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爷,你先坐门口。我去做晚饭。”林溪在家里找出来一把老式的躺椅,端到大门口街沿上扶着林建国慢慢躺下来。
门口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路过。有村里的婶子们,也有年龄较大的伯伯爷爷。
很多人的面孔林溪记不清晰,只觉得那张脸很熟悉,却不知道如何称呼。
但那些邻居们总能精准的叫出她的名字。林溪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转身问爷爷怎么称呼这些邻居。
虽然有些人她叫不出来称呼,却也看着对方笑。只要有礼貌,总不会出错。
站了一会,和爷爷聊了会天,她看电饭锅里的红薯稀饭差不多熟了。便进厨房炒菜。
前段时间,爷爷行动不便,每顿饭都是邻居张伯给他送过来。这几天,他能杵着拐杖慢慢行动了,便告诉张伯自己在家随便煮点吃了就行。不用再麻烦他们家人。
张伯看拗不过林建国,就每天给他拔点地里的绿叶菜送过来,出门买肉时给他顺便带点。家里做了好吃的,偶尔也给他端一碗过来。
林溪就着冰箱里的食材炒了一个木耳肉片,一个素炒小青菜。将饭菜端上桌,林建国已经自己拄着拐杖走进来。
“爷,尝尝我的手艺,”林溪夹了一筷子肉片放林建国碗里。
“嗯,好吃。小溪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以前每年回家过年,她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虽然大学毕业工作后,自己偶尔会在出租屋里做做饭,但自己那点手艺,从来没有机会在爷爷面前展示过。
“爷,这段时间就让我给你做饭吃,我要练练自己的手艺。”
“工作要紧。爷爷不用你专门在家照顾。”林建国早年当过兵,骨子里的硬气一直都在。不服输的性格多多少少遗传了些给林溪。
“明天我去市里一趟,见见高中同学。中午不在家吃饭。晚上等我回家做饭哦,”林溪没有正面回答林建国的话。
明天她和高中好友李慧约了见面。中午正好一起吃饭聊聊。顺便再买些生活用品,把空调冰箱也定下来。
林溪21岁省城重点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工作快五年,前面两三年工资不高。除了交房租,平时的吃穿用度,没存下什么钱。
只在后面两年存了六万块钱。加上这次的赔偿金,手里十六万不到。
不过这对于她来说,也不算一笔小钱。她盘算了一下,即使自己短时间不工作,应该也还能支撑一两年。
既然决定回来躺平一下,就不要想太多。专心照顾爷爷吧。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按着上班时的生物钟,不到七点她就起床洗漱完毕。
煮了一锅稀饭,在泡菜坛子里夹了几块泡萝卜,拌上调料,脆生生的,不比城里的包子花卷味道差。
她穿上一件雪纺小衫牛仔短裤,抓起经常用的帆布包,没有打扰林建国,关好门走路去坐公交车。
林溪家离公交车站步行大概十五分钟。公交车站就在离村小200米远的地方。
早上八点,太阳已经爬上天空。
水泥路面因为天气干燥,天天有货车碾过,激起一团团灰尘。
不过早上这会,路上的车不多。只有一些骑着电瓶车,摩托车进城务工的人们。
周力安起床洗漱完,抓起床头衣架上挂着的一件黑色T恤,走出房间外才往身上套。
小学本来外面是有围墙围着。因为没有学生,偶尔还会有村上的人在这办红白喜事,有围墙围着车子进出不方便。所以村干部一合计,干脆把围墙敲了。
没有围墙的阻挡,站在门口就能看见外面马路上的来往行人。
周力安目光触及到学校外面水泥马路上走着的女孩。一锊阳光照下来,穿透晨光,正照在她脸上。
林溪抬起一只手挡在额头上,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
周力安很快移开了目光。心中却泛起了丝丝涟漪。
他转身进屋去推了推床上还在呼呼大睡的周尧。今天要去市里谈一个工厂地坪的项目。和对方约的早上十点。
周尧睁开迷蒙的双眼,在接触到周力安严肃的眼神时,他翻身起床。用冷水洗了个脸,再去水槽边刷了牙。套上T恤准备跟着周力安出发。
周力安的黑色国产越野车经过公交车站时,林溪还站在站台前定定的看着远处的稻田。
有几只鸭子摇摆着胖乎乎的身体走在田埂上。
看着鸭子们可爱的步伐,她不自觉上扬嘴角笑了笑。
坐在副驾驶上的周尧看到林溪只觉得异常眼熟。
等车子已经开出一百米,他才拍了拍脑袋反应过来。
“我就说那美女看着怎么那么眼熟。那不就是昨天下午拖着行李箱的那位吗。近距离看还挺好看。”
周力安单手握着方向盘,面无表情的直视前方。
车子滑过林溪身边时,他的目光被她嘴角的那抹笑吸引。像一颗小石子扔进湖面,荡起了点点涟漪,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林溪在公交站台等了半个小时才等来一班公交车。
乡村公交就这点不好。中间间隔时间太长。要进城一趟,花费的时间就无形中拉长了。
李慧是林溪高中时最好的朋友。当时她是班上的班长,性格强势,管得住人。连最调皮的男生都惧怕她三分。
她可是高中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不过她除了数学成绩好外,其他科目成绩平平。高中毕业后只考上了大专。她父母身体不好。下面还有个弟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没有去上那所她看不上的学校。反而选择出来上班。
她能力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老板青睐。在机缘巧合下,她认识了后来的合伙人。她合伙人本科毕业,在大城市干了几年培训,回老家小城市来创业。
两人一合计,在跃兴市开发区新开的小学旁租了一间门面,办起了课后辅导加奥数培训班。
李慧高中时数学好,思维活跃。虽然没读过大学,教小学生却不在话下。
开发区周边很多都是拆迁户,手里有钱,文化水平却不高。很多人宁愿花钱将孩子送到他们手里,也不愿意自己辅导。
经过几年的口碑积累,李慧开的辅导学校每学期可以收到小百人。加上暑假寒假班,一年的收入也能达到20万左右。这在这座五线小城,已经是相当高的收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