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裁到技术核心,我带走整个团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都市种田小说,作者“墨笔行云”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李维周天雄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174033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裁到技术核心,我带走整个团队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一节:交付!交付!
恒崭科技与领锐的诉讼案以一场彻底的胜利告终,不仅扫清了法律上的阴霾,更像是一次成功的全球公关,让“启明2.0”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订单簿上的数字每一天都在疯狂跳动,市场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然而,荣耀的背后,是如山压顶的交付压力。产能,成为了悬在恒崭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王工和他的量产攻坚组,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他们在台积电和封装厂附近设立了临时指挥部,七天二十四小时轮班,盯着生产线的每一次波动,协调着每一份物料。李维每天都会与王工进行数次视频会议,屏幕上共享着实时滚动的良率数据、产能爬坡曲线和问题追踪清单。
“光刻胶问题基本解决,备用材料上线,良率稳定回升。”王工的声音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但新的问题是封装测试吞吐量。我们的芯片测试项复杂,现有测试机台即使满负荷运转,也跟不上晶圆下线速度。”
“测试机台供应商那边怎么说?”李维问,目光快速扫过数据。
“订单排到半年后了,加钱也插不进去。”王工摇头。
“不能等。”李维果断决策,“一,立刻收购或长期租赁二手市场上同型号机台,让刘工带硬件团队负责改造和校准,我们必须掌握一部分自主测试能力。二,与封装厂深度合作,投资共建一条专属于我们的高速测试线,我们出技术方案和部分资金,他们出场地和运维,利益共享。三,优化测试向量,压缩非关键测试项时间,用算法提升效率。三管齐下,必须把测试瓶颈打通!”
这种近乎疯狂的投入和超常规的操作,展现了恒崭科技破釜沉舟的决心。巨大的资金像燃烧一样投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但换来的的是产能肉眼可见的稳步提升。
第一批正式量产的“启明2.0”芯片,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完成了最后的封装测试,贴上恒崭的LOGO,装入防静电包装盒,然后被打包发往全球各地的客户手中。
当第一个重量级客户——全球前三的某云服务巨头——正式确认收货并完成上电测试,反馈一切完美的消息传回恒崭时,整个公司沸腾了!
这不是实验室的样品,而是真正意义上规模化生产、达到甚至超越设计标准的商品!它证明了恒崭科技不仅拥有世界顶级的设计能力,更具备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大规模交付能力!
陈昊激动地宣布全公司额外发放三个月薪水作为奖金。李维则显得平静许多,他只是看着生产线传回的实时画面,对王工和整个团队说了一句:“干得漂亮。但这只是开始,下一批的产能,我们要再提升30%。”
交付的大门,终于被他们用汗水、智慧和决心,硬生生撞开了。
第二节:生态裂变
随着第一批芯片顺利交付到早期客户手中,“启明”生态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呈现出一种近乎“裂变”式的发展态势。
张工领导的软件生态部门,成为了公司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开发者社区活跃度呈指数级增长,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技术问题被提出、讨论和解决。恒崭科技提供的详尽文档、开源工具以及及时的技术支持,赢得了开发者的广泛赞誉。
首届“启明”技术挑战赛圆满落幕。获奖作品中,一个来自欧洲小团队的“基于启明芯片的超高精度蛋白质折叠模拟”项目,其表现甚至颠覆了该领域传统计算模式的认知,引起了学术界和医药巨头的极大震动。另一个来自国内的团队,则利用“启明”芯片超低延迟的特性,开发出了实时性远超同类的自动驾驶感知算法。
这些成功案例,被恒崭科技制作成精美的技术白皮书和案例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了最有力的销售工具:“看,选择启明,你不仅能获得算力,更能获得突破性的可能性。”
李维力推的“开源核心指令集与基础工具链”战略,开始显现出惊人的威力。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基于开源资料设计自己的加速器原型;几家有实力的芯片设计公司宣布将基于“启明”架构开发面向特定领域(如自动驾驶、边缘计算)的ASIC芯片;甚至有一些硬件极客开始在开源社区分享自己做的“启明”开发板。
“启明生态联盟”的倡议,得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热烈响应。不再是被巨头封闭生态压抑的玩家们,看到了一个开放、平等、共赢的新选择。服务器厂商推出基于“启明”芯片的整机方案,软件公司加速适配,独立的软件开发商(ISV)纷纷加入。
生态一旦形成正向循环,其产生的网络效应和吸引力是巨大的。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开始主动拥抱“启明”生态,因为他们在这里看到了更快的创新速度、更低的开发成本和更大的话语权。
泰坦公司发起的FUD战役,在“启明”生态蓬勃发展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逐渐偃旗息鼓。他们试图通过降价、捆绑销售等手段稳固市场,但“启明”在绝对性能和能效上的优势,以及开放生态带来的活力,让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尝试并最终转向新的选择。
燎原之火,已然点燃。开放的生态策略,正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撕裂着旧有格局,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第三节:资本的“盛宴”与“暗礁”
恒崭科技的异军突起,不仅搅动了技术圈,更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场狂潮。其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市值屡创新高,成为了今年全球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
这引发了一场资本的“盛宴”。早期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无数新的资本渴望能分一杯羹,挤破头想要参与恒崭后续的融资。投资银行的分析师们纷纷发布看好报告,将恒崭的目标价一再调高。围绕恒崭供应链和生态链的“概念股”也鸡犬升天,形成了一条鲜明的投资主线。
然而,在这片狂欢之下,李维和陈昊都清晰地看到了潜藏的“暗礁”。
首先就是过高的市场预期。股价包含了太多对未来增长的完美想象,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比如某个季度的交付量略低于市场最乐观的预期,或者某个竞争对手发布了看似有竞争力的产品,都可能引发股价的剧烈波动甚至踩踏式下跌。
其次,资本的狂热也带来了干扰。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投资机构、对冲基金、甚至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基金代表请求拜访,试图打探内幕消息或寻求投资机会。这或多或少分散了管理层的精力。
最重要的是,李维敏锐地察觉到,星穹资本顾千帆虽然在前几轮的较量中吃了亏,但他绝不可能轻易认输。在正面技术、供应链、法律战场难以取得突破后,顾千帆很可能将其攻击的重点,转向资本市场这块恒崭目前最“耀眼”也最“脆弱”的地方。
果然,市场的狂热氛围中,开始混杂进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先是几家影响力不小的境外财经媒体,几乎同时刊登了分析文章,语气“中立”地提出“质疑”:恒崭科技的估值是否已严重泡沫化?其产能爬坡速度能否真正满足天量订单?开放生态的战略能否持续产生足够营收以支撑高估值?文章还“巧妙”地再次提及了早已被法庭驳倒的“产权争议旧闻”,给读者留下暗示。
紧接着,市场上开始流传一些小道消息,称恒崭的某个大客户因“技术原因”可能削减订单,或称封装环节又出现了“未披露的良率问题”。虽然查无实据,但在社交媒体和投资论坛上传播甚广,明显是有组织的散布谣言。
同时,恒崭科技的股价在连续上涨后,出现了异常剧烈的盘中震荡,明显有大规模资金在借助这些负面消息进行短线操纵,试图制造恐慌情绪。
“顾千帆终于还是忍不住,对我们的股价下手了。”陈昊看着盘面异动报告,面色凝重。“他这是想通过做空或者制造波动来牟利,并打击市场信心。”
李维看着那些报道和市场分析,眼神冰冷:“资本战也是战争的一种。他以为在键盘上动动手脚,就能击垮我们?幼稚。”
他立刻做出部署:“第一,法务和公关部门立刻行动,对那几个散布谣言的媒体发出正式律师函,要求其更正并道歉,态度要强硬。同时,让我们的IR(投资者关系)部门主动与各大投资机构沟通,用实实在在的交付数据和客户反馈粉碎谣言。”
“第二,请求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顶级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发布针对性的看多报告,用第三方权威数据说话,对冲负面情绪。”
“第三,”李维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查清楚是哪些资金在背后兴风作浪。老猫那边应该能帮上忙。收集证据,如果能抓到确凿的操纵市场证据,直接向证监会和国际监管机构举报。”
“最重要的是,”李维强调,“我们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不被资本市场绑架。专注交付,专注技术迭代,专注生态建设。只要我们的产品足够硬,客户认可,订单饱满,任何的噪音,最终都会烟消云散。”
资本的暗流已然涌动,但已经过千锤百炼的恒崭科技和李维,早已不是轻易会被风浪掀翻的小船。他们正以强大的基本面和坚定的战略为压舱石,准备迎接这场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