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脑洞小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逍遥六皇子的传奇人生。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海天一色丽人行创作,以赵宸翊苏清欢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22652字,快来一探究竟吧!
逍遥六皇子的传奇人生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夜露凝在草叶上,泛着冷幽幽的光。赵宸翊刚把改良水渠的最后一笔草图描完,就听见院墙外传来“咔嚓”一声——是枯树枝被踩断的声响,轻得像风吹过,却逃不过周虎多年的军旅耳力。
“殿下,戒备!”周虎的声音压得极低,手里的长刀已悄然出鞘,刀身映着烛火,泛出冷冽的光。三个亲信护卫也瞬间起身,分别守住院门、墙角和窗户,动作利落得像蓄势待发的猎豹。
赵宸翊迅速吹灭烛火,摸出靴筒里的短刀——不是二皇子送的那把镶红宝石的匕首,而是一把磨得锃亮的铁刀,是周虎特意给他准备的,说“砍人比看刀子实用”。他贴着墙根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借着月光看见五个黑影正翻墙进来,手里都攥着带倒钩的绳索,脚步轻得像猫,显然是惯于夜行的刺客。
“动手!”周虎低喝一声,率先冲了出去。长刀劈砍的脆响瞬间打破夜的寂静,第一个刺客还没站稳,就被周虎削中肩膀,惨叫着倒在地上。剩下四个刺客见状,立刻分成两组,一组扑向赵宸翊的窗户,一组缠住周虎和护卫。
赵宸翊早有准备,他提前在窗下挖了个半尺深的坑,坑里埋了削尖的木桩,上面盖着干草。扑过来的刺客没注意,一脚踩空,整个人摔进坑里,木桩瞬间刺穿了他的小腿,凄厉的惨叫声让另外几个刺客都愣了愣。
就是这一愣的功夫,周虎已解决掉缠他的刺客,转身扑向剩下的两个。赵宸翊也从窗户跳出去,手里的短刀直刺向一个刺客的后腰——他前世在大学练过散打,虽不如周虎勇猛,却也懂得找要害下手。刺客吃痛回头,周虎的长刀已劈到他面前,直接将他砍翻在地。
最后一个刺客见势不妙,转身就想翻墙逃跑,却被护卫甩出的绳索缠住脚踝,重重摔在地上,当场昏了过去。
不过一刻钟,刺客就被尽数制服。周虎押着那个没昏过去、腿被木桩刺穿的刺客走到赵宸翊面前,刺客疼得满头大汗,却咬牙不肯说话,只是恶狠狠地盯着赵宸翊。
赵宸翊蹲下身,看着刺客腰间的腰牌——是华州刺史府的制式,上面刻着一个“张”字。他心里冷笑,果然是张大人派来的。“说,张大人让你们来做什么?”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刺客还是不说话,周虎上前一步,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再不说,就卸了你的另一条腿!”
刺客脸色瞬间惨白,终于忍不住开口:“是……是刺史大人让我们来的,他说……说六皇子您在石泉村私修水渠、改良水车,坏了他的事,让我们……让我们杀了您,再把水渠和水车都毁了。”
“还有呢?”赵宸翊追问,“他还跟你们说了什么?”
“还……还说要是杀不了您,就把您的行踪告诉漕运总督府的人,让他们在您回长安的路上动手。”刺客哆哆嗦嗦地说,“大人,我都说了,求您饶了我吧!”
赵宸翊站起身,眼神冷了几分。张大人不仅想在关中杀他,还想勾结李嵩在半路截杀,真是斩草除根的心思。“把他绑起来,看好了,明天带去石泉村,让农户们看看,他们的刺史大人是怎么对待想帮他们的人的。”他对周虎说,语气里没有丝毫温度。
周虎应下,让人把刺客拖下去。赵宸翊回到屋里,重新点燃烛火,看着桌上的草图,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张大人已经狗急跳墙,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更凶险。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赵宸翊就带着工匠和护卫往石泉村去。路上,他把昨晚刺客的事告诉了工匠们,工匠们都很气愤,一个姓刘的老工匠攥着手里的斧头说:“殿下,您放心!咱们一定把水车改好,绝不能让张大人的阴谋得逞!咱们工匠虽然没权没势,可也知道谁是真心为百姓做事,谁是黑心的贪官!”
赵宸翊心里一暖,拍了拍刘老匠的肩膀:“多谢刘师傅,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到了石泉村,刘老栓和几个农户已经在村口等着了。见赵宸翊来了,刘老栓急忙迎上来:“小哥,昨晚没出什么事吧?我听村里的狗叫了半宿,心里一直不踏实。”
赵宸翊笑了笑,把被绑着的刺客推到农户面前:“老栓叔,这是张大人派来杀我的刺客,也是来毁水渠和水车的。张大人不想让咱们有水浇地,想让咱们饿死,好让他和粮铺掌柜赚黑心钱。”
农户们都惊呆了,围着刺客骂了起来:“好你个黑心的张大人!咱们都快饿死了,他还想着害咱们的恩人!”“太过分了!咱们跟他拼了!”
赵宸翊抬手安抚住农户:“大家别激动。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水渠挖好,把水车改好,只要咱们有了水,有了收成,张大人就奈何不了咱们。等咱们把事办成了,再去长安告他的状,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农户们都安静下来,眼里燃起了希望。刘老栓率先拿起锄头:“小哥说得对!咱们先干活!谁要是敢来捣乱,咱们就跟他拼了!”
其他农户也纷纷拿起工具,跟着刘老栓往刘老栓家的田边走去。赵宸翊和工匠们也跟着过去,开始按草图挖水渠。他亲自拿起锄头,和农户们一起挖,粗布短褂很快就被汗水浸湿,手上也磨出了水泡,却一点也不觉得累——看着农户们干劲十足的样子,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水渠的位置选在刘老栓家的老井和麦田之间,顺着地势往下挖,这样井水就能顺着水渠流到田里。工匠们负责测量坡度,确保水流顺畅,农户们负责挖土,赵宸翊则在一旁指导,时不时停下来和农户们聊几句,问问他们平时灌溉的难处,再根据他们的建议调整水渠的宽度和深度。
中午的时候,村里的妇人煮了野菜粥,端来给大家吃。粥里没多少米,大多是野菜和糠,却热乎乎的,农户们吃得很香。赵宸翊接过一碗粥,刚喝了一口,就看见远处来了几个差役,手里拿着鞭子,骂骂咧咧地朝着村里走来。
“不好,差役来了!”刘老栓紧张地说,手里的锄头攥得更紧了。
赵宸翊放下粥碗,站起身:“大家别慌,有我在。”他走到村口,等着差役过来。
差役们走到赵宸翊面前,为首的差役斜着眼睛看他,嘴里骂道:“你就是那个外来的货郎?敢在石泉村私修水渠,私改水车,你知道这是犯了‘私占水源’的罪吗?刺史大人有令,立刻把水渠填了,把水车拆了,跟我们回刺史府领罪!”
“私占水源?”赵宸翊冷笑一声,“这井水是刘老栓家的老井,这水渠是为了浇刘老栓家的田,怎么就成了私占水源?张大人说的‘水源’,难道是百姓的救命水,只能让他和粮铺掌柜用来赚黑心钱吗?”
“你敢污蔑刺史大人!”为首的差役恼羞成怒,扬起鞭子就朝着赵宸翊抽来。
赵宸翊早有准备,侧身躲开,一把抓住差役的手腕,用力一拧,差役疼得惨叫起来,鞭子掉在了地上。“我是不是污蔑,你们心里清楚。”赵宸翊看着其他差役,“你们也是关中百姓,家里也有田,也有亲人等着吃饭。现在旱情这么重,你们不想着帮百姓,反而帮着张大人欺负百姓,你们良心过得去吗?”
差役们都愣住了,手里的鞭子不自觉地放了下来。他们大多是附近村里的人,家里也受了旱,看着田里的麦苗枯死,心里也不好受,只是迫于张大人的压力,才不得不来捣乱。
就在这时,刘老栓和几个农户拿着锄头走了过来,对着差役们说:“咱们都是乡亲,别跟着张大人做坏事了!要是水渠和水车能成,咱们都能有水浇地,都能有收成,这不好吗?”
差役们面面相觑,为首的差役叹了口气,松开手:“罢了罢了,我们也不想做这缺德事。你们……你们小心点,别让张大人知道。我们先走了,就当没来过。”说完,带着其他差役转身走了。
赵宸翊看着差役们的背影,心里松了口气——看来不是所有差役都被张大人收买了,还有些人良心未泯。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干劲更足了。水渠很快就挖好了,工匠们也开始改良水车。赵宸翊根据之前画的草图,把老式的单轮龙骨水车改成了双轮,在两个轮子之间加了一个传动轴,这样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提水效率提高了一倍;又把轮叶改成了弧形,增加了轮叶的提水量;还在车槽内壁贴了一层光滑的竹片,减少了水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
改良水车的那天,村里的农户都围过来看。刘老栓亲自上去摇摇杆,刚开始还担心双轮会很重,没想到摇起来比老式水车还轻,车槽里的水“哗哗”地流出来,顺着水渠流到田里,干裂的土地很快就湿润了,农户们都欢呼起来,眼里满是激动的泪水。
“成了!真的成了!”刘老栓激动得手都在抖,“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怕旱情了!咱们的苗有救了!”
赵宸翊看着这一幕,眼眶也有些湿润。他想起前世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改良农具的日子,想起那些因为没有好农具而收成不好的农户,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这就是他想要的,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越来越近。赵宸翊心里一紧,抬头看去,只见一队骑兵朝着村里跑来,为首的人穿着刺史府的官服,是张大人的亲信副将。
“不好,张大人派骑兵来了!”周虎立刻拔出长刀,护卫们也都围了过来,保护着赵宸翊和水车。
骑兵们很快就到了村口,副将勒住马,看着田里的水渠和水车,脸色铁青:“大胆刁民!竟敢违抗刺史大人的命令,私修水渠,私改水车!来人啊,把水渠填了,把水车烧了,把带头的人都抓起来!”
骑兵们纷纷下马,拿着铁锹和火把,朝着水渠和水车冲过来。农户们也拿起锄头和镰刀,挡在水渠和水车前面,和骑兵们对峙起来。
“你们不能烧水车!这是咱们的救命水车!”刘老栓喊道,声音里满是愤怒和绝望。
“谁敢过来,咱们就跟他拼了!”农户们也纷纷喊道,眼里满是坚定。
赵宸翊走到农户前面,看着副将:“副将大人,现在关中旱情严重,百姓们都快饿死了。这水渠和水车是百姓的救命渠、救命车,你要是填了、烧了,就是断了百姓的活路。你就不怕遭天谴吗?”
“天谴?”副将冷笑一声,“本官只知道听刺史大人的命令!识相的就赶紧让开,不然别怪本官不客气!”说完,一挥手,“动手!”
骑兵们拿着火把就朝着水车冲过来,周虎立刻带领护卫冲上去,和骑兵们打了起来。农户们也跟着冲上去,有的用锄头砸骑兵的马,有的用镰刀割骑兵的衣服,场面一片混乱。
赵宸翊看着混乱的场面,心里焦急万分。他知道,护卫和农户们虽然勇猛,可骑兵们都拿着武器,还有马匹,时间长了肯定会吃亏。他突然想起水车旁边的水渠,心里有了一个主意。
他快步跑到水渠边,拿起一把铁锹,朝着水渠的堤坝挖去。水渠的堤坝不高,很快就被挖开一个缺口,井水顺着缺口流出来,朝着骑兵们的方向流去。骑兵们的马蹄陷在泥水里,行动变得迟缓起来。
“大家把水渠的堤坝都挖开,用水挡住他们!”赵宸翊喊道。
农户们立刻明白过来,纷纷拿起铁锹,挖开水渠的堤坝。井水越流越多,很快就把骑兵们的脚下都淹了,骑兵们再也无法冲锋,只能在泥水里挣扎。
副将见状,气得大喊:“可恶!你们等着!本官这就回去禀报刺史大人,带更多的人来!”说完,带着骑兵们狼狈地跑了。
看着骑兵们的背影,农户们都松了口气,瘫坐在地上。赵宸翊也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心里却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张大人肯定会带更多的人来,必须尽快想办法。
当天晚上,赵宸翊召集周虎、工匠和农户们开会。“张大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很快就会带更多的人来。”赵宸翊说,“现在水车和水渠已经试成了,我必须回长安,把改良水车的图纸献给工部,让朝廷下令在关中推广,这样张大人就不敢再破坏了。同时,我还要把张大人的罪行告诉皇帝,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殿下,您一个人回长安太危险了!张大人肯定会在半路截杀您!”周虎担心地说。
“我会小心的。”赵宸翊说,“我和两个亲信护卫乔装成货郎,绕小路回长安,你带着剩下的护卫留在这里,保护农户和水车。要是张大人来了,你们就尽量拖延时间,等我从长安派援兵来。”
刘老栓也说:“小哥,你放心,我们会保护好水车和水渠的!就算拼了老命,也不会让张大人把它们毁了!”
赵宸翊点了点头,心里很感动。他从怀里拿出改良水车的图纸和记录张大人罪行的纸条——上面有刺客的供词、差役的证词,还有农户们的签名,递给刘老栓:“老栓叔,这是水车的图纸和张大人的罪行记录,你先收好。要是我回不来,你就想办法把这些东西送到长安的工部,找工部尚书大人。”
刘老栓接过图纸和纸条,郑重地说:“小哥,你一定会回来的!我们等着你来,等着朝廷推广水车,等着张大人被治罪!”
第二天清晨,赵宸翊换上货郎的衣服,带着两个亲信护卫,背着装满“货物”的竹筐,悄悄离开了石泉村。他没走大路,而是走了山间的小路,避免被张大人的人发现。
小路很难走,到处都是碎石和荆棘,赵宸翊的鞋子很快就被磨破了,脚也被扎出了血,却一点也不敢停下。他知道,时间不等人,关中的农户还等着他回去推广水车,苏清欢还在刺史府的大牢里等着他去救。
走了两天两夜,他们终于走出了山区,来到了一条通往长安的官道上。刚走上官道,就看见一队漕运的士兵在检查过往的行人,为首的人正是李嵩的亲信。
“不好,是漕运的人!”赵宸翊心里一紧,立刻拉着护卫躲到路边的草丛里。
漕运士兵检查得很严,每一个行人都要盘问,还要看身份路引。赵宸翊和护卫没有路引,一旦被检查,肯定会暴露身份。
“怎么办,殿下?”一个护卫小声问。
赵宸翊想了想,从竹筐里拿出一些针头线脑和小首饰——这些是他特意准备的“货物”,笑着对护卫说:“别慌,看我的。”
他背着竹筐,大摇大摆地从草丛里走出来,朝着漕运士兵走去。“官爷,辛苦啦!”他笑着说,从竹筐里拿出一个小巧的银簪,递给为首的士兵,“一点小意思,官爷拿着玩。我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要去长安进货,还望官爷行个方便。”
为首的士兵接过银簪,看了看赵宸翊,又看了看他的竹筐,见里面都是些小货物,不像坏人,就挥了挥手:“行了,走吧,下次记得带路引。”
“谢谢官爷!谢谢官爷!”赵宸翊连忙道谢,背着竹筐,带着护卫快步离开了。
又走了一天,他们终于来到了长安城外。看着熟悉的长安城郭,赵宸翊心里松了口气——他终于回来了。
进了长安,赵宸翊没有先回皇子府,而是直接去了工部。工部尚书李大人是个正直的老臣,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赵宸翊相信他会认可自己的改良水车。
工部衙门里,李大人正在看水利奏报,见一个货郎求见,有些疑惑,却还是让人把他带了进来。
赵宸翊走进书房,见四下无人,就取下头上的草帽,对着李大人躬身行礼:“李大人,臣赵宸翊,见过大人。”
李大人愣住了,看着眼前的货郎,半天才反应过来:“六殿下?您怎么这身打扮?您不是去关中了吗?怎么突然回来了?”
“大人,臣是微服从关中回来的。”赵宸翊说,从怀里拿出改良水车的图纸,递给李大人,“臣在关中察旱情时,改良了龙骨水车,制成了双轮龙骨水车,提水效率比老式水车提高了两倍,还挖了水渠,引井水灌溉,效果很好。臣这次回来,是想把这改良水车的图纸献给工部,恳请大人奏请陛下,在关中推广,以解旱情。”
李大人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越看,他的眼睛越亮,嘴里不停地点头:“好!好啊!六殿下,您这改良水车真是太好了!解决了关中灌溉的大难题啊!”他抬起头,看着赵宸翊,“殿下,您在关中肯定受了不少苦吧?看您这一身打扮,手上还有水泡,真是辛苦了。”
赵宸翊笑了笑:“只要能为百姓做事,臣不觉得辛苦。只是,臣在关中还发现,华州刺史张大人勾结漕运总督李嵩,克扣赈灾粮,涨粮价,催赋税,还派人刺杀臣,破坏水渠和水车,甚至把惠民药局的苏清欢大夫关在牢里,诬陷她私藏假药。臣这里有张大人罪行的证据,恳请大人一起奏请陛下,为民除害。”
李大人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竟有此事?张大人和李嵩真是胆大包天!殿下放心,本官这就和您一起去见陛下,把这些事都告诉陛下!”
两人立刻动身,去了太极宫。此时,皇帝正在御花园里赏花,见李大人和一个货郎进来,有些疑惑。
赵宸翊取下草帽,躬身行礼:“儿臣赵宸翊,见过父皇。”
皇帝愣住了,看着赵宸翊的样子,皱了皱眉:“老六?你怎么这身打扮?怎么突然从关中回来了?”
“父皇,儿臣是微服从关中回来的,有要事禀报。”赵宸翊说,把改良水车的图纸和张大人罪行的证据递给皇帝,“儿臣在关中察旱情时,改良了龙骨水车,制成了双轮龙骨水车,能有效缓解灌溉难题。同时,儿臣还发现华州刺史张大人和漕运总督李嵩贪赃枉法,迫害百姓,恳请父皇为关中百姓做主!”
皇帝接过图纸和证据,仔细看了起来。他先是被改良水车的图纸吸引,不住地点头,随后看到张大人的罪行证据,脸色越来越沉,手里的奏折都被捏得变了形。
“好!好一个双轮龙骨水车!老六,你做得好!”皇帝看完图纸,又看了看证据,怒喝道,“张大人和李嵩真是无法无天!竟敢克扣赈灾粮,迫害百姓,还敢刺杀皇子!传朕的旨意,命大理寺即刻派人去华州,捉拿张大人,调查李嵩的罪行!同时,命工部即刻推广双轮龙骨水车,调拨银两和工匠,支援关中抗旱!”
“父皇英明!”赵宸翊和李大人齐声说道。
就在这时,内侍进来禀报:“陛下,户部尚书王大人和漕运总督李大人求见。”
皇帝冷笑一声:“来得正好!让他们进来!”
王显之和李嵩走进御花园,见赵宸翊也在,还穿着货郎的衣服,心里有些疑惑,却还是躬身行礼:“臣王显之(李嵩),见过陛下。”
皇帝把张大人罪行的证据扔在他们面前,怒喝道:“王显之!李嵩!你们看看!张大人是你的门生,李嵩是你的亲信,他们在关中做的好事,你们敢说不知道吗?”
王显之和李嵩捡起证据,一看,脸色瞬间惨白。李嵩连忙跪下:“陛下,臣……臣不知道张大人做了这些事啊!臣冤枉啊!”
王显之也跟着跪下:“陛下,臣也不知道啊!张大人虽然是臣的门生,可他在华州做的事,臣一点也不知情啊!恳请陛下明察!”
皇帝冷笑道:“不知情?朕看你们是知情不报!来人啊,把李嵩拿下,关入大牢,等候发落!王显之,朕暂且饶你一次,要是再让朕发现你和贪官勾结,定不轻饶!”
侍卫们立刻上前,把李嵩押了下去。王显之吓得浑身发抖,不停地磕头:“谢陛下饶命!谢陛下饶命!”
皇帝摆了摆手,让王显之退下,然后看着赵宸翊,语气缓和了些:“老六,你这次立了大功。不仅改良了水车,还查出了贪官。只是,你刚从关中回来,肯定累了,先回府休息吧。推广水车和捉拿贪官的事,朕会让人去办。”
“父皇,儿臣不累。”赵宸翊说,“儿臣想恳请父皇,让儿臣再去关中。一是监督水车的推广,确保能尽快缓解旱情;二是去华州大牢,救出苏清欢大夫,还她清白。”
皇帝想了想,点了点头:“也好。朕给你派五百禁军,护送你去关中。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事,及时给朕传信。”
“儿臣遵旨!谢父皇!”赵宸翊躬身行礼,心里松了口气——他终于可以去救苏清欢了。
离开太极宫,赵宸翊刚走出宫门,就看见二皇子赵宸渊站在不远处,眼神阴狠地看着他。赵宸渊走到他面前,冷笑一声:“老六,你倒是本事不小,从关中回来了,还扳倒了李嵩。只是,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关中的事,还没完呢!”
赵宸翊看着二皇子,眼神平静:“二哥,不管你想做什么,儿臣都不会让你伤害关中的百姓。你要是敢再勾结贪官,迫害百姓,儿臣定不会饶你!”
说完,他不再理会二皇子,转身朝着皇子府走去。他知道,二皇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关中的推广水车之路,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
回到皇子府,赵宸翊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带着五百禁军,朝着关中出发。坐在马车上,他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长安城,心里充满了期待——他很快就能见到苏清欢了,很快就能看到关中的农户们用上双轮龙骨水车,在田里忙碌的景象了。
可他不知道,此刻的华州大牢里,苏清欢正面临着新的危险。张大人得知李嵩被抓,自己也即将被调查,气急败坏,决定杀人灭口,派了亲信去大牢里,想把苏清欢害死在牢里。
而二皇子也没闲着,他偷偷派人去了关中,给张大人的残余势力送信,让他们在赵宸翊推广水车的过程中搞破坏,务必让赵宸翊再次陷入困境。
一场新的危机,正在关中悄然酝酿。赵宸翊坐在马车上,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挑战,只是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能尽快救出苏清欢,顺利推广水车,让关中的百姓能早日摆脱旱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