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秦王府遣人送来的那张措辞谦和的邀约拜帖,静静地躺在沈墨的案头,与其说是一份礼节性的请柬,不如说是一道无声却重若千钧的考题。烫金的徽记在烛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沈墨深知,与这位军功赫赫、在朝野上下拥有特殊影响力,且与太子之位争夺战息息相关的皇子会面,每一步都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绝非简单的赏识或问询,更像是一场关乎立场、智慧与未来的试探。

会面地点被特意安排在了王府花园中一处临水而建的精致暖阁。时值初春,严寒未退,阁外檐下还挂着晶莹的冰凌,几株倚角而生的老梅却已倔强地绽出疏疏落落的红蕊,幽冷的暗香随着微寒的风丝丝缕缕渗入阁内,与地龙带来的暖意交织,形成一种微妙而略带压抑的氛围。秦王李琮并未身着象征身份的亲王常服,仅是一身用料考究的玄色锦袍,未戴冠冕,墨发以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他正凭栏而立,漫不经心地将鱼食撒入波光粼粼的池中,引得色彩斑斓的锦鲤争相簇拥,水面漾开圈圈涟漪。其姿态闲适优雅,若不看那通身的气度,倒真像是位寻常的富贵闲人。

然而,当他听到通传,缓缓转过身来时,那份刻意营造的闲适假象便被瞬间打破。那双深邃如同古井、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眼眸,以及那种久经沙场、尸山血海中淬炼出的、无需言语便自然流露的不怒自威之气场,让整个暖阁的空气都为之微微一凝。

“沈主事,不必多礼。”沈墨刚要依制行礼,秦王已虚抬右手,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的目光在沈墨身上停留了片刻,那审视的意味清晰可辨,仿佛在评估一件兵器的成色。“山神庙一案,你处理得干净、利落,且懂得分寸,不仅替朝廷拔除了一处心腹之患,更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恐慌。本王,甚为欣赏。”他语气平淡,但“懂得分寸”四字,却似乎别有深意。

“殿下过誉,此乃下官分内之责,不敢居功。”沈墨微微躬身,语气不卑不亢,既未因亲王的赞赏而受宠若惊,也未因之前的贬谪而心存怨怼,平静得如同阁外那片不起波澜的池水。

秦王似乎对他的反应颇为满意,抬手示意沈墨在铺着软垫的紫檀木椅上落座。一名面容清秀的内侍悄无声息地奉上两盏热气腾腾的香茗,茶香清冽,一闻便知是贡品级的好茶。“今日请沈主事过来,一则是想亲眼见见近来在京城声名鹊起的异闻司干才,果然名不虚传;二则,”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依旧平淡,但每个字都仿佛带着无形的重量,压向沈墨,“听闻沈主事近日,正在协助查办户部库银失窃一案?”

核心的试探,终于来了。 沈墨心道,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只是端起茶盏,借着氤氲的热气掩去眼底一闪而过的思量:“回殿下,确有此事。下官奉寺正大人之命,从旁协查。”

“嗯。”秦王轻轻颔首,指节分明的手指摩挲着温润的瓷杯壁,“库银,乃国之命脉,社稷根基,不容有失。此案……沈主事经办至今,可有些眉目了?”他问得看似随意,目光却如鹰隼般锁定了沈墨。

沈墨略一沉吟,心念电转间已有了决断。他决定有限度地透露一些已无法完全保密的信息,既能显示合作的诚意,也可借此观察秦王的反应,尤其是他对某些关键节点的关注程度。“回殿下,此案手法确实诡谲难测,并非寻常盗窃,乃是以江湖失传已久的‘画皮’邪术,李代桃僵,以假乱真。目前追查到的线索,指向城中一家名为‘福瑞轩’的古玩店,以及与其资金往来密切的‘瑞昌号’银楼。假银的铸造源头,很可能与此处有关。”

他刻意略去了刑部主事孙槐的异常反应、工部都水监可能存在的贪墨渠道,以及那神秘的、可能与“幽冥道”相关的特殊符号。这些是藏在水下的暗礁,不宜过早暴露。

秦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极快、不易察觉的精光,随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的平静,仿佛只是听到了一件寻常公务。“福瑞轩……本王似乎对此名有些印象。”他端起茶盏,轻轻拨动浮叶,动作优雅,语气却平淡地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据闻,其幕后东家,与齐王兄府上,走动颇近。”

他竟如此直接地点出了齐王!语气平常得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京城官场人尽皆知的寻常交际,但其下的暗示意味,却如暗流汹涌。

沈墨心头微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殿下明鉴,下官亦对此有所耳闻。只是,办案需讲求实证,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能将齐王殿下与此案直接关联。”

“呵呵,”秦王放下茶盏,发出一声意味难明的低笑,目光投向窗外那几株傲雪寒梅,似在赏花,又似在审视更远的东西,“沈主事行事谨慎,恪守律法,是好事,亦是臣子本分。不过,在这波谲云诡的京城之中,有些事,有时候并不需要铁证如山的‘确凿证据’,只需要……合乎逻辑与情势的‘合理推断’。”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却更显分量,“齐王兄近年来,对户部度支、工部营造,乃至漕运盐铁,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其门下依附之人众多,借此良机,上下其手,营私舞弊,中饱私囊,恐怕……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这番话,几乎已是在明示齐王就是库银案,乃至更大规模贪墨的幕后主使。

“殿下所言,下官记下了。定当循此方向,详加核查,力求水落石出。”沈墨应道,语气恭敬,却并未顺着秦王的话锋明确表态,依旧保持着审慎的距离。

秦王对他的这种反应似乎并不意外,甚至眼中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欣赏。他转而问道,语气似乎随意了许多:“除了福瑞轩这条明线,沈主事可还发现了其他值得留意的线索?比如……银库当值的守卫,或是案发当日的巡检人员,有无异常之处?”

他在试探! 沈墨心中警铃微作。秦王似乎不仅想将调查方向牢牢锁定在齐王身上,更在关心其他可能存在的、或许会牵连更广的线索!他是在担心调查会触及某些他亦不愿看到被深挖的领域?还是……他对“幽冥道”的存在,已然有所察觉?

“回殿下,库房守卫名册与交接记录,下官已详细查阅,目前看来并无明显疏漏。案发当日的巡检人员,下官也已逐一询问过,其行程与证词,目前看来……并无破绽。”沈墨选择了隐瞒孙槐那不合常理的“恰好”巡检,以及都水监账目上的异常流向。他要看看,秦王的关注点,究竟在哪里。

秦王点了点头,不再追问此事,仿佛真的只是随口一提。他话题再次一转,回到了库银案本身,却抛出了一个更具体、也更关键的问题:“沈主事心思缜密,不知可曾想过,为何那施展‘画皮’之术的贼人,偏偏选中了‘丙’字库区下手?”

沈墨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此前略有疑惑却尚未完全厘清之处,立刻顺势请教:“下官愚钝,还请殿下明示。”

“原因有二。”秦王缓缓道,声音平稳,却带着洞悉内情的自信,“其一,‘丙’字库区所存银两,多用于各地工程款项的临时拨付与周转,流动相对频繁,且日常查验盘点的严格程度,略逊于存放税银贡赋的‘甲’、‘乙’字库区,更容易被钻了空子。其二,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他目光重新回到沈墨脸上,带着一种了然于心的神情,“近两年来,朝廷立项的几项大型水利、道路修缮工程,其督办之人,大多由齐王兄一力举荐、保举上任。这其中的银钱往来、账目核销……呵呵。”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那声意味深长的“呵呵”与未尽之语,已经将意思表达得再明白不过——齐王不仅可能指使人窃取库银,更可能通过控制这些由其派系官员督办的工程,进行双重贪墨,甚至可能借此洗白盗取的库银!

这条来自秦王的信息,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沈墨脑海中一些原本模糊的线索!他立刻联想到自己之前查阅账目时,发现的部分流向工部都水监下属河工署的异常款项,其时间与项目,竟与秦王所言隐隐吻合!

“殿下洞若观火,一席话令下官茅塞顿开。多谢殿下提点!”沈墨这次的道谢,带上了几分真心。无论秦王是出于何种目的,这条信息确实极具价值,为他厘清案情的脉络提供了关键支撑。

“不必言谢。肃清奸佞,整饬朝纲,本就是本王分内之事。”秦王站起身,玄色的衣袍在暖阁的光线下显得愈发深沉。他缓步走到沈墨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动作看似亲切,掌心传来的力度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沈墨,你是个聪明人,更是难得的有能力、有原则的人才。异闻司职责特殊,周寺正对你寄予厚望,本王,亦对你有所期待。”他微微前倾,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个字都敲在沈墨的心上,“望你……好自为之,莫要辜负了这份期望,也莫要……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中,选错了路。”

恩威并施,招揽之意已昭然若揭。

沈墨垂下眼帘,避开那过于锐利的直视,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下官谨记殿下教诲。必当恪尽职守,秉公执法,依律办案。”他没有承诺效忠,只强调职责与律法,这是他在此刻所能坚守的底线。

离开那座温暖如春却暗流涌动的秦王府暖阁,沈墨的心情并未因获得了关键线索而变得轻松,反而更加沉重。秦王的话语,像一块块经过精心打磨的巨石,投入他原本就波澜暗涌的心湖,激起的不仅是涟漪,更是对全局更深的警惕。

毋庸置疑,秦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情报,将库银案的矛头更清晰、也更合理地引向了齐王,甚至暗示了齐王通过工程贪墨的更大图谋。这完全符合他“意欲扳倒齐王”的政治立场和动机。然而,他同时也在小心翼翼地试探其他线索,尤其是关于银库巡检人员的部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可能也对“幽冥道”的存在或其手段有所察觉,心存忌惮?还是说,他担心沈墨的调查会触及某些与他自身利益相关的隐秘角落,故而提前预警或试探?

回到大理寺那间堆满卷宗的值房,沈墨立刻摒除杂念,将秦王提供的关于“丙字库银特定用途”与“齐王派系把持工程”的信息,与之前调阅的户部、工部账目进行紧急的交叉比对。结果令人心惊——近一年来,从“丙”字库拨出、由齐王派系官员负责督办的三大工程,在账目上都存在明显的模糊地带、超额支出以及去向不明的款项,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可疑资金,经过几层看似合规的周转后,最终都流向了“瑞昌号”或与其有关联的其他地下钱庄、银楼!

齐王涉嫌贪墨的证据链,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硬。

然而,沈墨脑海中却反复回响着秦王那句看似关切、实则警告的“莫要选错了路”。这不仅仅是对立场的选择,更是对调查方向、对真相本质的选择。

“沈大哥,怎么样?秦王殿下单独召见,都说了些什么?”阿箐一直在值房等候,见他回来,立刻迎上前,关切中带着急切。

沈墨将暖阁中的对话,以及自己后续的查证结果,简要而清晰地告知了阿箐,尤其是秦王将矛头直指齐王,以及自己发现的账目吻合之处。

“那不是很好吗?”阿箐听完,眼睛一亮,“有秦王殿下支持,证据又对得上,咱们正好可以顺着这条线,把齐王那个坏蛋揪出来!”

沈墨却缓缓摇头,神色凝重:“查办齐王,于公于私,都无可厚非。他若果真涉案,自然罪有应得。但我所虑者,并非齐王本身。”

他走到悬挂着京城简要舆图的屏风前,手指点向代表户部库房、福瑞轩、瑞昌号以及工部都水监的几个点。“我担心的是,我们若一味顺着秦王殿下指引的‘明线’猛攻齐王,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人手中的利刃,而忽略了真正潜藏在水下、或许更为危险的毒蛇。”他的手指最终重重地点在代表刑部孙槐和都水监下属河工署的位置,“他们,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中下层官吏,才是可能直接与‘幽冥道’产生勾连的关键节点!若我们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对付齐王这棵‘大树’上,很可能会打草惊蛇,迫使‘幽冥道’果断切断与这些‘枝叶’的联系,金蝉脱壳,让我们最终只抓到一些贪官污吏,却让那真正的诡谲势力再次隐匿于黑暗之中。”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决断的光芒:“故此,我们绝不能放松对暗线的追查,甚至要加快步伐。阿箐,你继续盯紧瑞昌号和福瑞轩,但观察的重点要调整。除了齐王系统的官员,要特别留意是否有非齐王派系,尤其是可能与工部、刑部某些实权人物有关联者,与他们进行秘密接触。任何异常,立即回报。”

“明白!我会加倍留意!”阿箐郑重点头,意识到了事情的复杂性远超想象。

“至于齐王这条明线……”沈墨回到案前,指尖轻轻敲击着那份记录着福瑞轩掌柜曾多次秘密进入齐王府的报告,沉吟片刻,“我们不仅不能放弃,反而要‘积极’地去查。但查的方式,需要讲究策略。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既能向秦王殿下表明我们确实在‘尽力’查办齐王,满足其期望,又能打乱对方布局,逼得那些藏在暗处的人不得不有所动作,从而露出马脚的契机。”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份报告上,一个计划逐渐在脑海中清晰。

“或许,是时候请周寺正出面,以大理寺核查相关商业纠纷或协助调查的名义,‘正式’地‘请’福瑞轩的掌柜过来‘问几句话’了。”沈墨轻声道,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且看看,这条明线上的震动,会引得暗线里那些狡猾的鱼儿,如何惊慌失措地游动。”

引蛇出洞,有时比盲目地追打,更为有效。 在这场由库银案引发的、交织着权力博弈与幽冥诡计的复杂棋局中,沈墨开始尝试摆脱棋子的被动,落下属于自己的、带着风险与机遇的棋子。

(第四章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