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玄幻脑洞小说,大秦:咸阳孤子,越王崛起记,正等待着你的探索。小说中的赢非角色,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作者官小姑姑的精心创作,使得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现在,这本小说已更新364706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大秦:咸阳孤子,越王崛起记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这种麻烦对赢非来说,或许反而是好事。
至少……短期内不必担心领地的发展情况暴露。
所以修路的事真的不用着急!
朝阳东升,新的一天来临。
赢非醒来,在侍女的服侍下洗漱完毕,随后在周岩的指导下于院中练了一会儿拳法,才命人端上早膳。
说是早膳,却丝毫不逊色于午膳和晚膳。
不仅有鸡鸭鱼肉,还有加入人参、茯苓、甘草等药材精心熬制的肉羹。
唯有如此,才能满足赢非每日练武的需求。
穷文富武,正是如此!
得益于充足的食物和药膳滋补,赢非经过近三个月的苦练,终于感应到气血之力,并成功凝聚出来。
至此,他正式踏入核爆人仙武道的第一个境界——气血境!
具体表现为身体明显健壮了许多,从原先的亚健康状态转变为健康良好状态。
至于踏入气血境后的战力提升?
大概……可能……或许……能打赢一名赤手空拳的普通大秦士兵吧。
囧!
赢非明白,气血境武者的实力确实有限。
这一阶段如同修道中的筑基境,重在调理身体、夯实根基,又能发挥多大作用?
从自身经历来看,所谓气血之力不过是体内流淌的一股暖流。
恰似饮用热水时,那股从咽喉蔓延至腹部的温热感。
区别在于,饮水的暖意转瞬即逝。
而气血之力却能持续存在。
只要催动气血,全身便如怀抱暖炉,再不需外物取暖。
不过这种温暖也无法长久维持。
气血运行终有耗尽之时。
待到力竭,便需通过饮食锻炼重新积蓄。
在此期间,并无预期中的力量暴涨、速度激增或体质飞跃等超常现象。
毕竟在这方无魔宇宙中,武道修行也需遵循科学规律。
唯有循序渐进,方能稳步提升。
待赢非完全掌控体内气血,并以此淬炼全身后,体质约莫能达到前世特种兵水准。
或者说,堪比大秦精锐士卒的战力。
若能再精通剑术刀法,配齐兵甲。
或可实现以一当十的壮举。
“唉!”
“真羡慕那些能轻易获得神力的穿越者。”
“同是异界来客,为何机缘差距如此悬殊?”
望着满桌餐食,赢非不禁暗自唏嘘。
若有可能,他也想高喊那句”深蓝,给我突破”啊!
他扫了一眼系统钱包,又瞥了瞥商城里标价不菲的修炼加速卡。
只能将郁闷发泄在食物上,风卷残云般吃光了眼前的饭菜。
真是穷得叮当响!
自从系统激活以来,已经过了三个多月。
他节衣缩食,连一个铜板都没舍得花。
可攒来攒去,也不过两万七千三百六十五枚系统铜币。
换算成金币的话,
连三枚都不到。
这点钱连三张流民卡都买不起,
更别提十金币起步的修行加速卡了。
想想就让人憋屈。
这么一想,赢非觉得碗里的肉羹也没了滋味。
“等着吧,等老子有钱了,非得买一堆修行加速卡,用一张扔一张,看那些开挂的穿越者还怎么嘚瑟。”
赢非咬牙切齿地想着,端起肉羹一口灌下。
随后转头问旁边的管家:”李信带兵走了五天,城里那些家伙有什么动静?”
“禀殿下,一切如常。”管家恭敬回答。
“没动静?”
赢非冷哼一声:”看来不给点颜色瞧瞧,他们是打算跟本王死磕到底了。”
“去告诉焱县县令赵章,就说本王要重新核查户籍和田产,按往年税赋记录来清查焱县的田地、人口和产业。”
擒贼先擒王,
田地就是这些地主的命根子。
钱财能藏,人口能瞒,连赋税都能做手脚。
唯独土地是藏不住的。
既然决定要收拾焱县这帮人,铲除领地隐患,
赢非也懒得再跟他们耗下去。
直接掐住要害,
永绝后患。
当然,赢非也不是滥杀无辜之辈。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自然,本王也会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让赵章告诉焱县那些人,只要补足三倍税赋,归还百姓的田产钱粮,本王便不再追究。”
“记得把消息传开,让全县百姓都明白本王的心意,免得有人借机 ** 民心。”
赢非并非要将焱县豪强赶尽杀绝。
若真如此,全县必乱。
他要在稳定民心的前提下,清除那些心存侥幸、不识时务之徒。
顺便筹集钱粮物资。
为开发珠江三角洲做准备。
毕竟地主家底丰厚。
王府却捉襟见肘。
后续还需安置流民、迁移百姓、开垦荒地、修筑城池、训练军队……
样样都要花钱。
若不借此机会充实府库,
仅凭现有储备恐难支撑。
“殿下放心,老奴这就派人通知焱县县令。”
管家恭敬应道。
“去吧。”
赢非不再多言。
此等小事无需他亲自过问。
刚用过膳,
他得练几套拳法,
将食物精华转化为气血。
否则这顿丰盛早餐就浪费了。
练完拳还要冥想,
完善建城图纸设计。
总之,
越王日理万机,
无暇顾及琐事。
大秦东南有一郡,名曰会稽。
会稽郡中有一繁华大县,名为吴县(今苏州一带)。
吴县城内矗立着一座恢弘宅邸,占地广阔,建筑雄伟。
朱红色大门上方,悬挂着黑底金字的楠木匾额,”项府”二字笔走龙蛇。
府前栽种着四棵槐树,左右分列上马石、下马石及拴马桩。
桩旁肃立数名灰衣仆役,虽作下人装扮,却显露出军中特有的干练气质。
项府正门终日敞开,门庭宽阔,可容六七人并肩而入。
府内演武场上,近百名壮士正在操练。
他们身披重甲,手持兵刃,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如虹。
这般军容,竟比县城守军更为精悍。
“素闻项家主深谙兵法,得项燕将军真传。今日得见府中子弟操练,方知传言非虚。”
场边一位华服老者抚须赞叹。
他身旁站着一位青衫文士,正是项家之主项梁。
此人乃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如今却是大秦重金悬赏的通缉要犯。
耐人寻味的是,这位”千金”悬赏的逃犯,不仅公然在吴县建府练兵,更以项燕后人自居而未遭缉拿。
更甚者,项梁在吴县颇具威望,无人敢犯。
项梁在吴县藏身期间,当地官府和百姓每逢重大劳役或丧葬事宜,都会请他出面主持操办。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但事实确实如此。
这位大秦通缉犯,竟成了楚地权贵们的座上宾。
会稽郡守殷通也与项梁交情匪浅,待之如上宾。
由此可见大秦对地方的控制力有多薄弱。
不过这位郡守的结局也好不到哪去。
倒不是被朝廷问斩。
而是项梁实在不厚道。
陈胜吴广 ** 后,殷通见秦朝统治动摇,便想拉项梁共同起兵。
谁知项梁假借商议之名,暗中埋伏项羽将其杀害。
不仅侵吞了郡守的钱粮家产,还拿他的人头祭旗,宣示反秦决心。
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若殷通能预知这般结局,定会二话不说派兵踏平项府。
结交这种朋友,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张老过誉了,项某一介武夫,岂敢与韩国张氏相提并论。”
面对老者的称赞,项梁谦逊回应,同时不忘奉承对方。
这位老者来历不凡。
“韩张相宰之家”六字道出其身份。
韩国张氏曾连续五代出任韩相,号称”五世相韩”。
其家世底蕴远胜楚国项氏。
因此项梁虽暗自得意,表面仍保持谦恭。
张翁听罢,微微摇头道:”项兄何必过谦?我们这些六国遗民要 ** 暴秦,最缺的就是像项兄这样精通兵法的将才。若能组建百万雄师, ** 六国指日可待。”
暴秦二字,正是六国贵族对秦朝的蔑称。
这些人在 ** 后失去权位富贵,自然心有不甘。他们暗中联络勾结,时刻图谋复国。至于他们复国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为自身利益,还是为百姓福祉,抑或是为六 ** 室”
“
“借公子非之名谋取越地,只需暗中经营数载,便可聚兵数十万,联合六国遗族共同抗秦!”
“不知项家主以为老朽此计可行否?”
张翁轻抚长须,含笑望向项梁。
“哈哈,不愧是韩国张氏,张翁高见!项某正有此意。”
项梁毫不避讳,朗声承认。
这般谋划并非隐秘——六国贵族皆怀此心。
只因焱县旧属楚地,越地又与楚国相邻,楚人占尽先机。
然此事非同小可,单凭项氏一族恐难成事。
韩国张氏五代为相,以智谋著称;楚国项氏乃名将项燕之后,在楚地威望极高。两家联手,文武相辅,集韩楚两国余力,大事可期。
更甚者……项梁已暗中联络焱县豪强,遣心腹说动众人 ** 反秦。
如今公子非已成笼中之鸟,纵有通天之能亦难逃脱。
……
见项梁坦然相告,张翁并不意外,只是意味深长道:“项家主此计虽妙,但老朽不解——既凭项氏一族足以成事,为何还要邀我张氏参与?”
他眼中精光闪动:“莫非不怕我韩国张氏分一杯羹,或将项氏密谋公之于众?”
项氏虽不及五世相韩的张氏底蕴深厚,但在楚地亦属名门望族。
昔日楚国上将军项燕威名远播,深受楚人敬重。
以项氏在楚地的影响力,即便无法独吞越地,也大可联合当地贵族 ** 大业,何须远求韩国张氏结盟?
如今项梁舍近求远,千里迢迢邀张氏入楚,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此举将楚国宗室熊氏置于何地?
又将楚地其他贵族颜面置于何地?
“唉!”
面对张翁的询问,项梁长叹一声。
他自然不能坦言相告——
不可明言对楚王室后裔的轻视,
不可承认不愿与楚地贵族共享利益,
更不可透露邀请张氏实为图谋其钱粮根基。
只得故作愁容道:“张翁有所不知,项某本欲尊楚王室后人为首,联合楚地豪族共举义旗。”
“岂料众人皆被暴秦吓破肝胆,诺大楚地竟无一家敢挺身而出,实在愧对楚国列祖列宗,令项某羞愤难当,这才不得不向外寻求盟友。”
“韩楚两国世代交好,项氏与张氏更是渊源颇深。”
“故而冒昧致信张翁,邀您共襄盛举。”
“若得韩楚联手,项张结盟,何愁大业不成?”
项梁目光恳切地望着张翁,试图以这番说辞取信于人。
张翁听罢暗自冷笑。
项梁所言,他半个字都不信。
什么尊奉楚室、 ** 大事?
什么楚地无人、韩楚世交?
尽是欺人之谈!
你当老夫不知楚国伐韩的旧事?
还是觉得老夫老糊涂了,会信你这满口胡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