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职场婚恋小说——《旧窗藏衍,晚星归巷》!由知名作家“清纯美少妇的猪头少年”创作,以苏晚星陆时衍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35709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旧窗藏衍,晚星归巷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暮色四合,青石板巷的路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被岁月磨得温润发亮的石板路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巷两侧的老砖墙爬满了深绿色的爬山虎,叶片上还挂着傍晚的露水,在灯光下泛着点点微光。几家院门虚掩着,木闩上的铜环被摩挲得发亮,隐约能看到院内晾着的蓝白粗布衣衫,随风轻轻晃动。陆时衍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树身粗壮的枝干如虬龙般伸展,树皮上沟壑纵横,刻满了时光的痕迹。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屏幕上还停留着公司 HR 发来的最后通牒 —— 明早十点前给出答复,要么放弃青石板巷的相关事务,要么接受调往西北分公司的安排,限期一周内到岗。
苏晚星站在他身侧,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沉郁气息。她脚下的青石板带着白日暴晒后的余温,指尖触到身旁斑驳的墙面,墙皮脱落处露出内里浅灰色的砖石,那是老一辈人用糯米浆混合石灰砌成的,坚固得熬过了几十年风雨。她知道,这份工作是陆时衍毕业后一步步打拼出来的,从基层职员做到项目主管,付出了多少心血,她看在眼里。西北分公司偏远不说,与他现在专注的古城保护领域几乎毫无关联,这无疑是对他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创。
“要不…… 你还是考虑一下吧?” 苏晚星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像巷口老井里的水,清冽却藏着微凉,“青石板巷的事,有我和老住户们在,总能想到办法的。你没必要为了这里,放弃自己的事业。”
陆时衍转头看她,路灯的光线勾勒出她柔和的侧脸,眼底却藏着掩饰不住的担忧。他抬手,轻轻拂去落在她肩头的一片槐树叶,叶片边缘还带着细小的锯齿,带着草木的清香。语气坚定:“星星,我不是在为‘这里’做选择,我是在为值得守护的人和事做选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巷子里熟悉的景致:斑驳的墙面爬着青苔,墙根处摆着各家的腌菜坛子,坛口蒙着洗净的纱布;几家门前的石阶上坐着纳鞋底的老人,针线穿梭间偶尔传来低声的闲谈;远处传来晚饭的香气,混着煤炉燃烧的烟火气,还有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漫过青砖灰瓦的屋顶。“我小时候跟着父亲来这里,就喜欢上了这条巷子的烟火气。后来离开,总想着有一天能回来做点什么。现在遇到你,遇到这些坚守的老住户,遇到父母辈留下的羁绊,我不可能就这样放手。”
苏晚星的眼眶微微发热,她别过头,看向巷深处那座带着雕花窗棂的老宅院,那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窗棂上的牡丹花纹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她不想让他看到自己泛红的眼角。这些天,他为了青石板巷跑前跑后,甚至不惜得罪公司上层,这份情谊,这份担当,让她早已在心底认定了他。
“可是……” 她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陆时衍打断。
“没有可是,” 他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递过来,给了她莫名的力量,“事业没了可以再拼,但有些东西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青石板巷是你的家,也是我的牵挂,我不会让它就这样消失。”
就在这时,陆时衍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这次是他母亲打来的。他接起电话,语气放缓了许多:“妈。”
电话那头传来陆母温和的声音,隐约能听到一些关于 “工作”“调动” 的字眼。陆时衍耐心地听着,时不时回应几句,最后说道:“妈,我知道你们担心我,但我已经决定了,这件事我不能退。对了,妈,你还记得我外婆当年在青石板巷有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吗?叫苏秀兰。”
电话那头的陆母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惊讶的声音:“苏秀兰?你怎么突然提起她?那是你外婆最好的闺蜜啊!当年她们俩无话不谈,还一起在巷口的老槐树下许过愿,说以后要让孩子们也做好朋友呢。后来你外婆随我们搬到城里,还总念叨着她,只是联系方式丢了,慢慢就断了联系。”
苏晚星猛地抬头看向陆时衍,眼里满是震惊。头顶的老槐树沙沙作响,落下几片细碎的花瓣,落在她的发间。原来,外婆和陆时衍的外婆当年真的有过这样的约定,她们的缘分,早已是命中注定。
陆时衍也有些意外,随即释然地笑了:“妈,苏秀兰是星星的外婆。我和星星现在就在青石板巷,还找到了当年你和我爸,还有星星爸妈一起合影的照片。”
“真的?” 陆母的声音更显激动,“那太好了!当年你爸总说,亏欠了林慧姑娘一个承诺,还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补偿。对了,我记得你外婆当年留下了一个木盒子,里面好像有苏秀兰写给她的信,还有一件她们一起做的刺绣,你找找看,说不定里面有什么线索。”
挂了电话,陆时衍把母亲的话告诉了苏晚星。苏晚星又惊又喜,指尖轻轻摩挲着身旁老墙的砖缝,那里还嵌着她小时候不小心掉落的玻璃弹珠,历经多年仍未褪色:“原来我外婆和你外婆还有这样的约定!那木盒子里的东西,说不定能找到更多当年的故事,甚至…… 能找到反驳项目方的其他证据?”
“有可能,” 陆时衍点头,“我家老房子里应该还留着那个木盒子,明天我回去找找看。”
第二天一早,陆时衍就驱车回了老家。晨雾还未散尽,青石板巷笼罩在一片朦胧的白纱中,石板路湿漉漉的,倒映着两侧屋檐的轮廓。苏晚星留在巷里,和老住户们一起整理证据,以防项目方再耍什么花招。“拾光” 旧物店的木门吱呀作响,门口挂着的老铜铃随风轻晃,发出清脆的声响。店里的货架上摆满了旧物件,老座钟的滴答声与巷外卖早点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鲜活的市井图景。
没想到,上午十点刚过,张经理就带着几个工作人员和一台摄像机,径直走进了 “拾光” 旧物店。他们的皮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刺耳的声响,打破了巷子的宁静。
“苏小姐,” 张经理的脸上带着一丝得意,“我们已经收到上级通知,鉴于你方未能提供有效证据(他们显然无视了之前提交的材料),且该区域改造方案已通过审批,限你们三天内搬离,否则我们将采取强制拆除措施。”
“张经理,你这是不讲理!” 苏晚星气得浑身发抖,目光扫过店里墙上挂着的老照片,照片里的青石板巷阳光正好,巷口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我们已经提交了完整的证据,证明搭建合规,你们凭什么强制拆除?”
“证据?” 张经理嗤笑一声,眼神扫过店内斑驳的木梁和墙角的青苔,“那些所谓的‘证据’,我们已经核实过了,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再说了,古城改造是市里的重点项目,不是你们几个住户能阻拦的。”
他身后的摄像机对准了苏晚星,镜头扫过店内的旧物件,也扫过窗外巷子里晾晒的衣物和玩耍的孩子,显然是想拍下她 “无理取闹” 的画面,用来后续造势。周围的老住户们听到动静,纷纷从家里出来,手里还拿着择了一半的菜、纳了一半的鞋底,围在店门口,与张经理等人对峙。巷子里的空气瞬间紧绷起来,连枝头的麻雀都停止了鸣叫,警惕地看着这群不速之客。
“你们不能这样欺负人!” 王大爷气得吹胡子瞪眼,手里的菜篮子重重地放在地上,青菜叶子都震落了几片,“青石板巷是我们的根,我们死也不搬!”
“就是!有本事你们就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张婶也毫不示弱,她身后的院墙上,爬藤月季开得正盛,鲜红的花瓣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场面一度陷入混乱,张经理见状,立刻示意工作人员报警,声称 “住户妨碍公务”。苏晚星知道,一旦警察介入,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她急忙拿出手机,想要给陆时衍打电话,却发现手机没电关机了。她下意识地抓紧了手里的旧手帕,那是外婆留下的,上面绣着的青石板巷图案,针脚细密,藏着岁月的温度。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辆熟悉的轿车停在了巷口,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由远及近。陆时衍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古朴的木盒子,盒子表面刻着简单的缠枝纹,边缘被摩挲得发亮。他身后的阳光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巷子里的风似乎都停了下来。看到店里的情景,他脸色一沉,径直走到张经理面前:“张经理,强制拆除?我看你们是想违法乱纪!”
张经理看到陆时衍,脸色微微一变:“陆先生,你不是已经被公司要求停止介入了吗?怎么还来多管闲事?”
“多管闲事?” 陆时衍冷笑一声,打开手里的木盒子,“我手里的东西,恐怕会让你们的改造项目彻底泡汤。”
木盒子里,除了一叠泛黄的书信,还有一块绣着 “青石板巷” 四个字的手帕,丝线虽已褪色,却依旧平整,以及一份盖着市文物局公章的文件。陆时衍拿起那份文件,声音洪亮,穿透了巷子里的嘈杂:“这是一九八八年市文物局颁发的认定书,明确指出青石板巷属于市级历史文化街区,任何改造项目都必须经过文物局审批,且不得破坏原有建筑风貌。你们的改造方案,根本没有经过文物局同意,属于违规操作!”
张经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份文件,目光扫过窗外巷子里的老建筑 —— 青砖灰瓦的屋顶、雕花的窗棂、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路,这些在他眼里只是 “拆迁障碍” 的东西,此刻却成了打在他脸上的耳光。“这…… 这不可能!我们的方案明明已经通过了审批!”
“通过了审批?” 陆时衍步步紧逼,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是哪个部门审批的?我已经向市文物局核实过,他们从未收到过你们的申请。你们所谓的‘审批’,不过是自导自演的骗局!”
原来,陆时衍从老家找到木盒子后,发现里面除了书信和刺绣,还有这份被外婆珍藏的认定书。他立刻联系了市文物局,确认了这份文件的有效性,也得知项目方的改造方案确实没有经过文物局审批,属于违规项目。
周围的老住户们见状,纷纷鼓掌叫好,掌声在巷子里回荡,惊飞了枝头的麻雀。张经理和他的工作人员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警察也赶到了现场,他们的脚步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陆时衍把文件和相关证据交给警察,并说明了情况。警察核实后,对张经理等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明确表示,在没有合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强制拆除措施。
张经理见大势已去,只能带着工作人员灰溜溜地离开了,他们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巷口,留下一串急促而狼狈的脚步声。一场危机,就此化解。
晚上,青石板巷的老住户们聚在一起,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各家的院门都敞开着,饭菜的香气弥漫在整条巷子里,混合着草木的清香和烟火气。苏晚星和陆时衍坐在老槐树下,树影婆娑,月光透过枝叶洒在他们身上,温柔而静谧。手里拿着外婆们当年的书信,纸张泛黄发脆,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记录着两位老人的深厚情谊,也记录着她们对青石板巷的热爱与守护。其中一封信里提到,她们之所以一起绣那块手帕,就是希望后人能记住这条巷子,记住巷子里的青砖黛瓦、晨钟暮鼓,守护好这份独有的烟火气。
“原来,我们的守护,也是在完成外婆们的心愿。” 苏晚星轻声说道,指尖拂过信纸,仿佛触到了外婆当年的温度。
陆时衍握住她的手,眼底满是温柔,如同头顶的月光:“是啊,她们的约定,我们做到了。青石板巷,会一直好好的。”
月光洒在老槐树上,洒在两人相握的手上,也洒在这条充满故事的青石板巷里。巷子里的路灯依旧昏黄,却显得格外温暖;各家的窗户透出灯光,勾勒出温馨的轮廓;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添了几分宁静。虽然项目方可能还会不甘心,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苏晚星和陆时衍都知道,只要他们携手并肩,只要老住户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守护好这条承载着岁月与情谊的老巷,让它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绽放独特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