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基层之上小说,基层之上最新章节

备受书迷们喜爱的都市日常小说,基层之上,由才华横溢的作者“3昧真火”倾情打造。本书以林舟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0章,163851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省纪委专案组进驻青溪县的第三天,林舟的办公桌被贴上了封条。米黄色的封条纸在信访窗口的日光灯下泛着冷光,“暂停使用”四个字的红印像道新鲜的伤口。张姐抱着文件经过,高跟鞋在地面敲出急促的响,看见林舟站在封…

基层之上小说,基层之上最新章节

《基层之上》精彩章节试读

省纪委专案组进驻青溪县的第三天,林舟的办公桌被贴上了封条。

米黄色的封条纸在信访窗口的日光灯下泛着冷光,“暂停使用”四个字的红印像道新鲜的伤口。张姐抱着文件经过,高跟鞋在地面敲出急促的响,看见林舟站在封条前,突然往他手里塞了个信封:“这是李主任让我转交给你的,说是‘停职期间的生活补助’。”

信封里的银行卡硌得手心发烫。林舟想起昨天在督查室门口,听见李达明对王副县长的秘书说:“省纪委那边我已经打点好了,他们要查就让查,但林舟必须先‘晾’着——这小子手里的东西太扎眼。”

“补助我不能收。”林舟把信封推回去,指尖在封条边缘顿了顿。封条下露出半张《青溪县水利工程招标公示》,是他从县档案馆复印的,上面“青溪建筑公司”的中标金额被人用红笔圈过,旁边写着行小字:“高于市场价30%”。

张姐的指甲在信封上掐出月牙痕:“小林,你就别犟了。”她往走廊尽头瞟了瞟,李科正站在公告栏前撕东西,“早上刚贴的《关于规范督查人员行为的通知》,说‘严禁以督查名义干涉地方经济发展’,谁都知道是冲你来的。”

林舟走到公告栏前时,李科正把撕碎的通知往垃圾桶里塞,纸屑飘出来像群白色的蝴蝶。“林哥,你怎么还在这儿?”李科的黑框眼镜滑到鼻尖,露出眼底的红血丝,“李主任说你‘因个人原因需要休养’,已经把你的名字从省纪委协查名单里划掉了。”

“谁的个人原因?”林舟捡起片没撕烂的纸屑,上面“擅自接触举报人”几个字刺得眼睛疼。他想起昨天王磊发来的消息,说青溪建筑公司的人去了他家,摔碎了他父亲的遗像,“是不是因为我不肯在‘证据无效’的说明上签字?”

李科突然抓住他的胳膊,力道大得像要捏碎骨头:“你以为王副县长是好惹的?他表哥是省人大的张副主任,昨天刚给专案组打电话,说你‘涉嫌伪造证据诬陷基层干部’。”他往林舟兜里塞了张纸条,“这是周主任让我给你的,说让你小心点。”

纸条上只有个地址,是城郊的废弃粮站。林舟捏着纸条往门口走,保安大叔突然从传达室冲出来,往他手里塞了个热馒头:“刚才有两个穿黑衣服的人打听你,说认识你父亲。”老人往他包里塞了把剪刀,“这粮站我年轻时去过,后墙有个狗洞能出去。”

粮站的铁门锈得掉渣,推开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阳光透过破损的屋顶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像张被撕碎的网。周志国歪着嘴坐在麻袋堆上,手里捏着个收音机,里面正播放着青溪县的新闻:“开发区灾后重建进展顺利,王副县长现场指导工作,强调要‘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

“他们查了你的银行流水。”周志国把收音机关掉,“说你去年在柳溪镇收了赵老栓的‘好处费’——就是那袋花椒,被他们说成‘价值不菲的土特产’。”他往林舟手里塞了份文件,是赵老栓的证词,上面按满了红手印,“老人昨天去专案组说明情况,回来的路上摔断了腿。”

林舟的手指在“花椒树是自家种的”几个字上顿了顿,纸页上还沾着点泥土,像老人没擦干净的手指蹭上去的。“王磊呢?”他追问。

周志国往墙角挪了挪,露出个被布盖着的东西。掀开布,是台旧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播放着视频——王磊被绑在椅子上,嘴角淌着血,面前站着个穿金项链的男人,是王总侄子。“他们逼他说视频是你让他伪造的,否则就把他弟弟从学校开除。”周志国的声音发颤,“这是今早匿名发到我邮箱的,发件人IP显示在县看守所附近。”

林舟的指甲掐进掌心。他想起王磊说过,他弟弟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学费全靠他在工地打零工凑。“专案组知道吗?”

“专案组的副组长是张副主任的老部下。”周志国从麻袋里掏出个馒头,是保安大叔常吃的那种,带着股麦香,“昨天他们找赵老栓问话,录完的视频里,所有提到‘王副县长’的地方都被剪了。”他往林舟兜里塞了把钥匙,“档案室的小王偷偷配的,说十年前青溪建筑公司还接过个扶贫公路项目,也出了问题。”

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周志国突然把笔记本电脑往麻袋里塞:“他们来了!记住,别硬碰硬,去找赵教授,他在省政协有熟人能看到原始审讯记录。”他往粮站深处指了指,“从通风管道走,能通到后巷。”

林舟刚钻进管道,就听见铁门被撞开的声音。李达明的吼声混着脚步声传来:“把这里翻遍了也要找到他!王副县长说了,今天必须让他签‘认罪书’!”管道里的灰尘呛得人咳嗽,林舟摸着黑往前爬,手指触到块松动的铁皮,掀开一看,正好对着后巷的垃圾堆。

爬出来时,裤腿沾满了油污。林舟刚把钥匙塞进兜里,就看见两个穿黑衣服的人往巷口走,其中一个手里捏着他的照片。他拐进旁边的菜市场,卖鱼的大婶突然往他手里塞了件雨衣:“穿这个,往东门走,我儿子在那儿开三轮车。”雨衣上的鱼鳞沾在手上,带着股河腥气。

三轮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林舟掀开雨衣,看见车斗里装着筐花椒,是东河村的品种,香气透过缝隙钻进来。“我妈说你是帮我们村的好干部。”开车的小伙子抹了把汗,“前几天有人去村里收花椒,说‘价格比去年低一半’,谁都知道是王总侄子搞的鬼,想逼我们在‘堤坝质量没问题’的证明上签字。”

车到省道时,小伙子突然往林舟手里塞了张纸条:“周主任说让你去这儿,有个老档案员能帮你。”纸条上的地址是县老档案馆,在烈士陵园后面,据说十年前的资料都存在那儿。

档案馆的木门挂着把铜锁,锁孔里插着把钥匙,是周志国给的那把。林舟推开门,霉味混着纸香扑面而来,书架上的档案盒码得像堵墙,最上面的标签写着“2013-2015年扶贫项目”。

“你要找的东西在最里面。”个戴老花镜的老人从阴影里走出来,手里捏着个放大镜,“十年前的通村公路招标档案,当年的施工队也是青溪建筑公司,修路的钱和今年防洪堤的一样,都走了开发区的账。”

老人往书架上指了指,最高一层的档案盒上落着层厚灰。林舟搬来梯子爬上去,刚碰到档案盒,就听见楼下传来脚步声。老人突然把他往书架后面推:“快进去!这是以前的防空洞入口,能通到烈士陵园。”

档案盒在怀里沉甸甸的,林舟顺着防空洞的台阶往下走,手里的打火机忽明忽暗,照亮了墙上的标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走到尽头时,打火机突然灭了,黑暗里传来滴水声,像有人在数着什么。

推开出口的石板,正好看见烈士陵园的纪念碑。雨不知什么时候下了起来,打在碑上的水珠像在流泪。林舟抹了把脸,档案盒的边角硌着肋骨,里面的《通村公路质量验收报告》上,“合格”两个字的红章和今年防洪堤的一模一样,签字栏里隐约能看出王副县长当年的笔迹——那时他还是县交通局的副局长。

手机突然震动,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王磊签了字,专案组准备撤案。”后面附了张照片,王磊低着头在文件上按手印,旁边站着的正是那个姓张的副组长。

林舟把档案盒塞进纪念碑后面的石缝里,用杂草盖好。他知道,现在手里的十年前档案,是唯一能证明这不是偶然的证据——从公路到堤坝,从扶贫款到水利资金,这条利益链条早已盘根错节,像青溪河里的水草,缠住了所有想浮出水面的真相。

雨越下越大,林舟沿着陵园的围墙往外走,看见门口停着辆警车,李科正和警察说着什么,手里捏着的正是他的照片。他转身往后山跑,雨水顺着衣领往下淌,档案盒的棱角在石缝里硌出的疼,像在提醒他不能松手。

半山腰的凉亭里,赵教授正站在雨中打电话,白衬衫被淋得透湿。“张副主任?”老人的声音在雨里格外清晰,“你侄子的公司十年前就偷工减料,现在又出人命关天的事,你觉得捂得住吗?”他往林舟这边招招手,“我带了省政协的督查令,他们不敢动你。”

林舟走进凉亭时,赵教授刚挂了电话。“你父亲当年就是因为查这个公路项目被调走的。”老人往他手里塞了份文件,是他父亲的工作日记,“他在日记里写,‘通村公路的地基钢筋被换成了铁丝,验收时却有人打招呼’。”

日记的最后一页夹着张老照片,年轻的父亲站在刚修好的公路旁,身后的牌子上写着“东河村扶贫路”。林舟的手指抚过照片上父亲的笑脸,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犟——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像东河村的花椒树,哪怕被洪水冲得只剩根,开春照样能发芽。

山下传来警笛声,这次是省厅的车。赵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专案组的组长是我的学生,刚把王磊转移到了安全地方。”他往山下指了指,“但他们需要更多证据,证明这不是个案。”

林舟想起石缝里的档案盒,突然明白周志国为什么让他来这儿——十年前的公路和现在的堤坝,本就是同个病灶的两次发作。要根治,就得把根挖出来。

雨停时,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在烈士陵园的台阶上,像铺了层金。林舟跟着赵教授往山下走,手里的工作日记被雨水泡得发涨,却字字清晰,像父亲在耳边说的话。他知道,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十年前的档案翻开,让那些被掩盖的真相,和现在的证据拼在一起,形成条完整的锁链。

走到陵园门口时,李科和警察还在等。看见赵教授手里的督查令,李科的眼镜突然掉在地上,镜片摔得粉碎。林舟从他身边走过,没说话,但怀里的工作日记像块烧红的烙铁,提醒着他——所有的阻力,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垂死挣扎,而真相一旦见了光,就再也捂不住了。

远处的青溪河在阳光下闪着光,洪水退去后的河床露出嶙峋的石头,像被啃过的骨头。林舟知道,要查清这一切,就得从十年前的档案里找到最初的那道裂缝,就像当年父亲试图做的那样。而今晚,老档案馆的灯光,注定要为这场迟到的求证,亮到天明。

小说《基层之上》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