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影视工作室”成立不足三月,门口的投稿箱就已塞得满满当当。这天清晨,林晓棠刚推开工作室的门,就看到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年轻姑娘站在投稿箱前,手里攥着一叠厚厚的稿纸,眼神里满是忐忑与期待。
“您好,请问这里是微光影视吗?我想投稿。”姑娘看到林晓棠,赶紧上前一步,递过稿纸,“我叫林溪,是广州影视学院的学生,这是我写的剧本,讲的是广州老街区里,非遗广绣传承人坚守技艺的故事。”
林晓棠接过稿纸,看到封面工整地写着《绣针里的星光》,扉页上还贴着几张老街区广绣作坊的照片。她笑着把林溪请进工作室,泡了一杯广式凉茶递给她:“别紧张,慢慢说,你为什么想写这个题材?”
林溪捧着茶杯,眼神亮了起来:“我外婆就是广绣传承人,小时候我总在她的作坊里玩,看着她用一根针、一根线,把普通的绸缎绣成精美的图案。可现在愿意学广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外婆的作坊也快撑不下去了。我想通过剧本,让更多人知道广绣的魅力,也让大家看到这些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林晓棠看着林溪眼里的真诚,想起了当初自己带着《城中村的星光》大纲四处寻求机会的样子。她认真翻看剧本,虽然剧情还有些稚嫩,但字里行间满是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对传承人的敬佩,还有对广州老街区烟火气的细腻描绘。
这时,江哲和苏晓冉也陆续到岗,林晓棠把剧本递给他们,笑着说:“你们看看,这是林溪同学写的《绣针里的星光》,题材很有现实意义,和咱们的创作理念很契合。”
江哲翻看剧本时,注意到里面详细记录了广绣的针法、配色,还有传承人日常创作的细节,忍不住称赞:“这些细节很真实,能看出来你花了很多心思调研。”苏晓冉也补充道:“剧情里‘传承人想收徒却无人问津’‘为了维持作坊不得不接商业订单’的情节,很贴近现实,容易引发观众共鸣。”
林溪听到夸奖,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却又很快皱起眉:“可是我之前把剧本投给过几家影视公司,他们都说这个题材太小众,没有流量,不适合拍摄。我实在没办法,才找到这里来的。”
林晓棠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坚定地说:“题材小众不代表没有价值,我们之前拍的《城中村的星光》《片场微光》,一开始也被说‘没流量’,但最终还是靠真实的内容打动了观众。你的剧本很有潜力,我们愿意帮你打磨完善,把它拍成短片。”
林溪眼睛瞪得圆圆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太感谢你们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溪成了微光影视的实习编剧,跟着林晓棠、苏晓冉一起打磨剧本。林晓棠带着她去广州老街区的广绣作坊实地调研,采访了十几位广绣传承人,收集了大量真实素材;苏晓冉帮她梳理剧情逻辑,把原本零散的传承故事,串联成“外婆坚守广绣、外孙女助力推广、年轻学徒加入传承”的主线;江哲则从拍摄角度出发,建议在剧本里加入“广绣针法特写”“老作坊光影变化”等细节,让画面更有质感。
剧本打磨期间,工作室还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星芒影视的张蔓,带着几位年轻编剧来到微光影视交流学习。张蔓看着工作室里贴满的调研照片、剧本修改笔记,还有林溪认真记录的样子,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流量’才是行业的生存之道,直到看到你们的作品才明白,真正能长久的,还是有温度、有真实感的内容。这次带年轻编剧来,就是想让他们跟着你们学学,怎么沉下心来做创作。”
林晓棠笑着点头,带着张蔓一行参观工作室,还特意安排了一场分享会,让江哲、苏晓冉还有林溪,分别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林溪在分享会上,讲述了自己和外婆的广绣故事,还有调研时遇到的传承人困境,引得在场的年轻编剧纷纷动容,有人主动提出,想帮忙一起完善《绣针里的星光》的剧本。
《绣针里的星光》开机拍摄那天,广州老街区的广绣作坊里格外热闹。林溪的外婆穿着传统的广绣服饰,亲自担任影片的非遗指导,教演员们广绣针法;之前采访过的几位传承人,也主动赶来帮忙,有的展示广绣作品,有的讲述传承故事;张蔓还特意协调星芒影视的道具组,为剧组提供了一批传统的广绣工具,助力拍摄顺利进行。
拍摄过程中,有一场“外婆教年轻学徒绣广绣”的戏份,需要展现“打籽绣”“盘金绣”等复杂针法。林溪的外婆耐心地教演员穿针引线,一遍又一遍地示范针法,手指被针扎破了,就贴上创可贴继续教。这一幕被江哲精准地捕捉到镜头里,没有一句台词,却满是传承的力量。
林晓棠站在监视器前,看着画面里外婆专注的神情、年轻学徒认真的模样,还有林溪在一旁悄悄抹眼泪的身影,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自己当初在剧组当场记的日子,想起陈导、江哲对自己的帮助,突然明白,“微光成炬”不仅是汇聚志同道合的伙伴,更是把这份“坚守真实”的初心,一代代传递下去。
傍晚收工时,夕阳透过老作坊的木窗,洒在绣架上的广绣作品上,丝线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林溪抱着外婆的胳膊,笑着说:“外婆,等短片播出了,肯定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学广绣的。”外婆摸着她的头,眼里满是欣慰:“只要有人愿意传承,广绣就不会消失。”
林晓棠看着这一幕,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江哲、苏晓冉,还有张蔓带来的年轻编剧们,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信念。微光影视的故事,从来不是她一个人的故事,也不是《城中村的星光》《片场微光》两部作品的故事,而是无数个像林溪、像外婆这样,为了热爱与坚守默默努力的人的故事。
未来,或许还会有人说“现实题材没流量”“小众题材没市场”,但林晓棠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把镜头对准平凡人,还有人愿意为了真实与热爱坚守,那些散落在人间的微光,就会不断续燃,汇聚成更耀眼的火炬,照亮更多人的追梦之路,也照亮影视行业更温暖、更纯粹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