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团部的命令就由通讯员气喘吁吁地送到了三营阵地:据侦察兵报告,一小股鬼子约一个小队兵力,正沿着青龙沟向张家集方向搜索前进。命令三营立即派出有力部队,前出至青龙沟设伏,务必歼灭或击退该敌,不得让其靠近主阵地。

命令简短,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这是三营,也是这群川军新兵,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陆地伏击战。

李啸川立刻召集各连连长和副营长李大力在临时营部(一个半塌的地窖)开会。

“青龙沟,地图。”李啸川铺开那张皱巴巴的地图。李大力指着一条蜿蜒的线:“这里,离我们大概五里地。两边是土坡,中间一条小路,沟不深,但足够隐蔽。”

“一个小队,五十人左右,装备应该比我们好。”张宝贵说道,语气有些紧张。

“怕个球!正好拿他们开刀,给死去的兄弟报仇!”王铁生瓮声瓮气地说。

武三星比较冷静:“沟里设伏,关键是突然性。我们弹药少,必须放近了打,第一波火力要猛,最好能用手榴弹解决战斗。”

李啸川听着众人的意见,手指在地图上青龙沟的位置点了点:“一连、二连,随我前出设伏。一连在左,二连在右,占据沟两侧制高点。三连和营部留守主阵地,作为预备队,并注意警戒其他方向。”

他看向李大力:“副营长,你带三连留守,看好家。”

李大力点头:“营长放心。”

“告诉弟兄们,”李啸川目光扫过几位连长,“这是我们出川后第一仗,只许胜,不许败!把你们在训练场上学的东西都拿出来!子弹金贵,给我瞄准了打!手榴弹听我命令一起扔!”

“是!”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一连和二连的士兵们立刻检查武器弹药。子弹袋瘪瘪的,每人只有寥寥几发。手榴弹更是稀缺,一个班也分不到几颗。很多人默默地将大刀或者刺刀擦亮,做好了近身搏杀的准备。

赵根生仔细地将五发子弹压进弹仓,又摸了摸插在腰后的两颗手榴弹(这已经是他这个班能分到的全部了)。他脸色平静,但心跳得有些快。张黑娃兴奋地摩拳擦掌,把刺刀卡榫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嘴里念叨着:“狗日的,总算来了!”孙富贵慢悠悠地检查着他的那挺民二十四式重机枪,虽然子弹也不多,但他擦拭得很仔细。王秀才被留在营部,他看着即将出发的士兵,心里既有些庆幸,又有些莫名的失落和担忧。

队伍很快集合完毕。李啸川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出发!”

近三百人的队伍,沉默地离开了刚刚构筑好的主阵地,沿着田间小路,向青龙沟方向快速运动。为了保持隐蔽,他们没有走大路。脚下的草鞋踩在带着霜花的枯草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五里路并不远,但在紧张的情绪下,感觉格外漫长。接近青龙沟时,李啸川命令队伍放慢速度,派出尖兵前出侦察。

张黑娃自告奋勇,带着两个身手灵活的士兵,像狸猫一样悄无声息地摸上了沟沿。过了一会儿,他溜回来报告:“营长,沟里没动静,小路空着。两边坡上有些枯草和矮树,能藏人。”

李啸川点点头,下令:“按预定计划,一连左,二连右,迅速进入伏击位置!注意隐蔽,没有命令,不准开枪!”

士兵们猫着腰,利用地形地物的掩护,迅速向沟两侧的土坡运动。枯黄的草丛和稀疏的灌木成了他们最好的伪装。大家按照训练时的要求,寻找合适的射击位置,趴下,将身体尽量放低,枪口指向沟底的小路。

赵根生选择了一个靠近小路拐弯处的土坎后面,这里视野不错,前面还有一丛茂密的枯草。他趴下来,将枪轻轻架在土坎上,调整着呼吸。张黑娃就在他不远处,埋伏在一棵歪脖子树后面。孙富贵和他的副射手则在一个稍靠后的位置,架好了机枪,枪口瞄准了小路中段。

李啸川趴在阵地中央稍靠后的位置,这里视野开阔,能观察到整个沟底和小路的两端。他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鬼子可能来的方向。沟里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枯草的呜呜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趴在冰冷地面上的士兵们,开始感到身体有些僵硬。初冬的寒意透过单薄的军装渗入骨髓。没有人动,也没有人说话,只有压抑的呼吸声。

赵根生感觉自己的手心有些出汗,他在衣服上擦了擦,重新握紧枪托。他想起母亲给的“死”字旗,想起江上死去的同伴,想起秦邦国那轻蔑的眼神,心跳渐渐平稳下来,眼神变得专注而冰冷。

张黑娃有些不耐烦,轻轻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脚趾。

孙富贵半眯着眼睛,像是睡着了,但耳朵却竖着,捕捉着任何细微的声响。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趴在最前面的尖兵发出了鸟叫声示警——鬼子来了!

所有人心头一紧,立刻屏住了呼吸。

渐渐地,从小路尽头传来了皮鞋踩在碎石上的声音,还有叽里呱啦的说话声。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

透过枯草的缝隙,赵根生看到了。大约四五十个鬼子兵,排着不算太整齐的行军队列,沿着沟底的小路走了过来。他们戴着屁帘帽,穿着黄呢子军装,背着背包,三八式步枪上着明晃晃的刺刀。队伍前面是一个拿着军曹刀的士官,中间还有一个拿着望远镜和地图的军官,看样子是个少尉小队长。这些鬼子显得比较放松,似乎认为这片区域已经被“清理”过,并没有派出尖兵在前方很远距离侦察,只是例行公事地搜索。

他们越来越近,已经能看清那些鬼子兵年轻而带着骄横的脸。一百米……八十米……五十米……

所有埋伏的川军士兵都绷紧了神经,手指悄悄搭上了扳机或者握紧了手榴弹。李啸川死死盯着进入伏击圈的鬼子,计算着距离。

三十米!这个距离,即使是这些新兵,也有很大把握命中!

李啸川猛地举起手,然后用力向下一挥!

“打!”

他手中的驳壳枪率先打响!

几乎是同时,沟两侧的坡地上,爆发出密集的枪声和怒吼声!

“砰砰砰!”“哒哒哒!”

老套筒、汉阳造、还有那挺民二十四式重机枪,将灼热的子弹泼洒向沟底的鬼子队伍!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完全出乎鬼子的意料!他们根本没想到在这看似平静的沟里会埋伏着中国军队!

刹那间,沟底人仰马翻!走在前面的几个鬼子兵瞬间被打成了筛子,惨叫着倒地。那个拿着军曹刀的士官刚举起刀,就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一颗子弹打中了胸口,踉跄着倒下。

“手榴弹!”李啸川大吼。

早就准备好的士兵们,奋力将手中的手榴弹扔了下去!虽然川造手榴弹威力不大,但几十颗一起在狭窄的沟底爆炸,场面也相当惊人!

“轰!轰!轰!”

爆炸声接连响起,破片和硝烟笼罩了鬼子队伍。更多的鬼子在爆炸中倒下,队形彻底大乱。

赵根生在李啸川开枪的瞬间也扣动了扳机。他瞄准的是那个拿着望远镜的鬼子军官。枪响的同时,他看到那军官身体一震,望远镜掉在地上,人向后倒去。他没有时间去确认是否击毙,立刻拉动枪栓,退出弹壳,瞄准下一个慌乱的鬼子兵,再次扣动扳机。

张黑娃打光枪里的子弹,看到鬼子被炸得晕头转向,兴奋地大叫一声,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就跃出了隐蔽处,向沟底冲去!“弟兄们,冲啊!砍他狗日的!”

受到他的鼓舞,附近不少一连的士兵也呐喊着,端着刺刀或者挥舞着大刀,冲下了山坡。

孙富贵的重机枪发挥了巨大作用,短点射精准地压制着试图组织抵抗的鬼子兵,将几个试图架设掷弹筒的鬼子打得抬不起头。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遭受突然袭击,指挥官可能第一时间被击毙,加上地形不利,这支鬼子小队完全陷入了混乱。有的趴在地上盲目还击,有的试图向后逃跑,还有的嚎叫着挺起刺刀,准备进行白刃战。

冲下沟底的川军士兵很快与残余的鬼子绞杀在一起。白刃战爆发!

张黑娃如同猛虎下山,第一个冲到一个鬼子面前。那鬼子刚举起枪,张黑娃一个突刺,刺刀狠狠扎进了对方的腹部。那鬼子惨叫一声,手中的步枪掉落。张黑娃拔出刺刀,看也不看,又扑向另一个鬼子。

赵根生没有立刻冲下去,他趴在原地,冷静地瞄准沟底那些试图开枪或者逃跑的鬼子,一枪一个,有效地支援着下面的战友。

一个鬼子兵嚎叫着挺刺刀冲向一个刚刚冲下坡、动作还有些生疏的川军新兵。那新兵吓得脸色发白,眼看就要被刺中。赵根生果断扣动扳机,“砰!”子弹击中那鬼子的肩膀,鬼子动作一滞,那新兵反应过来,鼓起勇气一刺刀捅了过去。

白刃战残酷而血腥。川军士兵们凭着人数优势和一股血勇,围着残余的鬼子拼杀。大刀翻飞,刺刀碰撞,怒吼声和惨叫声不绝于耳。

战斗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沟底躺满了鬼子的尸体,大概有三十多具。还有十几个鬼子见势不妙,丢下伤员,狼狈地向来路逃窜。

“追不追?”张宝贵跑过来请示,他脸上溅满了血点,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鬼子的。

李啸川看着逃远的鬼子,摇了摇头:“穷寇莫追,小心有埋伏。迅速打扫战场,收集武器弹药,撤回主阵地!”

命令下达,士兵们开始兴奋又紧张地打扫战场。这是他们第一次成建制地歼灭鬼子(虽然跑了一部分),并且缴获了武器。

赵根生走下沟底,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他看着满地的鬼子尸体和受伤呻吟的同伴,刚才战斗时的亢奋渐渐消退,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他走到那个被自己可能击毙的鬼子军官身边,那军官仰面躺着,胸口一个血洞,眼睛圆睁,看着灰蒙蒙的天空,年纪看起来并不大。赵根生沉默地看了几秒,弯腰捡起了掉在地上的望远镜和那军官的南部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以及子弹盒。

张黑娃正兴高采烈地从鬼子尸体上扒拉着子弹盒和手榴弹,嘴里嚷嚷着:“发财了发财了!狗日的东西还真不少!”

孙富贵则指挥着人,小心翼翼地将那挺缴获的鬼子歪把子轻机枪和几箱弹药搬起来。

王铁生统计着伤亡情况。三营这边,阵亡九人,重伤五人,轻伤十几人。大部分伤亡发生在白刃战阶段。

带着缴获的武器弹药和阵亡弟兄的遗体,队伍迅速撤离了青龙沟,返回张家集主阵地。

这次小规模的伏击战,虽然没能全歼敌人,但以较小的代价击溃了鬼子一个小队,缴获了不少急需的武器弹药,尤其是那挺歪把子机枪和几十支三八式步枪,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当队伍带着战利品和牺牲的弟兄回到主阵地时,留守的士兵们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欢呼。他们看着那些崭新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眼神里充满了兴奋和渴望。

王秀才看着那些带血的武器和牺牲士兵的遗体,又看着赵根生、张黑娃等人脸上混合着疲惫、兴奋和后怕的表情,心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之前读的那些书,在真实的鲜血和死亡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李啸川看着士兵们的反应,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这一仗,不仅打击了敌人,更重要的是,让这群新兵见了血,树立了信心。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但他相信,经过青龙沟这一仗,他手下的这群兵,已经开始蜕变了。

他将望远镜和缴获的王八盒子递给李大力:“登记造册,望远镜营部用,手枪……先留着。”

他走到那挺歪把子机枪前,拍了拍冰冷的枪身,对孙富贵说:“老孙,这玩意儿,归你们机枪班了,尽快熟悉。”

孙富贵咧开嘴笑了:“营长放心,这玩意儿,比咱那老家伙轻巧!”

夜幕降临,阵地上飘起了米饭的香味——炊事班用今天缴获的鬼子罐头和米,加上自己的一点存货,终于做了一顿像样的饭。虽然分量依旧不多,但比起前几天的野菜稀粥,已经是天壤之别。

士兵们围着篝火,吃着热乎乎的饭菜,兴奋地谈论着白天的战斗。赵根生默默地吃着,听着张黑娃唾沫横飞地讲述自己如何捅死了两个鬼子。他摸了摸怀里那面“死”字旗,又看了看远处黑暗中新增的几座坟头,默默地嚼着嘴里的食物。

这一夜,阵地上多了几分胜利后的轻松,但那份对战争的敬畏和失去同伴的悲伤,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