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处门外,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数百家媒体的长枪短炮汇成一片钢铁森林,闪光灯如密集的骤雨,将整个广场照得恍如白昼。
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双饥渴的眼睛,死死锁定着那条通往审判台的通道。
上午九点五十五分,一辆最普通的网约车在路口停下。
在无数错愕的目光中,沈镜宁独自一人走了下来。
她今天穿了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和黑色长裤,未施粉黛的脸庞在高清镜头下清冷得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眼神平静无波,仿佛眼前这场席卷全国的舆论风暴,与她毫无关系。
她手里只拿着一样东西——那个被擦拭得晶莹剔透的旧奶瓶。
在万众瞩目之下,她一步一步,走得沉稳而坚定。
透明的玻璃瓶身在镜头下折射出冰冷的光,那不是一件证物,更像是一座无声的墓碑,埋葬着一个被偷走了十八年的人生。
她没有说一句话,径直走进公证处大门,将奶瓶和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棉签样本,连同方教授找到的那份医院封存病历复印件,一同递交给了公证人员。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九点五十九分。
十点整。
十点零五分。
沈清漪,以及沈家的任何人,都没有出现。
焦灼的等待让现场的空气几乎凝固,记者们开始窃窃私语,网络直播间的弹幕早已刷成了瀑布,嘲讽与质疑声浪滔天。
“怂了!我就知道她不敢来!”
“演了这么久,临门一脚掉链子了?”
“笑死,年度最大放鸽子现场。”
就在这时,沈家的首席法务官秦秘书,在保镖的护卫下匆匆赶到,面对无数话筒,他面无表情地递上一份医院出具的声明:“非常抱歉,各位媒体朋友。清漪小姐因连日遭受网络暴力,精神压力过大,今晨突发急性焦虑症,伴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暂时无法出席本次公证程序。”
话音未落,全场哗然!
这个理由,拙劣得像一个笑话。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转向了公证处内的沈镜宁,等待着她的雷霆之怒,等待着她声嘶力竭的控诉。
然而,沈镜宁只是静静地听着,随即拿起自己的随身物品,转身向外走去。
经过秦秘书身边时,她脚步微顿,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全场。
“那就等她好了再来。”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离开。
那份从容与淡定,仿佛一位手握必胜王牌的棋手,根本不在意对手是否脱逃,因为棋局的终点,早已注定。
在她转身离去的一刹那,沈镜宁的第六感猛地刺向不远处一辆黑色的保姆车。
一道剧烈到几乎失控的心跳,如同擂鼓般重重砸在她的感知里——是沈清漪!
她正躲在贴着深色防窥膜的车窗后,死死盯着这里!
沈镜宁能“看”到,那团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金色气运,此刻正被浓重的恐慌与绝望所吞噬,如风中残烛,忽明忽暗,随时都会彻底熄灭。
沈镜宁没有开口,但证据自己说话了。
她离开公证处不到十分钟,一场策划已久的数据风暴,从网络世界的四面八方,呼啸而至!
第一份报告,来自林小满联合海外顶尖基因实验室“阿肯工作室”发布的交叉验证报告。
报告中附上了三项铁证:
其一,奶瓶内壁残留的微量物质中提取的DNA,与沈镜宁的DNA样本,匹配度高达99.98%,符合母系遗传特征!
其二,一份从育婴院旧监控硬盘中修复出的、仅有数秒的模糊视频。
画面中,护士抱起一个啼哭的婴儿,镜头恰好扫过婴儿的耳后,那里有一颗淡红色的小胎记——其位置、形状,与沈镜宁耳后那颗完全一致!
其三,国内知名心理专家李医生,发布了一份长达十页的公开心理评估报告。
报告中指出,根据沈清漪近期所有公开访谈的微表情、应激反应和语言逻辑分析,她存在极其典型的“替代性人格建构”倾向。
通俗来讲,她的人格与记忆,很可能是在长期的、被动的信息灌输下建立起来的虚假身份幻象!
如果说前两者是法医学上的重锤,那这第三份报告,就是从心理学层面,彻底撕碎了沈清漪“无辜受害者”的伪装!
紧接着,白薇的个人媒体号发布了一部时长十五分钟的专题纪录片——《谁偷走了她的人生》。
影片将三份报告与之前的医院档案、声纹比对、音乐会证据链完美整合,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发布不到一小时,央视社会频道的官方账号,竟破例转发了这部影片,并配上了掷地有声的标题:“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国家级媒体的下场,意味着这场真假千金之争,已经从豪门八卦,上升到了对社会公平与真相的拷问。
舆论,彻底逆转,呈排山倒海之势!
街头随机采访中,路人不再讳莫如深,言辞犀利:“她连哭都是演的,你看她掉眼泪,嘴角还在用力。”“真正的才女会怕验DNA?才华是自己的,身份也是,有什么不敢验的?”
更疯狂的是,当晚八点黄金时段,全国数十个城市的沈家旗下高端商场,巨型电子屏突然被黑客短暂入侵,循环播放着一行巨大的金色文字:“欢迎回家,沈镜宁。”
沈家别墅,主卧。
窗帘紧闭,一片死寂。
沈清漪蜷缩在昂贵的地毯上,手机里反复播放着母亲苏婉不久前发来的语音:“清漪,你要争气,你是妈妈这辈子最大的骄傲,一定要替我争气啊……”
可她的脑海里,却被另一句话疯狂占据——“你会弹,但你不知道它为何存在。”
是啊,她会弹最难的钢琴曲,会说最流利的法语,会画最美的油画,可这些……究竟是“她”的,还是“沈家大小姐”这个身份的?
如果她不是沈家人……那她是谁?
这个念头像一条毒蛇,钻进她的脑海,啃噬着她所有的理智和骄傲。
她终于抑制不住,双手掩面,发出了压抑而绝望的痛哭。
就在全网的狂欢与沈清漪的崩溃同时上演时,林小满的技术中心,警报声再次响起。
她截获了一封从某境外加密邮箱发出的邮件,收件人不明。
附件是一份被标记为“最高机密”的PDF文件——《双胞胎胚胎移植临床记录》。
时间标注:1997年冬。
机构名称:诺恩生殖中心。
项目负责人签名,是一个龙飞凤舞的英文名,其早期笔迹特征,赫然与莫衍在国外发表论文时的签名一致!
林小满的心跳漏了一拍,但更惊人的还在后面——记录显示,当年的受体林素贞,子宫内被植入了两个A级胚胎,成功着床。
但在孕中期,其中一个胚胎因不明原因停止发育,最终,只有一个女婴存活并足月出生。
林素贞怀的,是双胞胎!
沈镜宁看着屏幕上的报告,浑身血液仿佛在瞬间凝固。
她的第六感轰然震荡,一道电光劈开了记忆的迷雾——母亲临终前在录音笔里留下的最后一句呓语,那句她一直无法理解的话,清晰地回响在耳边:
“……另一个孩子……得救了……”
那不是妄言!不是临终的幻觉!
深夜,她将这份报告用最高级别加密,发送给了陆执,附言只有一句话:“莫衍不只是心理医生,他是二十多年前那场实验的执行者。”
电话几乎是秒接,那头沉默了许久,久到只能听见窗外暴雨的喧嚣。
终于,陆执低沉而压抑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彻骨的寒意:“我知道那个机构。十年前,我妹妹也是他们的‘受试者’之一。”
话音落下的瞬间,窗外一道惨白的闪电划破夜空,短暂地照亮了陆执书房的一角。
墙壁上,并列挂着两张装裱精致的照片:一张是林素贞年轻时的黑白照,另一张,则是一个眉眼与林素贞竟有七分相似的陌生少女。
属于这场复仇的真正终局,才刚刚露出它狰狞的轮廓。
公证处事件后的第三天,就在所有人以为沈家会迎来灭顶之灾时,全网的热议焦点,却被另一则横空出世的消息瞬间引爆,不再是“谁是真千金”,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