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红旗水库腐败窝案的查处和市委副书记周海洋的落马,在阜县乃至全市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李清因铁腕反腐和坚定立场,赢得了“铁面县长”的称号,群众支持率空前高涨。

然而,政治总是暗流涌动。周海洋被查处后,他在省里的某些关系开始活动,试图将影响降到最低。一时间,各种关于“李清手段过激”“排除异己”的议论悄然流传。

十二月的一个清晨,李清照例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份刚送来的省报,第三版有一篇题为《县域治理中‘度’的把握》的评论文章,虽然没有点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在暗指阜县最近的反腐行动。

“李县长,这篇文章来者不善啊。”赵建国拿着报纸走进来,面色凝重。

李清扫了一眼,淡淡一笑:“百家争鸣嘛,有不同的声音正常。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就不怕别人议论。”

赵建国压低声音:“我听说,周海洋在省里有个表哥,是某重要部门的领导。最近一直在活动,想要周海洋的事情‘软着陆’。”

李清神色不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周海洋的问题证据确凿,不是谁想保就能保下来的。”

话虽如此,但李清心中清楚,这场斗争远未结束。周海洋的倒台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果不其然,几天后,省审计厅突然通知要对阜县财政进行“例行审计”,时间点恰好选在年底最忙的时候。

审计组由省审计厅一位副处长带队,态度强硬,要求提供近五年来所有工程项目和资金往来明细。

“这明显是来找茬的。”财政局局长忧心忡忡,“五年明细!光是整理就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正常工作开展都会受影响。”

李清沉思片刻:“配合审计是我们的义务。但也要讲究方法——他们要求什么就给什么,不过不必主动提供额外材料。同时,正常工作不能停,特别是产业园建设和民生工程。”

审计组在阜县待了两周,查遍了所有账目,却一无所获。李清的清廉和阜县财政的规范管理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审计组离开前一天,带队的王副处长特意拜访李清:“李县长,审计结果很理想,阜县的财政管理很规范。看来外面的某些传言并不属实啊。”

李清听出了话中的含义,微笑回应:“感谢审计组的指导。我们一直坚持阳光财政,欢迎随时监督。”

送走审计组,赵建国松了一口气:“总算过关了。”

李清却摇头:“这只是第一波。接下来恐怕还会有其他动作。”

他的预感很快应验了。

元旦刚过,市里突然通知要调整县级领导班子,美其名曰“优化结构、加强力量”。新调来的常务副县长吴天宝,据说是省里某位领导推荐的。

吴天宝四十出头,省直机关出身,一来就摆出“钦差大臣”的架势,对各项工作指手画脚。

第一次参加县长办公会,吴天宝就对产业园建设提出质疑:“我觉得产业园摊子铺得太大,应该收缩战线,重点抓好一两个项目就行。”

分管招商的副县长反驳:“吴县长,产业园是经过科学规划和论证的,现在已经入驻企业二十多家,带动就业上千人,效果很好。”

吴天宝不以为然:“数字好看不代表真有效益。我看了看,有些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太多,实际税收贡献有限。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好。”

会议不欢而散。会后,吴天宝特意来到李清办公室:“李县长,我这个人直来直去,有话就说,您别见怪。我觉得阜县的发展思路有些冒进,应该更稳妥一些。”

李清不动声色:“谢谢吴县长提醒。工作中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大家可以充分讨论。”

吴天宝的到来显然不是简单的班子调整,而是有人安插的棋子。李清心知肚明,但表面不动声色。

更蹊跷的事情接踵而至。

一天,李清接到省委党校的通知,让他参加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县处级干部培训班。时间点恰好是产业园二期工程启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

“这个时候让您去学习?太巧了吧?”赵建国愤愤不平,“明显是想把您调开,好让他们的人搞小动作。”

李清沉思良久:“既然是组织安排,我就去。县里的工作就拜托各位了。特别是产业园和农业改革,必须按计划推进。”

临走前,李清特意召开县政府党组会议,明确在他学习期间,由赵建国主持政府日常工作,重大事项必须集体决策。

省委党校位于省城,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但李清心系阜县,每天都要打电话了解情况。

开始几天一切正常,但一周后,赵建国来电语气变得凝重:“李县长,吴天宝最近活动频繁,经常单独找各部门负责人谈话。还提出要‘重新评估’一些项目的可行性。”

李清叮嘱:“坚持集体决策原则,重大项目必须上会研究。”

又过了几天,赵建国再次来电,这次语气焦急:“不好了李县长!吴天宝突然提出要调整产业园二期规划,说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实际上是想把土地给另一家企业!”

李清心中一震:“哪家企业?” “是一家叫‘鑫源实业’的公司,注册没多久,但背景很深。我查了查,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周海洋的妻弟!”

李清顿时明白了——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反扑!趁他不在,通过调整规划,让周家的利益集团卷土重来!

“绝不能让他们得逞!”李清斩钉截铁,“我明天就回去!”

赵建国犹豫道:“可是您的学习…” “顾不了那么多了!”李清果断决定。

当天晚上,李清向党校请假,连夜驱车赶回阜县。到达时已是凌晨三点,但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开会。

第二天上午,当吴天宝拿着调整方案来到会议室时,惊讶地发现李清已经坐在主位上。

“李县长?您怎么回来了?”吴天宝难掩惊讶。

李清平静地说:“听说县里有重要事情要研究,我回来参加一下。吴县长有什么提案,拿出来大家讨论吧。”

吴天宝硬着头皮提出调整产业园规划的方案,理由冠冕堂皇:“鑫源实业实力雄厚,计划投资5个亿,能带来大量税收和就业…”

等他说完,李清不紧不慢地问:“各位有什么意见?”

赵建国首先发言:“我认为不妥。产业园规划是经过科学论证和集体决策的,不能因为某家企业就随意更改。况且鑫源实业的背景值得怀疑。”

其他副县长也纷纷表示反对。

吴天宝孤立无援,脸色难看:“李县长,这可是引进大项目的好机会啊!5个亿的投资,对阜县意味着什么您清楚!”

李清直视着他:“吴县长,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这么热心为这家企业说话?它和你是什么关系?”

吴天宝顿时语塞:“我…我只是从全县发展考虑…”

“那就好。”李清微微一笑,“既然是从全县发展考虑,就更应该坚持科学决策。这个提案不予通过。”

会后,吴天宝灰溜溜地走了。赵建国对李清竖起大拇指:“李县长,您回来得太及时了!”

但李清心中清楚,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果然,第二天市里就打来电话,批评李清无故中断学习,要求他立即返回党校。

同时,市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对阜县产业园项目进行“重新评估”,暂停二期工程审批。

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

更糟糕的是,一些媒体开始报道阜县“投资环境不稳定”“政策朝令夕改”,明显是有人故意放风。

产业园的入驻企业开始担忧,有的甚至暂停了投资计划。

“李县长,这样下去不行啊。”招商局长焦急地说,“已经有三家企业表示要重新考虑投资计划了。”

李清面临两难选择:返回党校,县里的工作可能被搅乱;坚持留下,又会授人以柄,说他不服从组织安排。

深思熟虑后,李清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

他让办公室整理了一份阜县产业园发展规划和成效的详细材料,直接前往省城,向省委分管领导当面汇报。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获得了省委副书记的接见。

汇报时,李清不仅带了材料,还请来了产业园的企业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充分展示了产业园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委副书记听后十分满意:“很好!阜县的实践证明,产业兴县的路子是走得通的!要坚持下去!”

有了省委领导的肯定,市里的压力顿时减轻。产业园二期工程审批顺利通过。

而那些关于阜县投资环境的负面报道,也悄然消失。

吴天宝见状,态度突然180度大转弯,开始积极支持李清的工作。

“李县长,我之前对情况了解不够,有些片面了。”吴天宝诚恳地说,“以后我一定全力配合您的工作。”

李清表面接受,但心中警惕。他相信,某些人不会轻易放弃,只是改变了策略。

果然,不久后一个新的情况引起了李清的注意。

省里推出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补贴资金高达5000万元。阜县作为农业大县,很有竞争力。

吴天宝主动请缨:“李县长,这个项目我来负责吧!我在省农业厅有熟人,应该能争取到。”

李清想了想,同意了:“好,那就由你负责。不过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

吴天宝很快拿出了一个方案:重点发展高端农产品加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方案看起来很美好,但李清仔细研究后发现了问题:大量资金用于进口设备,实际受益的是国外厂商;所谓的“高端农产品”脱离阜县实际,农民很难参与。

更让李清起疑的是,方案中推荐的设备供应商,又是一家与周家关系密切的企业。

李清没有立即否决,而是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果不其然,专家们认为方案脱离实际,难以落地。

论证会上,吴天宝极力为自己的方案辩护,但与专家观点明显相左。

最后,李清决定:“这个方案不行。我们应该立足阜县实际,重点发展适合本地特点、能让广大农民受益的项目。”

吴天宝脸色难看,但无力反驳。

事后,李清了解到,那家设备供应商给吴天宝承诺了高额“咨询费”。

李清没有立即处理吴天宝,而是让他继续负责项目申报,但要求必须按照县里的思路做方案。

李清要放长线钓大鱼,看看背后还有哪些人。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示范区项目申报过程中,李清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李县长,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我有些情况想向您反映。”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但我担心遭到报复,能不能见面谈?”

李清心中一动:“可以。时间地点你定。”

第二天晚上,按照约定,李清来到城郊的一个小茶馆。包间里,一个戴着口罩和帽子的年轻女子已经在等待。

见到李清,女子摘下口罩,露出一张清秀但紧张的脸。

“李县长,我是省报的记者方雨。”女子低声说,“我正在调查一个涉及农业项目审批的腐败窝案,可能与阜县示范区项目有关。”

李清不动声色:“有什么证据吗?”

方雨从包里拿出一份材料:“这是某官员的海外账户流水,显示有一家农业设备企业定期向该账户汇款。而这家企业正在参与多个县的示范区项目。”

李清翻阅材料,心中震惊——涉及的官员竟是省农业厅的一位副厅长!

“你为什么告诉我这些?”李清问。

“因为我听说您是个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方雨眼神坚定,“我希望这个项目能真正惠及农民,而不是成为某些人敛财的工具。”

李清沉思片刻:“谢谢你的信任。这些材料很重要,但需要进一步核实。你有什么建议?”

方雨说:“我建议阜县在申报时,坚持公开招标和阳光操作,让那些人无从下手。同时,我会继续深入调查,有了新发现再向您汇报。”

送走方雨,李清心情沉重。他没想到,一个示范区项目,竟然牵扯出更高层的腐败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李清格外关注示范区项目申报。他坚持所有流程公开透明,所有决策集体研究,让吴天宝无从下手。

果不其然,由于阜县的规范操作,那家有问题企业最终未能中标。

项目申报成功后,吴天宝突然称病请假,据说去了省城。

李清预感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几天后,方雨记者突然失联了。她的同事说,她最后一次出现是去采访省农业厅那位副厅长。

李清感到事态严重,立即让公安部门协助查找。

同时,他加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防范。他知道,这场斗争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一天晚上,李清加班到很晚。走出办公楼时,突然几个黑影从暗处窜出,将他围住。

“李县长,有人让我们给您带个话:适可而止,否则下次就不是警告了。”一个粗哑的声音说。

李清冷静应对:“我也请你们带个话:我李清行得正坐得直,不怕任何威胁。”

那几人面面相觑,似乎没料到李清如此镇定。僵持片刻后,悄然退去。

回到宿舍,李清发现门上贴着一张纸条:“最后一次警告:立即停止调查,否则后果自负。”

李清冷笑一声,将纸条收好作为证据。他知道,对方已经狗急跳墙了。

第二天,好消息传来:方雨记者找到了!她被非法拘禁在一个郊区别墅,幸好警方及时解救。

根据方雨提供的线索,警方顺藤摸瓜,最终查处了省农业厅那位副厅长及其同伙。

让李清意外的是,案件还牵扯出吴天宝——他收受好处,为不法企业牵线搭桥。

吴天宝被带走调查时,对李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李县长,您赢了这一局。但您得罪的人太多,好自为之。”

李清淡然一笑:“我只得罪了违法乱纪的人。这样的人,得罪得越多越好。”

风波过后,阜县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产业园蓬勃发展,农业改革成效显著,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但李清清楚,平静只是暂时的。在看不见的地方,新的暗流正在涌动。

一个周五的下午,李清接到省委组织部的电话:省委书记要来阜县调研!

这个消息让全县振奋。但也让李清感到压力——省委书记亲自来县级调研,并不多见。

李清立即部署准备工作,但不是准备“形象工程”,而是真实展示阜县的发展现状和困难。

他要让领导看到真实的阜县,听到真实的声音。

省委书记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李清知道,这既是对阜县工作的检验,也是对他个人的考验。

夜深人静,李清独自在办公室准备汇报材料。窗外,阜县的夜景璀璨迷人。

这一刻,他想起了自己刚来阜县时的初心,想起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想起了那些信任和支持他的干部群众。

他的心中充满力量。

无论前方有多少挑战,他都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为,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使命。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