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刚薨,朱棣送我去冒充皇长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作者“愤怒的海豚”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朱雄朱棣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4章,总字数95394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主要讲述了:两日后的清晨,阳光穿透薄雾,再次洒满了秦淮河畔。清风阁的生意,依旧火爆得一塌糊涂。“东家,您快看!”铁山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与激动。他将账簿递到朱雄面前,声音都有些颤抖。“这京师的…
《朱标刚薨,朱棣送我去冒充皇长孙》精彩章节试读
两日后的清晨,阳光穿透薄雾,再次洒满了秦淮河畔。
清风阁的生意,依旧火爆得一塌糊涂。
“东家,您快看!”
铁山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与激动。
他将账簿递到朱雄面前,声音都有些颤抖。
“这京师的生意,也太好做了!这才几天功夫,赚到的银子,比咱们在草原上跑一年商挣得都多!”
朱雄只是随意地翻看了两页,便将那本在他看来,数额并不算惊人的账簿,随手放在了一旁。
铁山虽然是他最信任的护卫队长,但终究是在草原上过惯了打打杀杀、以物易物的日子。
对于真金白银的冲击力,认知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这清风阁的这点利润,在朱雄那庞大的商业帝国版图中,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别说那远销海外、利润高到令人发指的精盐,单就是他暗中掌控的、在西域与大明之间倒腾茶马丝绸的商路。
其一年的盈利,都足以是这间铺子的百倍之多。
只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他麾下的各个势力之间,向来都是单线联系,互不统属。
铁山这一支人马,主要负责的是草原上的安全与威慑,对于这些巨大利润,也只是一知半解。
因此,见到账簿上那白花花的银子,才会如此失态。
“京师这边的情报网,铺得如何了?”朱雄端起茶杯,看似随意地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铁山脸上那兴奋的潮红,瞬间褪去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尴尬。
他挠了挠头,有些无奈地说道:“东家,这京师的关系,实在是……太难打通了。咱们的人,根本就渗透不进去,到处碰壁。”
这也是实话。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这群从关外来的汉子,确实有些沉醉在京师的繁华与赚取银钱的快乐之中。
对于朱雄早前交代的、建立情报网络这件事,确实有些懈怠了。
朱雄闻言,却并未动怒,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这个结果,本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洪武二十五年的大明,尤其是京师南京,其统治的稳固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在别的地方,他或许还能用银子和人脉,砸开一条口子。
但在这里,在朱元璋这位铁血帝王的高压之下,整个官僚体系,都呈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清廉。
街道上,你看不到任何官差欺压百姓的景象;
坊市间,甚至连小偷小摸都已绝迹。
据说,有百姓家里丢了一只鸡,五城兵马司都会派人追查到底。
生活在这样的南京城里,朱雄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回到了后世那个治安良好的现代社会。
但他心里清楚,这一切,都只是建立在朱元璋个人那恐怖的威权之上。
一旦这位帝王离世,这种脆弱的平衡,瞬间便会崩塌。
“可惜。”朱雄有些感叹地说道,“在这京师,咱们也待不了太长时间了。”
“为何啊,东家?”铁山有些不解地问道,“我感觉这里挺好的。咱们做的是正经生意,又这么赚钱,为何要走?”
在他看来,这秦淮河畔的富贵日子,可比在草原上与天斗、与人斗,要舒坦太多了。
朱雄的眉头,微不可查地一皱。
他看了铁山一眼,语气平淡地说道:“你若是喜欢这里,日后,便留下来,替我守着这京师的摊子吧。”
铁山闻言,脸色“唰”地一下就白了,他立刻单膝跪地,声音惶恐地说道:“东家,我……属下誓死追随东家,绝无二心!”
或许是觉得这还不够表达自己的忠诚,他又猛地双膝跪地,以额触地,行的是女真部落中,最庄重的臣服大礼。
“主人!属下曾在先祖之灵与萨满面前立下血誓,此生此世,永为您的奴仆,绝不背叛!”
“起来吧。”朱雄的神色,依旧平静。
但那股久居上位者的威严,却在这一刻,油然而生。
“我并未怀疑你的忠诚。还有,记住,这里是大明,不是你的部落,以后,不要再行此大礼。”
“谢……谢主人。”铁山再次以额触地之后,这才缓缓地站起身来,额头上已是冷汗涔涔。
“去查一下,我们那支从西域过来的商队,还有多久能抵达京师。”朱雄吩咐道。
“是,东家!”铁山再不敢有半分废话,领命而去。
……
铁山离开后,朱雄独自一人,在二楼的雅间内,陷入了沉思。
他想不明白,朱棣,这位未来的永乐大帝,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自从两日前,在那位神秘的“朱老爷子”出现之后,朱雄便敏锐地察觉到,那些一直潜伏在清风阁附近,监视着自己一举一动的眼线,全都消失了。
消失得无影无踪,干干净净。
就像是朱棣突然之间,就对他彻底失去了兴趣,放开了对他的所有监控。
这种“无缘无故的爱”,让朱雄感到了一丝不安。
对于未来那场注定要发生的“靖难之役”,朱雄没有半分插手的心思。
帮助朱允炆?他从未考虑过。
他对那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性格偏于软弱的皇太孙,并无好感。
而且,以朱允炆的身份和心性,也绝不可能真正去信任和倚重他这样一个背景复杂的商人。
至于造反?更是无稽之谈。
如今的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民心稳固,根本没有造反的土壤。
他真正的目标,一直是海外。
利用自己穿越者的知识和手中掌握的资源,建立一支无敌的舰队,去征服那片广阔无垠的蔚蓝,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日不落的商业帝国。
而安南,便是他计划中的第一块跳板。
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是朱雄掌控整个南洋贸易航线的关键所在。
他原本的计划,便是在离开北平之后,就立刻着手布局安南。
却没想到,被朱棣硬生生地裹挟到了这潭深不见底的京师浑水之中。
当然,真正打动他的,还是朱高炽所提及的,关于大明最核心的军事机密——兵仗局与火药司。
就在朱雄思索着,该如何再想个法子,去刺激一下朱高炽那好胜之心。
让他尽快拿到手令,带自己去见识一番大明的火器技术时。
楼下的管家,匆匆上楼来报:
“东家,前几日来的那位朱老爷子,今日……又过来了。”
朱雄闻言,顿时有些无语。
上次临走时,他确实客气地说过,让老爷子可以常来坐坐。
只是……
我那就是一句客气话,您老人家,怎么还就当真了呢?
小说《朱标刚薨,朱棣送我去冒充皇长孙》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