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程万里》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张鹏林晓雅的故事,看点十足。《鹏,程万里》这本连载都市种田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10章,已经写了109462字,喜欢看都市种田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主要讲述了:港大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外,四月的阳光将维多利亚港照得波光粼粼。张鹏面前摊开着三份文件:摩根士丹利的全职offer,斯坦福大学MBA的录取通知书,以及一张写着”创业计划”的空白A4纸。钢笔——那支刻着”鹏…
《鹏,程万里》精彩章节试读
港大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外,四月的阳光将维多利亚港照得波光粼粼。张鹏面前摊开着三份文件:摩根士丹利的全职offer,斯坦福大学MBA的录取通知书,以及一张写着”创业计划”的空白A4纸。
钢笔——那支刻着”鹏程”的万宝龙——在指尖旋转,墨迹在空白纸上晕开一个小点,像是一个犹豫不决的句号。手机震动起来,是杨志明的信息:”考虑得如何?薪资可以再谈。”
张鹏放下钢笔,揉了揉太阳穴。过去四年像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回:从初到香港的懵懂新生,到投行精英争抢的香饽饽;从黄土高原的贫困少年,到站在世界金融中心的准毕业生。每一条路都通向光明的未来,但哪一条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又发呆?”王志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罐冰可乐贴上张鹏的脸颊,”你盯着那三张纸三天了,都快盯出洞来了。”
张鹏拉开易拉罐,气泡嘶嘶作响:”你说我该怎么选?”
王志远一屁股坐在桌上,眼镜片后的眼睛眨了眨:”普通人会选投行,安全;聪明人会选斯坦福,镀金;但你嘛…”他故意拖长声调,”你骨子里是个冒险家。”
“创业风险太大了。”张鹏轻声说,”我没有启动资金,没有人脉,甚至没有明确的创业方向。”
“放屁。”王志远难得爆粗口,”你有技术嗅觉,有商业头脑,还有…”他戳了戳张鹏的胸口,”解决问题的本能。记得咱们的打印生意吗?记得课程笔记平台吗?那不就是小规模创业?”
张鹏望向窗外,一艘渡轮正缓缓驶向中环码头。他突然想起四年前初到香港时的那艘渡轮,想起自己如何在甲板上暗暗发誓要闯出一片天地。如果现在选择安稳,当初何必远走他乡?
“如果…我是说如果,”张鹏转向王志远,”我真的创业,你会加入吗?你不是拿到硅谷offer了吗?”
王志远推了推眼镜,露出狡黠的笑容:”等你问这句话等了四年。硅谷算什么?见证一个商业帝国的诞生才刺激!”
两人相视而笑,像当年在宿舍里谋划第一个小生意时那样。就在这时,张鹏的手机再次震动——林晓雅的信息:”到港了,老地方见?”
“她回来了?”王志远瞥见信息,吹了声口哨,”看来做决定前你还得听听那位大小姐的意见。”
“老地方”是港大附近的一家糖水店,四年前他们第一次单独聊天的地方。推开门,张鹏一眼就看到了角落里的林晓雅。她剪短了头发,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比记忆中更瘦了,但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好久不见。”林晓雅微笑着招呼他坐下,”四年了,这家店居然还在。”
张鹏不知该从何说起。上次上海一别后,林晓雅匆匆赴美,期间只偶尔发邮件告知近况。林家虽然度过危机,但元气大伤,林志远退居二线,家族企业由职业经理人打理。
“毕业典礼回来参加吗?”他问了个安全的问题。
林晓雅摇摇头:”这次只是转机,明天飞瑞士。我爸…身体不太好,那边有家专科医院。”她搅动着碗里的芝麻糊,”你呢?听说杨志明给你开了天价offer?”
张鹏苦笑:”连你都知道了?”
“商业圈没有秘密。”林晓雅抬起头,”但我知道你不会接受。”
“为什么这么确定?”
“因为你是张鹏啊。”她的语气仿佛在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个在县一中卖平价眼镜,在港大创办打印服务,敢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对抗整个投行体系的张鹏。华尔街困不住你。”
张鹏胸口一热。林晓雅对他的了解,有时甚至超过他自己。
“但如果创业,我连方向都没有。”他坦白道。
林晓雅从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推到他面前:”打开看看。”
盒子里是一只翡翠手镯,通体碧绿,水头极好。”我妈的遗物。”林晓雅轻声说,”她生前常说,翡翠要遇到有缘人才能发挥它的灵气。我觉得…它应该属于你。”
张鹏震惊地看着她:”这太贵重了,我不能…”
“不是送你的。”林晓雅笑了,”是抵押品。等你公司成立了,我要用它换10%的股份。”
张鹏这才明白她的用意。他小心地合上盒子:”压力山大啊。万一失败了…”
“那就当是我提前支付的咨询费。”林晓雅眨眨眼,”说真的,张鹏,你比任何人都清楚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去找问题,然后解决它,就这么简单。”
离开糖水店时,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街角分别处,林晓雅突然拥抱了他:”我得走了,赶最后一班飞机。”
“什么时候再见?”张鹏闻到她发间熟悉的茉莉香,比记忆中淡了些。
“等你公司上市那天?”林晓雅半开玩笑地说,然后正色道,”其实…家里在安排我和一个世交子弟相亲。我爸的情况不太好,他希望看到我安定下来…”
张鹏喉咙发紧,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没有立场。最终,他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照顾好自己。谢谢你…相信我能行。”
目送出租车远去,张鹏站在暮色中,感到一种奇特的平静。决定已经在他心中成形,只是需要最后确认。
第二天一早,他敲响了陈国豪教授的办公室门。
“猜到你该来了。”陈教授放下手中的书,”坐。”
张鹏直接道出来意:”教授,我想创业,但缺乏方向和启动资金。”
陈教授似乎早有准备,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深圳前海有个创业孵化器,我朋友负责的。这是入驻申请表。”又拿出一张支票,”五十万,算天使投资。”
张鹏瞪大眼睛:”您…不问我做什么项目吗?”
“重要吗?”陈教授笑了,”我投资的是你这个人。项目可以变,但创业者的品质不会。”
他起身走到窗前,指着远处深圳的方向:”知道为什么我建议你去深圳吗?那里有全中国最好的创业生态——硬件供应链、人才池、风险资本,都在一小时生活圈内。更重要的是…”他转向张鹏,”那里的人不谈阶层,只论实力。适合你这样的寒门贵子。”
张鹏接过支票,手指微微发抖:”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把公司做成功,就是最好的感谢。”陈教授拍拍他的肩,”对了,想好方向了吗?”
张鹏摇摇头:”还在思考。我想解决一个真实存在的痛点,最好是技术驱动的。”
“建议你从自身经历出发。”陈教授递给他一杯茶,”你在投行实习时最头疼什么?生活中有什么不便?往往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问题,就是最好的创业方向。”
回到宿舍,张鹏开始整理四年来的笔记和想法。从打印服务到眼镜联盟,从课程笔记平台到投行实习经历,他试图寻找其中的共同线索。傍晚时分,王志远哼着小曲推门而入。
“搞定了!”他挥舞着一份文件,”深圳科技园的办公室,八十平,首年租金优惠30%。”
张鹏惊讶地抬头:”你什么时候…”
“昨天你去找林大小姐的时候。”王志远得意地说,”顺便,我联系了几个深大的技术宅,都是靠谱的狠角色。只要你一声令下,随时可以组队。”
张鹏心头涌起一股暖流。有这样的朋友,夫复何求?
“不过…”王志远突然严肃起来,”咱们到底要做什么?总得有个方向吧。”
张鹏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记得我们大二时讨论过的区块链应用吗?当时你说可以用于学历认证,防止造假。”
“对啊,但那个市场太小…”
“不限于学历。”张鹏的眼睛亮了起来,”整个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都存在问题。我在投行实习时,光是验证一个新员工的各类证书就要花两周时间。如果能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职业信用平台…”
王志远猛地拍桌:”靠!这主意牛逼了!企业付费查询,个人付费存证,还能扩展到技能认证、项目经验…”他已经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打起来,”我们需要一个懂加密算法的,一个做前端的…”
看着室友兴奋的样子,张鹏笑了。或许这就是创业的魅力——从无到有,将一个想法变成改变世界的产品。他拿起钢笔,在那张曾经空白的A4纸上写下:”创业计划:基于区块链的职业信用平台”。
接下来的两周像做梦一样。毕业答辩,办理手续,打包行李。张鹏把四年来积攒的书籍和笔记装进纸箱,唯独将那支”鹏程”钢笔和翡翠手镯随身携带。
离校前一晚,他和王志远爬上宿舍楼顶,俯瞰香港夜景。远处中环的摩天大楼灯火通明,像一座座金色堡垒。
“后悔吗?”王志远递给他一罐啤酒,”放弃百万年薪去当个穷创业者。”
张鹏喝了一口,摇摇头:”记得林志远告诉我的第一课吗?商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投行的工作固然光鲜,但那里解决的问题都是富人们的需求。我想做点不一样的。”
“比如?”
“比如让每个普通人的技能和经历都能被公平认证,不受学历、出身限制。”张鹏望向星空,”你知道我父亲是个出色的木匠,但他一辈子没得到过一张像样的资格证。如果有我们的平台…”
王志远举起啤酒罐:”敬张木匠,和他那即将改变世界的儿子!”
两个年轻人的笑声融入香港的夜风。第二天清晨,他们拖着行李登上开往深圳的渡轮。甲板上,张鹏回望渐行渐远的港岛,心中没有留恋,只有期待。
渡轮驶过碧波荡漾的海面,前方是深圳林立的高楼。张鹏知道,那里有未知的挑战,有无数的可能性,也有属于他的未来。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翡翠手镯,想起林晓雅临别时的话:”去找问题,然后解决它。”
是的,这就是他的路。从解决一个小问题开始,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商业的本质如此,人生的本质亦如此。
海风拂面,张鹏深吸一口气,迎向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小说《鹏,程万里》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