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2章

第17章

等苏振国挑挑拣拣之后,天色已然渐深。

翌日清晨,镇北侯府的马车朝着京城南边驶去。

马车里,苏振国正襟危坐,神情凝重。

身上穿着半旧的锦袍,显得朴素而内敛。

但即便如此,他那久经沙场的铁血气势,依然让车厢显得有些压抑。

手边放着两个礼盒。

一个里面是能生死人、肉白骨的百年血玉灵芝,

另一个则是一套价值连城的文房四宝。

这是他一介武夫能想到的,最有诚意的敲门砖。

随着马车越来越接近目的地,苏振国的心也越来越忐忑。

其实,按理说,他宁可去单挑三千敌军,也不愿意来见全京城最难打交道的老头子。

马车在巷口停下,宅院朴素,门楣上连块牌匾都没有。

只有梁山斑驳的木门,安静的立在哪里。

若非门口那两个威武的石狮子,任谁也想不到,这里便是当朝太傅王之涣的府邸。

苏振国深吸一口气,捧着两个礼盒走下马车。

福伯紧随其后,上前叩响了门环。

“咚、咚、咚”

等了许久,木门这才‘吱呀’一声,从里面开了一条缝。

身着青衣,面容颜色的管家从门后探出了头,看到门外两人,眼中并无半分惊讶和谄媚。

“不知侯爷一早登门,有何贵干?”

“本后期啊来拜见王太傅,还请老先生通传一声。”苏振国尽量让自己显得客气些。

老管家目光扫过苏振国和他手中捧着的礼盒。

眉头轻皱了一下,随即摇头,“侯爷请回吧,我家老爷今日要校注古籍,不见外客。”

说罢,他竟作势要关门。

“等等!”苏振国连忙上前一步,用手抵住了门,“本侯却有要事,关于,关乎小女的学业!还请老先生务必通传一下!”

“学业前程?”老管家上下打量了苏振国一眼。

“警钟名师大儒甚多,侯爷何必非要来叨扰我家老爷。侯爷请回吧!”

这油盐不进的态度,让苏振国这个习惯了军中令行禁止的将军,心中无名怒火。

但是没办法,今天自己是来求人的,为了苏家上下百多口人的性命,不得不压下火气。

对着福伯使了个颜色。

福伯会意,上前一步,将一张银票,悄悄的塞向老管家,陪着笑,“老哥哥,一点茶水钱,还望行个方便,我家侯爷是真心求见,绝无恶意。”

谁知那老管家见状,后退一步,脸色难看,“侯爷这是何意?是觉得我往家的门,可以用银子敲开吗?”

声音陡然拔高。

这一下,苏振国的老脸也有些挂不住了。

他瞪了一眼福伯,示意他退下。

随即便对着老管家一个抱拳,“是本侯唐突了,还望老先生见谅。但我今日,是无论如何都要见到太傅的!得罪了!”

说罢。不管不顾。仗着自己身形高大,直接用肩膀顶开半掩的木门,硬闯了进去。

“哎,侯爷!侯爷您可不能硬闯啊!”

老管家急的直跳脚,他哪里能拦得住苏振国啊。

苏振国闯入府中,才发现,太傅府比他想象的还哟啊简朴。

院子里只有青松翠竹,打扫的一尘不染。

穿过前院,便是一间雅致的书房。

书房的门敞开着。

须发皆白,身形消瘦的老者,正端坐在书桌前。

手捧一卷竹简,看得入神。

苏振国站在门口,看着眼前则一幕。万丈豪情与怒火,不知不觉消散了大半。

整理了一下衣冠,将手中的礼盒交给追上来的福伯。

对着书房内的身影,恭敬的行了一个军礼。

“末将苏振国,冒昧来访,请太傅赎罪!”

书案后的王之涣,缓缓抬头。动作虽慢,可那双眼睛,似能洞穿人心。

“镇北侯?”苍老的声音响起,“老夫这院子,还是第一次有将军用‘闯’的方式进来。不知侯爷今日,是来我这里操演兵法的吗?”

这句话,让苏振国的老脸一红,心想,这不是没办法吗?你家管家又不让我进来。

低下头,语气诚恳,“末将鲁莽,还请太傅海涵。只是末将今日前来。却有一事相求,事关重大,不得不出此下策。”

王之涣的目光,落在福伯手中捧的礼盒上。

眉头微皱,“若是为了求事,那侯爷便回了。老夫两袖清风,受不起侯爷的礼。”

“不!”苏振国急忙道,“太傅误会了!这些…这些知识末将来带..拜师的束脩!末将来是为小女。求一位恩师!”

“哦?”王之涣放下手中竹简,“那老夫倒是要听听,怎样的孩子,才能让手握三十万大军的镇北侯亲自登门。”

苏振国深吸一口气,可千万不能露怯。

他像是个普通父亲那般,脸上带着骄傲,又夹杂着苦恼。

“太傅,您有所不知,我苏振国一介武夫,胸无点墨,却生了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儿。”

王之涣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她今年5岁,已经熟读经史。府中为她请了数位先生,可不出几日,无一例外。尽皆被她问的哑口无言,掩面而去。”

“哦?”王之涣的眼中,露出了兴趣,“是何问题?能让京中学究,都无言以对?”

“哎,”苏振国叹了口气,“她问先生,《论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为何朝堂之上,为国为民者常受排挤,蝇营狗苟之辈却能步步高升?此乃君子之过,还是圣人之言有误?”

“她问先生,《女诫》教导女子温良恭顺,那为何史书之上,又有卫子夫、平阳公主这般不让须眉的奇女子?究竟是书错了,还是人错了?”

“她甚至还会问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

苏振国看着王之涣,眼神真诚。

“她问,为何天子可富有四海,百姓却要为斗米折腰?这天下的道理,究竟是谁定的?”

其实苏振国不敢告诉王之涣,女儿曾言,要写《男诫》让天下男子也遵守三从四德。只能挑好的说。

“……”

书房里,王之涣那波澜不惊的老脸,终于震惊的看向了苏振国。

这哪里是一个五岁女娃能问出的问题?这简直就是直指本朝弊病,拷问圣人经典的哲学思辨。

苏振国见状,心心中一喜,这事大差不差,成了。

上前一步,“太傅!小女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光芒虽盛,却也太过锋利。她虽有经纬之才,却无人引导。我苏家满门武将,无人能为她解惑,也无人能引导她走上正途。”

若是苏明哲此刻在一旁,定然要问自己父亲,那么我是谁?我在哪儿?

苏振国眼中泛起了红丝,“太傅,末将怕啊。末将怕如此奇才,若无名师引路,将来会误入歧途,会因才华而招来杀身之祸!我苏家,不需要一个惊世骇俗的才女,只想要她,平安喜乐!”

说罢,对着王之涣,深深鞠了一躬。

这是一个父亲,为了女儿的前途,最卑微也是最诚挚的请求。

“太傅,您是帝师,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这世上,若还有一人能雕琢好这块璞玉,那个人,一定就是您了。”

“苏振国今日,只是一个父亲,恳请您,收下这个学生,给她一条生路。”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