棣目光落在远方的敌军阵地上,黑压压的一片如乌云压境,“我们若贸然出击,反倒暴露实力。敌人还没真正出手,就急着应对,那就乱了阵脚。”

他继续道:“也先还没亲自上阵。如果我们开城出战,大军出动,京城就会空虚。双方兵力差不多,都才十几万,我们必须以最小代价战胜他们,不能光靠拼伤亡。”

朱棣看了蓝玉一眼,嘴角微扬:

“他们在等我们开城决一死战,我们就陪他们耗着。”

“等机会到了,一举出击摧毁主力。只要擒住也先,他们的阵线必定崩溃。”

朱棣语气平静,神色淡然,带着自信的笑容。

蓝玉听后眼神微微震动,最终点头。

此时他才真正见识到燕王的深谋远虑,心中升起了几分敬畏。

不愧是未来的太宗皇帝!

“难怪殿下是永乐大帝,今日我蓝玉是真服了!”他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朱棣嘴角微微抽搐。

“别这么说,我现在还是燕王,让我爹听见就不好了。”他说着赶紧摆手,心里一阵发怵。

他对父亲的心思了如指掌。要是让洪武帝知道他将来是杀兄夺位的人,那就完了。

蓝玉和徐达听了忍不住轻笑。

“太宗皇帝……”

不料于谦此时也走了过来,开口便是一声呼唤。

朱棣脸色一顿:

“别说,快别说,还是叫燕王听着习惯。”

“在我的心中,您永远是太宗皇帝,永远是永乐皇帝。”于谦语气坚定,充满深情。

“当初在军营中,正是您的培养,才有了如今的于谦。”

于谦后来才知道,朱棣之所以在第五次北征时带他同行,是为了磨炼自己。而那份深意,他直到后来才领悟,那时已然迟了。

朱棣轻叹一口气,揉了揉眉间。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先把眼前的敌人打败才是正事。”

说罢,他的眼神骤然凌厉,望向远处也先的主力军阵。

一场明朝大军和瓦剌之间的血战,即将展开。

求投资,求数据,谢谢各位支持。

战斗爆发,明军与瓦剌军队陷入激战。

瓦剌未能攻下京城,己方已是伤亡惨重。也先坐立难安,眼神不定。

片刻后,属下送来战报:一千精骑被重创,几乎全军覆没。也先神情骤变。

他的脑海里不由浮现那个人的影子——令人生畏的朱棣。

“不可能!朱棣早已死了,他不可能还活着,绝不可能!”

他怒声吼叫,众人伏地不敢言语。那是他亲手训练的骑兵精锐,却在这次进攻中被打得溃不成军。

他开始怀疑大明京城的真实实力。

“我既已至此,绝不能后退!京师必须攻破!”

他再次下令,发动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从第一波、第二波,直到第三波、第四波……

京城依然牢牢防守,每次进攻都被击退。

也先脸上神色变幻不定。他明白,如果继续这样消耗下去,最终失败的只会是自己。

“可恶!这太令人愤怒了!”

“明明土木堡大战之后,大明的主力军队已经被击溃,他们怎会还如此顽强?”

“你们这些废物,到底还有没有用?我们已损失将近四万人了!”

“这样打下去,还想打下京城吗?”

他握紧鞭子,狠命抽打将领,一条条血痕在身上裂开。

此时瓦剌军队已兵临城下,京城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最令也先痛苦的就是:胜利仿佛伸手可触,但迟迟拿不下!

愤怒与痛苦几乎让也先落泪。

将士们满脸羞愧地跪在地上,眼神中流露出茫然和无助。

连他们自己也难以理解,为何这次的明军如此坚韧。

“我们有罪,我们死有余辜。”

他们低头说道。

也先跳下战马,举起鞭子,对着将领狠抽不止。

“我们终于回来了!离别多年,我们再次站在大都的土地上!”

“当年洪武朝抢走了我们祖先的都城。”

“如今我们终于重回这片故土!”

“距离大都、我们祖先的都城,仅一步之遥!”

“全军上下齐心协力,就为今日能够夺回这座城市!”

“把属于我们的一切重新夺回来!”

“你们愿意空手离去吗?”

“天上的先人看着我们,草原的儿女注视着我们!”

“我们必须向前,绝不可后退一步!”

也先手中马鞭连声作响,他每讲完一句,皮鞭就狠狠抽落下去,带着心头怒火,毫不留情。

全场之人在这鞭声之下无人敢于言语,只能默默忍受,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

看到父亲发怒的其木格心中恐惧,忍不住捂住了双眼。

“草原男儿们!到了清醒的时候,我们不能再沉默!”

“这是一场决战,一场夺回家园的战争!”

“拔出你们的战刀吧,整顿弯刀与战马,我们要夺回我们的故都!”

“祖父的遗愿尚未实现,那里才是我们草原的圣地,决不可拱手让人。”

“杀回大都!”也先嘶吼般地喊着。

他说这话时,怒火充溢双眼,仿佛盯着远天。记忆涌上心头,他脑海中浮现出祖父——马哈木的模样。

“爷爷,请看着,这一回孙儿定会替您雪耻,拿回应属于我们的一切!”

也先紧攥拳头,马鞭也被握得死死的。

号角在风中哀嚎鸣响,回荡四方。

他的一番呐喊激发了众人斗志。草原儿郎纷纷背起弯刀,骑上骏马,奔涌向着京城方向出发。

这是属于他们的誓言!

望着远赴京城的人群,也先心中激情澎湃,眼睛死死盯着城墙上数道身影。

“不管你是真是假——朱棣!这次我不但要前来,还要踏破京城!这一次我誓不后退!”

“纵然赴死,也不会让你们轻易苟存。”

“那是属于草原勇士的城市,必须夺回!”

与此同时,城墙之上。

朱棣凝望着远方,神情平静。

眼见黑压压的一群瓦剌骑兵发起第六波攻击,蓝玉已难以按捺心绪。

“殿下,敌人又攻城来了,这次还是死守不动吗?为什么不下令反击!”

“既是太子命我们坚守,那就必有打算。”一旁的徐达冷静道。

听这话,蓝玉不耐地嘀咕,“怪不得你总是护着他,到底你家女婿!”

朱棣听闻后唇角微翘。

“莫急,蓝将军,到时候自然让你驰骋杀敌。”

“这话可是殿下亲口所言!”蓝玉眼泛激动光芒。

“自然言出必行。”朱棣微微点头。

随即,朱棣沉声下令:“传我军令,所有弓箭手准备迎敌。”

“火铳手、红衣大炮一并准备!”他的语气淡然而又果决。

这时朱棣也渐渐兴奋起来,他亲历正统年,见识过大明火器杀伤之力,深知此等武器厉害。

此前敌人五度来犯无果,而明军稳守城墙毫发未损。

“等也先出现,我们再出手。”

他说完嘴角露出淡淡笑意。

于谦在一旁点头赞同道:“陛下英明。城内粮食与军需充足,敌军主力尚未现身,我军不应轻举妄动。”

“这场持久战最终是谁先扛不住,只能由时间来揭晓。”

京城粮草充沛,守军阵容也十分坚固,因此众人并无担忧。

但情况对于也先而言就截然不同了。他们从千里之外的草原远道而来,若是陷入长期战争,必将对自己不利。

此外,朱棣的真实意图他也逐渐明白——那便是以拖待变,诱使也先进攻,与明军进行主力对决。

明朝军队实力强韧,兵力共计十几万人,几乎与瓦剌军旗鼓相当。

更何况瓦剌军队至此已损失了四万余人,除非也先能继续坚持,否则别无选择,只能撤军。

无论也先决定与明军决一死战,还是主动退兵,一旦做出选择,其弱点必将暴露。

“殿下,您的这一策略真是妙极!拖住时间,对我们毫无损害却益处极大!”

“嘿嘿,我看这次也先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耿炳文在一旁感慨道。

耿炳文走上前,登上城墙。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守城将领,守城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而且此刻明朝的全部军力尽在此地,洪武朝的主力军尽数集中在此地。

目前的朝廷,并非空虚之地,十几万大军齐聚城中!

更有徐达、蓝玉这等猛将坐镇指挥。

有他们在,即便没有朱棣,照样能将瓦剌军彻底拖入泥潭。

“殿下请安心,后续事务交给我们便可,定能令敌人精疲力竭。”

耿炳文淡然一笑。

“有你这句话,我也就放心了。”

“你谨记,只要也先的主力未出动,我们便与之继续对峙。”朱棣说道。

徐达笑着点头:“你小子,脑袋越用越灵了。照你这样下去,早晚把也先耗得崩溃。”

“哈哈哈哈!”

众人皆笑了起来。

此时若是身处城外,便可见也先正焦躁不安,不断命令部队展开进攻!

而在城头的朱棣、徐达等人,却神色自若地谈笑风生。

不多久,朱棣回到奉天殿。

刚刚踏进殿内,他便见到朱柏早已等候在此,神情专注地盯着自己。

“我说老十二,你这么看我干什么?”朱棣略感诧异地问道。

“没什么,真没什么。”朱柏摇了摇头。

虽然他嘴上这样说,却从表情来看分明有事欲言又止。

脸上的神情颇为异样。

朱棣心中不禁升起不安,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

“话说回来,父王呢?”

“父王刚刚出去读书,应当就回来了。”朱柏淡淡答道。

“外头都打翻天了,老头还能沉得住气读书?”朱棣略带讥讽地撇嘴道。

朱柏没有回答。

朱棣心思机敏,瞬间想到了某些可能的联系,顿时心中一凉,不由背后生出一阵寒意。

“小十二,别卖关子了,赶紧告诉我,咱爹现在看什么书?”朱棣已完全乱了方寸。

眼下这情况,怎么可能没事?

“史书!”

朱棣一怔,脑子里顿时嗡嗡作响。

尽管他也很想知道后世是怎么记述他当上皇帝的过程的,但眼前的情形显然不对劲。

他咬了咬牙,转身想溜。

“那个,小十二,你帮我跟爹说一声,我去打仗了。”

话刚说完,他就朝奉天殿门口快步走去。

心中多少有些尴尬。

早知是这个局面,还不如不回来,待在战场上反倒心安一些。

可走到门口时,却迎面撞上了两个人。

是朱元璋和朱祁钰。

朱棣顿时一阵发冷,心里一惊,不由自主往后退了几步。

“你还想跑?”朱元璋冷冷看了他一眼。

朱棣双腿一软,连忙开口:

“爹,您听我解释,我没想害大哥,真的没有做过那件事!”

其实,朱元璋早不那么恼了,因为朱允炆削藩确实太过分。

但瞧见朱棣这般模样,他又来了火气。

“你倒是没做?咱一到正统年间就知道事情不对了。”

“京城怎么挪到北边来了?原来看来都是你的主意。太宗皇帝,果然有手段,连迁都也敢动手。”

“你有本事啊,连正统皇帝的皇位你都敢夺,是不是啊,永乐大帝?”

朱元璋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嘲讽。

朱柏在一旁没说话,嘴角却忍不住翘了起来。

这一幕对于朱家来说太过熟悉了。

曾经谁也无法预料朱棣当上永乐大帝之后的样子,如今看来,竟与众人设想的情节相差无几。

朱棣红了眼眶,几乎要哭出来。

“爹啊,我发誓真的没想过要害大哥,也没干过那种事啊!”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没再回应。

过了半晌,轻轻摆手。

“起来吧,这事我也不想再计较了。”

朱棣愣在当场,完全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以他对老爹的了解,这种情形下不揍他已经算是轻的了。

可现实偏偏和预想大相径庭?

更让人惊诧的是老爹竟然让他起身?

“太宗爷爷,您看看这几本书,就知道事情真相了。”

一旁的朱祁钰目睹一切,缓缓走上前来,手中拿着几本史书,内容涵盖了洪武至正统年间的历史记载。

朱棣见状,神色微怔,随即急急接过去翻开。心中其实也很忐忑,害怕书中写自己当皇帝时是否真做了对不起亲人的事。

想到这,他手都不由得抖了一下。

翻阅到洪武年的记录,只看一半,脑中便如被雷击般震颤。

史书记载马皇后病逝,他大哥朱标去世,其他几位兄长也相继去世。

书中还写到朱允炆继位的内容。

对此,他原本并不十分震惊。

但令朱棣内心寒凉的是,那本书中记载:大哥朱标去世了,母后也离开了,连几位兄长也接连去世……

这让他越读越发慌乱,心中越发惊恐。

看完建文时期的记述后,朱棣终于理清自己为何起兵。

那是因为他那位侄子朱允炆已经开始削藩!

继续翻看,读到小十二因反抗朱允炆削藩而惨死时,朱棣深受震动。

尽管他对父皇朱元璋始终敬畏,但最爱的弟弟竟然也在那时遇害,这让朱棣几乎愤懑欲狂。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