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山河旅修免费阅读,山河旅修章节目录

山河旅修

作者:岭沁

字数:122016字

2025-09-23 10:37:56 连载

简介

山河旅修》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青春甜宠小说,作者“岭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陈曦林薇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山河旅修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苏州平江路的一条静谧支巷深处,青石板路被晨雨润湿,泛着幽微的光。陈曦和林薇按照预约的地址,找到一扇不起眼的木门。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小小的匾额,上书“苏韵绣坊”,字体清秀雅致。

轻轻叩响门环,片刻后,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身着素雅棉麻长衫、头发挽成低髻的中年女子出现在门口。她约莫五十多岁年纪,面容清癯,眼神却澄澈宁静,带着一种长期专注于一事一物所沉淀下来的独特气质。

“是陈先生和林小姐吧?快请进。”她微笑着侧身让客,声音温和,“姓苏,叫我苏阿姨就好。”

“苏阿姨,打扰您了!”两人连忙问好,小心翼翼地走进小院。

小院不大,却别有洞天。一方天井,几竿翠竹,墙角植着兰草,湿漉漉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丝线的味道。与门外 touristy 的平江路主街相比,这里仿佛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静谧天地。

工作室兼客厅里,陈设简单古朴。最引人注目的是靠窗摆放的一张宽大绣架,上面绷着一幅尚未完成的绣品,隐约可见是亭台楼阁的图案,色彩雅致,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出痕迹。四周墙上悬挂着不少已完成的作品,有气韵生动的猫蝶图,有层次丰富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肖像,每一幅都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昨天逛了拙政园,感觉如何?”苏阿姨一边沏茶,一边温和地问道。

“太震撼了,”林薇由衷地说,“尤其是那种将自然、艺术和哲学融为一体的

造园思想。后来我们就想,苏绣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是用针线在丝绸上‘造园’?”

苏阿姨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赞许:“你这个比喻很妙。园林是在有限空间里营造无限意境,苏绣也是在方寸之帛上,追求气象万千。道理是相通的,都需要极大的耐心、想象力和对‘美’的极致追求。”

寒暄过后,苏阿姨知道他们此行最想见识的是什么。她走到工作台前,取过一个精致的木盒,打开。里面是各色丝线,柔软光滑,色彩斑斓,在从窗棂透入的天光下闪烁着细腻的光泽。

“苏绣的灵魂,一半在线。”苏阿姨捻起一根普通的蚕丝线,语气平和中带着自豪,“‘劈丝’是苏绣最基础的功夫,也是外人看来最神奇的绝活。”

只见她用指甲在丝线顶端轻轻一劈,分出两股,然后将其中一股穿过绣架上方悬挂的一个细巧铜钩,手指轻盈地捻动、下拉……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那一根原本就已极细的丝线,在她的指尖竟然如同活物般,均匀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眼神专注而平静,仿佛不是在完成一项精细无比的操作,只是在进行一次日常的呼吸。纤细的丝线在她手中听话地不断变细,细如发丝,细如蛛丝,直到最后,几乎肉眼难辨,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看到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柔光。

“这…这怎么可能?”陈曦看得目瞪口呆,赶紧将相机镜头推到最近,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镜头里,苏阿姨的手指稳定得如同精密仪器,那种对手指力量和控制力的极致把握,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一根原丝,最多可以劈出128股。”苏阿姨轻声解释,仿佛在说一件平常事,“最细的线,只有头发丝的几分之一。只有用到这么细的线,才能绣出物体丰富的层次和逼真的质感,比如猫身上毛茸茸的感觉,花瓣上微妙的颜色过渡。”

她指向绣架上那幅未完成的园林图:“你看这亭子的瓦片,看着是一种灰色,其实里面至少融合了十几种不同深浅的灰线、蓝线甚至一点点赭石色线,通过交叉、重叠、稀密不同的针法来表现光影和质感。远看是整体,近看才发现里面有千变万化的细节和色彩。”

林薇凑近细看,果然如此。看似单一的瓦片颜色,在极近的距离下,竟是无数种细微色彩和不同方向的针脚交织成的和谐整体,逼真得仿佛能触摸到瓦片的肌理和温度。她心中震撼无以复加,这需要何等的眼力、耐心和艺术修养!

“这些颜色,也是我们自己染的。”苏阿姨又拿出几个小瓷罐,里面是研磨细腻的矿物、植物颜料,“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花期,染出的颜色都有微妙差别。苏绣用的色线,有上千种之多。”

陈曦的镜头贪婪地记录着这一切:苏阿姨沉静的侧脸、灵巧无比的手指、细若微尘的丝线、绣品上震撼人心的细节、那些装着古老颜料的瓶瓶罐罐……他感觉自己拍的不仅是手艺,更是一种接近“道”的境界。

“苏阿姨,您练这门手艺多少年了?”林薇忍不住问。

“从十六岁拜师学艺起,快四十年了。”苏阿姨淡淡一笑,眼神里没有丝毫抱

怨,只有沉浸其中的满足,“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刚开始学劈丝,手抖得厉害,眼睛也看得酸痛,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线。但着急没用,就得慢下来,一针一线地磨,磨手艺,也磨心性。”

她轻抚着绣架上的作品,像在抚摸孩子的脸庞:“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难以想象。但其实,当你真的沉进去,会发现里面有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一辈子都探索不完。每一幅新作品,都有新的挑战和乐趣。”

她指着墙上那幅复杂的双面绣猫蝶图:“这一幅,不到一尺见方,我绣了整整八个月。”

“八个月?!”两人同时惊呼。在这个追求效率和速成的时代,花费如此漫长的时间专注于方寸之间,这种“慢”和“专”,带给他们的冲击力,丝毫不亚于昨天在拙政园感受到的震撼。

“慢,才能出细活,才能传神。”苏阿姨的语气依旧平和,“机器绣得快,但它是平的,没有灵魂。手绣的,有手的温度,有人的情绪和思考在里面,是有生命力的。你看这猫的眼睛,”她让林薇凑近看,“用了十几种针法和色线,才绣出这种活灵活现、仿佛会说话的感觉。”

林薇看着那猫眼,果然觉得那琥珀色的瞳孔深邃有神,仿佛真的在注视着自己。她忽然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指尖上的千年”——这不仅仅是一门手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基因、一种审美哲学、一种生活态度,通过无数代绣娘灵巧的指尖,跨越千年时光,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今天。

“苏阿姨,”林薇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脱口而出,“我…我们可以试试吗?就试试最基础的针法?”她想亲身感受一下,这极致之美背后,需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苏阿姨宽容地笑了:“当然可以。不过可没那么容易,要做好手指被扎的准备。”

她拿出两块练习用的绸缎和两根最粗的绣花针,准备开始最简单的教学。陈曦立刻调整机位,他知道,下一段体验,必将成为他们内心中又一个真实而动人的篇章。

窗外,竹叶上的雨珠悄然滴落,无声地渗入青石板缝隙中。屋内,千年传承的苏绣艺术,正以一种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向两位年轻的探访者,展露它冰山一角的惊人魅力与厚重。而那枚细小的绣花针,即将带领他们进入一个远比想象中更加艰辛,也更加伟大的世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