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明光纪事:从煤山葬父到世祖中兴》的主角是朱慈烺祝朗,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作者“梦想成为斯总”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目前连载,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明光纪事:从煤山葬父到世祖中兴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底,辽东至山海关。
旌旗在料峭的春风中猎猎作响,沉重的马蹄声踏碎了北地的沉寂。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奉崇祯帝最后那道措辞急切的“勤王诏”,率领着他赖以起家的五万关宁铁骑,正从辽东星夜兼程,向着北京方向疾驰。这支军队是明末少有的精锐,甲胄鲜明,战马雄壮,但行军的步伐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粮秣辎重的转运拖慢了速度,前方道路的探报也需时间,更让吴三桂心头紧绷的,是对京师那日益糜烂、吉凶未卜的局势的深深忧虑。他骑在马上,眉头紧锁,目光不时投向西南方烟尘弥漫的天空。
三月中旬,大军抵达河北丰润。人困马乏,吴三桂下令就地休整一日,补充粮草,准备次日继续向北京进发。士兵们卸下鞍鞯,喂饮战马,空气中弥漫着疲惫和一丝焦灼。
突然,数匹快马如同离弦之箭,从西面官道狂奔而来!马上骑士风尘仆仆,脸色灰败,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他们冲到中军大帐前,滚鞍落马,为首一人几乎是扑倒在吴三桂面前,声音嘶哑,带着哭腔:
“大帅!大帅!京师…京师陷落了!!”
帐内瞬间死寂。
“什么?!”吴三桂猛地从坐椅上站起。
“闯贼…闯贼破了京城!三月十九日…城…城破了!”报信士兵喘着粗气,声音颤抖,“陛下…陛下他…在煤山…自缢殉国了!”
“啊——!”吴三桂如遭五雷轰顶,身形一晃,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他手中刚端起的茶盏,“哐当”一声跌落在地,摔得粉碎。
“陛下…陛下啊!”他失声低吼,虎目圆睁,震惊与难以置信如同冰水浇头,将他整个人冻僵在原地。巨大的悲痛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帐内诸将,无不骇然失色,面面相觑,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帐外战马不安的喷鼻声和士兵们压抑的呼吸声。崇祯皇帝的死讯,像一把冰冷的锥子,刺穿了吴三桂驰援的热血,也让他陷入了巨大的茫然与悲恸之中。国,真的亡了?
不久,又一封密信被快马送至吴三桂手中。信封上熟悉的字迹让他心头一颤——是他父亲吴襄的亲笔。他颤抖着手拆开信,墨迹犹新,字迹略显潦草,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急迫的规劝之意:
“吾儿三桂:京师已定,天命归顺。新主(指李自成)宽仁,明示归附者皆赦宥,并授高官厚禄。吾儿当审时度势,速降可封侯爵,阖家平安,共享富贵…”
吴三桂捏着薄薄的信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并非不通世故的愚忠之人。大厦已倾,崇祯已死,身为统兵大将,他必须为麾下五万关宁将士的身家性命考虑。投靠新主,保全家族,甚至在新朝博取功名富贵……这些念头如同杂草,在他纷乱的心绪中滋生蔓延。他盯着父亲的信,眼神复杂,内心天人交战。关宁军的未来,他吴氏一门的存续,此刻都系于他的一念之间。
正当他对着父亲的信函,心乱如麻,难以决断之际——
变故陡生!
一骑快马,如同疯了一般,从京城方向直冲营门!马上骑士浑身血污,满面烟尘,几乎是从马背上滚落下来,连滚带爬地扑向中军大帐,未及开口,已是嚎啕大哭:
“伯爷!伯爷啊!祸事了!天塌了!天塌了啊!!”
吴三桂心头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全身:“何事惊慌?!快说!起来说话!”
那家奴涕泪横流,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带着刻骨的恐惧和悲愤:
“是刘宗敏!是那贼子刘宗敏啊!他带兵…带兵闯进了咱们京城的伯府(平西伯府邸)!二话不说就动手抄家啊!说是奉旨追什么饷!府里…府里积攒多年的二十万两白银,全被抢走了!一个子儿都没剩啊!阖府上下三百多口奴婢,也都被他们掳走了!女的…女的更惨啊…被…被…”他泣不成声,浑身筛糠般颤抖,“还有…还有陈娘子…被那刘宗敏…强行掳走了!就…就囚在他的军营大帐里了!!小的…小的拼死才逃出来报信啊!伯爷!您要为夫人做主啊!!”
“什么?!”吴三桂只觉得一股狂暴的热血直冲头顶!双目瞬间赤红,如同要滴出血来!方才那些关于归降、关于保全的盘算,被这血淋淋的消息炸得粉碎!
陈圆圆!他那宠爱的侍妾!竟被刘宗敏这贼子抢了?!囚禁在军营大帐?!
父亲信中所谓的“新主宽仁”,竟是纵容部下如此劫掠侮辱大臣家眷?!这哪里是“王师”,分明是禽兽不如的流寇!
“李自成!刘宗敏!”吴三桂睚眦欲裂,胸腔中燃起焚天怒火,一字一句如同从牙缝里迸出,“尔等流寇!禽兽不如!!”他猛地扬起手中那封刚刚还让他犹豫的劝降信,双臂用力,“嗤啦”一声,撕了个粉碎!雪白的纸屑如同屈辱的碎片,纷纷扬扬飘落一地。
巨大的悲愤和彻底的羞辱感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吾受国恩多年,位至总兵,封爵伯位!今日国破君亡,已是奇耻!竟连家小妻妾都不能保全?!更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他猛地转身,环视帐中同样被激怒得双目喷火的诸将,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剧烈颤抖,“贼寇辱吾君父,此乃国仇!更夺吾妻妾,此乃家恨!此仇不共戴天!岂能认贼作父,屈膝投降?!”
吴三桂拔出腰间佩剑,寒光凛冽,直指东北方向——山海关!
“传令!全军!即刻拔营!回师山海关!”
“不杀此贼!誓不为人!!”
关宁铁骑的洪流,在复仇的怒火驱动下,猛然转向!沉重的马蹄声不再是为勤王而奔,而是裹挟着冲天的恨意与决绝的杀伐之音,向着那座扼守辽西走廊的雄关——山海关,轰鸣而去!
山海关,数日后。
当吴三桂率领着被怒火点燃的关宁军风驰电掣般赶回山海关城下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沉。城头之上,那面熟悉的明字大旗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陌生的、绣着“大顺”字号的旗帜,在风中猎猎招展。原来,在他率军西进勤王、滞留丰润期间,李自成为了稳住这条关乎京畿安危的命脉,已抢先一步,派遣降将、原明朝居庸关总兵唐通前来“接管”了山海关防务。
此时的唐通,已非昔日同僚,他被李自成封为“定西伯”,俨然一副新朝贵胄的姿态。见到吴三桂大军去而复返,兵锋凌厉,唐通心中不免忐忑,但仗着背后有闯军撑腰,自己又手握“钦命”,便强作镇定,立于城头,对着城下的吴三桂高声喊道:
“吴将军!别来无恙!如今天命已归大顺!新主宽厚仁德,深知将军乃国之栋梁!特命在下携白银四万两,前来犒赏边军将士,并代行镇守之职!将军若能顺应天命,率部归顺,新主必不吝封侯之赏!富贵荣华,指日可待啊!”
吴三桂勒住战马,抬头望着城上那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冷笑连连。他强压下立刻挥军攻城的滔天杀意,脸上却挤出一丝犹豫和动摇的神情,在关下扬声回应:
“唐兄!许久不见!非是三桂不愿归顺新朝。只是…闯王真能容我?我关宁将士久戍边关,与建虏血战多年,仇隙颇深。如今骤然改换门庭,将士们心中疑虑重重啊!况且,这山海关防务,关系重大,交接事宜,也需从长计议…”
两人隔空喊话。吴三桂言语恳切,句句似乎都在为部下考虑,为大局着想,透露出并非不愿降,只是顾虑重重。唐通见吴三桂语气松动,态度似乎有所软化,又见关宁军兵强马壮,真打起来自己未必讨得了好,便想进一步安抚拉拢,争取和平交接。
几日后,唐通决定亲自出马,以示诚意。他点选了一千精锐亲兵随行护卫,押送着李自成拨付的那四万两白花花的饷银,以及象征招抚的敕书、印信等物,浩浩荡荡出城数里,在关外一片视野开阔的平地上扎下临时营地。随后,他派人邀请吴三桂前来营中会面,商谈归顺及交接事宜。
吴三桂接到邀请,眼中寒光一闪,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他精心挑选了数百名最精锐、最忠心的家丁死士,命令他们提前埋伏在唐通营地附近的树林、沟壑之中。自己则只带了杨坤等十几名贴身护卫,神情自若地策马赴约。
唐通营帐内,气氛看似融洽。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唐通志得意满,言语间对新朝充满信心,对吴三桂的“识时务”大加赞赏。吴三桂则表现得谦卑恭顺,对李自成极尽赞美之词,并频频表示愿意归顺,只是希望新主能善待关宁将士。他甚至还装模作样地询问起交接关防印信的具体流程。
唐通见吴三桂如此“上道”,心中大悦,以为大功告成。他得意洋洋地示意手下:“来啊!将新主的敕书、印信呈上来!请吴将军验看!”
一名亲兵捧着一个覆盖着黄绸的托盘,恭敬地走到吴三桂面前。
就在这托盘即将递到吴三桂手中的一刹那!
吴三桂猛地将手中酒杯狠狠摔在地上!
“动手——!!”
“哗啦!”酒杯碎裂声如同惊雷!早已埋伏在帐外、屏息以待的关宁精锐闻声暴起!如同猛虎下山,瞬间撞破帐幕,挥舞着雪亮的刀枪冲了进来!与此同时,营地四周也杀声震天,埋伏的关宁军如同潮水般涌向毫无防备的闯军营地!
帐内帐外,一片大乱!唐通带来的千余精锐闯军,猝不及防之下,被杀得人仰马翻!惨叫声、兵刃碰撞声、马匹惊嘶声交织在一起。
唐通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魂飞魄散!他猛地跳起来,想拔刀反抗,却被吴三桂身边的骁将杨坤抢先一步,一刀劈来!唐通慌忙侧身躲闪,刀锋擦着他的肩膀划过,带起一溜血花!他顾不得疼痛,连滚带爬地冲出大帐,在几名拼死护主的亲兵掩护下,仓皇跳上一匹战马,夺路而逃!杨坤紧追不舍,连斩数名挡路的闯兵,但唐通坐骑神骏,加之亲兵拼死断后,竟被他侥幸冲出重围,只带着七八骑狼狈逃窜而去。
营地内的战斗很快结束。唐通带出关的这一千精锐闯军,除少数随唐通逃脱外,其余尽数被歼或被俘。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驻守在山海关城内的其余八千余闯军(多为唐通旧部),在得知主将唐通遇袭生死不明、营地被端、城外全是杀气腾腾的关宁军后,军心彻底崩溃。面对吴三桂派去的劝降使者,他们几乎没有抵抗,便集体放下了武器,开城投降!
局势瞬间逆转!山海关这座天下雄关,兵不血刃地重新回到了吴三桂手中!
吴三桂立刻下令,在城楼最高处,悬挂起一件准备好的、象征崇祯皇帝的染血旧衣(实为自己找人仿制)。他命人在城楼前设起祭坛。
吴三桂脱去甲胄,换上素白麻衣,神情肃穆悲怆。他点燃香烛,对着那件高悬的血衣,深深叩拜。当他抬起头时,眼中已满是血丝,声音悲愤而铿锵,响彻整个山海关:
“闯贼李自成!祸乱天下,逼死君父,此乃灭绝天理!更纵容暴徒,劫掠大臣府邸,强占人妻,此乃毁坏人伦!三桂深受国恩,今日在此对天立誓,必扫此凶丑,报我君父血海深仇!!”
悲壮的声音在关城上空回荡,震撼着每一个关宁将士的心灵。祭拜完毕,吴三桂立刻发出讨闯檄文,痛斥李自成罪行,宣告反叛,并将檄文遍告天下。同时,他下令全军加紧整备,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准备迎接李自成那必将到来的雷霆之怒。山海关,这座扼守辽西走廊的咽喉要地,瞬间变成了风暴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