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2章

《城中村的星光》最后一组镜头,定格在冬至清晨的肠粉摊。陈叔夫妻俩支起临时的小煤炉,锅里的汤圆咕嘟冒泡,小李捧着刚拿到的快递网点营业执照,阿杰举着手机展示自己修补的道具登上行业杂志内页,群演小敏则分享着刚接到的第一个有台词的角色邀约。江哲的镜头缓缓扫过每个人脸上的笑容,蒸汽与晨光交织,将这些平凡的喜悦衬得格外动人。

拍摄结束后,林晓棠和江哲一头扎进后期制作。江哲负责剪辑与调色,他特意保留了大量现场同期声——肠粉机的嗡鸣、雨水滴落的声响、居民间的方言问候,让画面更具沉浸感;林晓棠则对着电脑逐帧核对字幕,给每个片段配上温暖的背景音乐,还熬夜写了一段旁白:“在这座城市的褶皱里,总有一些微光在默默闪烁,它们来自坚守的人、追梦的人,来自每个不放弃生活的普通人。”

半个月后,成片终于剪好。全长十五分钟的短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华丽的特效,却用最平实的镜头,串联起城中村的烟火与希望。林晓棠先发给陈叔、小李他们看,手机屏幕里,陈叔看着自己给儿子打视频电话的片段,悄悄抹了把眼泪;小李反复回放着自己冒雨送药的镜头,嘴角止不住上扬。

“晓棠姐,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拍得真好。”小李发来消息,后面跟着一串哭脸和笑脸的表情。

林晓棠鼓起勇气,把短片发给了陈导。她没抱太大期望,却没想到,陈导当天就回复了消息,还附带了一段长长的评语:“短片很有温度,真实是最好的滤镜。你守住了初心,也让观众看到了小人物的光芒。我把片子转发给了几个做影视节展的朋友,他们都很感兴趣,觉得这个题材很有现实意义。”

更意外的是,江哲把短片精简成三分钟的片段,发布在了自己许久未更新的社交平台账号上。他没加任何热门标签,只是简单配文:“记录城中村的追梦人。”

起初,视频的播放量寥寥无几,林晓棠心里有些失落,觉得或许真如张蔓所说,这类小众题材很难被看见。可到了第三天清晨,她的手机突然开始不断弹出消息提醒——江哲的那条视频,被一位知名影视博主转发了。

“好久没看到这么动人的现实题材短片了,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狗血剧情,却让我想起了刚来大城市打拼的日子。”博主的配文引发了大量共鸣,评论区瞬间热闹起来:

“那个肠粉摊的场景太真实了,我上学时也总在城中村的早餐摊买早点,老板夫妻俩就像陈叔他们一样热情。”

“小李送快递的片段看哭了,我以前也为了赶订单冒雨送货,那种坚持不被理解的感觉,太有代入感了。”

“原来道具师背后这么不容易,阿杰的故事让我明白,每个平凡的工作都值得被尊重。”

短短一天时间,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城中村的微光有多动人# 话题悄然登上热搜。很多网友留言询问完整版在哪里看,还有媒体联系江哲,想做专题报道。星芒影视的员工群里,也有人转发了这条视频,大家纷纷猜测“这是哪个团队拍的”,直到有人认出了陈叔的肠粉摊,才知道是林晓棠和江哲的作品。

张蔓看到视频时,正在参加一个影视投资交流会。她看着屏幕里不断上涨的播放量和清一色的好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之前被她嗤之以鼻的“没商业价值”的题材,如今却收获了如此高的关注度,这让她既尴尬又有些不甘。

下午,林晓棠被叫到了总经理办公室。她心里忐忑,以为是张蔓告状,要追究她“私下拍摄”的责任,没想到,总经理却笑着递给她一杯茶:“林晓棠,你和江哲拍的《城中村的星光》,我们都看了,非常好。公司决定,把这部短片作为今年的重点扶持作品,帮你们对接正规发行渠道,还会支持你们拍续集。”

林晓棠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总经理继续说:“现在行业里不缺流量作品,但缺有温度、有情怀的好内容。你的短片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也为公司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好好干,后续有什么需要,公司都会支持你。”

走出办公室时,林晓棠正好碰到张蔓。张蔓看着她,眼神复杂,最终还是没说什么,转身匆匆离开。林晓棠却没有丝毫得意,她明白,这份认可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守的“真实”——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

傍晚,林晓棠和江哲、陈叔、小李他们约在肠粉摊。陈叔特意做了一大桌菜,大家围着小桌子坐下,手机里循环播放着《城中村的星光》。夜色渐浓,城中村的灯光次第亮起,与短片里的画面交相辉映。

“真没想到,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能被这么多人看到。”陈婶感慨道。

江哲举起水杯:“是晓棠的坚持,也是大家的故事足够动人。其实每个平凡人都有自己的光芒,只是需要有人愿意把镜头对准他们。”

林晓棠看着身边的人,心里满是温暖与坚定。她知道,《城中村的星光》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她还要带着镜头,去记录更多平凡人的故事,让那些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微光,汇聚成更耀眼的光芒。

手机屏幕上,最新的一条评论跳了出来:“谢谢你们的镜头,让我知道,我的坚持也不是孤军奋战。”林晓棠笑着回复了一个星星的表情,心里默默想着: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微光的力量,她的创作之路,就永远不会停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