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秘陵奇案这书“喜欢玉笛的黎昕”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讲述了陈砚秋苏曼卿的故事,看了意犹未尽!《民国秘陵奇案》这本连载的悬疑灵异小说已经写了195607字,最新章节第15章。主要讲述了:洛阳博物馆的 “玄虚宗文化特展” 已开展半月有余,每日依旧人头攒动。展厅中央的玻璃柜前,围着一群中外学者,他们盯着那本青铜打造的《玄虚真本》,不时发出惊叹。陈砚秋站在人群外围,听着学者们对玄虚宗机关术…
《民国秘陵奇案》精彩章节试读
洛阳博物馆的 “玄虚宗文化特展” 已开展半月有余,每日依旧人头攒动。展厅中央的玻璃柜前,围着一群中外学者,他们盯着那本青铜打造的《玄虚真本》,不时发出惊叹。陈砚秋站在人群外围,听着学者们对玄虚宗机关术的讨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青铜密钥 —— 自祖庭墓归来后,这枚密钥便成了他随身携带的物件,仿佛与他产生了某种隐秘的联系。
“陈先生,您快来看看!” 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小李匆匆跑来,脸上带着激动,“《玄虚真本》的青铜页边缘,发现了细微的刻痕,像是某种密码!”
陈砚秋心中一紧,立刻跟着小李来到文物修复室。《玄虚真本》被小心翼翼地放在恒温恒湿的工作台上,青铜页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小李用放大镜指着青铜页边缘,只见上面刻着几行极小的符号,与玄虚宗常用符号不同,这些符号更加简洁,排列成螺旋状,像是某种加密的文字。
“这些符号,在玄虚宗其他典籍中从未出现过。” 陈砚秋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着,“而且刻痕非常浅,显然是玄虚宗创始人刻意隐藏的,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发现。”
苏曼卿和周所长也闻讯赶来。苏曼卿拿出相机,拍摄下符号的高清照片;周所长则翻阅着《玄虚西域记》,试图找到符号的对应线索。“你们看,《玄虚西域记》的最后一页,也有类似的螺旋状图案。” 周所长指着书中的插图,“图案中央有一个‘宗’字,或许这些符号与玄虚宗的宗祠有关?”
陈砚秋眼前一亮,立刻将《玄虚真本》的符号与书中的图案对比。果然,符号的螺旋走向与图案完全一致,只是符号之间多了一些间隔,像是在划分段落。“这应该是‘螺旋密码’,需要按照螺旋方向解读,每个间隔代表一个字符。”
他拿出纸笔,按照螺旋方向,将符号逐一记录下来,再对照玄虚宗秘籍中的字符对照表翻译。两个时辰后,一段残缺的文字逐渐显现:“玄虚宗祠,藏于太行之阴,以真本为钥,以七星为引,非玄虚传人,入之必亡。”
“太行之阴!” 苏曼卿激动地说,“太行山脉的西侧,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境内!看来玄虚宗的宗祠,就藏在那里!”
周所长皱起眉头:“太行山绵延数百里,想要找到宗祠,如同大海捞针。而且‘以真本为钥’,说明需要《玄虚真本》才能打开宗祠,可真本是国家文物,不能随意带出博物馆。”
陈砚秋沉思片刻:“或许不需要带真本实物。你们看,密码中提到‘以七星为引’,而《玄虚真本》的青铜页能反射星光,说不定我们可以用照片还原真本的反射效果,作为‘钥匙’。”
就在这时,老赵带着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走进修复室。男人约莫五十岁,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陈先生,这位是英国考古学家约翰教授,他对玄虚宗文化非常感兴趣,想来请教一些问题。”
约翰教授上前一步,用流利的中文说道:“陈先生,久仰大名!您在玄虚宗考古领域的成就,令我十分敬佩。我最近在研究太行山脉的古代遗址,发现了一些与玄虚宗符号相似的刻痕,或许能为您提供线索。”
陈砚秋心中一动,连忙请约翰教授坐下。约翰教授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太行山深处一处岩壁的刻痕,刻痕图案与《玄虚真本》的螺旋符号有几分相似。“这处岩壁位于山西晋城的王莽岭,当地村民称之为‘神符崖’,传说崖后藏着神仙的宝藏。”
“王莽岭!” 苏曼卿立刻拿出地图,“根据《玄虚西域记》的记载,玄虚宗创始人曾在晋城一带活动,王莽岭很可能就是宗祠的所在地!”
众人决定,由陈砚秋、苏曼卿、老赵、阿吉和约翰教授组成一支小型考察队,前往王莽岭探寻玄虚宗宗祠。周所长则留在洛阳,继续研究《玄虚真本》的密码,同时协调博物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为考察队提供支持。
三天后,考察队乘坐火车前往山西晋城。火车上,约翰教授向众人展示了他收集的太行山脉考古资料,其中一份民国初年的县志引起了陈砚秋的注意。县志记载:“王莽岭有崖,曰神符,每至七星连珠夜,崖壁现门,入之者,无一生还。”
“‘七星连珠夜’,与祖庭墓、流沙墓的开启条件一致。” 陈砚秋说道,“这进一步证明,神符崖后就是玄虚宗宗祠,而且宗祠的机关比之前的古墓更加危险。”
阿吉摸出腰间的弯刀,眼神坚定:“无论多危险,我们都要找到宗祠,保护好里面的文物,不能让盗墓贼得逞。”
火车抵达晋城时,已是傍晚。当地文物部门派来的向导老王早已在车站等候。老王是土生土长的晋城人,对王莽岭的地形了如指掌:“王莽岭地势险要,山路难走,而且最近有一伙外国人在山里转悠,拿着地图四处打听神符崖的位置,说不定就是盗墓贼。”
“外国人?” 陈砚秋心中一紧,“他们有多少人?有没有武器?”
“大概十几个人,都穿着登山服,背着大背包,看起来像是探险队,但行为很诡异,经常避开村民。” 老王回忆道,“前几天有村民看到他们在神符崖附近搭建帐篷,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
约翰教授皱起眉头:“或许是其他国家的考古队?我在国际考古界,并未听说有团队在王莽岭开展工作。”
“不管是什么人,我们都要提高警惕。” 老赵握紧腰间的长刀,“明天一早出发,尽快赶到神符崖,不能让他们抢先找到宗祠入口。”
第二天清晨,考察队在老王的带领下,朝着王莽岭出发。山路崎岖,布满碎石,两旁的灌木丛生,露水打湿了众人的裤脚。阿吉走在最前面,用弯刀劈开挡路的树枝;约翰教授则拿着相机,拍摄着沿途的地质地貌,不时停下来记录;陈砚秋和苏曼卿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寻找玄虚宗符号的痕迹。
行至中午,众人终于抵达王莽岭。神符崖位于一处陡峭的山崖上,崖壁高约二十米,表面布满了黑色的苔藓,苔藓掩盖下,隐约能看到螺旋状的刻痕,与《玄虚真本》的符号一致。崖下有一片开阔的空地,空地上残留着几顶废弃的帐篷,显然是之前那伙外国人留下的。
“他们已经来过了!” 苏曼卿检查着帐篷的残留物,“帐篷还是湿的,应该刚离开不久,可能去附近寻找入口了。”
陈砚秋走到神符崖前,用手拨开苔藓,露出完整的螺旋刻痕。刻痕中央有一个圆形凹槽,与青铜密钥的形状完全吻合。“需要等到七星连珠时,用青铜密钥和真本的反射光才能打开入口。” 他看了看天色,“今天是农历二十,距离下次七星连珠还有三天,我们得在这附近扎营,做好准备。”
考察队在空地旁搭起帐篷,老赵和阿吉负责巡逻,防止那伙外国人突然返回;陈砚秋、苏曼卿和约翰教授则研究神符崖的刻痕,试图找到更多关于宗祠的线索。
夜幕降临,太行山的夜晚格外寒冷,篝火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温暖。约翰教授坐在篝火旁,翻看着手中的笔记本,突然说道:“陈先生,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神符崖的刻痕,与古埃及的螺旋文字有相似之处,而且玄虚宗的机关术,与古希腊的机械装置也有共通点。”
陈砚秋心中一动:“你的意思是,玄虚宗可能与古代西方文明有交流?”
“很有可能。” 约翰教授拿出一张古埃及文物的照片,“你看,这上面的螺旋符号,与神符崖的刻痕几乎一样。或许在先秦时期,就有西方商人或学者来到中原,与玄虚宗交流技术。”
苏曼卿若有所思:“如果真是这样,那玄虚宗的秘密,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宏大,甚至涉及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史。”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老赵和阿吉立刻握紧武器,警惕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几个黑影朝着营地走来,为首的是一个高鼻梁、蓝眼睛的男人,正是之前那伙外国人的头目。
“你们是谁?为什么在这里?” 男人用生硬的中文问道,眼神中带着警惕。
“我们是中国考古队,前来考察神符崖的历史遗迹。” 陈砚秋上前一步,“你们又是谁?为什么对神符崖感兴趣?”
男人冷笑一声,从背包里拿出一张地图:“我们是‘环球考古协会’的,这张地图是我们从私人收藏家手中买到的,上面标注神符崖后有一座古代宗祠,里面藏着珍贵的文物。我们是来进行科学考古的,不像你们,只会破坏文物。”
“胡说!” 老赵怒喝一声,“我们一直致力于文物保护,倒是你们,擅自闯入未开放的考古区域,还留下大量垃圾,这才是对文物的破坏!”
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发生冲突。约翰教授连忙上前调解:“大家都是为了考古研究,没必要伤了和气。不如我们合作,一起探索宗祠,研究成果共享,如何?”
男人犹豫了一下,显然对合作有所顾虑,但考虑到宗祠机关复杂,单凭他们的力量难以破解,最终点头同意:“可以合作,但你们必须听从我们的指挥,而且发现的文物,我们要优先挑选。”
“不行!” 陈砚秋立刻拒绝,“这里是中国的领土,文物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必须由中国考古队主导,文物也必须留在中国!”
男人脸色一变,刚要发作,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枪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十几名穿着黑色衣服的人朝着营地跑来,为首的正是之前被击败的天道会残余成员。
“是天道会的人!他们怎么会找到这里?” 苏曼卿惊讶地说。
天道会头目看到考察队和外国人,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没想到你们竟然在这里!玄虚宗宗祠的秘密,今天终于要被我们揭开了!识相的就赶紧让开,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你们想抢文物?没那么容易!” 老赵拔出长刀,挡在众人面前。外国人也纷纷拿出武器,与考察队并肩而立 —— 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暂时放下了分歧。
天道会成员立刻开枪,考察队和外国人纷纷躲到帐篷后面,与天道会展开激烈的枪战。陈砚秋发现,天道会的人数比之前更多,而且配备了重机枪,显然是有备而来。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 约翰教授焦急地说,“而且神符崖附近没有掩护,我们迟早会被他们包围!”
陈砚秋环顾四周,突然看到神符崖下方有一个山洞:“大家快进山洞躲避!山洞狭窄,天道会的重机枪派不上用场!”
众人立刻朝着山洞跑去。山洞入口很小,只能容一人通过,老赵和阿吉守在洞口,阻挡天道会的进攻。陈砚秋、苏曼卿和约翰教授则在山洞内探索,寻找可以反击的机会。
山洞内漆黑一片,苏曼卿打开手电筒,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山洞深处,竟然有一道石门,石门上刻着玄虚宗的符号,与神符崖的刻痕遥相呼应。“是宗祠的侧门!” 陈砚秋激动地说,“没想到天道会的进攻,反而帮我们找到了入口!”
他拿出青铜密钥,插入石门上的凹槽,轻轻转动。只听 “咔嚓” 一声,石门缓缓打开,露出一条通往地下的通道。“大家快进去!” 陈砚秋喊道,率先走进通道。
众人依次进入通道,老赵和阿吉最后进入,他们用石块堵住洞口,暂时阻挡了天道会的进攻。通道内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夜明珠,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通道尽头是一间宽敞的墓室,墓室中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石台,石台上刻着玄虚宗的宗祠图腾。石台周围有八个青铜柱,每个青铜柱上都刻着不同的符号,与《玄虚真本》的螺旋密码对应。
“这是‘宗祠阵’,需要按照螺旋密码的顺序,转动青铜柱,才能打开通往主宗祠的大门。” 陈砚秋看着青铜柱上的符号,“《玄虚真本》的密码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转动顺序,我现在就来破解。”
他拿出纸笔,对照密码和青铜柱的符号,开始计算转动顺序。约翰教授在一旁协助,用西方的密码学知识分析符号的排列规律;苏曼卿则拍摄下青铜柱的符号,以便后续研究;老赵和阿吉则在墓室门口警戒,防止天道会突破洞口。
半个时辰后,陈砚秋终于破解了密码:“按照‘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顺序,转动青铜柱,每个青铜柱转动三圈,就能启动宗祠阵!”
众人按照陈砚秋的指示,依次转动青铜柱。当最后一个青铜柱转动完毕,石台突然发出 “轰隆” 一声巨响,缓缓下降,露出一条通往主宗祠的阶梯。
“成功了!” 苏曼卿激动地喊道。
就在这时,墓室门口传来一阵巨响,石块被天道会成员炸开,他们手持武器,冲了进来。“想跑?没那么容易!” 天道会头目冷笑一声,“宗祠的秘密,今天注定是我们的!”
陈砚秋等人立刻拿起武器,与天道会展开激烈的战斗。墓室空间狭小,双方展开了近身搏斗,青铜柱被撞倒在地,发出 “哐当” 的声响。约翰教授虽然是学者,但也拿起一把匕首,加入战斗。
阿吉挥舞着弯刀,一刀砍倒一个天道会成员;老赵则凭借着精湛的武艺,与几个天道会成员周旋;陈砚秋和苏曼卿则利用墓室的地形,躲避天道会的攻击,寻找反击的机会。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天道会成员伤亡惨重,但他们依然不肯放弃。就在众人快要支撑不住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枪声 —— 是周所长带领的考古队和当地保安团赶来了!
“我们来支援了!” 周所长大喊一声,带领队员冲进墓室。天道会成员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保安团团团包围,最终全部被擒。
天道会头目不甘心地瞪着陈砚秋:“我不甘心!我们谋划了这么久,竟然还是失败了!”
“你们的野心,注定会失败。” 陈砚秋冷冷地说,“玄虚宗的秘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绝不容许你们肆意掠夺!”
保安团将天道会成员押出墓室,主宗祠终于恢复了平静。陈砚秋带领众人,沿着阶梯走进主宗祠。主宗祠的面积比想象中更大,中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青铜雕像,雕像正是玄虚宗创始人,雕像下方刻着 “玄虚宗历代传人名录”。
宗祠的两侧,摆放着许多石柜,石柜中存放着玄虚宗的典籍和文物,包括失传已久的《玄虚机关术》《玄虚天文志》等,这些典籍填补了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这些典籍和文物,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珍贵!” 周所长激动地说,“它们不仅记录了玄虚宗的历史,还记载了古代中国在机关术、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约翰教授看着石柜中的典籍,眼中满是敬佩:“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真是令人惊叹!这些典籍的发现,对世界考古史来说,也是重大的突破!”
陈砚秋走到青铜雕像前,发现雕像底座有一个凹槽,与《玄虚真本》的形状完全吻合。他将真本的照片放在凹槽上,借助夜明珠的光线,照片反射出一道光束,照射在宗祠的穹顶上。
穹顶上突然显现出一幅巨大的星象图,星象图中央有一个 “和” 字。“这是玄虚宗的核心思想 ——‘天地人和’。” 陈砚秋解释道,“玄虚宗不仅追求技术的精进,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他们留下这些文化遗产的初衷。”
众人站在星象图下,感受着玄虚宗文化的魅力,心中充满了震撼。他们知道,这次宗祠的发现,不仅揭开了玄虚宗的终极秘密,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接下来的一个月,考古队对玄虚宗宗祠进行了系统性发掘。石柜中的典籍和文物被小心翼翼地取出,送入山西博物院进行保护和研究。考古队还在宗祠周围发现了玄虚宗传人的墓葬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进一步丰富了玄虚宗文化的研究资料。
陈砚秋作为考古队的核心成员,全程参与了发掘工作。他将现代考古技术与玄虚宗的机关术结合,破解了宗祠中的最后一道 “星象锁” 时,指尖传来的震动让他心中一凛。这道锁嵌在青铜雕像后方的石壁中,表面刻着与穹顶星象图对应的纹路,只有让光束精准折射到纹路节点,才能打开石壁后的密室。
小说《民国秘陵奇案》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