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精选一篇东方仙侠小说《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李南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目前已写163967字,小说状态完结,喜欢东方仙侠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贞观二十三年,冬,戌时。
马车碾过结着薄冰的山道,远处的平顶山在暮色里显出几分威严——山体由青灰色岩石构成,像一块巨大的棋盘铺在天地间,山腰间的莲花洞隐约可见,洞口的藤蔓早已枯萎,却仍能看出当年被兵器砍过的痕迹。八戒打了个寒颤,往翠兰身边又凑了凑:“俺老猪一看见这莲花洞,就想起金角、银角大王!当年他们拿着葫芦、玉净瓶,把俺们一个个装进去,差点没把俺闷死,现在想起来,后背还冒冷汗!”
翠兰掏出暖手的帕子,塞在八戒手里,目光落在山脚下的一块石碑上——碑上刻着“平顶山界”,碑角缺了一块,像是被重物砸过。“别怕,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说不定他们早就改邪归正了。你看这石碑,虽然破旧,却被人擦得很干净,说明附近有村民在照料,咱们去问问情况。”
沙僧握着降妖宝杖,杖身泛着淡淡的蓝光,驱散了些山间的寒气。他望着莲花洞的方向,眉头微蹙——当年只觉得金角、银角是“仗势欺人的妖怪”,可现在想来,他们本是太上老君的童子,为何会下凡成妖?又为何执着于掳走师父?“师父,当年金角、银角被老君带回天庭,可这平顶山的村民,怕是还在怕他们留下的阴影。咱们这次来,不仅要弄清当年的隐情,更要帮村民们走出恐惧。”
唐僧整理了一下僧衣,指尖轻轻拂过袖上的冰霜。当年他被金角、银角掳走,只觉得他们是“受老君纵容的恶童”,却没深思他们下凡的真正原因,更没顾及村民们的感受。“走吧,该面对的总要面对。当年我们只解了自己的困,却没帮村民们解心的困,这次一定要补上。”
悟空跳到车辕上,用火眼金睛往远处看:“师父,俺看见山脚下有个村子,叫‘石洼村’,村里的烟囱冒着零星的烟,只是村里的房屋都盖得很低,像是怕被山上的妖怪看见。”
一、石洼村惧:阴影里的日子
马车刚到石洼村村口,就看见一个中年汉子背着柴火,在暮色里匆匆往家赶。见了他们的马车,汉子吓得赶紧把柴火扔在地上,转身就要往村里跑。
“老乡,别跑!俺们是从长安来的,重走取经路,不是妖怪!”悟空赶紧喊了一声,声音放得很轻。
汉子停下脚步,半信半疑地回头看了看——见唐僧穿着僧衣,悟空、八戒、沙僧虽看着魁梧,却没带凶气,才慢慢走过来:“仙长啊,你们可算来了!这平顶山的日子,俺们实在过不下去了!”
跟着汉子走进村里,更觉压抑。家家户户的门窗都用厚木板钉着,墙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符咒,路边的孩子见了生人,都躲在大人身后,眼里满是恐惧。汉子叹了口气,打开自家的门:“俺们这村子,以前叫‘丰粮村’,地里的麦子长得比人高。可自从金角、银角大王来了,日子就毁了——他们抢粮食、抓村民,还说要是谁敢反抗,就把村子烧了!后来孙大圣把他们收了,可村民们还是怕,总觉得他们会从天上下来报仇,年轻的都搬去外地了,剩下的都是俺们这些走不动的。”
唐僧走进屋里,屋里的光线很暗,只有一张破床和一张木桌,桌子上放着半碗稀粥和一块干硬的窝头。“老乡,这几年就没人来帮你们吗?比如天庭的人,或者附近的官府?”
汉子坐在木凳上,喝了口稀粥:“咋没来过?去年天庭派了个仙官来,说金角、银角在天庭好好修行,不会下来害人,可俺们不信啊!仙官走了没多久,村里的牛就死了两头,大家都说是妖怪报复,更不敢出门了。官府也来过,说要帮俺们盖新房,可没盖一半,工匠们就怕得跑了,最后也不了了之。”
八戒一听,火气就上来了:“这仙官和官府也太不负责任了!光说不做,哪能让村民们安心?俺老猪这就去天庭找金角、银角,让他们来给村民们道歉,消除大家的恐惧!”
“二师兄,别冲动。”翠兰拉住他,“咱们先问问村民们,看看他们最需要什么。要是直接去找金角、银角,说不定会让村民们更害怕。”
沙僧点了点头:“翠兰说得对。当年俺在流沙河,也让村民们怕了很多年,后来跟着师父取经,帮村民们做事,才慢慢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帮村民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安全,而不是光靠嘴说。”
二、莲花洞探:旧巢里的隐情
唐僧和悟空决定去莲花洞看看,找找金角、银角当年留下的痕迹,或许能弄清他们下凡的真正原因。八戒和翠兰留在村里,帮村民们修补门窗,给老人孩子送些干粮和棉衣;沙僧则去村里打听金角、银角的过往,看看有没有村民知道他们下凡的隐情。
悟空带着唐僧,驾着筋斗云往莲花洞飞去。越往山上走,风越冷,岩石上结着厚厚的冰,连呼吸都带着白气。莲花洞的洞口积着一层雪,洞里黑漆漆的,悟空掏出火折子,照亮了洞内——里面的石凳、石床都还在,只是落满了灰尘,墙角堆着几个破旧的葫芦和玉净瓶,正是当年金角、银角用来装他们的法宝。
“师父,你看这个。”悟空在石床底下找到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孩子气的字迹:“老君说我们做错了事,要罚我们下凡历练,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对。这里的村民好凶,总跟我们抢东西,我们只能抢他们的粮食,不然会饿死。”
唐僧拿起纸条,心里一阵发酸——原来金角、银角下凡,不是为了作恶,是为了“历练”,只是他们不懂如何与人相处,才用了错误的方式。“悟空,你看这纸条,他们本是老君的童子,下凡只是为了历练,却因为不懂世事,才成了村民眼里的‘妖怪’。咱们以前只看到他们‘作恶’的表象,没看到他们背后的无奈。”
悟空心里也不是滋味,想起当年自己用计骗走他们法宝的场景,想起他们被老君带走时委屈的样子,现在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误解”和“无知”。“师父,俺错了。当年俺要是能多问问,多了解些情况,就不会把他们当‘恶妖’对待了。”
“不怪你,”唐僧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我们都被表象迷惑,没看到他们的苦衷。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帮村民们消除恐惧,也帮金角、银角弥补过错,让他们在天庭能安心修行。”
三、石洼村计:温暖里的希望
沙僧在村里打听了半天,终于从一个老人那里得到了隐情——老人说,当年金角、银角刚下凡时,其实很和善,还把天庭的仙果分给村里的孩子吃。可后来村里闹旱灾,粮食不够,村民们就去抢他们的仙果,还把他们的巢穴砸了。金角、银角生气了,才开始抢粮食、抓村民,慢慢成了大家眼里的“妖怪”。
“原来如此,”沙僧心里一沉,“是村民们先动的手,才让金角、银角变了性子。咱们现在要做的,是让村民们知道真相,也让他们明白,恐惧是因为不了解,只要互相理解,就能化解矛盾。”
八戒和翠兰在村里帮着修补门窗,翠兰还教村里的妇人做棉衣,用带来的布料给孩子们做新衣服。一个小女孩穿着翠兰做的新衣服,笑着跑到八戒身边:“叔叔,这衣服真暖和!你能让那个姐姐再给我做一件吗?”
八戒笑着点头:“能!只要你不怕山上的妖怪,以后姐姐天天给你做新衣服!”
小女孩眨了眨眼:“我不怕了!姐姐说,妖怪也有可怜的,只要我们不欺负他们,他们就不会欺负我们。”
傍晚时分,唐僧和悟空回到村里,听说了村民们先动手的隐情,都很感慨。唐僧看着村里的孩子穿着新衣服在院子里玩耍,眼里满是希望:“太好了!咱们明天一早就去天庭找金角、银角,让他们来给村民们道歉,也让村民们给他们道歉,互相和解,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放下过去。”
四、天庭寻童:道歉里的成长
第二天一早,悟空带着唐僧驾着筋斗云往天庭飞去。太白金星听说他们来了,赶紧出来迎接:“孙大圣,唐僧师父,你们怎么来天庭了?是不是取经路上遇到了困难?”
“俺们是来见金角、银角的,”悟空开门见山,“当年他们下凡历练,和平顶山的村民有误会,现在村民们还在怕他们,俺们想让他们去给村民们道歉,消除大家的恐惧。”
太白金星叹了口气:“唉,别提了。金角、银角自从被老君带回天庭,就一直很自责,说自己当年不该跟村民们吵架,不该抢粮食。老君罚他们在炼丹房打杂,他们每天都在想怎么弥补过错,只是没机会去平顶山。”
跟着太白金星来到炼丹房,就看见金角、银角穿着粗布衣裳,正在给丹炉添柴火。他们比当年瘦了些,眼神里没了往日的调皮,多了几分沉稳。见了唐僧和悟空,赶紧放下手里的柴火,躬身行礼:“见过唐僧师父,见过孙大圣。”
“你们不用多礼,”唐僧温和地说,“我们这次来,是想让你们跟我们去平顶山,给村民们道歉。当年的误会,只有你们亲自去化解,村民们才能真正放下恐惧。”
金角红了眼眶:“师父,我们早就想去了!可老君说我们还没反省好,不让我们去。我们知道错了,当年不该跟村民们抢粮食,不该抓他们,我们只是不知道怎么历练,才犯了错。”
银角也跟着点头:“是啊!我们想给村民们赔罪,想帮他们盖新房,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弥补当年的过错。”
悟空看向太白金星:“太白金星,你看他们真心悔改,就帮他们跟老君说说,让他们跟俺们去平顶山吧!”
太白金星想了想,点头道:“好!我这就去跟老君说,想必老君也会同意的——他一直希望金角、银角能学会‘责任’,这次去平顶山,正好是个机会。”
五、平顶山和:和解里的新生
金角、银角跟着唐僧和悟空回到平顶山,刚到石洼村村口,就看见村民们都躲在屋里,不敢出来。金角、银角心里一紧,赶紧走到村口的空地上,对着村民们的屋子躬身行礼:“乡亲们,我们是金角、银角,当年是我们不对,不该抢你们的粮食,不该抓你们,我们在这里给你们道歉!”
屋里的村民们沉默了半天,那个当年先动手抢仙果的老汉慢慢走了出来,他看着金角、银角,眼里满是愧疚:“孩子们,该道歉的是俺们。当年是俺们先抢你们的仙果,砸你们的巢穴,你们才生气的。俺们对不起你们!”
有了老汉带头,村民们都走了出来,围着金角、银角,你一言我一语地道歉。金角、银角的眼泪掉了下来,他们从怀里掏出老君给的仙种:“乡亲们,这是天庭的仙种,种下去能长出高产的粮食,俺们帮你们种,以后你们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接下来的几天,金角、银角帮村民们开垦荒地,种下仙种;悟空用金箍棒在村里挖了一口井,解决了灌溉的问题;八戒和翠兰帮村民们盖新房,教他们做棉衣;沙僧则帮村里修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方便村民们出行。
村里的孩子围着金角、银角,让他们讲天庭的故事;村里的妇人则拉着翠兰,请教做棉衣的技巧。石洼村渐渐热闹起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压抑,村民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六、辞村悟:权者有责,责在人心
在石洼村住了七天,仙种已经发芽,新房也盖好了一半,通往山外的路也修通了。金角、银角要回天庭了,临走前,他们给村民们留下了很多仙果和仙药,还跟村民们约定,每年都会来看看他们。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在村里的广场上摆了宴席,庆祝他们和金角、银角和解,也庆祝村子的新生。桌子上摆着村民们自己种的野菜、自己做的窝头,还有金角、银角带来的仙果,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像一家人一样。
“唐僧师父,俺敬您一碗!”中年汉子举起酒碗,“谢谢你帮俺们化解了和金角、银角的误会,也帮俺们盖了新房、修了路。以后俺们再也不怕妖怪了,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唐僧举起茶杯,和中年汉子碰了碰:“不用谢我,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这平顶山的事,让我们明白了‘权与责’的道理——金角、银角本是天庭童子,有‘仙权’,却不懂‘仙责’,才会下凡作恶;村民们本是普通百姓,有‘生存权’,却不懂‘包容责’,才会引发误会。真正的‘权’,从来不是用来欺负别人的,而是用来帮别人的;真正的‘责’,也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而是用来约束自己、理解别人的。”
悟空啃着仙果,含糊地说:“俺老孙以前觉得,‘权’就是能打妖怪、能闹天宫,现在才知道,‘权’是能帮村民挖井、能帮孩子实现愿望。以后俺老孙再也不滥用武力了,要用自己的‘权’,帮更多的人。”
沙僧点头:“大师兄说得对。人生就像平顶山,有‘权’的时候,也有‘责’的时候;有犯错的时候,也有弥补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的‘权’,是你能不能用‘权’承担‘责’,能不能用‘责’化解矛盾,能不能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
翠兰靠在八戒身边,手里拿着一块仙果,递给金角:“金角弟弟,你尝尝,这是我用仙果做的点心,比天庭的仙果更甜。以后你要是想我了,就去高老庄找我,我给你做很多很多。”
金角接过点心,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温暖:“好,我一定去。翠兰姐姐,谢谢你,让我明白了,‘责’不是负担,是温暖——承担‘责’,能帮别人,也能让自己成长。我以后在天庭,一定会好好修行,好好承担自己的‘责’,再也不犯以前的错了。”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和金角、银角都来送他们。村民们递给唐僧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他们自己种的野菜和晒干的野果:“师父,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您路上带着,饿了就吃。您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啊,等仙种成熟了,俺们给您送粮食!”
金角、银角递给悟空一对葫芦:“孙大圣,这对葫芦是老君给我们的,能装水、能装粮,你带着,以后路上用得上。也请你替我们谢谢石洼村的乡亲们,谢谢他们原谅我们。”
唐僧接过布包和葫芦,躬身行礼:“多谢大家。我们会常回来的,看看你们的日子,看看平顶山的仙种。”
马车驶离石洼村时,村民们和金角、银角还在挥手。悟空坐在车辕上,手里拿着金角、银角送的葫芦,阳光照在葫芦上,泛着淡淡的光。他想起当年和金角、银角斗法宝的场景,想起现在他们真诚的笑容,忽然觉得,“责任”比“权力”更重要——权力能让人敬畏,责任能让人温暖;权力能解决一时的冲突,责任能化解永远的矛盾,能让“误解”变成“理解”,让“恐惧”变成“希望”。
沙僧坐在车厢里,手里拿着一颗仙种,心里满是平静。他想起当年在流沙河滥用“权力”害人的过往,想起现在承担“责任”帮人的平静,忽然觉得,人生就像平顶山的仙种,有“发芽”的希望,也有“枯萎”的风险;有“权力”的诱惑,也有“责任”的温暖。重要的不是你拥有多少“权力”,是你能不能用“权力”承担“责任”,能不能用“责任”浇灌希望,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
唐僧坐在车厢最里面,手里拿着他的“新文牒”,在上面写下:“平顶山一行,悟‘权者当有责,责在暖人心;误解因无责,和解因担责’。金角、银角破‘权大于责’之执,明‘担责即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