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大嫂子李纨,你来评评理。”

李纨笑着担任裁判:“罚环哥儿是必然的。”

她接着询问,“但是,你们三个没交卷子的打算怎么办?”

贾宝玉、迎春和探春被诗吸引了,忘了作诗的时间。

李纨提议:“既然你们都认赌服输,那我罚你们三人置办酒席。

我们在这里品酒赏梅如何?”

贾宝玉欣然接受。

接着,李纨转向贾环:“环老三,你的惩罚是写两首诗,得到我们的认可。

否则就不算完成惩罚。”

所有人同意这个决定。

贾环无奈地接受挑战。

史湘云已经为贾环铺好纸张,探春把毛笔塞到他手里。

贾环舔墨挥毫,写出:梅雪争春未肯降,惹得人来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众女赞不绝口。

史湘云兴奋地表示:“真是把雪和梅写活了,像两个 ** 在争奇斗艳。”

薛宝钗则觉得诗的开头完美契合眼前的景色。

探春则认为这首诗将流传千古,她们也能因此诗而留名。

宝玉之前对贾环有些微词,但看到这首诗后,他赞叹不已,无法否认其优秀。

他们都开始想象千百年后,后人吟起这首诗时,会如何谈论今天的这段佳话。

他们无比期待,几乎能感觉到自己置身于后世,聆听后人的评论。

众女子笑声不断,气氛热烈。

李纨提醒贾环,他的惩罚仅完成一半,还需再创作一首。

贾环表示需要些时间思考。

众人期待他的佳作,贾宝玉便出去安排酒席。

史湘云活泼好动,说笑不断,薛宝钗则偶尔加入几句。

贾环的言谈犀利幽默,深受众人喜爱。

林怼怼虽爱怼人,今晚却静静旁观,感受这难得的家的温暖。

窗外雪花飘落,梅花在风雪中悄然绽放,此情此景激发贾环灵感,他提笔作诗。

众女围观,贾环写下一首描绘梅雪相映的美景诗,再次得到大家的赞赏。

史湘云和薛宝钗都称赞他的才思。

贾环提议举杯共饮,众人响应,共享此刻的欢乐氛围。

贾宝玉独自饮酒,心中埋怨贾环忘记提及自己,引发众人哄笑。

皇宫内,崇康帝读到贾环诗词,对其产生兴趣。

贾府小儿辈所作诗词传到皇帝耳中,贾环的四首诗在帝都内迅速流传开来,被传为贾三首。

贾政毫不知情,照常去工部上班。

贾政在红楼梦中的形象一向清高古板,才气过人但不知变通。

他在工部时,鲜少与同事交往,更多的时候是独自处理事务或回书房与清客饮酒聊天。

某日,他刚踏入工部,便受到同僚的热烈祝贺和恭维。

原来,他的庶子贾环以其非凡的诗才写下了传世之作,名扬整个帝都。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称赞和询问,贾政一时感到懵然。

他对同僚的恭维感到意外,并对儿子贾环的才华感到难以置信。

他的同僚们向他强调贾环的真实才能和他鲜为人知的诗才。

然而,贾政在对此事的回应中显示出对儿子一贯的认知和评价,认为儿子顽劣、不学无术,无法创作出传世之作。

然而,同僚们并未因此放弃提及贾环的才华,他们提及鹧鸪天和桂花这首词作为证据,暗示贾环的才华并非空穴来风。

面对这样的质疑和证据,贾政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的了解是否全面。

贾政对四书五经是否读完的疑惑和茫然。

他对贾环的了解甚少,贾环的教育与成长似乎未曾引起他的太多关注。

但在收到贾环的三首诗词后,他深受震撼并对之赞不绝口。

这让他周围的朋友们开始转变态度,对他充满祝贺和吹捧。

贾政因此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喜悦。

他唤来贾环,询问诗词的创作情况,并邀请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贾环到来时,书房门口的清客称赞他越来越出众了。

贾环微笑道:“哥哥宝玉才华横溢,被誉为神仙般的人物,未曾想到弟弟我也有一日能让人刮目相看。

今日政老爷心情不错,我欲前往书房拜见。”

程日兴听闻后,对贾环说道:“环哥儿,此时去见政老爷正好,他或许会考察你的学业。

快去书房吧。”

贾环于是走进书房,向贾政行礼:“孩儿见过父亲。”

贾政看着贾环,严肃地问道:“你是否知道你的过错?”

贾环心中疑惑,回应道:“孩儿不知何错,请父亲明示。”

贾政责备道:“你这不务正业,整日沉迷于诗词,忽略了学业。”

贾环解释:“父亲,孩儿每日都认真学习,昨日只是随宝二哥参与诗社活动,才写了些诗词。

平日并无懈怠。”

贾政听后,脸上露出尴尬之色,意识到自己的误解。

他原本打算考察贾环的学业,问道:“你四书已经读完了吗?若真如此,我便考考你。”

贾环自信地回答:“回父亲,四书已读完,现正背诵尚书。

请父亲出题考校。”

贾政出题道:“陈臻问曰……”

接着念出一段孟子中的内容。

贾环流畅地背诵出来,毫无差错。

贾政露出满意之色。

接着又问了几个孟子及中庸的章节,贾环都回答得十分熟练。

贾环迅速回答:“论强,南方以宽容柔和的教育为本,不报复非正义行为,这是南方的强。

而北方则是以坚韧不屈的精神为标志,即使面对死亡也不退缩,这是北方的强。

君子融合二者,既坚强又矫健,不受外界影响,保持 ** 。

国家的政策有道,君子不偏不倚;国家无道,君子坚守原则。”

贾政听后愈发满意,接着对贾环提出了大学和论语的考查,贾环都能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

贾政对此很是欣慰,提醒贾环要继续努力学习,并将注意力放在五经和破题作文上,为将来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贾环表示理解并接受父亲的建议。

但贾政惊讶地发现,贾环表示要放弃诗词创作,专注于读书。

这让他有些不解,他强调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并且在科举考试中也需要写试帖诗。

他鼓励贾环继续写诗词,并把好的作品给他看。

贾政还支持贾环的读书热情,给他提供了优质的笔墨纸砚,并承诺为他提供书籍资源。

贾环对此表示感谢。

贾政的喜悦来自于贾环在诗词方面的才华已经传开,他在清客面前展示了贾环的诗词,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他决定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贾母,并强调要保障贾环的学习资源,避免他因其他事情分心。

怀着这个目的,贾政前往荣庆堂找贾母。

很快,他到达荣庆堂,小角儿远远为他卷起门帘,大声通报他的到来。

贾政步入荣庆堂,满面笑容中藏着深沉的关切。

他看见贾宝玉像躲避危险的小动物一样藏在祖母怀里,浑身颤抖。

贾母轻轻地安抚着,神情充满了宠溺和无奈。

贾政心中的不满如同涟漪般泛起,冷言训斥了宝玉。

贾宝玉被吓到,自己坐到了一旁。

贾母转向贾政,好奇地询问他的来意。

贾政欣喜地带来消息:环哥儿的学习进步惊人,诗词才华出众,已经在整个帝都传为佳话,甚至得到了“贾三首”

的雅号。

他 ** 了环哥儿的学业,发现环哥儿不仅四书倒背如流,还在攻读五经。

按照这样的进度,不出两年,他就有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听到这个消息,贾母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她惊讶的是环哥儿的才华,而非宝玉的。

她询问确认诗词是环哥儿所写,而非宝玉。

宝玉亲自证实了这个消息,并称赞环哥儿的诗词在大夏国都是上乘之作。

贾母听后心情复杂,既为家族中有如此出色的子弟感到欣慰,又因不是宝玉而略感失落。

她感慨环儿的变化之大,能让她贾家名声大噪。

贾政认同母亲的观点,并提出要全力支持环儿的学业,不得让他被琐事所扰。

这时,坐在贾母身边的贾宝玉感到不安和压抑。

王夫人的脸色更是阴晴不定,她既忌妒环哥儿受到的重视,又担心他承受不起这份恩宠。

尽管王夫人表面上答应会照顾好环哥儿,但她的内心充满了怨毒。

自那天起,贾环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待遇大幅提升,连赵姨娘都因此得意起来。

然而贾环对此并不在意,他已经明白自家老娘虽然看似疯癫,但也有狡黠的一面。

贾府里的人们纷纷看准了他的价值前来巴结奉承。

林黛玉拜访他的频率比其他姐妹要高一些。

贾环在贾府里除了贾母外,最受到他尊敬的就是林黛玉。

与祖母的疼爱不同,林黛玉与他年纪相仿,两人之间的话题也更多。

近日的努力背书,贾环的进步十分明显。

他深知同僚们的习性,成事不易,但要是搞起内斗,她们可都是行家。

因为他在学业上表现过于突出,抢了宝玉的风头,这让他感到有些压力。

半个月后,贾环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背诵了四书五经的全部内容。

接下来的挑战是破题和制艺技巧的学习,但他面临着请师的问题。

尽管父亲贾政曾替宝玉请过先生,但因为宝玉的态度问题,那位先生已不在府中任教。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快速找到老师教导破题制艺之法,而这在府中的夫人王夫人一定会从中作梗。

正当贾环愁眉不展时,林黛玉前来探访。

听完他的困扰后,她主动提出教他破题之法。

尽管贾环惊喜万分,但林黛玉却提醒他道不可轻传。

贾环恭敬地拜她为师傅后,林黛玉开始详细讲解破题的重要性以及技巧。

她提到破题如同文章的眼睛,是制艺的关键所在,决定着整篇文章的走向和评分高低。

听完这些后,贾环深受启发。

后世网文创作中,书名简介与前贾环还在思索如何破题时,林黛玉提到了孔子关于鲁国大夫的故事,以此为例讲解破题思路。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