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第七章:根据地的第一夜

队伍在山林中又穿行了近一个时辰,日头渐渐西斜,将山林染上一层暖金色,却驱不散凌小凡心底那片1937年带来的寒意。

终于,走在最前面的尖兵打了个手势。李排长精神一振,低声道:“到了!”

凌小凡抬头望去,前方地势变得相对平缓,隐藏在山坳深处,出现了一些人工开凿的痕迹。几孔依着山壁挖出的窑洞,洞口用木头和茅草简单加固着。旁边空地上,还用树枝和油布搭着几个简陋的窝棚。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深山老林里还藏着这么一处所在。

这就是八路军在敌后的根据地?比凌小凡想象中还要……原始和艰苦。

窑洞和窝棚里听到动静,陆续走出来二三十人。有穿着同样灰蓝色军装的战士,但数量不多,更多的是穿着百姓衣服、戴着袖标的人,看上去像是民兵或者地方工作人员。他们看到李排长一行人,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纷纷围了上来。

“老李!回来了!”

“情况怎么样?听到枪声了,没事吧?”

“哎呀,有伤员!快,抬进去!”

人们七嘴八舌地问着,同时手脚麻利地帮忙接过装备,搀扶伤员。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同志间的关切。

凌小凡这个生面孔,尤其是他那身破烂却显眼的现代运动服,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不少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李排长一边指挥着安置伤员,一边简单地跟一个看起来是负责人的中年干部汇报情况:“……碰上一小队鬼子巡逻队,收拾了,没啥大损失。哦,对了,路上还捡了个学生娃,逃难来的,叫……呃,你叫啥来着?”他扭头问凌小凡。

“凌…凌小凡。”凌小凡赶紧回答,被这么多人打量着,有些局促。

“对,凌小凡。”李排长对那干部说道,“老张,你先安排他住下,吃点东西。这小子细皮嫩肉的,怕是没吃过啥苦,胆子也小,不过好像念过点书,还有点稀奇古怪的想法。”

被当众说“细皮嫩肉”、“胆子小”,凌小凡脸上有点挂不住,但又无法反驳,只能尴尬地低着头。

被称作老张的干部打量了凌小凡几眼,态度很和蔼:“学生娃啊?不容易,能从南边逃到这。到了这儿就别怕了,都是自己人。就是条件差,别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谢谢长官。”凌小凡连忙说。

“叫同志就行。”老张笑了笑,招呼过来一个年轻的小战士,“小石头,带这位凌…凌同志去那边那个窝棚安置一下,再去伙房看看还有没有吃的。”

“是!”叫小石头的小战士好奇地看了凌小凡一眼,“凌同志,跟我来吧。”

凌小凡跟着小石头走向一个空着的窝棚。所谓窝棚,就是用几根粗树枝做支架,上面搭着油布和茅草,四面漏风,里面地上铺着厚厚的干草,就是床铺了。

“凌同志,你就睡这儿吧,晚上冷,挤挤暖和。”小石头憨厚地笑着说。

“谢谢。”凌小凡看着这简陋到极致的“宿舍”,心里五味杂陈。这条件,比他大学军训时的野营帐篷还要差一百倍。

安置好“床位”,小石头又带他去伙房。所谓的伙房,也就是一个露天搭起的土灶,一口大铁锅,旁边堆着些柴火和少量杂粮。炊事员是个老班长,看着凌小凡这陌生面孔,也没多问,从锅里舀了一碗比昨天更稀的粥,递给他一个杂粮窝头。

凌小凡道了谢,端着碗,找了个土墩坐下,默默地吃着。粥几乎是水,窝头硬得能硌掉牙,但他还是慢慢地、认真地吃着。周围的人们也三三两两地蹲着吃饭,交谈着,内容大多是战斗、鬼子动向、粮食问题,语气朴实而带着忧虑。

他听着看着,一种真实的、沉重的历史参与感慢慢取代了最初的恐惧和茫然。他不是在看历史书,也不是在玩沉浸式游戏,他是真的成了这艰苦岁月中的一员。

吃完饭,天色彻底黑了下来。根据地里点起了几盏昏暗的油灯和松明子,光线摇曳,人影绰绰。

凌小凡看到苏晚晴和其他几个卫生员模样的人,正在一个稍大些的窑洞里,借着油灯的光亮给伤员换药、检查。她的侧影在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柔和了些,但神情依旧专注而清冷。

李排长和老张等几个干部则围坐在另一个火堆旁,低声讨论着什么,表情严肃。偶尔能听到“粮食”、“弹药”、“鬼子扫荡”之类的词片语传过来。

凌小凡没敢打扰任何人,默默地回到自己的窝棚。窝棚里已经躺了另外两个战士,给他留出了一块地方。他学着他们的样子,和衣躺倒在干草铺上。

山里的夜晚格外寒冷,冷风从窝棚的缝隙里嗖嗖地钻进来。凌小凡蜷缩起来,冻得瑟瑟发抖。干草窸窣作响,旁边战士的鼾声、磨牙声、还有不知名的虫鸣声交织在一起。

他望着窝棚顶缝隙里透进来的几颗寒星,毫无睡意。

1937年……八路军……敌后根据地……这些以前只在书本和影视剧里看到的词语,如今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他能做什么?他要做什么?

穿越者的优势在哪里?除了知道历史大势(而且细节模糊),他似乎并没有什么碾压时代的能力。造枪造炮?不会。武功秘籍?没有。系统商城?不存在。

他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跨界的知识,一些不同于这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和……一张停不下来的嘴。

想到白天提出消毒和镜子反光时李排长和苏晚晴截然不同的反应,他心里微微一动。或许,他的价值不在于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而在于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但细想之下又有几分道理的点子?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能激起一点点不一样的涟漪?

可是,万一又像提哨子那样被当成胡闹呢?

而且,提出点子之后呢?怎么实现?他动手能力其实很一般。

胡思乱想中,疲惫和寒冷终于让他昏昏沉沉地睡去。

半夜,他被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惊醒。是睡在他旁边的一个年轻战士,咳得撕心裂肺,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痛苦。

凌小凡坐起身,借着月光,看到那战士蜷缩着,咳得浑身颤抖。

“他咋了?”凌小凡小声问另一边被吵醒的战士。

“老毛病了,着凉就咳,睡吧,咳一阵就好了。”那战士嘟囔了一句,翻个身又睡了。

凌小凡却睡不着了。他看着那咳嗽的战士,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这缺医少药的地方,一场感冒可能都会要命。

他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生活小妙招(或者说求生视频),好像说过……生姜或者葱白煮水能驱寒缓解咳嗽?这荒山野岭的,姜可能没有,但野葱之类的或许能找到?

这个念头一起,就有点压不下去。这似乎是他目前力所能及,而且听起来不那么“胡闹”的事情。

第二天天刚亮,凌小凡就爬了起来。他找到正在安排白天事务的老张,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张…张同志,请问…这附近山里,有没有野葱或者类似的东西?”

老张愣了一下,疑惑地看着他:“野葱?有倒是有一些…你问这个干啥?”

“我…我昨天听有位同志咳嗽得厉害,”凌小凡尽量让自己的话听起来靠谱,“以前听人说过,用野葱的根须,就是葱白,煮点水喝,也许…也许能让他舒服点?”

老张听完,脸上露出恍然又有些将信将疑的神色:“土偏方啊?这能管用吗?”

“我…我也不确定,但试试总没坏处吧?反正不费什么事。”凌小凡心里也没底,但还是坚持道。

老张想了想,点点头:“也行。反正今天一部分同志也要去周边找吃的。小石头!”他叫来昨天那个小战士,“你带凌同志去那边山坡看看,我记得那边长点野葱野菜,顺便教教他怎么认。注意安全!”

“好嘞!”小石头痛快地答应道。

凌小凡没想到这么顺利,心里有点小激动,赶紧跟着小石头走了。

他没注意到,在他身后不远处,正在清点药材的苏晚晴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头望向他离开的背影,清冷的眼眸中再次闪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捉磨的神色。

这个看起来格格不入、时而吓破胆时而胡说八道的学生娃,似乎……也并不完全是个麻烦?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