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夜幕低垂,小院书房内灯火通明。那株“赤焰萝”被小心地放置在铺着白色丝绒的托盘里,沈锦瑟戴着特制的麂皮手套,手持银针、玉杵等工具,正对其进行仔细的查验。

“植株完整,干燥手法专业,药性保存了九成以上。”她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与警惕交织的光芒,“确实是真品,而且品质极佳。”这对于缓解萧绝下一次毒发,乃至研制最终解药,都至关重要。

但越是如此,她心中的疑虑就越深。送礼之人,对她、对萧绝、对“彼岸”之毒的了解,都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这绝非寻常的示好或拉拢,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试探,或者,是抛出一个无法拒绝的诱饵,引她入彀。

匿名赠药者身份不明,意图难测。这株“赤焰萝”如同潘多拉魔盒,用,则可能落入对方算计;不用,则眼睁睁看着关键药材在手,却因担心隐患而无法用于救治萧绝。同时,太医院内针对她的暗流并未平息,她需在调查宫娥秋月案与应对日常排挤中小心平衡。

将“赤焰萝”妥善收好后,沈锦瑟再次拿出了那份关于宫娥秋月的简略医案,以及她从案牍库中悄悄带回的、可能与“彼岸”或宫中隐秘毒杀相关的其他几份可疑记录。

她的指尖再次轻轻拂过秋月医案上那粗糙的纸面,集中精神,试图捕捉更多通灵带来的信息碎片。这一次,或许是因为有了准备,或许是夜深人静心神更为凝聚,感应比白天清晰了不少。

眼前的画面依旧破碎,但连贯性稍强:

—— 一个昏暗的角落,似乎是毓秀宫后院堆放杂物的僻静处。秋月穿着半旧的宫装,背对着视线,肩膀微微耸动,似乎在低泣。

—— 一个穿着体面、像是高阶宫女或嬷嬷模样的人走近,看不清面容,只能看到其手中端着的那个熟悉的、碗沿有缺口的青瓷药碗。那只白皙修长的手,再次出现。

—— “秋月,这是兰贵人赏你的安神汤,快趁热喝了。”那人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放缓的安抚,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冰冷。

—— 秋月似乎有些犹豫,颤抖着接过药碗。

—— “放心,喝了就好了,什么都过去了……”那声音继续诱导。

—— 秋月仰头,将碗中药液一饮而尽。随即,药碗摔落在地,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她双手扼住自己的喉咙,眼睛瞪得极大,脸上充满了极致的痛苦与难以置信,身体剧烈抽搐,最终软倒在地。视线陷入一片黑暗,最后残留的意识是彻骨的冰冷与那句“……碗……兰……贵人……”的怨念。

通灵结束。沈锦瑟收回手指,脸色凝重。

确认了,是谋杀!借口是“兰贵人赏赐安神汤”,实则是毒杀。下毒者,是那个端碗的高阶宫女或嬷嬷,受“兰贵人”指使?还是有人冒充兰贵人之名?

关键是,“兰贵人”是谁?那只特殊的药碗,又流落何处?

沈锦瑟铺开纸张,开始梳理线索:

1. **时间**:先帝朝末年。需要查证那个时期,宫中是否真有一位“兰贵人”,其结局如何。

2. **地点**:毓秀宫。先帝是哪位妃嫔居住?与这位“兰贵人”关系如何?

3. **人物**:受害者秋月(毓秀宫低等宫娥)。下毒执行者(手部特征明显的高阶宫女/嬷嬷)。可能的主谋“兰贵人”。

4. **物证**:那只碗沿有缺口的青瓷药碗。若能找到,通过通灵或许能获得更多信息,甚至是下毒者的清晰样貌!

5. **动机**:秋月一个低等宫娥,为何会被灭口?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否与“彼岸”之毒有关?她临死前怨念集中在“碗”和“兰贵人”,说明这两点是关键。

沈锦瑟对着自己画的简易关系图吐槽:“得,穿越过来没当上刑部尚书,倒先干起了锦衣卫的活儿。还是兼职法医和心理侧写师的那种。”

要查这些陈年旧事,光靠她自己在案牍库翻卷宗效率太低,且容易打草惊蛇。必须借助外部力量。

次日,沈锦瑟照常去太医院点卯,继续案牍库的“苦役”。她表现得一如既往的“安分”,甚至比昨天更加沉默寡言,仿佛已被这枯燥的工作磨平了棱角。王院使派人来看过几次,回报都是“沈署丞在埋头整理,无异常”,便也渐渐放松了盯梢。

午休时分,沈锦瑟寻了个机会,避开人眼,来到了太医院存放药材的库房附近。她记得萧绝提过,他在太医院也有眼线,而且身份不低。她不能直接去找萧绝,那样目标太大,只能尝试用他们约定的隐蔽方式接触。

她假装在库房外的药圃旁观察草药,手指看似无意地拂过几株特定的药草——这是萧绝告诉她的紧急联络暗号之一,表示“有要事,需传递消息”。

没过多久,一个穿着低等医士服、负责晾晒药材的年轻人“不小心”将一簸箕草药撒在了她脚边。

“对不住,对不住,沈大人!”年轻人连忙道歉,手忙脚乱地收拾。

沈锦瑟蹲下身帮忙,低声快速道:“查先帝朝末,毓秀宫宫娥秋月‘急病暴毙’案,疑点重重。重点:当时毓秀宫主位、一位封号带‘兰’字的贵人、其身边手部白皙修长的高级女官或嬷嬷、一只碗沿有缺口的青瓷药碗。小心,可能涉毒。”

那年轻医士手下动作不停,头也不抬,只极轻地“嗯”了一声,便迅速收拾好草药离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信息已送出。沈锦瑟心下稍安,萧绝的人效率极高,应该很快会有回音。

下午,当她回到案牍库继续工作时,发现她昨日写的那份关于先帝妃嫔用药的分析报告,被人用镇纸压着,放回了她的桌案上。报告的空白处,多了数行朱笔批注!

批注字迹苍劲有力,观点鲜明,不仅对她的部分分析表示了赞同,还就其中一两处细节提出了不同的、但极具见地的看法,引用的典籍甚至比她更为古老生僻。最后一行朱批写道:“见解独到,后生可畏。然医道浩渺,尤重实证,望戒骄戒躁,继续深耕。——张谦益”

张谦益,正是那位张院判!

这份朱批,无疑是对她医术实力的公开认可!在等级森严、论资排辈的太医院,一位资深院判的朱笔批注,分量极重。这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沈锦瑟并非不学无术之辈,她的医术,得到了院内高层的肯定!

利用张院判释放的这丝善意,尝试改变在太医院的处境,争取更多资源。同时,等待萧绝那边关于秋月案的回馈,并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系统筛查太医院所有关于剧毒药材的进出记录和使用档案,寻找“彼岸”或其组成毒素的踪迹。

几个原本对沈锦瑟爱搭不理的医士,在看到张院判的朱批后,态度明显缓和了不少,甚至有人主动跟她打招呼。沈锦瑟内心OS:“果然,知识就是力量,到哪儿都是硬通货。早知道就该把现代医学论文那套‘引用文献’‘数据支撑’玩得更溜点。”

就在她盘算着如何“趁热打铁”时,温景然出现在了案牍库门口。他今日穿着一身月白色的常服,更衬得人温润如玉。

“沈署丞。”他微笑着颔首。

“温太医。”沈锦瑟起身回礼,心中警惕,面上不显。她可没忘宫宴结束时他递来的那张关于“彼岸”线索的纸条。

“听闻沈署丞在此整理医案,辛苦了。”温景然目光扫过她桌上那摞厚厚的卷宗,以及那份带有朱批的分析报告,眼中赞赏之色更浓,“张院判为人严谨,极少如此赞誉后辈,沈署丞果然医术精深。”

“温太医过奖,不过是偶有所得,还需向各位前辈多多请教。”沈锦瑟客气道。

温景然笑了笑,看似随意地走到她身旁,低声道:“那日纸条所言,沈署丞可曾查验?”

沈锦瑟心道来了,面上不动声色:“御药房后库守卫森严,下官初来乍到,尚无合适契机前往。”

温景然点点头,表示理解,随即声音压得更低:“小心王院使。他对你入职之事极为不满,且……他与宫中某些势力,往来甚密。”他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已故的端慧皇贵妃一事上,他当年亦是主治太医之一。”

端慧皇贵妃!萧绝的生母!

沈锦瑟心中剧震!温景然这是在向她示警,并将另一个重要的线索指向了王院使!他为何要帮她?是真的出于对医术的欣赏和对正义的坚持,还是另有所图?

追查宫娥秋月之死,是为无辜冤魂伸张正义;而端慧皇贵妃之死,则直接关系到萧绝的血海深仇。两个跨越时空的“鬼魂”,通过沈锦瑟的通灵之能,将线索一点点串联起来。

下班时分,沈锦瑟走出太医院,心情比昨日更为复杂。温景然的示好与警告,张院判的认可,王院使的敌意,秋月案的线索,以及那株来历不明的“赤焰萝”……各种信息交织,让她感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收紧。

还是那辆玄色马车,准时出现。

车内,萧绝似乎正在闭目养神,但周身气息比昨日更冷。

“消息收到了。”他睁开眼,眸中寒光凛冽,“秋月的事,本座的人已去查。至于那个‘兰贵人’……”他冷笑一声,“是先帝晚年一个不得宠的选侍,姓蓝,并非‘兰’字。在秋月死后不足半月,她因‘冲撞’当时的李贵妃(即如今的皇后),被赐白绫。死无对证。”

沈锦瑟倒吸一口凉气!灭口!连环灭口!这背后黑手,手段狠辣,布局周密!

“那只碗呢?”她急问。

“尚未找到。年代久远,毓秀宫几经易主,杂物早已清理无数遍。”萧绝语气森然,“不过,你描述的端碗那只手……本座或许知道是谁了。”

“谁?”

萧绝眼中戾气一闪而过:“皇后身边,那个跟了她快三十年的掌事嬷嬷,姓胡。她的手,便是如此。”

皇后!又是皇后!从秋月到蓝选侍,再到可能指向皇贵妃……这条毒蛇的阴影,似乎无处不在!

沈锦瑟感到一阵寒意。她将温景然的警告告诉了萧绝。

萧绝听完,沉默片刻,忽然勾起唇角,那笑容却毫无温度:“王崇古……看来,本座这位‘盟友’,真是本座的福星。你一来,这潭死水,便开始搅动了。”

马车行至半路,忽然猛地一顿,停了下来。外面传来车夫略带紧张的声音:“督主,前面……是温太医的马车,似乎车轴坏了,挡住了去路。”

沈锦瑟与萧绝对视一眼。萧绝眸光深邃,看不出情绪。

车帘被从外面轻轻敲响,温景然温润的声音传来:“萧督主,沈署丞,真是巧。在下马车突发故障,不知可否叨扰,搭一段便车?”

这突如其来的“巧遇”,是真正的意外,还是温景然的又一次有意为之?他究竟想做什么?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