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七日后,东京汴梁。

这座大宋都城在秋日阳光下巍峨壮丽,御街两侧商铺林立,人流如织。护城河畔的端王府却是一派清幽,朱门紧闭,只偶尔有衣着华贵的访客乘轿而来。

对面茶楼雅间内,潘金莲凭窗而立,目光掠过端王府高耸的粉墙。武松坐在她身后擦拭佩刀,刀身在日光下泛着冷冽青光。

“西门庆进去两个时辰了。”武松收刀入鞘,眉间隐现忧色。

潘金莲转身,今日她扮作富商夫人,头戴珍珠冠,身着蹙金绣罗裙,华贵中自有一段清雅气度。

“《女史箴图》乃无价之宝,端王见之必喜。只是…”她轻抚腕间玉镯,“我担心董贯已收到风声。”

话音未落,楼梯响起急促脚步声。西门庆推门而入,面色凝重,身后跟着个青衣小帽的仆人。

“情况有变。”西门庆解下披风,示意仆人门外守着,“端王收了画,却不肯相见。”

武松霍然起身:“为何?”

“董贯昨日进宫面圣,弹劾端王结交江湖人士,图谋不轨。官家虽未深信,但端王此刻避嫌,不敢见生客。”

潘金莲眸光一沉:“董贯消息好生灵通。”

“不仅如此。”西门庆压低声音,“我在王府听说,董贯已派高手潜入东京,专为搜寻账册。冯坤也到了,就住在城南驿馆。”

室内一时沉寂。窗外传来贩夫走卒的叫卖声,更衬得雅间内气氛紧绷。

武松握紧刀柄:“既如此,我们硬闯王府,当面呈递账册。”

“万万不可。”潘金莲摇头,“端王既被监视,我们贸然行动,反而害了他。”

她踱至窗边,望向远处皇城方向:“为今之计,只有等。”

“等什么?”

“等一个契机。”潘金莲转身,眸中闪着睿智的光,“端王酷爱书画,我们便从这上头做文章。”

西门庆挑眉:“潘娘子的意思是…”

“在东京办一场书画会,广邀名流。端王必来,我们便趁此机会接近。”

武松蹙眉:“董贯的人岂会坐视?”

“所以要办得声势浩大,让所有人都看着。”潘金莲唇角微扬,“众目睽睽之下,反倒安全。”

西门庆抚掌轻笑:“妙计!我在城西有处别院,地方宽敞,正合适办此盛会。”

计议已定,三人分头准备。西门庆负责联络名流,武松带人警戒,潘金莲则亲自筹划展会细节。

三日后,城西别院张灯结彩,宾客云集。

潘金莲站在二楼的暗廊内,俯视下方热闹场面。今日展会名为“翰墨千秋”,展出的皆是西门庆多年收藏的珍品,更有几幅失传名作,引得东京文人墨客争相前来。

“端王的车驾到了。”西门庆悄声上楼,递过一个锦盒,“这是王府的请柬,我仿造的,足以乱真。”

潘金莲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象牙腰牌,刻着端王府印记。

“冯坤也来了,带着十几个好手,混在人群中。”武松从另一侧楼梯上来,神色警惕。

潘金莲点头,将腰牌收好:“按计划行事。”

她整理衣冠,缓步下楼。今日她扮作展会管事,衣着朴素,却自有一段清华气度。

楼下正厅,端王赵佶果然在一幅《洛神赋图》前驻足。他年约三十,面容清俊,身着月白常服,看似寻常文人,唯有腰间九龙佩透露着身份尊贵。

潘金莲上前施礼:“小人参见王爷。”

赵佶漫应一声,目光仍停留在画上:“这画…似是摹本?”

“王爷法眼如炬。”潘金莲不卑不亢,“真迹在內室,请王爷移步鉴赏。”

赵佶这才转头看她,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含笑点头:“带路。”

潘金莲引着赵佶穿过回廊,武松与西门庆暗中跟随警戒。內室门前,两个侍卫欲上前搜查,被赵佶挥手制止。

“退下。”

內室清雅,四壁悬挂字画,正中案上铺着一卷画轴。赵佶近前细看,忽然神色微变。

“这是…”

“顾恺之真迹,《女史箴图》后半卷。”潘金莲轻声道,“前卷已献与王爷,这后半卷今日完璧归赵。”

赵佶凝视画作良久,忽然叹道:“你们费尽心机见本王,所为何事?”

潘金莲跪拜在地,取出账册高举过顶:“济州知府赵霆蒙冤,请王爷主持公道!”

赵佶接过账册,快速翻阅,面色渐沉。待看到某处,他猛地合上册子,在室内踱步。

“董贯…好大的胆子!”

“王爷,证据在此,请王爷面呈圣上…”

赵佶摆手打断她:“你可知董贯为何能权倾朝野?”不等潘金莲回答,他自顾自道,“因为他掌控着西北军权,朝中过半武将皆出其门下。若无十足把握,动他便是动摇国本。”

潘金莲抬头:“王爷的意思是…”

“账册先放在本王这里。”赵佶将账册收入袖中,“你们暂且留在东京,不要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室外忽然传来喧哗。武松推门而入,神色紧张:

“冯坤带人闯进来了!”

赵佶面色一沉:“好个冯坤,连本王的场子也敢闯!”

潘金莲急道:“王爷从后门走,我们在此抵挡。”

“不必。”赵佶整了整衣冠,冷笑道,“本王倒要看看,他董贯的狗,敢不敢咬主人!”

门被砰地撞开,冯坤带着十余武士闯入,见赵佶在此,明显一愣,急忙跪拜:

“末将不知王爷在此,惊扰之罪…”

赵佶不等他说完,一脚踹在他肩上:“好个不知!带着刀剑闯本王的展会,你是要行刺吗?”

冯坤伏地不敢抬头:“末将不敢!只是奉旨捉拿钦犯…”

“钦犯?”赵佶冷笑,“你说本王的客人是钦犯?”

冯坤抬头,目光扫过潘金莲:“此女乃是清河县逃犯潘金莲,与武松、西门庆一同盗窃官银,劫持囚犯…”

“证据呢?”

“这…”冯坤语塞。

赵佶拂袖转身:“拿不出证据,就滚出去!再敢惊扰本王,定斩不饶!”

冯坤咬牙起身,狠狠瞪了潘金莲一眼,带人退下。

待脚步声远去,赵佶才转身看向潘金莲,眼中带着审视:

“你们与董贯,究竟有何恩怨?”

潘金莲从容道:“不敢隐瞒王爷。民女等在清河县偶然发现清风寨私运军械,追查之下,牵扯出童太监通敌案,进而查到董贯头上。”

赵佶若有所思:“童太监…可是半年前暴毙的那个?”

“非是暴毙,乃是被灭口。”潘金莲取出那枚漕帮令牌,“这是漕帮所赠,王爷可派人查证。”

赵佶把玩着令牌,忽然问道:“你一个女子,为何要卷入这般凶险之事?”

潘金莲抬眸,目光清亮:“民女虽微贱,亦知家国大义。董贯之流祸国殃民,若人人明哲保身,大宋江山危矣。”

赵佶凝视她良久,忽然轻笑:“好个家国大义。本王记下了。”

他走向门口,又停步道:“三日后,宫中有赏花宴,你们随本王入宫。”

待赵佶离去,武松急问:“他可信吗?”

潘金莲望着窗外远去的车驾,轻声道:“可信不可信,都要赌这一把。”

西门庆从暗处走出,面色凝重:“我总觉得,端王答应得太轻易了。”

“因为他需要我们。”潘金莲转身,“董贯势大,端王早想除之而后快。我们送上证据,正中他下怀。”

武松仍不放心:“那为何不立即面圣?”

“他在试探。”潘金莲眸光闪动,“试探我们的诚意,也试探董贯的反应。”

正说着,雷九指匆匆而来,神色慌张:

“出事了!漕帮总舵被官兵围了,说是搜查叛党!”

西门庆变色:“定是冯坤搞的鬼!”

潘金莲沉思片刻,忽然道:“九爷速回漕帮,传我命令:所有弟兄暂避锋芒,不得与官兵冲突。损失多少,金莲商号双倍补偿。”

雷九指感激拱手,匆匆离去。

武松不解:“为何要忍让?”

“小不忍则乱大谋。”潘金莲走到案前,提笔蘸墨,“况且,这也是个机会。”

她在纸上快速书写,字迹娟秀中带着筋骨:

“西门大官人,劳你派人将这封信送往清河,交给周老大。”

西门庆接过信:“这是?”

“让商号加快漕运布局。”潘金莲唇角微扬,“漕帮受挫,正是我们接手的好时机。”

武松恍然大悟:“原来嫂嫂早有打算。”

“乱世求生,总要未雨绸缪。”潘金莲望向窗外暮色,“这东京的水,我们既然蹚了,就要蹚出个名堂来。”

是夜,端王府书房。

赵佶对着烛火反复翻阅账册,面色凝重。屏风后转出一个老者,鹤发童颜,目光如电。

“王爷真信那几个江湖人的话?”

赵佶合上账册,轻叹:“童贯这些年,是越来越放肆了。”

“可他们来历不明…”

“正因来历不明,才好用。”赵佶冷笑,“成了,除去心腹大患;败了,也与本王无干。”

老者迟疑:“王爷要将他们引荐入宫?”

“明日赏花宴,正是机会。”赵佶指尖轻叩案面,“官家最近正为西北军饷发愁,若此时有人能解决这个难题…”

老者会意:“王爷是想…”

“听闻那潘金莲精通商道,在清河县不过数月,便创下偌大产业。”赵佶眼中闪着精光,“或许她真有办法。”

同一轮明月下,潘金莲站在别院高阁,遥望皇城方向。

武松悄声上楼,将披风轻轻披在她肩上:“夜凉了。”

潘金莲回眸一笑:“二郎,你说这东京城,值多少钱?”

武松怔住。

“在我眼里,这满城繁华,不过是一盘生意。”她转身望向万家灯火,“而我们要做的,是成为执棋者,而非棋子。”

夜风拂过,檐下风铃清脆作响。

明日入宫,将是另一番龙争虎斗。而潘金莲知道,她手中的筹码,正在不断增加。

这大宋江山的风云,终将因她而变。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