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年代搞事业》这本年代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高个子啊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杨芸。喜欢年代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我在七零年代搞事业》小说已经写了215070字,目前连载最新章节第11章。主要讲述了:清晨,天刚蒙蒙亮,杨芸就睁开了眼睛。土炕还残留着些许余温,窗外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今天一定要去公社看看。”杨芸一边穿衣服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昨晚发现的空间让她兴奋得几乎没怎么睡,但理智告诉她,在这个年…
《我在七零年代搞事业》精彩章节试读
清晨,天刚蒙蒙亮,杨芸就睁开了眼睛。土炕还残留着些许余温,窗外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
“今天一定要去公社看看。”杨芸一边穿衣服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昨晚发现的空间让她兴奋得几乎没怎么睡,但理智告诉她,在这个年代,光有空间还不够,她需要一个明面上的“工作”来掩护。
杨母已经起床,正在灶台前忙活。见女儿起得这么早,有些惊讶:“小芸,今天咋起这么早?”
“娘,我想去公社看看有没有招工的。”杨芸舀了一瓢凉水洗脸,冰冷的水刺激得她一个激灵,彻底清醒了。
杨父从里屋走出来,披着件打了补丁的棉袄:“去公社?路可不近啊。”
“我坐村里的牛车去。”杨芸拿起梳子,对着墙上巴掌大的镜子梳理头发。镜中的少女皮肤白皙,杏眼明亮,两条乌黑的辫子垂在胸前,是这个年代标准的漂亮姑娘模样。
杨母往锅里下了把玉米面,搅动着渐渐变稠的糊糊:“去公社干啥?招工哪那么容易,你一个姑娘家…”
“娘,我都十八了,村里不少姑娘这个年纪都去公社找活干了。”杨芸放下梳子,从柜子里找出自己最体面的一件藏蓝色棉袄,“再说,我好歹高中毕业,在咱们大队算文化人了。”
杨父抽着旱烟,沉思了一会儿:“去吧,去看看也好。带上介绍信,就说是替我办事。”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盖了红章的纸递给杨芸。
杨芸心头一暖。在这个年代,大队长的介绍信可比什么都管用。她小心地折好介绍信,放进内兜:“谢谢爹!”
早饭很简单,玉米糊糊就咸菜。杨芸匆匆吃完。
杨父披着棉袄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拿着,公社路远,中午饿了吃。”布包里是两个掺了白面的窝头。
杨芸心头一暖。虽然穿越到这个艰苦的年代,但这对朴实的农村父母对她的疼爱却是真真切切的。
她把布包塞进斜挎的军绿色书包里,”我现在去坐老刘头的牛车,天黑前回来。”
“路上小心点,别跟陌生人搭话。”杨母不放心地叮嘱。
“知道了娘!”杨芸系好围巾,推门而出。寒风立刻灌了进来,她缩了缩脖子,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
村口的老槐树下已经聚集了几个人,都是等着坐牛车去公社的。老张头的牛车是村里唯一的长途交通工具,每天去公社两趟,拉货的同时也捎人。
冬日的杨家大队银装素裹,几个早起的妇人看到她,热情地打招呼:
“芸丫头,这么早去哪儿啊?”
“去公社看看!”杨芸笑着回应,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村口的老槐树下,老刘头的牛车已经等在那里了。车上坐着三个人,都穿着知青标配的军大衣或蓝布棉袄。杨芸眯眼一看,是住在大队知青点的两男一女。
“刘叔,还有位置吗?”杨芸小跑过去。
老刘头叼着旱烟袋,笑出一脸褶子:“有有有,芸丫头快上来,咱这就走。”
杨芸利落地爬上牛车,在边沿找了个位置坐下。
对面三个知青中,戴眼镜的男知青友好地冲她点点头;另一个方脸男知青似乎有些害羞,低头摆弄着自己的手套;唯独那个扎着两条短辫的女知青,瞥了杨芸一眼后,就把脸转向一边,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
杨芸挑了挑眉,没太在意。牛车缓缓启动,老黄牛慢悠悠地迈着步子,车轮碾过积雪,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杨同志是去公社办事?”戴眼镜的知青主动搭话。
“嗯,去公社一趟。”杨芸礼貌地回答,”您是…”
“李卫红,京市来的。”眼镜知青推了推镜框,“这是张建军和田心。”他指了指方脸知青和那个态度冷淡的女知青。
张建军腼腆地笑了笑,而田心则又哼了一声,这次声音更大了。
杨芸心里暗笑,这田心摆明了对自己有意见。她正想着,突然听见对方开口了:
“听说昨天你把杨招娣罚去挑大粪了?”田心的声音尖细,带着明显的质问。
牛车上的气氛顿时凝固了。老刘头假装专注地赶车,耳朵却竖得老高;李卫红皱起眉头;张建军不安地搓着手。
杨芸面色不变,平静地反问:”田同志听谁说的?”
“你别管我听谁说的。”田心扬起下巴,”我就问你,人家杨招娣不就推了你一下吗?你又没出什么事,至于这么不依不饶的?还让人家挑大粪,这不是侮辱人吗?”
“田同志,”杨芸的声音冷了下来,”首先,杨招娣不是‘推了我一下’,她是趁我不备,故意把我推进结冰的河里。当时河边一个人都没有,如果不是我爹恰巧路过,我现在可能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田心脸色变了变,但很快又强硬起来:“那又怎样?你不是没事吗?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这样做,显得太刻薄了!”
“刻薄?”杨芸气笑了,“按你这逻辑,杀人未遂就不算犯罪了?反正人没死成嘛,是不是?”
“你!你这是偷换概念!”田心脸涨得通红,“杨招娣就是个没文化的农村人,你跟她计较什么?”
这句话一出口,连李卫红和张建军都皱起了眉头。老刘头手里的鞭子抖了抖,但忍着没说话。
杨芸的眼神彻底冷了:“田心同志,请你注意言辞。‘没文化的农村妇女’?你就是这样看待贫下中农的?领导教导我们要向贫下中农学习,你倒好,看不起劳动人民?”
田心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慌忙辩解:“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是说…”
李卫红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杨同志说得有道理,田心你不太了解情况,还是别乱评论了。”
张建军也小声劝道:“田心,这事儿咱别管了…”
田心却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更激动了:“你们怎么都帮她说话?她不就是仗着自己是大队长的女儿吗?杨招娣多可怜啊,她在家成天挨打。还得干那么多活。”
“所以呢?”杨芸打断她,“生活困难就能害人了?按你这逻辑,所有过得不如意的人都可以去伤害别人,反正他们‘可怜’嘛!”
“我不是这个意思!”田心急得直跺脚,牛车被她震得晃了晃。
“那你是什么意思?”杨芸步步紧逼,“你根本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凭道听途说的一星半点,跑来指责我?田心同志,这就是你们知青的作风?高高在上地对农村的事指手画脚?”
这句话戳中了要害。田心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李卫红连忙插话:“杨同志,田心她年轻不懂事,你别往心里去。我们知青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绝没有指手画脚的意思。”
张建军也连连点头:“对对对,我们都非常尊重大队里的乡亲们。”
杨芸见好就收,语气缓和下来:“李同志、张同志,我知道你们都是明事理的人。昨天的事,大队委会是经过讨论才决定的惩罚措施。挑大粪是脏活累活,但也是光荣的劳动,怎么就成了‘侮辱人’呢?”
田心还想说什么,被李卫红一个眼神制止了。
牛车继续前行,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牛车转过一个弯,公社的轮廓已经隐约可见。杨芸望着远处升起的炊烟,心情渐渐平复。
刚才的争执让她明白,即使在这个提倡平等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依然不是那么容易建立的。
田心时不时偷瞄杨芸一眼,眼神复杂。杨芸假装没看见,她不是惹事的人,但也不是任人欺负的软柿子。如果这个田心再找麻烦,她绝不会客气。
“到了到了!”老刘头吆喝着,牛车缓缓停在公社的一棵大槐树下。
杨芸跳下车,拍了拍棉袄上的尘土。
她抬头看了看公社大门上那颗鲜艳的红五星,深吸一口气,迈步向前走去。无论前方有什么在等着她,她都已经做好了面对的准备。
小说《我在七零年代搞事业》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