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第一章 村口的黑色宾利

溪上村的晨雾还没散,李老汉背着竹筐刚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就被一道刺眼的光晃了眼。

那是辆黑色的宾利,车身锃亮得能照出槐树叶的影子,停在满是碎石子的村口路上,与周围的泥墙瓦房、田埂菜地格格不入。李老汉活了六十多年,只在电视里见过这种车,他眯着眼睛绕着车转了两圈,嘴里嘟囔着:“这玩意儿得值多少钱?怕不是走错路了吧?”

村里的人渐渐被惊动,三三两两围了过来。有人伸长脖子往车里看,有人对着车标拍照,还有人议论纷纷:“这肯定是城里来的大人物,咱溪上村穷乡僻壤的,能有啥事儿?”“会不会是来考察的?前阵子听说有老板想在附近开工厂。”

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着黑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他约莫四十岁,身姿挺拔,脸上没什么表情,周身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气场。他看了一眼围上来的村民,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掏出手机拨通了电话:“我到溪上村了,你在哪?”

电话那头不知说了些什么,他挂了电话,目光扫过村口的路牌,径直朝着村里走去。村民们自动给他让开一条路,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戒备。

这人叫沈砚辞,是京城沈氏集团的总裁。沈氏集团涉足地产、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资产上千亿,沈砚辞本人更是常年霸占财经杂志封面,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大佬。没人知道,这位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溪上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

沈砚辞按照手机导航,找到了村东头的一座老宅院。宅院的木门虚掩着,上面挂着一把生锈的铜锁。他推开门,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墙角的石榴树已经落叶,显得有些破败。

“沈总,你可算来了。”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脸上带着歉意,“这院子太久没人住,我昨天简单打扫了一下,还没来得及收拾干净。”

老人是沈砚辞的远房舅舅,也是这座宅院的主人。沈砚辞的母亲年轻时从溪上村嫁出去,再也没回来过,临终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让沈砚辞回溪上村看看,守着这座老宅院过一段清静日子。

沈砚辞看着眼前破败的宅院,又想起母亲临终前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他在京城待了二十多年,每天被会议、应酬、项目包围,神经时刻紧绷着,早已疲惫不堪。母亲的离世,更是让他对这种汲汲营营的生活产生了怀疑。或许,母亲是对的,这里真的能让他找到片刻的安宁。

“麻烦你了,舅舅。”沈砚辞的声音缓和了些,“剩下的我自己来收拾就好。”

老人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递给她:“这是大门和房门的钥匙,村里有什么事,你可以去找村支书,他叫王建国,是个热心人。”

送走舅舅,沈砚辞独自站在院子里。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布满青苔的石板路上。远处传来鸡鸣犬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这是他在京城从未感受过的宁静。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收拾院子。西装革履显然不适合干农活,他索性脱掉西装外套,只穿着衬衫,挽起袖子,开始拔院子里的杂草。常年握笔杆、敲键盘的手,此刻握着沾满泥土的杂草,有些生疏,也有些莫名的踏实。

村里的人很快就知道了沈砚辞的身份——京城来的大老板,来村里继承老宅院的。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溪上村。有人羡慕,有人嫉妒,也有人好奇,想看看这位大老板在村里能待多久。

村支书王建国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皮肤黝黑,笑容憨厚。他听说沈砚辞来了,特意提着一篮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来到了老宅院。

“沈总,欢迎来到溪上村!”王建国热情地握住沈砚辞的手,“我是村支书王建国,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沈砚辞放下手中的杂草,擦了擦手上的泥土,客气地说道:“王支书,麻烦你了。我初来乍到,很多事情还不懂,以后还要多麻烦你。”

“客气啥!”王建国笑着说,“咱们溪上村虽然穷,但村里人都热情好客。你既然来了,就是咱们村的人。这是自家种的黄瓜、西红柿,还有刚摘的桃子,你尝尝鲜。”

沈砚辞接过篮子,说了声“谢谢”。他看着篮子里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京城,他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却从未觉得如此踏实可口。

王建国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看着破败的房屋和杂草丛生的院子,说道:“沈总,这院子太久没人住,得好好收拾一下。村里有几个手艺好的泥瓦匠和木匠,我让他们来帮你修修房子、整整院子?”

沈砚辞想了想,点了点头:“那就麻烦王支书了,工钱我会照付。”

“哎,说啥工钱!”王建国摆了摆手,“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要是过意不去,以后多来我家坐坐,陪我喝两杯就行!”

送走王建国,沈砚辞看着篮子里的蔬菜,决定亲自做一顿饭。他走进厨房,厨房的灶台是老式的柴火灶,他研究了半天,才学会怎么生火。浓烟呛得他直咳嗽,脸上也沾了不少灰,活像个小丑。

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他终于做好了一顿简单的饭菜——清炒黄瓜、凉拌西红柿,还有一碗白米饭。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吃起来却格外香甜。他坐在院子里的石桌上,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远处的青山和田野,心中的疲惫似乎消散了不少。

他不知道,自己在溪上村的这段日子,将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而他的到来,也只是个开始。不久之后,更多的城市大佬,将会陆续出现在这座宁静的小山村。

第二章 第二个“闯入者”

沈砚辞在溪上村住了下来。他请村里的泥瓦匠和木匠修缮了房屋,整理了院子,还在院子里种了些蔬菜和花草。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绕着村子跑一圈,然后回来做早饭,上午要么收拾院子,要么去村里走走,和村民们聊聊天,下午则在房间里处理一些公司的事务,晚上早早休息。

这样的生活,简单而平静,是他在京城从未有过的。他渐渐爱上了这里的空气,这里的山水,还有这里淳朴的村民。他不再穿西装革履,而是换上了舒适的休闲装,脸上的冷漠也渐渐被温和取代。

村里的人也渐渐接受了他。有人会送他自家种的蔬菜,有人会邀请他去家里吃饭,孩子们也喜欢围着他转,听他讲城里的故事。沈砚辞也乐于和他们相处,他发现,这些朴实的村民,比城里那些尔虞我诈的商人,更让他觉得踏实。

这天上午,沈砚辞正在院子里浇花,突然听到村口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辆白色的保时捷卡宴停在了村口,比他的宾利还要惹眼。

村里的人又围了上去,议论纷纷:“这又是哪个大人物来了?”“最近咱们溪上村是怎么了?怎么净来些开豪车的?”

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着红色连衣裙、戴着墨镜的女人。她约莫三十多岁,身材高挑,容貌姣好,气质优雅,却也带着几分疏离。她摘下墨镜,目光扫过围观的村民,径直朝着村里走来。

沈砚辞有些好奇,站在院子门口看着她。女人似乎也注意到了他,径直朝着老宅院走来。

“你好,请问这里是沈砚辞的住处吗?”女人的声音清脆动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沈砚辞点了点头:“我就是沈砚辞。请问你是?”

“我叫苏晚晴,是苏氏集团的总裁。”女人伸出手,“我是来溪上村养病的,听说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

沈砚辞心中一惊。苏氏集团是国内知名的美妆集团,市值几百亿,苏晚晴更是商界有名的“铁娘子”,以果断、强势著称。他没想到,这位传说中的女强人,竟然会来溪上村养病。

他与苏晚晴握了握手,她的手很凉,带着一丝颤抖。“苏总,欢迎来到溪上村。”沈砚辞说道,“这里确实很适合养病,安静、空气好。”

“谢谢。”苏晚晴笑了笑,笑容有些勉强,“我在村里租了一间民房,就在前面不远处。以后可能要麻烦你多关照了。”

“客气了,互相照应是应该的。”沈砚辞说道。

苏晚晴点了点头,没有多聊,转身朝着自己租的民房走去。沈砚辞看着她的背影,觉得她似乎有什么心事。

苏晚晴租的民房就在沈砚辞家隔壁,是一间两层的小楼,收拾得很干净。她带来了两个保镖和一个保姆,排场不小,但她很少出门,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房间里,偶尔会在院子里散散步。

村里的人对苏晚晴充满了好奇,却也不敢轻易打扰她。有人说,她是因为过度劳累,身体垮了,才来这里养病的;也有人说,她是在商场上遭遇了挫折,来这里避避风头。

沈砚辞和苏晚晴偶尔会在村口或者田间小路上遇到,互相打个招呼,聊上几句。通过聊天,沈砚辞得知,苏晚晴确实是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和抑郁症,医生建议她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休养。她走遍了很多地方,最后选择了溪上村。

“在城里待久了,每天面对的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真的太累了。”苏晚晴望着远处的青山,眼神中带着一丝迷茫,“我有时候甚至会想,我这么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钱?地位?好像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沈砚辞深有同感。他想起自己在京城的日子,每天被各种事务缠身,连陪伴母亲的时间都没有,直到母亲离世,他才追悔莫及。“我以前也和你一样,觉得事业最重要,什么都可以放弃。”沈砚辞说道,“可当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才发现那些所谓的财富和地位,其实都没那么重要。”

苏晚晴转头看着沈砚辞,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沈总也会有这样的感悟。我一直以为,像你们这样的成功人士,都把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

“以前是,但现在不是了。”沈砚辞笑了笑,“来到溪上村,我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苏晚晴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或许你是对的。希望我也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

从那以后,沈砚辞和苏晚晴的交流多了起来。他们会一起在田间小路上散步,聊各自的经历,聊人生的感悟。沈砚辞发现,苏晚晴虽然外表强势,但内心其实很脆弱,也很孤独。而苏晚晴也觉得,沈砚辞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冷漠,反而很温柔,很有同理心。

村里的人见沈砚辞和苏晚晴走得很近,都在背后议论,说他们是郎才女貌,很般配。沈砚辞和苏晚晴听到了,也只是笑一笑,没有解释。他们都知道,彼此只是在异乡相互慰藉的朋友,至于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

这天下午,沈砚辞正在房间里处理公司的事务,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争吵声。他走出房间,只见苏晚晴的两个保镖正和几个村民扭打在一起,苏晚晴站在一旁,脸色苍白,手足无措。

沈砚辞连忙上前制止:“住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双方停了下来,一个村民怒气冲冲地说道:“沈总,你来得正好!这两个外地人太欺负人了!我们只是想问问苏总要不要买我们家种的水果,他们就动手打人!”

“胡说!”一个保镖怒道,“是你们先动手推搡苏总的!我们只是正当防卫!”

“你才胡说!”村民反驳道,“我们根本就没推搡苏总,是你们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

双方各执一词,争吵不休。沈砚辞看向苏晚晴,问道:“苏总,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晚晴定了定神,说道:“刚才我在院子里散步,这几位村民来问我要不要买水果,我婉拒了,他们就一直纠缠不休,还试图闯进院子里,保镖一时冲动,就和他们打了起来。”

沈砚辞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看向村民,说道:“各位乡亲,这件事确实是个误会。苏总身体不好,需要安静休养,她不想买水果,你们也不能强迫她,更不能闯进她的院子。不过,保镖动手打人也不对,我替他们向你们道歉。”

他又看向保镖,沉声道:“你们也太冲动了!这里是农村,不是城里,村民们都很淳朴,以后不准再随便动手打人!”

两个保镖低下头,说了声“是”。

村民们见沈砚辞道歉了,气也消了大半。一个年长的村民说道:“沈总,我们也不是故意要纠缠苏总,只是觉得自家种的水果很好,想让苏总尝尝鲜。既然是误会,那我们就不追究了。”

“谢谢各位乡亲的理解。”沈砚辞笑着说,“以后大家有什么事,好好说,不要动手。”

村民们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苏晚晴看着沈砚辞,感激地说道:“沈总,谢谢你刚才帮我解围。”

“不客气。”沈砚辞说道,“以后再有这样的事,你不用跟他们纠缠,直接给我打电话,或者去找王支书。”

苏晚晴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暖意。她觉得,在溪上村,有沈砚辞这样一个朋友,真好。

第三章 第三位大佬,带着项目来

沈砚辞和苏晚晴在溪上村的日子渐渐步入正轨。沈砚辞每天除了处理公司的事务,还会跟着村民们学种地、钓鱼,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苏晚晴的身体也渐渐好转,神经衰弱和抑郁症好了很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偶尔还会去村里的小学,给孩子们上几节美术课。

村里的人也越来越喜欢他们。沈砚辞为人低调、随和,苏晚晴温柔、善良,他们不像其他城里来的人那样摆架子,反而很接地气,和村民们打成一片。

这天上午,一辆黑色的奔驰商务车停在了村口。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着休闲装、戴着鸭舌帽的男人,身边跟着几个助手。男人约莫五十岁,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

村里的人又围了上去,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这又是哪个大人物?”“看这架势,不像是来养病的,倒像是来考察的。”

男人摘下鸭舌帽,露出一张熟悉的脸。沈砚辞刚好路过村口,看到男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陈董?你怎么来了?”

男人是陈敬山,陈氏集团的董事长。陈氏集团是国内知名的农业集团,业务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实力雄厚。沈砚辞和陈敬山在商界有过合作,彼此还算熟悉。

陈敬山看到沈砚辞,笑了笑:“沈总,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你。我是来溪上村考察的,想在这里投资建一个生态农业基地。”

沈砚辞心中一动。溪上村山清水秀,土壤肥沃,确实很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如果陈敬山能在这里投资建基地,不仅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还能让村民们增收致富。

“陈董,欢迎来到溪上村!”沈砚辞热情地说道,“这里的环境确实很好,很适合发展生态农业。我带你去见村支书王建国,他肯定会大力支持你的项目。”

“好啊!”陈敬山笑着说,“那就麻烦沈总引荐了。”

沈砚辞带着陈敬山和他的助手,来到了村支书王建国的家。王建国听说陈敬山是来投资建生态农业基地的,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招呼他们坐下,泡上了热茶。

“陈董,欢迎你!欢迎你到溪上村投资!”王建国激动地说,“咱们溪上村穷了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发展了!你放心,村里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项目!”

“王支书,谢谢你的支持。”陈敬山笑着说,“我之所以选择溪上村,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和资源。我计划投资五个亿,在这里建一个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项目建成后,不仅能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

王建国听得眼睛都亮了:“五个亿?我的天!陈董,你真是太有魄力了!有了这个项目,咱们溪上村以后就再也不用穷了!”

沈砚辞也替村民们感到高兴:“陈董,这个项目确实很好。我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知道村民们都很勤劳,只是缺少发展的机会。你的项目,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陈敬山点了点头:“我也是农村出身,知道农民的不容易。我之所以做这个项目,一方面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想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

接下来的几天,陈敬山和他的助手们在村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走访了村民,了解了村里的土地、水源等情况。村民们听说陈敬山要建生态农业基地,都非常支持,纷纷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租给陈敬山。

苏晚晴也听说了陈敬山的项目,她找到沈砚辞和陈敬山,说道:“陈董,你的项目很好,我也想参与进来。我可以投资两个亿,负责农产品的品牌包装和销售。咱们可以打造一个高端农产品品牌,把溪上村的农产品卖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陈敬山闻言,高兴地说:“苏总,欢迎你的加入!有了你的支持,这个项目肯定能发展得更好!你的美妆集团在品牌包装和销售方面很有经验,有你负责这一块,我就放心了。”

沈砚辞也笑着说:“苏总,没想到你也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有我们三个人联手,这个项目一定能成功。”

就这样,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三个原本毫无交集的城市大佬,因为溪上村,走到了一起,共同开启了一个关乎溪上村未来的项目。

项目很快就启动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被整合起来,村民们纷纷加入到项目建设中,有的负责种植,有的负责养殖,有的负责工地建设。村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也经常一起去工地视察,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他们和村民们一起吃盒饭,一起讨论项目的细节,相处得非常融洽。

这天下午,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正在工地视察,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一个村民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说道:“沈总、苏总、陈董,不好了!山上着火了!”

三人闻言,脸色一变,连忙朝着山上跑去。只见远处的山上浓烟滚滚,火势越来越大。溪上村的山都是相连的,如果火势得不到控制,不仅会烧毁山上的树木,还会威胁到村里的房屋和村民的安全。

“快!通知村里的人,带上灭火器、水桶,一起去救火!”沈砚辞大声说道。

陈敬山也说道:“我马上联系消防部门,让他们派消防车过来!”

苏晚晴则说道:“我去村里组织妇女和老人,准备饮用水和急救用品,随时支援救火的人!”

三人分工明确,立刻行动起来。村里的人听说山上着火了,都纷纷拿着灭火器、水桶,冲向山上。沈砚辞、陈敬山带着年轻力壮的村民,冲在最前面,奋力扑救大火。苏晚晴则在村里组织妇女和老人,准备饮用水和急救用品,不断地送到山上。

火势非常凶猛,加上风的助力,很难控制。沈砚辞和陈敬山身上的衣服都被烧坏了,脸上也沾满了烟灰,但他们丝毫没有退缩,依旧奋力扑救。村民们也受到了他们的感染,一个个都拼尽全力,与大火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消防部门的消防车也赶到了。在消防队员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火终于被扑灭了。虽然山上的一些树木被烧毁了,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威胁到村里的房屋。

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看着被烧毁的山林,心中都有些沉重。但他们也看到了村民们的团结和勇敢,心中又充满了希望。

“这次真是多亏了大家。”沈砚辞看着村民们,感动地说,“如果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后果不堪设想。”

“沈总,你太客气了。”一个村民说道,“这山上的树木是咱们村的宝贝,保护山林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你和苏总、陈董都是为了咱们村好,我们怎么能让你们失望呢?”

陈敬山点了点头:“这次火灾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以后我们要加强山林的防火措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苏晚晴也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山上种植一些防火林,同时加强对村民的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防火意识。”

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由陈敬山负责组织人员清理火灾现场,种植防火林;苏晚晴负责制作防火宣传资料,对村民进行防火宣传教育;沈砚辞则负责联系相关部门,争取一些防火资金和设备。

经过这件事,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和村民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了。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投资者和村民,而是生死与共的朋友。

第四章 越来越多的“归乡人”

生态农业基地的项目进展得很顺利。在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的共同努力下,基地的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旅游观光区陆续建成。种植区里种满了有机蔬菜、水果和粮食作物;养殖区里养着鸡、鸭、鹅、猪、牛、羊等家禽家畜;加工区里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制作成各种罐头、酱料、干货等;旅游观光区里修建了栈道、凉亭、民宿等设施,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溪上村彻底变了样。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破败的房屋变成了整齐的小洋楼,村里通了网络、有线电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了村里,在生态农业基地工作,或者开起了农家乐、小超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的事迹也传遍了十里八乡,甚至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很多记者慕名而来,采访他们,报道溪上村的变化。他们的故事,激励了很多城市里的企业家和精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走进农村。

这天,村里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是一位穿着休闲装、背着背包的年轻人,约莫三十岁左右,看起来很阳光、很有活力。他叫林墨,是国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曾经设计过很多标志性的建筑。

林墨是看到媒体报道后,特意来到溪上村的。他对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的项目非常感兴趣,也想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

“沈总、苏总、陈董,你们好!”林墨找到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笑着说,“我是林墨,一名建筑设计师。我看到媒体报道了你们的项目,非常佩服你们的魄力和情怀,想来这里看看,能不能为溪上村的发展做些什么。”

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都很欢迎林墨的到来。“林设计师,欢迎你!”沈砚辞笑着说,“我们的生态农业基地虽然已经建成了,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旅游观光区的一些设施,还可以设计得更有特色、更人性化。如果你能加入我们,那就太好了!”

“是啊!”苏晚晴也说道,“林设计师,你的名气我们都听说过。有你帮忙设计,我们的生态农业基地一定会更有吸引力。”

陈敬山点了点头:“林设计师,我们非常欢迎你加入。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和方案,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大力支持。”

林墨很高兴:“谢谢你们的信任!我已经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溪上村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我想结合溪上村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乡土气息和现代感的建筑和设施,让溪上村的旅游观光业发展得更好。”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在村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走访了村民,了解了村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他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设计方案,比如在河边修建一排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宿,在山上修建一条观景栈道,在村里修建一个民俗文化广场等。

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对林墨的设计方案非常满意,立刻决定采纳他的方案,并投资让他负责实施。

林墨的加入,让溪上村的生态农业基地更加完善。民宿建成后,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住宿;观景栈道让游客们能够更好地欣赏溪上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广场则成为了村民们休闲娱乐和举办民俗活动的好去处。

随着溪上村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城市大佬来到了这里。有做餐饮连锁的老板,来这里开起了特色餐厅;有做教育培训的专家,来这里创办了乡村学校;有做文化创意的设计师,来这里开发民俗手工艺品;还有一些退休的老干部、老专家,来这里养老、发挥余热。

溪上村不再是那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既有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服务,又有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资、创业、旅游、养老。

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也成为了溪上村的核心人物。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商量溪上村的发展规划,解决村里遇到的问题。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从最初的商业伙伴,变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是亲人。

这天晚上,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在村里的民俗文化广场上举办了一场篝火晚会。村民们也都来了,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聊天,气氛非常热闹。

沈砚辞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自己刚来到溪上村时的情景,那时的溪上村还很破败、很落后,而现在,这里已经变得如此繁荣、如此美丽。他知道,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他和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的努力,更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和付出。

“真没想到,溪上村会发展得这么好。”苏晚晴看着篝火,笑着说,“我刚来的时候,还以为这里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风港,没想到现在竟然成了我的家。”

陈敬山点了点头:“是啊!我以前一直在城里做生意,从来没想过会在农村扎根。但现在,我觉得这里比城里更有归属感。”

林墨也说道:“我本来只是想来这里做个项目,没想到会爱上这里。这里的人很淳朴,这里的风景很优美,这里的生活很踏实。我想,我以后会一直留在这里。”

沈砚辞笑了笑:“我也是。溪上村已经成了我们共同的家。以后,我们要一起努力,把溪上村建设得更好,让这里的村民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大家都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希望。篝火映照着每个人的笑脸,也照亮了溪上村的未来。

第五章 风波骤起

溪上村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生态农业基地的产品供不应求,旅游观光业也红红火火,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英雄。

然而,树大招风。溪上村的成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其中,最不满的就是邻村的村支书刘富贵。

刘富贵是邻村的村支书,为人贪婪、自私,一直想让邻村发展起来,但苦于没有好的项目和资金。看到溪上村发展得这么好,他心中充满了嫉妒,总想找机会破坏溪上村的发展。

这天,刘富贵找到了一个在省里当官的亲戚,向他告状,说溪上村的生态农业基地破坏了环境,污染了水源,还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影响了周边村庄的农业生产。

那个亲戚听了刘富贵的话,没有经过调查,就下令让环保部门和土地部门去溪上村进行检查。

环保部门和土地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溪上村,对生态农业基地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他们仔细检查了基地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土地使用情况等,发现生态农业基地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并没有破坏环境、污染水源,也没有违规占用耕地。

工作人员向刘富贵的亲戚汇报了检查结果,刘富贵的亲戚有些尴尬,但也没有办法,只能不了了之。

刘富贵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联系了一些不法商人,想让他们去溪上村的生态农业基地搞破坏,比如在农产品里下毒、破坏基地的设施等。

这些不法商人被刘富贵许以重金,答应了他的要求。他们趁着夜色,偷偷潜入了溪上村的生态农业基地,准备搞破坏。

然而,他们刚进入基地,就被基地的保安发现了。基地的保安都是村里的年轻人,经过专业的培训,警惕性很高。他们立刻上前制止,与不法商人展开了搏斗。

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听到动静,也立刻赶了过来。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法商人被全部制服,并被扭送到了派出所。

派出所经过审讯,不法商人供出了刘富贵。刘富贵被派出所依法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这件事虽然解决了,但也给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敲响了警钟。他们意识到,溪上村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他们必须更加团结,更加谨慎,才能保护好溪上村的发展成果。

为了加强基地的安全防范,他们增加了保安的数量,安装了更多的监控设备,还组织村民们成立了巡逻队,日夜巡逻,确保基地的安全。

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与周边村庄的关系。他们主动联系周边村庄的村支书,邀请他们来溪上村参观考察,分享溪上村的发展经验,还提出与周边村庄合作,共同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业,实现互利共赢。

周边村庄的村支书们对溪上村的发展经验非常感兴趣,也很愿意与溪上村合作。他们纷纷表示,要向溪上村学习,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在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的努力下,溪上村与周边村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以溪上村为核心的乡村振兴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涵盖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民俗文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六章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已经在溪上村待了三年。

这三年里,溪上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农业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了国外。旅游观光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成为了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

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也在溪上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沈砚辞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工作的“工作狂”,他变得更加温和、更加有责任感,不仅关心公司的发展,更关心村民们的生活。苏晚晴彻底摆脱了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的困扰,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乡村教育和公益事业中,帮助了很多贫困儿童。陈敬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农业集团也因为溪上村的项目,实现了转型升级,发展得越来越好。林墨则成为了国内知名的乡村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影响了很多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然而,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们知道,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他们制定了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准备在溪上村建设一个乡村振兴研究院,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年轻人来这里研究乡村振兴、投身乡村振兴;还准备打造一个乡村创业孵化基地,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提供资金、技术、场地等支持,鼓励他们在农村创业创新。

这天,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在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奠基仪式上,共同为研究院培土。村民们也都来了,他们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天,是溪上村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沈砚辞站在奠基仪式的主席台上,深情地说道,“三年前,我来到溪上村,只是想完成母亲的遗愿,寻找一份内心的平静。但现在,溪上村已经成了我的家,这里的村民们已经成了我的亲人。我会和苏总、陈董、林设计师一起,继续扎根溪上村,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苏晚晴也说道:“溪上村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我会永远记得自己的初心,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乡村发展起来,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陈敬山说道:“乡村是根,农民是本。我会一直坚守在农村,深耕农业,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林墨说道:“我会用自己的设计,让乡村变得更美丽、更宜居、更有活力。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溪上村一定会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更多的乡村也一定会像溪上村一样,实现华丽的蜕变!”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村民们的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奠基仪式结束后,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林墨等人,沿着田间小路散步。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金色的稻田上,美不胜收。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近处的村庄炊烟袅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真没想到,我们会在溪上村度过这么有意义的三年。”苏晚晴笑着说,“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农村才是最有希望的地方。”

沈砚辞点了点头:“是啊!农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只要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

陈敬山说道:“以后,会有更多的城市大佬来到农村,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农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林墨说道:“我已经把父母接到了溪上村,我想在这里定居,在这里结婚生子,在这里度过我的一生。”

沈砚辞、苏晚晴、陈敬山都笑了。他们知道,溪上村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他们会在这里一直坚守下去,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更加美丽、更加繁荣的乡村之花。

夕阳下,四个身影并肩走在田间小路上,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与美丽的乡村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而溪上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