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剑气之争,不过是《葵花宝典》所引祸端之一。”
苏寒话音方落,满堂宾客皆现好奇之色。
所谓皇级 ** ,即是能一路修至天人境后期以上的绝世 ** ,江湖中极为罕见。
《葵花宝典》正是大明江湖中最富盛名的皇级 ** 之一。
而它的威名,全因一人而起——东方不败。
近十年来,大明江湖天骄辈出,
男性之中以西门吹雪最为耀眼,一剑压制江湖十载,无人能敌。
而女性天骄则首推东方不败。
她原为日月神教副教主,不知如何登上教主之位,行事较前任教主任我行更为霸道。
在她的统领下,日月神教势力迅速扩张,甚至取代了明教的地位。
年仅二十六岁的东方不败,以女儿之身 ** 半壁武林,令多少江湖男儿黯然失色。
而她所修炼的 ** ,正是《葵花宝典》。
不过众人虽闻《葵花宝典》之名,
却对其来历、修炼之法等一概不知。
此刻听苏寒提及此功,众人兴致勃勃,纷纷议论起来:
“什么?华山剑气之争竟与《葵花宝典》有关?”
“早就听说东方不败的武功诡异莫测,这《葵花宝典》果然是邪门功夫。”
“能被苏先生称为第一邪功,足见《葵花宝典》之邪异,难怪东方不败崛起如此迅猛。”
“有意思,东方不败的崛起速度不输西门吹雪,看来确是《葵花宝典》之功。”
“苏先生说《葵花宝典》引发诸多祸事,我怎么从未听闻?”
“苏先生乃神仙人物,所言岂会有虚?你且静听便是。”
……
三楼北侧第二个包间。
邀月眸光一闪,对此话题极感兴趣。
一部《葵花宝典》成就了东方不败的无敌威名,她崛起之快,震惊世人。
甚至有人评价,东方不败的实力已超越了当年的明教教主阳顶天。
如今她已是大明江湖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魔头,声威之盛,不逊于邀月。
身为女性强者,邀月早有意与东方不败一较高下。
听苏寒将《葵花宝典》称为大明第一邪功,她兴趣更浓,凝眸望向高台。
白玉台上,苏寒轻摇折扇,待众人安静,才徐徐开口:
“《葵花宝典》在大明江湖中声名显赫,
但它并非大明武学,而是出自大宋宫廷的一位太监武皇。
众所周知,各大皇朝内廷皆有深不可测的太监高手,
而创出此功的那位大宋太监,修为已达天人境巅峰,距地仙仅一步之遥。”
“后来,《葵花宝典》流传至大明,为少林高僧红叶禅师所得。
他研读之后,发现此功精妙绝伦,即便在皇级武学中也属上乘。
寻常武学需极高天赋,但《葵花宝典》却属例外。
即便资质平庸者,修炼后也能突飞猛进,入大宗师境如履平地,
甚至成为绝顶高手亦非难事。
然而它亦有缺陷:阴气极重,只适合女子修炼。
男子若要修炼,第一步便是自断命脉,引玄阴入体。
这也就罢了,世间阴柔武学本不少见,
但《葵花宝典》邪性极强,凡见者心性受染,
纵是红叶禅师那般高僧,也仅能勉强抵御其邪气。
他唯恐此功流落江湖酿成大祸,遂将其封存,严禁弟子外传。”
苏寒话音落下,全场哗然。
《葵花宝典》的秘密首度揭露,令人震惊不已。
它竟出自大宋内廷,而那位创功的老太监,竟是天人境巅峰的强者。
天人境已是世俗武道之巅,而天人境巅峰,更是接近人间极限的存在。
以这名太监武皇的修为,寻常武皇若与他正面相遇,恐怕难逃一死。
然而最引人瞩目的,仍是《葵花宝典》本身。
这部武学无愧其盛名,
不仅威力惊人,在皇级 ** 中也属顶尖。
更能让普通人迅速领悟,短时间内突破至大宗师境,甚至更进一步,跻身江湖绝顶高手之列。
这令许多江湖人士趋之若鹜。
江湖上并不缺神功秘籍,各大顶尖门派几乎都有镇派绝学。
然而这些武学都要求极高的资质与悟性方可参透。
普通人侥幸获得,往往因天资不足而进境迟缓,甚至无法入门。
相较之下,《葵花宝典》对众多寻常武者而言,无疑是一道曙光。
但听完苏寒后续所言,众人不禁脊背发凉,
只觉下身一阵寒意掠过。
原本对《葵花宝典》满怀期待的江湖人,此刻心情如坠冰窟。
谁也没想到,这门武学竟隐藏如此骇人的限制——
仅女子可正常修炼,男子若要习练,必须自断命根。
失去命根,纵使修炼成通天武学,又有何意义?
更令人胆寒的是,《葵花宝典》自带邪性,凡阅览其内容者皆会被邪性侵蚀,不由自主地自断命根。
试想如此 ** 若流传江湖,那景象简直不堪设想。
邪功!
这绝对是邪功!
至此,众人方明为何苏寒将《葵花宝典》封为大明第一邪功。
凭其种种特性,的确担得起此名。
一时间,堂中议论四起:
“天啊!《葵花宝典》竟有此限制,难怪少林得之亦不修炼。”
“幸好此功由少林所获,若落至他派手中,怕是全派上下皆成太监。”
“大宋江湖当真深不可测,昔有六十年前无敌于世的陆地剑仙,今有天人之境巅峰的太监武皇。”
“难怪江湖纷乱却难撼朝廷,宫中不知藏有多少高手。”
“大宋朝廷何其可畏,这位太监武皇若踏足江湖,谁人能敌?”
“《葵花宝典》无愧第一邪功之名,可这与华山剑气之争又有何关联?”
……
三楼北侧第二间厢房。
怜星轻叹:“《葵花宝典》果真邪异,好在东方不败身为女子,修炼无碍。”
“此乃太监所创之功,仅适于太监与女子修炼,亦在情理之中。”
邀月淡然回应,目光却紧锁白玉台上的苏寒。
怜星见状问道:“姐姐似对苏先生颇为留意?”
邀月反问:“你难道不觉有异?”
“何处有异?”怜星不解。
“先前苏先生论及华山剑宗风清扬,”
“言其六十多年前受大宋江湖一位陆地剑仙指点。”
“而《葵花宝典》在大明流传亦已数十年。”
“换言之,不论那位大宋剑仙,还是这太监武皇,皆是数十年前之人。”
“苏先生却对其事如数家珍。”
邀月语气渐沉。
怜星闻言,亦觉惊异。
苏寒对大明江湖了如指掌,这尚在情理之中。
然而,他竟连大宋江湖数十年前的秘辛也一清二楚,这份能耐实在令人心惊。
“我曾猜测苏先生来自大明某个隐秘势力,因此才熟知大明江湖诸事。”
“如今看来,是我眼界太浅。”
邀月缓缓说道。
怜星默默望向白玉台,只觉苏寒身影笼在一片朦胧雾气之中,看似分明,却又看不真切。
心思一转,她忽然开口,声音清越:
“苏先生,天下内监高手向来少现于世,却个个实力惊人,实在令人好奇。”
“可否请您逐一评说,以解众人之惑?”
话音挟着深厚内力,顿时压下满厅嘈杂。
众江湖客闻言,也纷纷附和称是。
正如怜星所言,各朝内监堪称最易被忽视,却又藏龙卧虎的一群高手。
譬如那位创出《葵花宝典》的太监武皇,竟有天人境巅峰修为!
若非苏寒道破,恐怕世人永远无从知晓。
想到这里,众人更是期待不已。
……
三楼西侧首间雅阁。
“看来有人想探苏先生的底了。”
徐奉年饮着自带美酒,含笑说道,一脸看好戏的模样。
身旁作男装打扮的俏丫头好奇道:“此话怎讲?”
她正是悄悄随徐奉年而来的西楚公主姜婷。
若让厅中众人知晓她的身份,只怕这紫金楼顶都要被掀翻。
“这还不明白?”
徐奉年语带调侃。
“不说便罢。”
姜婷白了他一眼,丝毫不给北凉世子情面。
徐奉年无奈,只得解释:
“苏先生先前畅谈大明江湖秘闻,已令人惊叹。”
“今日又接连点破大宋两位隐世强者——一位是陆地剑仙,一位是太监武皇。”
“可见他对大宋江湖同样了若指掌。”
“一个年轻人竟能通晓两大江湖秘事,岂不令人起疑?”
“方才提问之人,正是想试探苏先生是否真能尽知天下事。”
“原来如此。”姜婷似懂非懂。
一旁的老黄笑道:“这些深宫太监不同江湖人,几乎从不露面。若苏先生真能逐一评说,我老黄可就服了他。”
南宫闻言眸光微动,也凝神望向白玉台。
至今苏寒说书多涉大明,偶及大宋。
她也想瞧瞧,苏寒是否真能通晓天下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