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黑风寨的赔款如同及时雨,让逍遥山庄彻底摆脱了赤贫状态。粮食堆满了临时清理出的仓廪,黄金则被李逍小心翼翼地藏匿起来,作为发展的启动资金。

庄户们分到了实实在在的钱粮,干劲空前高涨,看向李逍的眼神里充满了死心塌地的拥护。新招募的二十几个流民青壮,在吃饱饭后,脸上也恢复了些许血色,对这位年轻却手段非凡的王爷充满了敬畏。

有了钱,有了人,李逍终于可以大展拳脚,正式开始他的“种田”大业。

首要任务,自然是完成系统主线任务——建立可持续盈利的产业。农业是基础,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那三百亩贫瘠的田地,就是他的起点。

清晨,李逍召集了庄子里所有懂农事的老人和佃户,包括新来的流民中几个自称种过地的,来到了田埂上。

时值春末,田里的麦苗稀稀拉拉,蔫头耷脑,呈现出一种营养不良的枯黄色,与远处山林那郁郁葱葱的绿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殿下,您看,这地……唉,都是下等田,肥力不足,往年风调雨顺,一亩地也就能收个七八斗麦子,交了租子,也就勉强糊口。”老农张伯指着田地,愁眉苦脸地说道。其他佃户也纷纷附和,诉说着土地的贫瘠。

李逍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指尖捻了捻。土质确实算不上好,有些板结,缺乏有机质。他虽然不是农业专家,但基本的科学常识还是有的。

“肥力不足……那就施肥。”李逍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语气轻松。

“施肥?”张伯和其他佃户面面相觑,“殿下,庄子里攒的那点粪肥,前些日子为了守庄子,都……都熬了‘金汁’了。现在实在是……”

他们以为李逍说的是传统的人畜粪便堆肥。

李逍却笑了笑,摇了摇头:“那些不够,而且肥效太慢。本王说的,是另一种法子。”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李逍开始了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的第一次“农业技术推广”。

他先是让福顺带人去收集庄子里所有的草木灰,又让人去石灰窑购买了一些生石灰。然后,他指挥着青壮,在田边空地上挖了几个大坑。

“殿下,您这是要……”福顺看着李逍指挥人将收集来的粪便、杂草、落叶、厨余垃圾等物倒入坑中,又掺入草木灰和少量生石灰,最后盖上土进行沤制,完全看不懂这操作。

“这叫堆肥。”李逍解释道,结合系统灌输的《基础农业知识(入门)》,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说明,“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这些东西更快地腐熟,变成能被庄稼吸收的养分。掺入石灰和草木灰,可以调节酸碱度,还能杀死一些虫卵和病菌。”

他说的这些名词,张伯等人听得云里雾里,但“能让庄稼长得更好”这个核心意思,他们是明白的。虽然心中存疑,但鉴于殿下之前用“金汁”都能退敌的神奇表现,他们还是选择相信,并严格按照李逍的要求操作起来。

除了堆肥,李逍还拿出了另一个“法宝”——他从系统商城里,花费了50积分,兑换了一份《土法磷肥、钾肥简易提取指南》。

根据指南,他让人去收集骨头(庄子里偶尔吃肉留下的,以及去附近村落收购)、蛋壳等物,焚烧研磨成骨粉;又组织妇女儿童去河边淘洗沙子,寻找富含钾元素的矿物(如云母、长石等,虽然纯度不高,但聊胜于无)。

这些新奇的做法,在庄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很多人都觉得这位小王爷是不是又在搞什么“荒唐”把戏,毕竟收集骨头、淘沙子,怎么看都不像是正经农活。

但李逍不为所动,严格监督着每一项工作的进行。他知道,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和事实来证明。

在狠抓农业的同时,护卫队的组建和训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李逍从庄户子弟和新流民中,挑选了三十名年纪在十六到三十岁之间,身体相对健壮,背景清白的男丁,组成了逍遥山庄护卫队。

队长暂时由一名叫赵铁柱的新流民担任。此人曾是边军退役的老兵,因家乡遭灾流落至此,有些基本的军事素养,为人也还算沉稳。

训练内容,李逍没有好高骛远。他亲自上阵,结合《基础军事指挥学》和《初级侦察与反侦察术》里的知识,从最基础的队列、纪律开始抓起的。

“立正!”

“稍息!”

“向右看——齐!”

简陋的打谷场上,回荡着赵铁柱有些生疏却异常严肃的口令声。三十名护卫队员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手持削尖的木棍,努力模仿着李逍示范的现代军姿和队列动作。

一开始,这些散漫惯了的庄户青年和流民非常不适应,动作歪歪扭扭,笑话百出。但李逍要求极其严格,做不好就没有饭吃,甚至还有体罚。在饿肚子和皮鞭的威胁下,再加上李逍偶尔亲自下场示范,展现出的那种迥异于这个时代的、雷厉风行的作风,渐渐让这些队员产生了敬畏和服从。

纪律,是军队的灵魂。李逍深知这一点。

除了队列,李逍还开始教授他们最简单的侦察与反侦察技巧,如何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如何设置岗哨和传递信号。

当然,光有纪律和技巧还不够,武器装备必须跟上。李逍将目光投向了刚刚解锁的“初级军工”分类。

他花费了200积分,兑换了《神臂弩(初级简化版)制造图纸》 和 《初级板甲(胸甲部分)锻造要点》。

神臂弩,宋朝的利器,射程和威力都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弓箭,而且训练周期短,非常适合快速形成战斗力。而板甲,哪怕是只是最关键的胸甲部分,也能极大提升士兵在近战中的生存能力。

图纸是有了,但制造却成了难题。庄子里只有老张头和他儿子有点木匠和打铁的手艺,想要批量生产,根本不可能。

“看来,得想办法招揽一些真正的工匠了。”李逍看着图纸,喃喃自语。

时间就在这种忙碌而充实中过去了半个月。

堆肥坑里的肥料已经开始发酵,散发出特有的气味;骨粉和钾肥也制备了一些;护卫队的队列总算有了一点模样,至少站出去能唬唬人了。

一切都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天下午,李逍正在书房里研究如何改进庄子的水利设施,福顺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欲言又止的神色。

“殿下,老奴……老奴按照您的吩咐,这些天借着采买的名义,在泾阳县和附近几个县城,悄悄打听了一下关于……关于那个‘魏’字铁牌的消息。”

李逍立刻抬起头,目光炯炯:“有发现?”

福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压低声音道:“消息很杂,有用的不多。不过,有几个从长安来的行商,在酒肆里闲聊时提起,最近长安城里,关于几位成年皇子的议论,似乎比往常多了些……尤其是,关于魏王殿下……”

“魏王?李泰?”李逍眉头一挑。

“是。”福顺的声音更低了,“听说,魏王殿下近来广纳文学之士,编纂《括地志》,声望日隆,朝中不少大臣都……都颇为赞誉。”

李泰?那个酷爱文学典籍、以才华著称的四哥?

李逍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一个醉心文学的皇子,会用这种下作手段来对付自己这个毫无威胁的弟弟吗?动机似乎不足。

但“魏”这个字,与“魏王”的封号,却又如此巧合地重合了。

是有人故意嫁祸?还是李泰的表里不一,远超史书记载?

线索似乎指向了长安,指向了那波澜云诡的朝堂和皇室。

就在李逍沉思之际,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护卫队长赵铁柱略带惊慌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殿下!不好了!庄外……庄外来了一队官兵!打着……打着长安京兆府的旗号!说……说要查封我们的庄子!”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