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第五章 未寄出的信与雨夜的叩门声

(一)

姜宁是在整理旧物时翻到那个铁盒子的。

周六下午阳光正好,她把衣柜顶层的纸箱拖出来,打算清理些换季的衣物。硬纸壳摩擦着地板发出沙沙声,里面掉出个巴掌大的铁皮盒,天蓝色的漆皮掉了些边角,锁扣上还挂着个生锈的小铜铃——是高中时江朔送她的生日礼物,他说“这样就能把秘密锁起来”。

钥匙串在她的帆布包上挂了七年,她却忘了最后一次打开它是什么时候。铜钥匙插进锁孔,“咔嗒”一声轻响,像撬开了某个尘封的角落。

里面没有秘密,只有一沓信。

信封是最普通的牛皮纸,收信人栏写着“江朔亲启”,字迹从稚嫩到工整,却没有一封贴过邮票。姜宁捏起最上面的一封,纸张已经泛黄,角落标注着日期——七年前的五月十六日,是他生日的前一天。

她坐在地板上,指尖划过那些熟悉的字迹,忽然想起某个晚自习的课间,她趴在课桌上写信,钢笔漏墨晕染了半页纸,急得差点哭出来。江朔从后面递来张纸巾,低声说“重写一封就是,我等得起”。

原来他说的“等得起”,她终究是没给机会。

第一封信里,她写“今天路过巷口的杂货店,看到你上次说想吃的柠檬糖,买了两罐,放在你课桌抽屉里了”;第三封信里,她画了幅歪歪扭扭的画,是他打篮球时的背影,旁边写着“今天你投进第三个三分球时,阳光刚好落在你发梢上”;第七封信最厚,里面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她写“听说你要转学了,是真的吗?我在银杏树下等了你三天,你没来”。

最后一封信的日期,是他搬走后的第三天。只有短短一句话:“江朔,我好像……有点喜欢你。”

字迹被水洇过,晕成一片模糊的蓝,像那天她没忍住的眼泪。

姜宁把信放回铁盒,指尖冰凉。这些年她以为自己早就把过去打包收好,却没想过掀开盖子,里面的情绪还鲜活得像昨天。阳台上传来薄荷叶子的轻响,她抬头看向对面18楼,江朔正站在落地窗前打电话,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柔和。

他会想知道这些信吗?

或许不会。有些迟到的心意,像过期的罐头,打开了只会让人徒增怅然。

(二)

傍晚时起了风,天气预报说夜里有暴雨。姜宁给薄荷浇完水,正准备拉上阳台的玻璃门,就看见江朔拎着个工具箱从对面单元楼出来,径直往她这边走。

“方便吗?”他站在楼下仰头喊,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你家阳台的护栏螺丝松了,我看了好几天,怕下雨淋得更厉害。”

姜宁愣了愣,才想起上周擦玻璃时,确实发现护栏晃了晃。她没当回事,没想到他倒记在了心上。

“方便!我这就下去接你!”

等她跑下楼,江朔已经打开了工具箱,里面的扳手、螺丝刀摆得整整齐齐。他仰头看她笑:“不用接,我记得你家密码——以前帮你妈修水管时,她告诉我的。”

这句话像根细针,轻轻刺破了两人之间那层若有若无的隔阂。姜宁忽然想起,以前他家和她家是邻居,他总被她妈叫去帮忙换灯泡、修水管,每次忙完,她妈都会塞给他一大袋洗好的草莓,说“我们家宁宁不爱吃,你带回去”。

其实她不是不爱吃,只是想看着他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

江朔系上她递来的围裙,踩着高脚凳去拧护栏螺丝。他的手臂肌肉线条清晰,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上一道浅浅的疤痕——是高中时帮她捡卡在树杈上的风筝,被树枝划到的。

“这里还疼吗?”姜宁没忍住,指着那道疤问。

江朔低头看了眼,不在意地笑:“早好了,就当时流了点血,把你吓哭了。”

“我才没哭。”她嘴硬,却想起那天自己攥着他的胳膊,眼泪掉在他伤口上,他还笑着说“盐巴消毒,刚好”。

风越来越大,吹得阳台的风铃叮当作响。江朔拧紧最后一颗螺丝,从凳子上跳下来,额角渗了层薄汗:“好了,这样就稳了。”

姜宁递过毛巾,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背,两人都顿了一下,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她慌忙移开视线,转身去倒水:“喝杯茶再走吧,外面要下雨了。”

客厅的灯光暖黄,茶杯里的热气袅袅升起。江朔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说:“我今天整理书房,翻到些以前的东西。”

“嗯?”姜宁回头,手里还拿着茶叶罐。

“是你以前借我的笔记,还有……”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身后的书架上,“你落在我家的那本《小王子》,扉页上还画了只狐狸。”

那本书她找了很久,后来以为是弄丢了。原来一直被他收着。

“那本书……”她的声音有些发紧,“你还留着啊。”

“嗯,”他看着她的眼睛,语气认真,“有些东西,总觉得该留着。”

窗外的风突然变急,卷着雨点砸在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暴雨终究是来了,天色瞬间暗下来,客厅的灯显得格外亮。

江朔起身想告辞,姜宁却鬼使神差地开了口:“雨太大了,等小点再走吧。”

他愣了愣,随即笑了,眼里像落了星光:“好。”

(三)

雨声成了背景音,两人坐在沙发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姜宁说起大学时去建筑采风,在古镇迷路,被好心的阿婆留着吃了碗阳春面;江朔讲他刚学摄影时,为了拍日出,在山顶蹲了整整三个通宵,结果被突如其来的大雾搅黄了。

这些年彼此缺席的时光,像拼图一样,在雨声里慢慢拼凑出轮廓。

“说起来,”江朔忽然看向她,“你还记得高三那年的跨年夜吗?我们在天台放烟花,你说要考建筑系,以后要盖一栋能看到夕阳的房子。”

姜宁当然记得。那天很冷,他把围巾解下来绕在她脖子上,两人裹着同一件大衣,看烟花在夜空里炸开。她指着远处的灯火说梦想,他在旁边安静地听,最后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后来……我真的考上了。”她轻声说,“只是还没盖出能看到夕阳的房子。”

“会的。”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笃定的温柔,“而且我相信,那栋房子里,一定会有个阳台,种满你喜欢的多肉和薄荷。”

姜宁的心跳漏了一拍,正想说些什么,手机突然响了。是医院打来的,说她外婆突发心绞痛,正在急诊室抢救。

她猛地站起来,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碎成了几片。

“怎么了?”江朔立刻起身扶住她发抖的手臂。

“我外婆……”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手指冰凉,“医院说她……”

“别慌。”他按住她的肩膀,语气沉稳得像定心丸,“我送你去医院,现在就走。”

他没给她拒绝的时间,拿起她的外套披在她身上,抓起车钥匙就往外冲。暴雨还在倾盆而下,他撑开伞把她护在怀里,雨水打湿了他的后背,他却像是毫无察觉。

坐进车里,姜宁才发现自己一直在抖。江朔腾出一只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没事的,外婆会没事的。”

雨刮器在玻璃上疯狂摆动,城市的灯火在雨幕里模糊成一片光海。姜宁看着江朔专注开车的侧脸,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她发烧晕倒,也是他背着她往医院跑,书包在背上颠得厉害,他却喘着气说“别怕,快到了”。

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他还是那个在她慌乱时,会第一时间抓住她的手的人。

(四)

医院急诊室外的走廊灯火通明,消毒水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姜宁坐在长椅上,手指紧紧攥着外婆的病历本,指节泛白。江朔去帮她办手续,回来时手里拿着杯热奶茶,递到她面前:“喝点热的,暖暖手。”

“谢谢你,江朔。”她接过奶茶,指尖终于有了点温度。

“跟我还客气什么。”他在她身边坐下,目光落在紧闭的急诊室门上,“会没事的。”

等待的时间变得格外漫长,每一秒都像在煎熬。姜宁靠在墙上,听着外面的雨声,意识有些恍惚。江朔忽然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她转过头,看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递给她——是枚用银杏叶做的书签,边缘被压得很平整,叶脉清晰可见。

“这是……”

“高三那年你掉在操场的,”他声音很轻,“我捡回来压在书里,一直忘了还给你。”

姜宁捏着那枚书签,叶片已经干透,却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她忽然想起那天的场景,她和同学在操场跳皮筋,银杏叶落在她的书页上,后来就找不到了。原来被他捡去了,还留了这么多年。

“江朔,”她抬起头,眼眶有些红,“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那些信?”

他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不知道。但我猜,你一定有话想对我说。”

急诊室的门突然开了,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病人家属在吗?情况稳定下来了,暂时脱离危险。”

姜宁猛地站起来,腿麻得差点摔倒,江朔及时扶住她。她朝着病房跑了两步,又回头看他,眼里有泪光,却带着释然的笑意:“江朔,等外婆好点,我……我把那些信给你看。”

江朔看着她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嘴角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好,我等你。”

外面的暴雨不知何时停了,天边透出一点微弱的光。走廊的窗户上凝结着水汽,姜宁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忽然觉得,那个被她锁在铁盒子里的夏天,那个带着柠檬糖味道的少年,还有那个过期了七年的拥抱,或许真的能在这个雨夜之后,重新拥有温度。

而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那些未寄出的信,终于有了可以抵达的方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