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医妃:借个王府开诊所》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年代小说,作者“学医的小慧啊”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林晚星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5章,总字数138000字,喜欢年代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船桨划开晨雾笼罩的河面,溅起的水珠落在林晚星手背上,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凉意。她扶着船舷站起身,远处白墙黛瓦的村落渐渐清晰,岸边的芦苇荡里传来水鸟的鸣叫,与长安的喧嚣截然不同,让她紧绷许久的神经终于放松…
《盛唐医妃:借个王府开诊所》精彩章节试读
船桨划开晨雾笼罩的河面,溅起的水珠落在林晚星手背上,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凉意。她扶着船舷站起身,远处白墙黛瓦的村落渐渐清晰,岸边的芦苇荡里传来水鸟的鸣叫,与长安的喧嚣截然不同,让她紧绷许久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快到了。” 李恪从身后扶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发顶,声音里满是笑意,“前面就是乌镇,我们的小院就在河边,你看 ——” 他指着不远处临河的一座小院,院墙上爬满了绿色藤蔓,院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正是他之前画里的模样。
小船缓缓靠岸,一个穿着青布短打的老汉早已等候在码头,见到李恪立刻拱手行礼:“公子,姑娘,小院已经按您的吩咐收拾好了,里面的家什都是新置的,您要不要现在过去看看?” 这是李恪提前派人找来的帮工,姓王,是当地的村民,为人忠厚老实。
林晚星跟着李恪走进小院,推开木门的瞬间,一阵桂花香扑面而来。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桂树,树下摆着一张石桌和四个石凳,西侧靠墙的位置留着一块空地,正好用来种她心心念念的枇杷树。“这里太好了。” 她蹲下身,指尖拂过湿润的泥土,眼眶微微发热 —— 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安稳生活。
王老汉跟着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串钥匙:“屋里的门窗都检查过了,不漏风也不漏雨。厨房在东边,水缸里的水是今早刚挑的,柴房里也堆满了柴禾,您二位只管住就行。” 他又指着院角的小房间,“那间屋我给您留着放药材,通风好,还防潮。”
李恪接过钥匙,递给王老汉一袋铜钱:“辛苦王伯了,这段时间多亏你帮忙。” 王老汉连忙推辞:“公子太客气了,您给的工钱已经够多了,这钱我不能再要。” 两人推让半天,王老汉才收下铜钱,又说了些村里的注意事项,才笑着离开。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星和李恪开始收拾小院。李恪负责修补屋顶和整理柴房,他虽然是王爷出身,干起粗活却一点不含糊,很快就把屋顶的破洞补好,还在柴房里搭了整齐的木架。林晚星则忙着规划药材房,她把从长安带来的药材分类整理,用竹篾编了标签贴在货架上,又在房间里放了几袋干燥的艾草防潮。
这天傍晚,林晚星正在院子里画医馆的招牌,突然听到院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她放下画笔走过去,打开门一看,是个牵着小女孩的妇人,妇人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糯米粥,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姑娘,我是隔壁的张婶,听说您二位是刚搬来的,这是我熬的糯米粥,您尝尝。”
小女孩躲在妇人身后,探出半个脑袋,好奇地看着林晚星。林晚星笑着接过粥碗,邀请她们进屋:“多谢张婶,快进来坐,我刚泡了桂花茶。” 张婶走进院子,看到石桌上的医馆招牌,惊讶地问:“姑娘是大夫?”
“是啊,我打算在村里开一家小医馆,给大家看看病。” 林晚星倒了两杯桂花茶,递给张婶和小女孩,“以后大家有什么不舒服的,都可以来我这里看看。”
张婶眼睛一亮:“那可太好了!我们村里只有一个老郎中,年纪大了,很多病都看不了,要是姑娘开了医馆,我们就不用再跑老远的路去镇上看病了。” 她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我家妞妞前段时间总咳嗽,老郎中开了药也不管用,姑娘能不能帮她看看?”
林晚星点头,让妞妞坐在石凳上,轻轻摸了摸她的额头,又看了看她的舌苔:“妞妞是风寒入肺,之前的药可能太寒凉了,所以没效果。我给你开个方子,你去镇上抓药,熬成汤给妞妞喝,三天就能好。” 她拿起纸笔,写下药方,又详细嘱咐了熬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张婶接过药方,感激得连连道谢:“太谢谢您了,姑娘!等妞妞好了,我一定来给您送些自家种的青菜!” 说完,牵着妞妞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看着她们的背影,林晚星心中满是温暖。她知道,在江南的生活,会比她想象中还要美好。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星开始筹建医馆。她把小院临街的一间屋子改成了医馆,刷上了白色的墙,挂上了 “晚星医馆” 的招牌 —— 招牌上的字是李恪写的,笔锋遒劲,却又带着几分温柔,和医馆的氛围相得益彰。
医馆开张的第一天,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却还是来了不少村民。第一个来的是村里的王大爷,他腿疼了好几年,走路都要拄着拐杖。林晚星仔细检查了他的腿,发现是风湿性关节炎,她用艾草熏了熏他的膝盖,又教他按摩穴位的方法,还给了他一瓶自制的药膏:“王大爷,您每天用艾草熏完膝盖,再涂上这药膏,坚持一个月,腿疼就能缓解。”
王大爷半信半疑地接过药膏,按照林晚星的方法试了试,当天晚上就觉得腿疼减轻了不少。第二天一早,他就拄着拐杖来到医馆,逢人就说:“林大夫的医术太神了!我这腿疼了好几年,她一治就有效果!”
渐渐地,“晚星医馆” 的名声在乌镇传开了,不仅村里的人来就诊,连附近镇上的人都慕名而来。林晚星每天忙着给病人看病,李恪则在一旁帮忙抓药、整理病历,偶尔还会陪村民们聊聊家常,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这天下午,医馆里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 —— 一个孕妇,她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却突然开始腹痛。林晚星连忙让她躺在里屋的床上,摸了摸她的脉象,又检查了她的腹部:“你是假性宫缩,别担心,是胎儿在入盆,只要多休息,别劳累,就没事了。” 她给孕妇倒了杯温水,又给她开了一副安胎的草药,“这药熬成汤喝,能缓解腹痛,让胎儿更安稳。”
孕妇接过药方,感激地说:“多谢林大夫,我之前去镇上的医馆,大夫说我可能要早产,吓得我不轻,幸好来你这里了。” 林晚星笑着安慰她:“别害怕,你和胎儿都很健康,按时喝药,注意休息,肯定能顺利生产。”
送走孕妇,林晚星刚要坐下歇口气,就见李恪提着一个食盒走进来:“忙了一上午,饿了吧?我给你带了午饭,是你爱吃的糖醋鱼和青菜豆腐。” 他把食盒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的饭菜还冒着热气,香气扑鼻。
林晚星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糖醋鱼,入口酸甜,外酥里嫩,正是她喜欢的口味。“你怎么知道我想吃糖醋鱼了?” 她笑着问。
“猜的。” 李恪坐在她身边,给她夹了块豆腐,“你昨天看张婶家晒鱼干,眼神都直了,我就知道你想吃鱼了。” 他顿了顿,又道,“对了,今天早上我去镇上买鱼的时候,遇到一个从长安来的商人,他给了我一个包裹,说是陛下让他交给我们的。”
林晚星心中一怔,放下筷子:“包裹呢?里面是什么?”
李恪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递给她:“在这呢,你打开看看。” 林晚星打开锦盒,里面装着几本医书,还有一封信和一块玉佩 —— 玉佩上雕刻着梨花纹样,正是李炎之前想送给她的那块。
她拿起信,展开一看,上面是李炎熟悉的字迹:“晚星,阿恪,听闻你们在江南安好,朕甚欣慰。朕整理了一些宫中珍藏的医书,送与你们,望能助你医途。江南多水,湿气重,玉佩可避邪祛湿,愿你们平安顺遂。长安之事,无需挂心,朕会守护好这大唐江山,也会记得你们为大唐所做的一切。他日若有机会,朕愿微服江南,尝一尝你煮的茶,听一听你们的故事。”
林晚星看着信,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知道,李炎是真的放下了,也是真的在祝福他们。她把玉佩和医书放回锦盒,对李恪说:“我们把医书好好收起来,以后说不定能用得上。至于玉佩,就当作我们和长安的一个念想吧。”
李恪点了点头,握住她的手:“好。不管以后怎么样,我们都会在江南好好生活,不辜负皇兄的成全,也不辜负我们自己。”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医馆的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林晚星靠在李恪肩上,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灯笼,心中满是幸福。她知道,虽然她和李炎错过了,但她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 在江南的水畔,有一座小院,一家医馆,一个心爱的人,还有一群淳朴的村民,这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星和李恪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医馆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还在院子里种上了枇杷树,看着幼苗一天天长大;闲暇时,他们会一起去河边钓鱼,去山上采药,去村里的集市上买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逢年过节,村民们会来小院做客,带来自家种的青菜、酿的米酒,小院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林晚星偶尔会想起长安的日子 —— 太医署的药园,明堂殿的铜人,长乐宫的贵妃,还有李炎那复杂的眼神。但那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往,留在了记忆深处。她现在最珍惜的,是眼前的幸福生活,是身边这个始终陪伴着她的人。
这天晚上,林晚星和李恪坐在院中的桂树下,喝着桂花酒,看着天上的明月。“阿恪,你说我们以后会一直在这里生活吗?” 林晚星轻声问。
李恪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会的。我们会在这里慢慢变老,看着枇杷树开花结果,看着医馆帮助更多的人,看着江南的水永远这么清澈,看着我们的幸福永远这么安稳。”
林晚星靠在他肩上,嘴角露出幸福的笑容。她知道,李恪会实现他的承诺,他们会在江南的水畔,一起度过余生,书写属于他们的幸福故事。而长安的繁华与纷争,从此都将成为遥远的回忆,不再打扰他们的安宁。
小说《盛唐医妃:借个王府开诊所》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