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2章

“编外技术顾问?”

这个陌生的词汇从凌曦口中念出,让堂屋里瞬间安静下来。李秀兰和几个哥哥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茫然。他们听不懂这个词,但“顾问”两个字,听着就感觉很不一般,还跟“技术”沾边,更是和城里的工厂有关。

“曦丫头,这……这是啥意思?” 李秀兰小心翼翼地问,生怕理解错了闹笑话。

凌曦斟酌着用词,用最通俗的方式解释:“就是说,厂里觉得我可能有点小想法,以后我要是再想到什么能帮上厂里忙的点子,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用了,会给我一些奖励。”

这么一说,大家立刻就明白了。

“哎呀!这不就是……就是当了厂里的‘师傅’了?虽然是不用去坐班的师傅?” 李秀兰的声音陡然拔高,激动得脸都红了。在她看来,能和城里的大工厂扯上关系,哪怕只是个名头,那也是了不得的大事!是光宗耀祖!

“我就说咱小妹是文曲星下凡!” 凌建设与有荣焉,比自己得了奖励还高兴。

“这可是大喜事!”凌建党用力一拍大腿。

连一向沉稳的凌保国,嘴角也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看着女儿的眼神充满了感慨。这才多久?落水醒来不到一个月,他这闺女就像是换了个人,不仅把家里的日子弄得红红火火,连县城工厂都递来了橄榄枝。这变化,大得让他这个当爹的都有些恍惚。

“不过,爹,娘,” 凌曦适时地泼了点冷水,也是提醒,“这只是个名头,没有正式工作的。而且,咱们自家人知道就好,不必对外面宣扬。”

“对对对!树大招风!” 李秀兰立刻领会,连连点头,“咱自家人关起门来高兴就行,外面那些红眼病,可不能让他们知道!” 她此刻充满了保护女儿的斗志。

凌保国也沉声道:“曦丫头说得对。这事咱心里有数就行。以后曦丫头再琢磨啥,你们几个当哥哥的,都把嘴巴管严实点,别到处嚷嚷,给妹妹惹麻烦。”

“知道了爹!” 几个哥哥异口同声,神情严肃。保护妹妹,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责任。

“顾问”的身份,像一股无形的凝聚力,让凌家上下更加团结,也让他们对凌曦未来的“折腾”有了更强的包容度和支持度。

接下来的日子,凌曦的生活节奏依旧。她并没有因为得了个“顾问”的名头就飘飘然,反而更加沉静。她大部分时间依旧留在家里,但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小院。

她开始更频繁地在村子周边“溜达”,美其名曰“散步恢复身体”。实则是在仔细观察地形、植被、水源,甚至土壤成分。她会在河边停留,不只是看鱼,还观察水流速度、河床结构,心中盘算着小水电的更多可能性;她会在山脚下徘徊,辨识更多的草药和可食用植物,评估不同陷阱在不同环境下的有效性。

偶尔,她也会去大队部的仓库附近转转,看看那些闲置或损坏的农具、机械,脑中自动浮现出各种优化甚至修复的方案。但她只是看,从不轻易开口。她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一个来自农机厂的正式“询问”。

她的沉稳,落在凌保国和李秀兰眼里,更是觉得女儿懂事、靠谱。落在某些依旧暗中观察的村民眼里,则更添了几分神秘——这凌家丫头,不声不响的,眼神却越来越亮,一看就是个心里有主意的。

这天傍晚,凌曦从河边回来,手里拿着几株新采的、有消炎止血功效的马齿苋。刚进院门,就看见三哥凌建邦正坐在院里的小凳上,就着最后的天光看书,是那种最常见《工农兵基础知识》。

“三哥。” 凌曦打了个招呼。

凌建邦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那副用胶布缠着腿的旧眼镜,笑道:“小妹回来了。” 他目光落在凌曦手中的马齿苋上,“又去认草药了?”

“嗯。” 凌曦点点头,走过去,状似随意地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三哥在看什么?”

“随便翻翻。” 凌建邦合上书,叹了口气,“多学点总没坏处。就是有些地方,看不太明白。”

凌曦心中微动。三哥是家里心思最活络,也最有上进心的一个。她之前教哥哥们杠杆、斜面原理时,就属他领悟最快,还能举一反三。

“哪里不明白?说不定我能瞎蒙一下。” 凌曦在他旁边的石墩上坐下。

凌建邦只当妹妹是好奇,便指着书上关于简单机械的一章,说了几个困惑的地方。凌曦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院子里现成的东西——扁担、水桶、甚至是一根树枝做支点,通过实际操作和浅显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原理一点点揉碎了讲给他听。

她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凌建邦听着听着,眼睛越来越亮,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豁然开朗。

“小妹!你……你咋懂这么多?” 他忍不住再次惊叹。妹妹的“懂”,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甚至能融会贯通。

凌曦笑了笑,依旧是那句:“可能就是……开了窍吧。三哥你要是想学,我以后可以把我知道的,都慢慢说给你听。”

她需要一个“传声筒”,一个能更好理解她想法,并能将她的一些超越时代的观念,用更符合这个时代语境表达出来的人。沉稳有头脑的三哥,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凌建邦看着妹妹在暮色中沉静而自信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用力点头:“好!小妹,你肯教,哥就一定好好学!”

夜幕降临,兄妹二人在院里一个教一个学,气氛融洽。李秀兰在灶间忙着,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凌曦不知道的是,在她安静地积蓄力量,一步步经营着眼前的生活时,县农机厂关于她那份“省柴灶”设想的小范围讨论,已经引起了县里科技站一位老站长的注意。一份关于“红星大队凌曦同志情况”的简单报告,正静静地躺在县革委会某位主管农业领导的办公桌上。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十四章 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