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七零:带着系统回村当学霸》小说大结局免费试读 林卫东小说

七零:带着系统回村当学霸

作者:故清欢渡

字数:112118字

2025-10-04 10:00:18 连载

简介

七零:带着系统回村当学霸是一本备受好评的都市种田小说,作者故清欢渡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林卫东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引人入胜。如果你喜欢阅读都市种田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七零:带着系统回村当学霸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鸡叫头遍的时候,林卫东就醒了。

土坯房的屋顶漏了道细缝,晨光顺着缝钻进来,在地上投出一道细长的亮线。他摸了摸身上的旧棉袄,夜里没盖厚被,还是冻得手脚发僵,可一想到灶台上还有半袋玉米面,还有脑海里那个 “乡村振兴系统”,心里就暖烘烘的。

他刚坐起身,就听见院门口传来 “哗啦哗啦” 的扫地声。

“谁啊?” 林卫东披上棉袄,趿着露脚趾的布鞋走出去,就见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正拿着扫帚扫院子,蓝布褂子洗得发白,裤脚还沾着点黄土,不是别人,正是住在斜对门的苏晓梅。

“卫东哥,你醒啦?” 苏晓梅回过头,脸上带着点腼腆的笑,两个浅浅的酒窝陷在颊边,“我娘说你院子好几天没扫了,让我来帮你扫一扫,顺便…… 顺便给你带了点东西。”

她说着从身后拎过个布包,打开来是两个白面馒头,还有一小罐咸菜:“我爹昨天去镇上拉货,队里给发了两个白面馒头,我没舍得吃,给你拿来当早饭。你复习得费脑子,得吃点好的。”

林卫东看着那两个雪白的馒头,喉咙又有点发紧。

在 1977 年的黄土坡,白面馒头可是稀罕物,平常人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口。苏晓梅家也不富裕,她爹是队里的拖拉机手,娘在家纺线,家里还有个上学的弟弟,这两个馒头,指不定是她硬省下的。

“晓梅,这馒头你拿回去,我吃玉米窝头就行。” 林卫东想把布包推回去,却被苏晓梅按住了手。

“卫东哥,你就拿着吧。” 苏晓梅的手有点凉,却握得很稳,“村长昨天挨家说,让大伙都帮衬帮衬你,你要是考去了大学,可是咱们全村的骄傲。我这点东西算啥,你快趁热吃。”

她说话的时候,眼神亮晶晶的,带着点崇拜的光。林卫东这才想起,原主和苏晓梅从小一起长大,原主以前读书好,苏晓梅总跟着他后面 “卫东哥”“卫东哥” 地叫,心里早就把他当成了榜样。

“那…… 谢谢你,晓梅。” 林卫东没再推辞,接过布包的时候,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苏晓梅的脸 “唰” 地红了,赶紧低下头,拿着扫帚又去扫墙角的落叶。

林卫东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这就是黄土坡的乡亲,哪怕自己日子过得紧巴,也愿意把最好的东西分给需要的人。他暗下决心,等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让苏晓梅家,让全村人都能天天吃上白面馒头。

吃完早饭,林卫东正坐在桌边想怎么调研土壤,就听见院门外传来赵铁柱的大嗓门:“卫东!卫东!好消息!”

他赶紧迎出去,就见赵铁柱扛着个旧布包,身后还跟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穿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文质彬彬的,正是村西头的老知青陈老师。

“陈老师,您也来了!” 林卫东赶紧让两人进屋。

陈老师推了推眼镜,笑着说:“赵村长跟我说了你的情况,你这孩子是块读书的料,当年考县高中可是咱们公社的状元,现在恢复高考了,可不能耽误了。”

他说着从布包里掏出一摞书,有《高中数学》《语文》,还有本翻得卷边的《物理》,甚至还有一本油印的《高考复习提纲》:“这些都是我当年上学时用的书,还有这本提纲,是我前两年托人从县城弄来的,你先拿着复习,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问我。”

林卫东捧着那摞书,手指拂过泛黄的书页,心里又是一阵热流。这些书在现在的黄土坡,比黄金还珍贵,陈老师能毫不犹豫地借给他,这份情他得记一辈子。

“陈老师,谢谢您,我肯定好好看,不辜负您的心意。” 林卫东把书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摆得整整齐齐。

赵铁柱在一旁拍了拍大腿:“还有个好消息!昨天我挨家挨户凑钱,全村老少爷们都愿意帮你,你看!”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来全是零钱,有一毛的、两毛的,还有几个五分的硬币,甚至还有两张粮票 —— 那是王桂兰大婶把家里仅有的半斤粮票拿出来了,说 “粮票能换钱,给卫东凑报名费”。

林卫东数了数,一共五块三毛钱,比需要的报名费还多了三毛钱。

“村长,这……” 林卫东看着那些皱巴巴的钱,眼眶又红了。他知道,这些钱都是乡亲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 赵铁柱家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才十岁,也得跟着上工挣工分;王桂兰大婶的男人前年在山上砍柴摔断了腿,家里全靠她一个人撑着;还有村东头的张大爷,无儿无女,就靠每月队里发的十斤口粮过活,也凑了两毛钱。

“哭啥!” 赵铁柱见他红了眼,赶紧说,“这钱你拿着,好好去考试。等你将来出息了,回村给咱们盖几间好房子,比啥都强!”

陈老师也点头:“是啊林卫东,乡亲们的心意你得收下,这是大伙对你的盼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复习,争取考上大学,给黄土坡争口气。”

林卫东用力点头,把那包钱紧紧攥在手里,像是攥着全村人的希望:“村长,陈老师,我记住了!我一定好好考,将来不管走到哪,都不会忘了黄土坡,不会忘了大伙!”

送走赵铁柱和陈老师,林卫东把钱和书都收进里屋的木箱里,然后拿起原主的旧草帽,又找了个布口袋 —— 他得去田里看看土壤,才能写好小麦种植改良方案。

黄土坡的田地都在村西的山坡上,离村子有二里地。林卫东走在田埂上,风还是那么冷,可他却不觉得冻了。田里还有不少村民在劳作,有的在翻地,有的在拾掇过冬的白菜窖,见了他都笑着打招呼。

“卫东,去干啥啊?” 村西头的李大叔扛着锄头问。

“李大叔,我去看看地里的土,想琢磨琢磨明年种小麦的事。” 林卫东笑着回答。

李大叔愣了愣,随即笑了:“你这孩子,还想着种地的事?好好复习考大学才是正经!不过你要是真琢磨出啥门道,也跟大叔说说,咱们这土疙瘩,年年种小麦都收不了多少,能改良改良就好了。”

林卫东心里一动,正好可以借着问话了解情况:“李大叔,咱们这地种小麦,是不是总觉得苗长得不旺?还有,是不是一到下雨天就容易积水?”

“可不是嘛!” 李大叔放下锄头,蹲在田埂上抓起一把土,“你看这土,看着是黄土,其实底下板结得厉害,雨水渗不下去,苗根都泡烂了。到了旱天,又裂得跟龟壳似的,苗都渴死了。去年亩产才两百来斤,除去交公粮,自家留的都不够吃。”

林卫东接过那把土,手指捻了捻。土粒粗糙,确实板结严重,而且他记得原主的记忆里,黄土坡的土地偏碱性,这对小麦生长也不利 —— 这些都是改良方案里要解决的问题。

他又接连走了三块地,分别在坡上、坡中和坡下,每块地都抓了点土放在布口袋里,还问了几个正在劳作的村民,把他们说的种植难题都记在心里:有的说种子不好,出芽率低;有的说没有肥料,只能靠攒的农家肥;还有的说不知道怎么防治病虫害,每年都得损失不少。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他把口袋里的土倒在院子里,分成三堆,又从灶房里端来一碗水,分别浇在三堆土上 —— 他要测试土壤的渗水性,这是写改良方案的关键数据。

【叮!检测到宿主正在进行土壤调研,触发系统辅助功能:土壤基础数据扫描。】

【扫描结果:坡上地块(土壤板结度 78%,酸碱度 pH8.2,有机质含量 1.2%);坡中地块(土壤板结度 65%,酸碱度 pH7.9,有机质含量 1.5%);坡下地块(土壤板结度 52%,酸碱度 pH7.7,有机质含量 1.8%)。】

【系统提示:黄土坡村土壤普遍偏碱、板结严重、有机质不足,建议改良方案重点围绕 “松土降碱、增施有机肥” 展开。】

林卫东眼前一亮,有了系统的精准数据,改良方案就更有针对性了!他赶紧走进屋,拿出草纸和铅笔,趴在桌上开始写。

首先是土壤改良部分:针对板结问题,建议在播种前深耕土地,深度要达到三十厘米以上,打破板结层;针对偏碱问题,可收集村里的秸秆、落叶,粉碎后埋进土里,既能增加有机质,又能降低土壤酸碱度;还可以让村民多攒农家肥,比如猪粪、牛粪,发酵后撒在田里,提高土壤肥力。

然后是种子选择:系统奖励里有 “优质小麦种子一斤”,他可以先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试种,等收成好了再推广给全村;另外,还可以建议队里去县城的种子站买些抗碱、抗旱的小麦品种,搭配着种。

还有田间管理:播种时要控制行距和株距,避免过密导致苗弱;生长期要及时除草,雨季要挖排水沟防积水,旱季要组织村民引水灌溉 —— 黄土坡村后有条小河,只要修条简易的水渠,就能把水引到田里。

林卫东越写越顺,前世在农科院学的知识,加上系统的提示,还有今天在田里调研的情况,全都融汇到了纸上。铅笔芯写钝了,他就用刀削一削;草纸不够了,他就把原主以前用过的作业本翻过来写,连边角都没浪费。

“卫东哥,你还在写啊?”

院门口传来苏晓梅的声音,林卫东抬头一看,天都黑透了,苏晓梅手里提着个煤油灯,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粥。

“晓梅,你咋来了?” 林卫东放下铅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我娘让我来看看你,说你要是还在复习,就给你送碗粥过来。” 苏晓梅把煤油灯放在桌上,昏黄的灯光一下子照亮了满桌的草纸,“卫东哥,你写的这是啥啊?都是字和画的图。”

“这是小麦种植改良方案。” 林卫东拿起一张草纸给她看,“咱们村的地种小麦收成不好,我想琢磨个法子,明年让大伙多收点粮。”

苏晓梅凑过来看,虽然很多字她不认识,可看着纸上画的田垄和箭头,也能明白个大概:“卫东哥,你真厉害!要是真能多收粮,大伙就不用再饿肚子了。”

她说话的时候,呼吸轻轻拂过林卫东的胳膊,带着点红薯粥的甜香。林卫东心里一动,抬头看向她,就见她正盯着纸上的字,睫毛长长的,在灯光下投出淡淡的影子。

“晓梅,你要是想认字,等我考完试,教你好不好?” 林卫东脱口而出。

苏晓梅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圆圆的:“真的吗?卫东哥,你愿意教我认字?”

在黄土坡,姑娘家大多不识字,苏晓梅小时候看着原主上学,心里早就羡慕了,只是一直没好意思说。

“当然是真的。” 林卫东笑了,“等我把方案写完,复习之余就教你,先从你的名字开始认。”

“嗯!” 苏晓梅用力点头,脸上的笑容比灯光还亮。

她把红薯粥递到林卫东手里:“粥快凉了,你快喝。我帮你把这些纸收起来,别弄乱了。”

林卫东接过粥,一口一口地喝着,红薯的甜香混着暖意滑进胃里,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他看着苏晓梅小心翼翼地把草纸叠好,放在木箱里,心里突然觉得,这个 1977 年的黄土坡,虽然穷,虽然苦,却有着他前世从未拥有过的温暖。

喝完粥,苏晓梅帮他收拾好碗筷就走了,临走前还叮嘱他别熬夜,早点休息。林卫东坐在桌前,看着满桌的草纸,又看了看木箱里的复习资料,深吸了一口气。

他拿起铅笔,继续写方案。灯光下,他的身影映在土墙上,专注而坚定。

一直写到后半夜,林卫东终于把小麦种植改良方案写完了。整整五张草纸,从土壤改良、种子选择,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写得详细又具体,连村民能操作的步骤都标得清清楚楚。

【叮!检测到宿主已完成新手任务 “整理黄土坡村小麦种植改良方案”,任务完成度 100%(数据准确、方案可行、符合当地实际),奖励已发放!】

【奖励 1:基础农技知识手册(已存入系统空间,可随时提取);奖励 2:优质小麦种子一斤(已存放至宿主灶房米缸旁);奖励 3:积分 100(可在系统商城兑换物品)。】

林卫东心里一喜,赶紧走到灶房,就见米缸旁果然放着个布包,打开来是颗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比他在村里见过的任何种子都好。他又在脑海里调出 “基础农技知识手册”,里面不仅有小麦种植的知识,还有玉米、红薯等作物的种植技巧,甚至还有简单的农具改良方法,简直是个 “农业百科全书”。

“太好了!” 林卫东攥着那包种子,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有了这个方案,有了优质种子,还有这本农技手册,明年黄土坡村的小麦收成肯定能提高!等高考结束,他就把方案拿给村长,跟乡亲们好好说说,让大伙一起试试。

他走到桌边,拿起陈老师借给他的《高中数学》,翻开第一页。虽然写方案熬到了后半夜,可他一点都不困 —— 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他得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复习,不仅要考上大学,还要考个好大学,将来才能更好地回来帮乡亲们。

窗外的月亮升得很高,洒下清冷的光,土坯房里的煤油灯还亮着,灯光下,少年低头看书的身影,成了这个寒夜里最动人的风景。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