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由作者“排骨”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刘闪 ,目前已完结,更新了1794412字,小说最新章节 第641章 大汉帝国,谁与争锋?。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最近这个类型里面比较出色的作品了,书荒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哦!这本书又名《回到三国做刘禅》。
一、作品简介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小说是作者排骨的倾心力作,主角是刘闪。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征战连年。特别是在黄巾之乱后的特殊的期,不论是普通士卒还是王爵诸侯,他们最佩服的就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这样的猛将,是一支军队乃至整个势力的灵魂人物。因为这个时代,作战的核心是统兵之将……
二、书友评论
感觉重生过去做姜维配角的,这书的主角是姜维的
诸葛亮刚死,作为刘禅,刚刚自己独立掌权。内有吴太后虎视眈眈,外有群臣看你态度。杨仪公然抗旨辱骂皇帝,不杀之立威等着过年呢?然后写人反叛写到姜维身上也是牛逼!姜维是谁你特么还记得么?那是诸葛亮的弟子!你是说诸葛亮瞎了眼还是说你蜀汉已经废到连诸葛亮的弟子都不愿意效忠了?
看了几章就看不下去了,不是一般的毒,穿越过去没原主记忆,人家叫刘婵你一直刘闪?刚穿越过去都知道诸葛亮死了还要在那里发骚,真是又怂又蠢,估计比原主还蠢不知道怎么才能逆天翻盘。
三国那么低下的生产力 能造铁路 蒸汽机 你砸不造飞机✈️大炮原子弹呢 太假了是我弃书的原因
姜维用兵特点勇猛,精通八卦阵有勇有谋,但是建功之心太且,长于军术短于军略,如果他在第一次北伐时得到重用会成一代战神,诸葛亮用兵特点稳心细如发长于政治每次用兵都是在政治的角度出发虽然每次都会有收获但是不会有太大战果估计三国演义作者也知道所以他给姜维的身份是诸葛之徒,司马懿用兵特点擅长试敌以弱,和诸葛亮一样以稳出发但是他没有诸葛亮那么能沉住气,所以攻击时侵略如火,防守时不动如山,邓艾用兵,勇猛,足智多谋并且擅长地理环境用兵,在整体实力上在五子良将之上,钟会用兵,擅长大规模用兵,擅长防守不擅长进攻,用兵狡诈但是少了些果敢,杜预擅长进攻,擅长指挥军团作战类似于杨素,羊枯足智多谋老奸巨猾,用兵果断堪比王翦,陆抗用兵常用计不战而屈人之兵,很符合他爹陆逊的作战特点
三、作品赏析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征战连年。
特别是在黄巾之乱后的特殊的期,不论是普通士卒还是王爵诸侯,他们最佩服的就是骁勇善战的猛将。
这样的猛将,是一支军队乃至整个势力的灵魂人物。因为这个时代,作战的核心是统兵之将,而不是普通的兵卒。
统兵之将除了排兵布阵之外,个人的勇猛,能大大提高己方士卒必胜的信念。在很多时候,统兵之将仅靠个人的名号,或是一面战旗,就能让敌方闻风丧胆。
在这群雄割据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春秋时期的战争“礼制”,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么夸张,但双方武将按约单挑时有发生。
比如,吕布单挑郭汜,孙策单挑太史慈,这些都有史可考;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时,曾经高挂“免战牌”,那时蜀兵也不再进攻,这件事也有史料记载。
刘闪知道,这个时代的武将单挑,主要是为了激励士气,双方都会遵守单挑的规矩,绝对不会暗放冷箭。
正因为如此,刘闪才敢上阵与司马懿单挑。
“请!”司马懿自信地拱拱手。
战马上的刘闪冷汗直冒,心里呯呯直跳,他却却在暗自数秒:五,四,三,二,一。
“向将军……救命啊……”
刘闪回马便跑,司马懿反应奇快,立刻策马追赶,誓要生擒刘闪。
这可不是普通的将领,而是敌方的国君!
司马懿刚追至刘闪停马的地方,不过是几米的距离,突然“轰”地一声巨响,然后腾起一股黑烟,司马懿连人带马摔倒在地,生死未卜。
“都督……”
郭淮、牛金、赫凯等人见势不妙,急忙策马上前,将满身是血的司马懿拖回己方阵中。
刘闪担心魏兵放箭或追来,趴在马背上拼命往回赶,很快就被向宠护入关内。
蜀兵鼓声震天,喊杀声响彻云霄,魏延、马岱各率五百兵马往魏兵杀去。然而,他们也担心中了司马懿之计,只追出不到两里地,吓退魏兵后立即回到关内。
“特玛的!敢跟老子单挑!不炸死你,算你命大!”刘闪贮立在城头上,盯着退去的魏兵,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脱下甲胄后,刘闪全身衣衫已经湿透,就像从水里捞起一般。
向宠自然知道刘闪用的秘密武器,欣喜地问道:“陛下,若能炸死司马懿,数年之内,我大汉无忧矣!”
“哼!这个老东西!自己找死!朕提议点到即止,他却不肯,这就怨不得朕了!”
刘闪说罢,七八名蜀兵欣喜地抬回司马懿的战马。
“陛下用的什么兵器?好像是炸雷吧?”
“不对,有人说看到一股黑烟腾越,陛下用的应该是仙法!”
“天啦!马肚子上这么多窟窿!这几个窟窿还在冒血,太夸张了!”
“你看,这条腿也断了!只有一丝皮肉相连!”
几名兵卒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战马很快就被宰杀。
“天啦!这是鹅卵石!”
“这个好像是瓦砾!”
“陛下到底用的什么兵器?若咱们都能用这种兵器,一年就能杀到长安!”
“嘘……小声点!”魏将军过来了!
次日早上,魏兵又派郭淮、赫凯前来骂阵,并且派出两千兵马试图攻取大散关,奈何大散关地势险要,蜀兵只有几人受了轻微的箭伤,魏兵丢下一百多具尸体后狼狈退去。
这次的战斗,在那些久经沙场的士卒和将领眼里,简直不值一提。
然而,这是刘闪第一次近距离地感觉到战争的残酷,他对阵亡的魏兵没有半点的怜悯,因为他知道,这就是战争!只有杀死对方,才能保全自己!
战斗很快就结束。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兵,逐个帮受伤的士兵挑出箭头,用清水洗净伤口,然后用破布包裹。
看到这一切,刘闪突然想起:这个时代没有消炎药!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中,被命中要害死亡的士卒其实很少,大多数士兵都是死于伤口感染!
“魏将军!”刘闪急忙问道:“平时,你们都这样处理伤口?”
魏延满腹的疑惑,如实说道:“陛下,箭伤,一般就是挑出箭头、止血、清洗、包扎!”
“在这大散关,有无其他伤兵?”
魏延不知刘闪之意,如实答道:“有,还有二百多个!”
“带朕去看!”
“诺!”
营帐内,刘闪查看众多伤兵的伤口后,简直触目惊心!
几乎所有士卒的伤口都有红肿现象,明显是细菌感染所致。另外十几名士卒的伤口已有溃烂,还有几人正在发着高烧。
“特玛的!”刘闪狠狠地骂道:“该死的狗东西!竟然杀了华陀!”
几名将领不知刘闪之意,自然不敢相问。
刘闪却在心里嘀咕着:这个时代造不出抗生素!若不是曹操杀了华陀,凭着自己的知识和华陀的医术,从一些中草药中提炼出简单的抗菌药剂,这应该不难!
酒精?
这个时代的酒不过是“饮料”,肯定不行!
城头秋风瑟瑟,刘闪无奈地叹着气,看着山坡上随风飘落的黄叶,刘闪突然眼前一亮:那是柳树!
刘闪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村里的人在移栽小树苗时,经常折些柳枝浸泡成“生根水”。用生根水浸泡好要移栽的树苗的根部之后,成活率会高很多。
直到后来,刘闪才偶然得知,这种方法其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生根水”的主要成分是“水杨酸”,它可以刺激植物细胞的分裂,确实有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作用。
刘闪又想起,市场上常见的“足光粉”,它的有效成分正是水杨酸!其作用机理,就是杀灭细菌和真菌!
死马当活马医吧!总比没有的强!
“魏将军,你令士卒去山坡上,折几捆柳枝回来,越多越好!”
“陛下,这是……”
“照做就行!”
“诺!”
“魏将军,柳枝取回后,你命人将它砸破,削短,放入釜中慢熬半个时辰,然后将釜中之水放冷,澄清,用它给士卒清洗伤口。”
“陛下,难道……柳枝是草药?”魏延疑惑地问道。
“朕只是猜的,估且一试,若能减轻红肿,可命人大量使用!”
“诺!”
魏延按刘闪之意命人照办,然后回到城头。
“陛下,魏兵已退去,短期内,绝对不会再来!”
“哦?你如何得知?”刘闪疑惑地问道:“莫非……司马懿受了重伤?”
“陛下,魏兵今日一反常态地攻城,司马懿必是受了重伤!他担心就此退去,会被我追赶掩杀,这才攻城以示强,借机退去。”
“但愿如此吧!”刘闪指着一马平川的关西平原,感慨地说道:“有朝一日,我大汉兵强马壮之时,必将魏军赶至潼关以西!届时,朕与诸位将军一同,在这辽阔的草原上纵横驰骋,何等畅快!”
刘闪说罢,几名将领无不期待。
几日后。
魏军确实没有再来,刘闪准备回成都,临走前,他还想看一看大散关前的关西平原。
“陛下,探马来报,魏国大军已退回长安,离大散关较近的凤翔、扶风、武功、兴平诸县,总共不到一万兵马!”魏延说罢,欲言又止。
以前,刘闪一直以为魏延是一员莽将,现在看来,他确实有些韬略。
刘闪暗想,当初诸葛亮北伐时,如果大胆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结果会如何?若采用他的“斜谷奇谋”,结果又将如何?
“魏将军,有话可直言!”刘闪察觉到,魏延确实有话想说。
“陛下,末将昨夜所提之事……”
“魏将军,此法不行!”刘闪不容质疑地说道:“纵然我能光复凉州,却无足够的兵马驻守,仍会迅速失掉!”
魏延明显有些失望,赶紧又说道:“陛下,大散关易守难攻,只需三千兵马就能守住。有马岱、王平二位将军驻守,可保万无一失;末将……听闻秭归一线战事颇紧,末将……愿往秭归,为陛下破吴!”
“魏将军,如今的大汉,全国上下只有十万兵马。若是汉中有失,我无法两线作战,所以……”
“陛下!末将身为左将军,岂可在汉中安闲度日?”魏延听懂了刘闪的话,显得有些急躁。
“魏将军!”刘闪郑重地说道:“五年内,我大汉必会出襄阳、大散关两线伐魏!届时,大散关的西路大军,就由魏将军全权指挥!”
“陛下,此言当真?”魏延瞬间就来了精神,急切地问道:“三年,还是五年?”
“魏将军,只要汉中不失,慢则五年,快则三年,甚至更短!”
“陛下放心!”魏延又惊又喜,郑重地说道:“当年,末将为先帝镇守汉中,十年不失;今,末将就算拼上性命,也将力保汉中不失!”
“好!朕等的就是这句话!”刘闪哈哈大笑,突然又问道:“对了,朕的草药,效果如何?”
“陛下,效果极好!”魏延欣喜地说道:“一百多个士卒的伤口,红肿情况明显消退。不过,另有十几人使用后,没有半点效果。”
“唉!现在只能这样了!朕会遍访名医,尽快找到有效的治伤良药!”
“陛下辛苦!末将代全军士卒,谢陛下隆恩!”
……
秭归。
眼看隆冬将至,姜维考虑到大军处于吴境之内,运粮多有不便,于是调整了兵马布署。
姜维将三万兵马调回永安城,由吴懿领兵一万坐阵巴东;
秭归城仍采用一城一寨的布局,城中留驻一万五千兵马,城南十里布下一寨,由廖化和张嶷引兵一万五千驻扎其中。
蜀军的兵力调整,自然瞒不过吴国的探子。
陆逊的嘴角露出不可察觉的笑容,一个围歼姜维的完美计划,已经酝酿成熟。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