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鸡叫三遍时,黄土坡村西的小河边就热闹起来了。

男劳力们扛着铁锹、锄头,推着独轮车,女人们提着水壶、拿着干粮,连半大的孩子都挎着竹篮来捡石头 —— 今天是修水渠的第一天,全村人都赶来帮忙了。

林卫东背着系统兑换的 “简易农具修复工具包”,刚走到河边,就被赵铁柱一把拉住:“卫东,你过来!水渠的走向你跟林清月姑娘定好了,今天你就负责指挥,别自己上手挖,省点力气复习。”

“村长,我也能干活。” 林卫东看着大伙热火朝天的样子,实在不想站在一边指挥。

“听我的!” 赵铁柱瞪了他一眼,“你是咱们村的希望,要是累坏了,耽误了高考,大伙都得后悔!”

正说着,苏晓梅提着个布兜跑过来,里面装着两个玉米窝头和一搪瓷缸热水:“卫东哥,你快吃点早饭,今天要忙一天呢。我跟我娘说了,中午我来给大伙送水,你别惦记着吃饭的事。”

林卫东接过窝头,心里暖暖的。他刚咬了一口,就见林清月背着个帆布包走过来,包里装着水准仪、卷尺,还有个笔记本:“卫东,我刚测了小河的水位,比咱们昨天估算的高两厘米,水渠的坡度可以再调缓点,这样水流更稳,还能省点工。”

两人蹲在地上,对着昨天画好的设计图调整参数。林清月用铅笔在图上标注新的坡度,指尖偶尔碰到林卫东的手,她会悄悄缩回去,耳根有点红;林卫东则专注地看着图纸,时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渠底铺层碎石防渗漏,两人一拍即合。

“大伙注意了!” 赵铁柱站在土坡上喊,“青壮劳力跟我去挖渠槽,妇女同志负责捡石头、运土,孩子们帮着递工具!卫东和林知青在旁边看着,有啥问题及时说!”

随着一声吆喝,村民们立刻动了起来。铁锹挖进土里的 “咚咚” 声,独轮车轱辘的 “吱呀” 声,还有孩子们的笑声,混着河边的风声,热闹得像过年。

林卫东没真的站着指挥,他拿着工具包走到挖渠的地方,见李大叔的铁锹头松了,赶紧过去帮忙加固:“大叔,你这铁锹该紧一紧了,不然容易伤手。” 他掏出钳子,三两下就把铁锹柄和铁头固定好,还在接口处缠了圈铁丝。

“卫东,你这手艺真行!” 李大叔试了试铁锹,比之前好用多了,“要是队里早有你这本事,咱们的农具也不会坏得这么快。”

林卫东笑了笑,又去帮其他人修工具。没一会儿,他手里的钳子就没停过,额头上渗出了汗。苏晓梅看到了,赶紧跑过来递过毛巾:“卫东哥,你歇会儿,别累着了。我来帮你递工具。” 她接过林卫东手里的铁丝,帮他剪好长度,还帮他擦汗,动作自然又温柔。

林清月则拿着水准仪在渠槽边测量,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数据:“这里的深度够了,再挖五十厘米就到坡下的田地了!”“那边的渠壁有点斜,大伙注意往左边修点!” 她的声音清亮,指挥起来有条有理,村民们都愿意听她的。

挖到上午半晌,渠槽挖到一米深时,突然碰到了硬邦邦的东西 —— 是块大青石,铁锹挖下去只留下个白印子。

“村长,这石头太硬了,挖不动啊!” 一个村民喊道。

赵铁柱走过去看了看,皱起眉头:“这石头得炸了才行,不然渠槽没法往下挖。可咱们队里没炸药,得去镇上的供销社批,还得开证明。”

“我去!” 林卫东立刻说,“我正好要去镇上买些播种用的农具,顺便去供销社批炸药。”

“我跟你一起去!” 林清月放下水准仪,“我爹认识供销社的主任,说不定能快点批下来。”

苏晓梅也想跟着去,却被王桂兰拉住了:“晓梅,你留下帮着运土,让卫东和林姑娘去,他们办事快。” 苏晓梅只好点点头,叮嘱林卫东:“卫东哥,路上小心,早点回来。”

林卫东和林清月推着独轮车往镇上赶。路上的雪还没化,路面滑,两人走得很慢。林清月怕林卫东累着,主动帮他推车子:“你复习辛苦,我力气大,多推点没事。”

林卫东看着她冻得发红的耳朵,把自己的棉手套摘下来给她:“戴上吧,别冻着了。我年轻,抗冻。”

林清月接过手套,指尖碰到林卫东的手,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小声说:“卫东,我觉得你跟村里其他的小伙子不一样,你不仅有学问,还特别踏实,大伙都愿意跟你干。”

林卫东笑了:“都是大伙信任我,我不能让大伙失望。”

两人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镇上。供销社在镇中心,红砖墙,木门框,门口挂着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的牌子。林卫东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个泼辣的女声:“同志,你要的化肥得等明天,今天的刚卖完!”

说话的姑娘穿着供销社的蓝色制服,扎着马尾辫,眉眼亮堂,说话干脆利落。她看到林卫东和林清月,停下手里的活:“你们是来买啥的?要粮票还是工业券?”

“同志你好,我们是黄土坡村的,想批点炸药,修水渠用。” 林卫东拿出赵铁柱开的证明,“还有,我们需要买点播种用的小铲子和耙子。”

姑娘接过证明看了看,又上下打量了林卫东一眼:“你就是林卫东?我听我们主任说过,你们村在搞小麦改良,还修水渠。” 她转身从抽屉里拿出炸药的审批单:“我叫赵雅芝,负责农资这块。炸药得主任签字,不过我先帮你把单子填好,你们等会儿。”

赵雅芝填单子的时候,林清月跟她聊了起来:“赵同志,你们这里有优质的小麦种子吗?我们村想多备点,明年试种。”

“有啊!” 赵雅芝眼睛一亮,“昨天刚到的一批抗碱种子,是省农科所培育的,就是数量不多,要的话得赶紧订。”

林卫东心里一喜 —— 这正是他需要的!他赶紧说:“赵同志,我们订五十斤,能不能先给我们留着?我们明天来拿。”

“行!” 赵雅芝爽快地答应了,“不过得要队里的证明,还要付定金。你们明天来的时候带上,我给你们留着。”

等主任签完字,林卫东付了钱,赵雅芝帮他们把炸药、小铲子和耙子装到独轮车上:“路上小心点,炸药别磕碰着。要是还有啥需要,就来供销社找我。” 她递给林卫东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她的名字和供销社的电话:“有事可以打电话,不过得先去邮局挂号。”

林卫东接过纸条,说了声 “谢谢”。赵雅芝看着他,嘴角勾了勾:“不客气,希望你们村的小麦能种成功,到时候我也去看看。”

回去的路上,林清月笑着说:“这个赵雅芝看着泼辣,人还挺好的。”

林卫东点点头:“是啊,有她帮忙,咱们的种子问题也解决了。”

回到村里时,已经是下午了。村民们还在挖渠,见他们回来了,都围过来问情况。赵铁柱拿着炸药,高兴地说:“太好了!明天咱们就把石头炸了,争取三天内把渠槽挖好!”

第二天一早,男劳力们用炸药把大青石炸碎,渠槽很快就挖通了。接下来就是铺碎石、砌渠壁,村民们分工合作,女人们用筛子筛碎石,男人们砌石头,孩子们帮着递水泥(队里特意从镇上买来的)。

苏晓梅每天都来帮忙,她不仅送水送吃的,还跟着妇女们一起筛碎石,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吭声。林卫东看到了,赶紧给她找了块布包上:“晓梅,别这么拼,累坏了我心疼。”

苏晓梅脸一红,低下头:“没事,我能行。水渠早修好一天,就能早一天灌溉,麦苗就能长得好。”

林清月则每天记录水渠的施工进度,还帮着计算需要的碎石和水泥量,避免浪费。她还从知青点拿来了温度计,每天测量土壤温度,告诉林卫东什么时候播种最合适:“土壤温度稳定在 5℃以上就能播种了,后天天气好,正好适合。”

三天后,水渠终于修好了。看着清澈的河水顺着渠槽流进坡下的田地,村民们都欢呼起来。赵铁柱拉着林卫东的手,激动地说:“卫东,多亏了你!咱们黄土坡村,终于有自己的水渠了!”

播种的那天,天气格外好。林卫东把系统奖励的优质小麦种子拿出来,分成小份,分给帮忙播种的村民。林清月拿着笔记本,记录每块地的播种量和播种时间;苏晓梅则跟着林卫东,帮他撒种,还帮着盖土;赵雅芝也从镇上赶来了,带来了供销社新到的尿素:“这是我特意给你们留的,麦苗长到三叶期的时候撒点,能长得更壮。”

林卫东接过尿素,感激地说:“多谢你,赵同志。你这么忙,还特意跑一趟。”

“我这不是好奇嘛,想看看你们怎么播种。” 赵雅芝蹲在田里,看着苏晓梅撒种,“苏姑娘,你撒种的手法挺熟练啊。”

苏晓梅脸一红:“我小时候跟着我爹种过地,会一点。”

播种一直忙到傍晚才结束。林卫东站在田埂上,看着刚播完种的土地,心里充满了期待。就在这时,系统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响起:

【叮!宿主已完成 “小麦播种” 关键环节,小麦种植改良方案推广进度提升至 40%!】

【触发新任务:麦苗养护 —— 在麦苗出土后(约 7-10 天),完成首次除草和浇水,确保麦苗成活率达到 90% 以上。】

【任务奖励:麦苗专用营养液 10 斤(可提升麦苗抗寒能力),积分 200,民心值 15 点。】

林卫东心里一喜,这营养液正好能用来保护麦苗过冬。他转头看向身边的三个姑娘:苏晓梅脸上沾着泥土,却笑得格外灿烂;林清月手里还拿着笔记本,正在记录最后一组数据;赵雅芝则拍着他的肩膀,说:“等麦苗长出来了,我再来看。要是需要啥农资,随时跟我说。”

“多谢你们。” 林卫东真诚地说,“没有你们帮忙,我也没法这么快完成播种。”

晚上,林卫东刚回到家,陈老师就来了,手里拿着本《高考数学真题解析》:“卫东,我托人从县城借到的,这里面的题都是往年的真题,你好好做做,有不懂的就问我。”

王桂兰大婶也端着碗红薯粥过来:“卫东,今天累了一天,快喝点粥补补。别光顾着复习,早点休息。”

林卫东看着桌上的粥和书,心里暖暖的。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 有全村乡亲的支持,有陈老师的辅导,有苏晓梅、林清月、赵雅芝的帮助,还有系统的助力,他一定能考上大学,也一定能带领黄土坡村种出高产的小麦。

他拿起《高考数学真题解析》,坐在煤油灯旁,开始做题。窗外的风还在刮,可土坯房里却格外温暖。灯光下,少年的身影专注而坚定,他的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