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秦时明月:谋定天下》由翌术殿堂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古言脑洞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苏沐所吸引,目前秦时明月:谋定天下这本书写了120256字,连载。
秦时明月:谋定天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救下老妇人的孙儿后第三日,苏沐正在书房整理墨家传来的新情报——秦军已开始在边境集结,伐赵的箭,怕是很快就要射出了。
张良掀帘进来时,手里拿着一卷泛黄的竹简,脸色有些凝重:“苏沐,你看这个。”
竹简上是几篇策论,字迹激昂,讲的竟是“合纵抗秦”的旧调,末尾还附了几个韩国旧臣的签名,其中竟有两个是如今在郡府任职的小吏。
“这是……”苏沐心头微沉。
“是从郡府的废纸堆里捡到的。”张良道,“这些人还不死心,想联络赵、魏,重提合纵。”
苏沐快速浏览着策论,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文中虽慷慨陈词,却全是空泛的口号,既没说如何联络各国,也没提粮草军备从何而来,更像是一群失意者的愤懑宣泄。
“荒唐。”她放下竹简,“韩已亡,赵、魏自身难保,合纵?不过是自取灭亡。”
“我也是这么想的。”张良点头,“可他们觉得,只要能联合各国,总能让秦廷忌惮。”他看向苏沐,“你觉得,该怎么办?”
“得想办法让他们停下。”苏沐道,“这些策论若是落到郡守手里,不仅这些人要遭殃,连张府都可能被牵连。”
正说着,子默匆匆进来,脸色发白:“不好了,那些旧臣真的派人去赵国了,刚出城门就被秦兵抓住了,现在郡守正派人彻查呢!”
苏沐与张良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走,去见家主。”苏沐起身。
张平正在书房与幕僚议事,听闻此事,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一群蠢货!都这时候了还想着合纵,是嫌死得不够快吗?”
“家主,现在不是骂人的时候。”苏沐道,“当务之急是撇清关系,别让郡守查到张府头上。”
“怎么撇清?”一个幕僚急道,“那些人里,有两个曾是家主的门生!”
苏沐看向张平:“家主,您还记得去年韩王想与赵国结盟,您上的那道奏折吗?”
张平一愣:“你说那道‘论合纵之弊’的奏折?”
“是。”苏沐点头,“您在奏折里说,合纵之术,利在一时,弊在根基——各国各怀异心,粮草不均,终难成事。不如深耕内政,固本培元。”
她顿了顿,语气急促:“现在正是用这道奏折的时候!您可以将奏折献给郡守,表明您早就反对合纵,与那些人划清界限!”
张平眼睛一亮:“对!我怎么忘了这个!”那道奏折当时虽未被韩王采纳,却字字恳切,足以表明他的立场。
“不仅如此,”苏沐补充道,“您还可以主动提出,协助郡守彻查此事,抓捕余党。这样既能表忠心,又能掌控调查的方向,避免牵连过广。”
这是“以退为进”——主动参与,才能掌握主动权。
张平没有丝毫犹豫:“好!子默,备车,我现在就去郡府!”
看着张平匆匆离去的背影,张良低声道:“你这招,够狠。”
“不狠不行。”苏沐道,“乱世里,容不得半点心慈手软。那些人看不清时势,非要往火坑里跳,我们不能陪着他们烧。”
她拿起那卷策论,指尖划过“合纵抗秦”四个字,眼神复杂:“合纵本无错,错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年苏秦、张仪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的秦国,不是合纵能挡得住的。”
张良看着她,忽然道:“你似乎对秦国很了解。”
“读过几本史书罢了。”苏沐淡淡道,“史书上写得明白,秦之所以能灭六国,不是因为兵强马壮,而是因为它的制度——郡县制、军功制、连坐制,将全国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合纵各国,却还在分封、世袭的旧梦里打转,如何能赢?”
这番话,听得张良沉默了许久。他自幼读的是儒家经典,学的是纵横之术,从未从“制度”的角度想过六国灭亡的根由。
“你说得对。”他缓缓道,“根基若烂,再华丽的楼阁也会塌。”
傍晚时分,张平从郡府回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轻松了不少:“郡守接受了奏折,让我协助调查。那些人……怕是保不住了,但张府总算没事了。”
他看向苏沐,眼神里带着感激:“这次,又多亏了你。”
苏沐躬身道:“是家主决策得当。”
夜深人静时,苏沐站在窗前,看着天边那轮残月,忽然想起墨家传来的情报——赵国正在李牧的主持下加固边防,似乎已有准备。
合纵之弊,在于人心不齐。可若是有一个能让各国真正同心的契机呢?
她摇摇头,将这荒唐的念头压下去。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只是徒劳。
张良不知何时站在廊下,手里拿着那卷策论,月光洒在他身上,像覆了一层寒霜。
“都烧了吧。”他将策论扔进廊下的火盆,“留着也是祸根。”
火苗舔舐着竹简,将“合纵”二字吞噬,化为灰烬。
“苏沐,”张良看着跳动的火焰,忽然道,“你说,将来有一天,会不会有比合纵更好的法子,能让天下太平?”
苏沐望着火光,轻声道:“会有的。但不是现在。”
现在,他们能做的,只是在这乱世里,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等待天亮。
火盆里的灰烬渐渐冷却,像极了那些早已破灭的合纵幻梦。苏沐知道,经此一事,张府在新郑的地位会更稳固,但也会被秦廷盯得更紧。
前路,依旧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