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六千六百七十二天……”
乾帝本能的看向了身边。
司礼监掌印大监默默点了点头,他道:“陛下,确实是这个天数。”
掌印大监又称内相,精通律法,擅数术,他对数字的计算从不会出错。
“呼!”
乾帝深吸一口气,内心感慨,同时得知萧辰死去活来的怒火,也稍有平息。
哪怕萧辰真的欺君了。
似乎也是他有错在先。
毕竟他确实辜负了南宫皇后的临终嘱托,一再于大朝议上,提及废太子之事。
“现在朕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朕会过几日再来一趟。”
乾帝转身打算离开,仅是走了两步,他又忽然回首看向女官道:“朕怎么看你挺眼熟的,叫什么名字?”
女官:“奴婢南宫影。”
南宫影,萧辰身边最得力的死士。
“原来是姓南宫,怪不得。”
乾帝想了想,道:“太后寿诞将近,你去通禀一声,朕打算建造一座明堂,为太后庆寿!”
现在因为废长立幼,太子血溅丹陛的事儿,搞得朝野非议。
四海民意亦是浮沉不定。
乾帝身为九州万方的大家长,结果连自家这档子事儿都整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进而导致皇家不睦的事儿。
有些过于外扬了。
这么一来。
乾帝就需要想办法,用尽孝的方式,展示皇家内部,依旧是一片欣欣向荣。
至于废太子的些许波折。
随时都能揭过。
所以。
为太后庆寿,建造明堂,便是乾帝想出来的办法。
放在后世类比:等于用一个新的新闻热点,压掉其余的负面事件。
乾帝在搞舆论民情的事情上,他还是非常有道行的。
然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乾帝再怎么擅长操纵民意,裹挟舆论民情,他也改变不了一件最为根本的事儿。
钱从哪儿来?
国库空虚。
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就这样。
乾帝带着掌印大监迅速离开。
南宫影则是先去通禀了萧辰……
床榻上。
“呵!”
萧辰冷笑出声:“好一个庆寿明堂,我倒要看看,老八身为监国,他要拿什么建造明堂!”
南宫影跪坐在床边,双手撑着下巴,她道:“突然感觉现在也挺好,以前天天看殿下为了国库头疼,这会儿反而解脱了。我们负责看戏,就让那个八贤王去头疼吧!”
南宫影不懂朝堂上的那么多弯弯绕。
她只想要自己的殿下,每天开开心心,轻松写意。
难受的事儿都是别人的。
这才叫人生赢家。
“哈哈!”
萧辰捏了捏南宫影的脸蛋:“萧鉴那个老登,最是喜欢排场威仪,我估摸着这明堂没有个三五百万两,恐怕拿不下来。”
乾帝想要向全天下彰显自己奉孝至上的君父之表率。
那么就不可能扣扣搜搜,穷酸了事。
明堂一定是大办特办,大造特造……
南宫影眨眨眼眸:“殿下,国库具体还有多少钱?”
萧辰扯了扯嘴角:“现在整个大乾每年的赋税是三千八百万两,单是开皇大典一项便要花费近千万,还要修三大殿,通运河,建长城,连直道……以及河南、湖北、山东的剿匪军饷,甘肃的洪涝救灾,山西的蝗灾……”
别说还要修建明堂了。
哪怕是不建……
国库也已经是寅吃卯粮,超负荷运转了。
这么多年没出什么大乱子。
全靠萧辰从中辗转腾挪。
说白了就是哪个省今年有结余,就去支援一下受灾的省……
或许这种事情看似只需一道上谕。
实则却没有那么简单。
一般两江诸省,税赋往往都能更多些。
但是两江的总督和巡抚,也会上报今年倭患肆虐,结余的钱粮都得用来剿除倭寇。
然而。
哪有那么多的真倭寇。
实则都是地方走私派。
而两江的封疆大吏,正好可以用剿倭的由头,截流税赋粮饷。
这么一来。
朝廷别说让两江支援穷省了,他们不向朝廷要军饷就已经够可以的了。
萧辰的办法便是开海……
只要开了海,哪些所谓的假倭寇,走私派,其中一大半就都能招安变成朝廷的人。
毕竟有正当路子搞钱。
谁特么脑子有病,非得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当什么假倭寇。
注意。
哪些搞走私的海匪,其实本质上跟梁山土匪一样。
宋/江为什么一定要招安。
原因非常简单。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你整天一睁眼,就得面对十万人的吃喝拉撒,你也头疼。
与朝廷合作。
朝廷批准正轨的赚钱路子,再划出一个合适的长期分成出来,比如走私变成正轨的开海通商。
朝廷收关税赚大头。
海匪受招安,也能出力分钱。
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以靠海吃饭。
这就是绝对的三赢。
奈何。
祖制不允。
乾帝因为西夷使节单膝下跪,勃然大怒,以致开海通商之路彻底关闭。
大乾也错过了最后的腾飞机会。
“失之我命,得之我幸!”
萧辰想着想着,忽然他又觉得……
朝廷不行。
他却可以。
只要能够去往辽东,他非常有自信把辽东变成国中之国,横压大乾,甚至于引领世界之巅!
乾帝的愚昧!
反而让他能够把握住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