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一本悬疑脑洞小说——《狄仁杰探案实录》!由知名作家“杨六郎”创作,以狄仁杰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4章,131243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莱州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望海楼的幌子已在街口摇晃。李元芳牵着马站在巷口,一身青色短打扮成货郎,眼角余光却始终锁着楼内进出的人。林阿翠挎着竹篮跟在一旁,篮子里藏着银针和罗盘,嘴里吆喝着“卖海货喽”,声音清…
《狄仁杰探案实录》精彩章节试读
莱州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望海楼的幌子已在街口摇晃。李元芳牵着马站在巷口,一身青色短打扮成货郎,眼角余光却始终锁着楼内进出的人。林阿翠挎着竹篮跟在一旁,篮子里藏着银针和罗盘,嘴里吆喝着“卖海货喽”,声音清脆却藏着警惕。
“楼里的伙计换得勤,昨天那个疤脸的今天没见着,”林阿翠低声说,指尖悄悄指向望海楼侧门,“而且他们进货都走后门,用的是带铜锁的木箱,搬货的人腰里都别着短刀。”她的心声里满是笃定,“刚才我看见一个伙计的袖口沾着盐霜,和红螺湾的私盐一个味儿。”
李元芳点头,目光落在楼前的旗杆上——旗杆顶端缠着圈黑布,正是海蛇帮的暗号。他刚要上前搭话,就见苏娘带着个穿绸缎的商人匆匆走来,商人手里捧着本账本,脸色发白。
“李校尉,这是望海楼近半年的资金往来,”苏娘将账本递过来,声音压得极低,“我托绸缎庄的王掌柜查的,你看这里,每月十五都有一笔‘水脚’(运费)汇往京城,收款人名写的是‘萧记’,但没有具体地址。”她的心声里藏着担忧,“王掌柜说这‘萧记’来头不小,连知府衙门都不敢查。”
李元芳翻开账本,果然在页脚看到模糊的“萧”字印章,与红螺湾查获的玉佩纹路隐约相合。他刚要细问,就听见望海楼里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接着一个醉醺醺的汉子被推出来,嘴里骂道:“什么破楼!连上等的碧螺春都没有,还敢叫望海楼!”
汉子路过巷口时,腰间的布袋不慎滑落,一枚青铜铁牌掉在地上。林阿翠眼疾手快捡起,铁牌正面刻着“海防营”三字,背面竟是半个蛇形纹——和周魁的令牌能拼合在一起!“这是海防营的腰牌!”她压低声音,“我爹以前当差时见过,只有千户以上的军官才有。”
那汉子见状脸色骤变,扑过来就要抢,李元芳反手将他按在墙上,指尖抵住他的脉门:“说!你是海防营的人?为何帮海蛇帮做事?”汉子浑身发抖,心声里满是恐惧:“别杀我!我只是个跑腿的,腰牌是萧千户给的,他让我盯着望海楼的动静,要是有官差来就放信号!”
就在这时,狄仁杰带着谢琅匆匆赶来,身后跟着两名莱州府的差役。“大人,刚审出结果了!”谢琅递过一份供词,“刀疤脸招了,海蛇帮的帮主叫萧鹤,原是京城兵部的千户,因贪墨军械被贬,后来勾结突厥做起了走私生意。”她的心声里藏着愤慨,“他还说,萧鹤在莱州海防营安插了不少内应,红螺湾的消息就是内应传出去的。”
狄仁杰接过腰牌,与怀里的残缺令牌一对,正好拼成完整的蛇形纹。“元芳,你怎么看?”他习惯性地发问,目光扫过望海楼的门窗。
李元芳松开汉子,走到楼前仔细观察:“大人,依属下看,望海楼不只是联络点,更是萧鹤的‘账房’。”他指着楼墙的青砖,“这墙是新砌的,里面肯定有密室藏账本;而且刚才那汉子说‘放信号’,旗杆上的黑布说不定就是暗号,一旦拉动,周围的埋伏就会动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萧鹤敢用海防营腰牌当信物,说明他在莱州官场根基很深,说不定知府都和他有勾结。”
狄仁杰点头,刚要下令搜查,就见莱州知府周大人带着衙役赶来,脸上堆着笑:“狄大人驾临莱州,怎么不提前通传?下官也好备礼迎接。”他的眼神却一直瞟着望海楼,心声里满是慌乱,“糟了,萧鹤的人要是被抓,我也得完蛋……”
“周大人来得正好,”狄仁杰举起腰牌,语气平淡却带着威严,“有人持海防营腰牌勾结海蛇帮,还望大人配合搜查望海楼。”周大人脸色一白,支支吾吾地不肯应,却被李元芳按住肩膀,只能硬着头皮下令开门。
望海楼内装修奢华,却处处透着诡异——伙计们眼神躲闪,柜台后的账本全是空白,楼梯口的花瓶摆得格外整齐,显然是机关的开关。林阿翠假装绊倒,顺势碰倒花瓶,楼梯侧面立刻露出一道暗门,一股霉味夹杂着墨香飘出来。
“里面有账本!”谢琅率先冲进去,只见暗室里堆满了泛黄的册子,上面详细记录着军械走私的数量和去向,最新一页写着“三日后,送五十副弓箭至黑风口,交突厥使者”。她翻到最后,突然指着一行字惊呼:“大人,你看!这里提到‘京城吏部侍郎萧远是靠山’,萧远正是萧鹤的亲哥哥!”
狄仁杰心头一沉——难怪海蛇帮如此嚣张,竟有京城大员撑腰。他刚要让差役封存账本,就听见外面传来喊杀声,周大人突然拔出刀架在苏娘脖子上:“都不许动!萧大人说了,谁敢挡他的路,就别怪我不客气!”
“周大人,你可知通敌叛国是灭族之罪?”狄仁杰眼神锐利如刀,“萧鹤不过是把你当棋子,等事成之后,第一个杀的就是你。”周大人的手开始发抖,心声里满是挣扎:“萧远许诺给我升官……可狄大人说得对,他们肯定会灭口……”
李元芳趁机掷出飞刀,正中周大人的手腕,刀“当啷”落地。差役们立刻上前将他制服,苏娘惊魂未定地躲到狄仁杰身后,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本“萧记”账本。
“元芳,立刻带一队人去黑风口埋伏,拦截突厥使者;阿翠,你去海防营传令,让他们封锁所有码头,不许一艘船出海;谢姑娘,你带着账本和周大人回府衙,连夜审讯,挖出萧鹤的藏身之处。”狄仁杰果断下令,每一步都算得精准。
众人领命而去,狄仁杰却没有回府衙,而是带着苏娘来到绸缎庄。王掌柜早已等候在那里,递上一封密信:“狄大人,这是刚从京城送来的,说是给萧鹤的急件。”密信上只有寥寥数语:“事泄,速带‘海图’回京城,吏部接应。”
“海图?”狄仁杰眉头微皱,突然想起红螺湾的潮汐纹,“难道是标记走私航线的海图?”苏娘突然开口:“我听王掌柜说,萧鹤在城外有座别院,里面藏着不少宝贝,说不定海图就在那里。”她的心声里满是笃定,“刚才周大人的心声里提到‘别院的密室钥匙在望海楼的匾额后’。”
狄仁杰立刻带着差役赶往别院,刚进院门就听见打斗声。只见李元芳正与几个黑衣人格斗,地上躺着几具突厥人的尸体。“大人,我们在黑风口没等到使者,却发现他们往这里来了,想来是要抢海图!”李元芳一刀砍倒最后一个黑衣人,气喘吁吁地说。
别院的正屋一片狼藉,书架被推倒在地,墙壁上有明显的凿痕。林阿翠拿着罗盘在屋里转了一圈,突然指着房梁说:“那里有机关!罗盘指针一直在转,说明上面有金属物。”李元芳纵身跃上房梁,果然摸到一个铁盒,打开一看,里面除了海图,还有一封萧远写给萧鹤的密信,上面写着“待军械运抵突厥,便借突厥之力逼宫,拥立太子登基”。
“原来他们想谋反!”谢琅气得脸色发白,“难怪萧远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帮萧鹤,是想借走私军械勾结突厥,发动政变!”
狄仁杰看着海图上密密麻麻的航线,从蓬莱到莱州,再到突厥的牙帐,每一个中转点都标着潮汐纹。他突然想起周魁的供词,心里有了计较:“萧鹤肯定要从莱州码头出海回京城,我们现在就去码头守株待兔。”
夜色渐深,莱州码头一片寂静,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狄仁杰带着众人埋伏在集装箱后,手里紧握着那半块令牌。约莫三更时分,一艘快船悄悄靠岸,一个穿锦袍的汉子跳下来,正是萧鹤!他手里拿着另一半令牌,四处张望:“周大人呢?怎么没人接应?”
“萧大人,别来无恙?”狄仁杰从暗处走出来,手里的令牌与他的拼在一起,正好是完整的蛇形纹,“你的哥哥萧远在京城已经被抓了,还不束手就擒?”
萧鹤脸色骤变,拔出刀就要反抗,却被李元芳一脚踹倒在地。差役们立刻上前将他捆住,萧鹤不甘心地嘶吼:“我不甘心!若不是周大人那个废物,我早就带着海图回京城了!”
“你以为仅凭一张海图就能谋反?”狄仁杰冷笑,“从你勾结突厥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今天的下场。”他转头对差役说,“把萧鹤和所有证据都带回蓬莱,明日一早押解进京。”
回程的船上,苏娘端来热茶,看着疲惫的众人笑道:“这下沿海总算太平了,我已经让人做了庆功宴,就等你们回去吃。”她的心声里满是欢喜,“萧鹤被抓,京城的乱子也能平息了,真是大快人心。”
狄仁杰捧着热茶,望着窗外的海面。月光洒在水上,泛着粼粼波光,远处的渔船灯火点点,一派安宁景象。他知道,这场仗虽然赢了,但朝廷里的暗流从未停止,不过只要有李元芳、谢琅、林阿翠这些伙伴在,无论遇到什么危险,他都有信心应对。
船行至中途,谢琅突然指着海图说:“大人,你看这里,标记着‘琉球群岛’,说不定萧鹤还和琉球有勾结。”狄仁杰接过海图,眼神变得凝重——看来,平静的日子还没那么快到来,新的案件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小说《狄仁杰探案实录》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