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正月初九,天公生。

连绵数日的寒意终于散去,晨光透过窗纸,在东厢房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小子厚早早起身,发现师父已经在院中练功,动作比往日更加舒缓,呼吸间似有白雾缭绕。

“师父今日练的拳好像不一样?”小子厚凑近观察。

三阳子收势吐气,笑道:”今日是玉皇大帝圣诞,练的是’朝天子午功’,专为敬天而创。”

小子厚似懂非懂,但觉得师父今日格外仙风道骨。连那件油渍斑斑的道袍,在晨光中也显得清净了几分。

早饭后,三阳子带着小子厚在正殿设坛。供桌上除了常规供品,还多了一盏七星灯,七点烛火在微风中摇曳生辉。

“玉皇统御三界,为万天帝主。”三阳子焚香祝祷,”今日祈福,最是灵验。”

小子厚恭敬跪拜,抬头时见那七星灯的烛火忽然连成一线,在殿内划出一道绚丽的光弧,旋即恢复正常。

“师父,刚才那光…”

“心诚则灵。”三阳子含笑点头,”玉皇慈悲,已受香火。”

祭拜完毕,三阳子从柜中取出一叠红纸:”元宵将至,该准备花灯了。今年教你做盏莲花灯。”

小子厚兴奋地凑到桌前,看师父巧手翻飞。红纸在指尖折叠、裁剪,不多时便初具莲花形状。最神奇的是,三阳子在折纸时手指隐隐泛着微光,纸张仿佛有了生命般自然成型。

“修道之人的手艺,也暗合天地至理。”三阳子一边做灯一边讲解,”你看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恰似修真者超脱尘世。”

小子厚学得认真,虽然做出的莲花灯歪歪扭扭,但花瓣层叠,倒也别有稚趣。

“在里面放一小截蜡烛,元宵夜点亮,可保一年光明。”三阳子说着,突然咳嗽起来,这次咳得比以往更久,脸色都有些发白。

“师父!”小子厚担心地拉着他的衣袖。

三阳子摆摆手,缓过气来:”不妨事…老了就是这样。”

他望着徒弟稚嫩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随即又展颜笑道:”来,师父再教你做盏兔子灯,你属兔,这个最合适。”

午后天暖,三阳子带着小子厚下山,去镇上买元宵节要用的物什。路过村口时,发现老槐树下已经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棚子,那个陌生和尚正在给村民发放符水。

“诸位施主,这是普济寺开光的圣水,可祛病消灾…”和尚的声音洪亮,与三阳子的温和截然不同。

围观的村民不少,个个面露虔诚。小子厚看见连周老四都在人群中,手里捧着个碗等待施水。

三阳子眉头微皱,但没说什么,只是加快脚步离开了。

镇上比前几日更加热闹,卖花灯的、卖元宵的、卖烟花爆竹的摊贩挤满街道。三阳子买了糯米粉、芝麻馅准备回去包元宵,又挑了几张彩色宣纸准备做更复杂的花灯。

在文具店前,三阳子停下脚步,仔细挑选起笔墨纸砚。

“过了元宵你就要上学了,这些是必备的。”他挑了一支狼毫笔、一方石砚、一锭徽墨,又选了几本最便宜的作业本,”陈老师学问好,你要用心学。”

小子厚抚摸着崭新的文具,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他从未想过自己也能像别的孩子一样上学读书。

回程时,三阳子特意绕到村小学。学校还没开学,院子里静悄悄的。透过教室的窗户,能看见整齐的课桌椅和一块斑驳的黑板。

“以后你就要在这里读书了。”三阳子指着教室说,”上午上学,下午回观学道,不可偏废。”

小子重重点头,小脸严肃:”我一定好好学!”

回到观中,夕阳已将天空染成橘红色。三阳子顾不上休息,开始教小子厚包元宵。糯米粉加水揉成团,芝麻馅搓成小球,看似简单,实则很有讲究。

“馅要包得均匀,皮要厚薄适中。”三阳子手把手地教,”就像修行,也要不偏不倚。”

小子厚学得认真,虽然第一个元宵破皮露馅,但第二个就像模像样了。待到第十个,已经能包得圆润饱满。

“好!孺子可教也!”三阳子满意地捋须微笑。

晚饭后,三阳子点亮油灯,开始给小子厚缝制书包。那是用旧道袍改的靛蓝色布包,上面还用黄线绣了个太极图案。

“书包是读书人的门面,虽旧不能失礼数。”三阳子飞针走线,动作娴熟。

小子厚在一旁练字,今日写的是”上学”二字。虽然笔触依旧稚嫩,但已能看出几分力道。

“师父,读书和修道,哪个更重要?”

三阳子停下手里的针线:”读书明理,修道炼心,本是一体。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他望向窗外渐圆的月亮,语气悠远:”古来的修真者,哪个不是学富五车?诸葛武侯能借东风,是因通晓天文地理;张天师能降妖除魔,是因深谙经史子集。”

小子厚若有所悟,继续认真练字。

临睡前,三阳子将新做好的书包递给小子厚。书包针脚细密,太极图栩栩如生,比镇上卖的还要精致。

“谢谢师父!”小子厚爱不释手,当即把新买的文具装进去,背在身上舍不得脱下。

这一夜,他梦见自己背着新书包,和陈粒一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黑板上写的不是普通的文字,而是闪着金光的符文。而师父就站在讲台上,讲授着天地玄机…

道历四千六百八十六年正月初九,备灯又制囊,稚子将入学。

赞曰:天公生辉日,巧手制花灯。书包藏玄机,笔墨待童蒙。村口见邪僧,道心自清明。来日通文武,方显道统荣。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