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李苏梅和杨梅从她们家出来的时候,远远的见到李秋云从渡桥那边下来了,于是两人停住脚步站在马路边等她。

李秋云她们家,也属木蓉村上团的,从渡桥上去两里路到江头水库,江头水库还要翻过两个山头,才到她们家。

那里总共住着二十户人家,是木蓉村河水的发源地,叫江头,坐落在翠峦环抱的山坳间。

那地方真是美呀,溪水门前过,云雾缭绕,仿若与世隔绝。

走路上去的话,稍微赶一点也要40分钟,走得慢要一个钟。

因为没有通车路,现在没人再住在山上了,家家户户都迁往山脚下的马路边。

但那时候山上物产丰富,在溪边,地势开阔又阴凉,砍桐油树种木耳,用白栎树烧木炭都非常的方便。

在山上砍柴寻猪菜也是要有尽有,圈里的猪和牛养得肥,田里的稻花鱼也很鲜美。

农历逢三和八,为清河镇赶集日,总能见到江头的人,整挑整挑的木耳,木炭,生姜挑到集市上去卖。

生活水平自然比山脚下的要过得滋润,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李苏梅就被李秋云她们拉着上山去做客。

每次去腌肉与腌鱼,总有得吃,真的是把李苏梅馋的不行。

按辈分,李秋云是要叫李苏梅姑姑的,她们家太爷爷那一辈,是从李家堡下团寨,来木蓉村大地主家当长工。

解放后农民翻身做主,长工也能分到地,于是她们家便在租种的江头山坳里落脚了。

李姓,对于木蓉村来说,毕竟是外姓,遭受排挤是难免的。

李秋云的爸爸李胜木与李逢元,都有相同的苦楚,经常相互倾诉,久而久之,两家之间倒也走得近。

李秋云原名是叫李惠女的,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她嫌自己的名字太土,非得让石老师帮着另外取了个名字。

石老师也是非常有诗意,取了秋云,秋菊给她选,最后她选了秋云。

在1996年全国农业人口普查时,她成功的把名字给更改了。

那时候班里很多梅花也想更名,觉得太土气了,但都没有李秋云磨石老师磨得厉害,最后只能依旧叫某某梅。

好多人都羡慕李秋云的名字好听,她也的确得意了一阵子。

但是在升学考试时,她却因为每一门都不及格,而傻眼了。

李秋云看到成绩,情绪低落,但只能无奈的摇头,这能怨得了谁呢?

她想起自己小学六年的时光,真是蹉跎了。

五年级到六年级是住校的,但一年级到四年级走读。

江头下山来读书的孩子,经常都旷课,星期一没来,星期二还是没来。

星期三来了,星期四来了,星期五又没来。

李苏梅念书是很积极的,哪怕是感冒发烧了,都不舍得旷课,她见李秋云她们总不来学校,好奇的问:

“你们干嘛啦?星期一和星期二都不来上课?”

李秋云附在她耳边,压低声音:“我悄悄的告诉你,你不能让老师知道了,

我们几个人昨天沿着小溪下来,抓到了半桶螃蟹,好过瘾啊,

那个水浅浅的,巴掌大的鹅卵石一翻,里面就会有一只螃蟹,有时会有两只,

用食指一点它的背,它就跑不了了,直接抓。”

李苏梅点头说道:“这个知道,我也抓过,可你们不可能一天都在抓螃蟹吧?”

李秋云嬉笑道:“那当然不啦,我们沿着小溪来到江头水库的时候,又砍竹子,挖蚯蚓钓鱼,

一钓钓到中午,饿得很了,我们就爬到坡上偷人家的红薯、凉薯或者是甘蔗吃……”

大人走40分钟的路程,孩子们要走一个多钟,一路上有太多太多吸引他们的事物。

可以在山上找三月泡(学名山莓),可以进茶树林里寻找茶泡、茶耳,插秧的时候可以吃杨梅,秋天会有八月瓜。

总之一年四季,山上的野果很多很多,几个孩子满山遍野的跑,玩到太阳落山,背着书包回家去。

你不说我不说,整天辛苦劳动的大人们,哪里会知道这些事。

原本李秋云是打算不上学了的,她妹妹李惠英比她小一岁半,比她更贪玩,爬到坡上的杨梅树,躲着睡大觉,读到四年级,就再也不愿意去了。

任凭李胜木怎么劝说鞭打,都不愿意上学。

到了李秋云又说不愿意上学时,李胜木虽恼火,但这次忍住了,没有鞭打,只是轻声细语的劝说:

“要去读书呀,你看杨梅和你姑姑她们都去读书了,你不去将来岂不是没伴了?”

李秋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有些动摇,但她想起扩招生要多交150元的学费,还是很犹豫。

“阿爸,要多交钱呢。”

“没事,要交咱就交。”李胜木坚定的说道。

就这样,李秋云申请扩招生的名额,到清中报到。

新生报到的时候,老师特意让扩招生站一排,重新点名插班。

李秋云低着头,心里有些发慌。周围其他同学的目光不时扫过来,让她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从那以后,原本活泼的她变得自卑,少言寡语,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

课间也不再与杨梅和李苏梅她们一起玩了,总是一个人待着。

她无数次的想退学,都被他阿爸给劝住了,也很无奈。

直到入冬后,有一天她起夜,无意间听到李胜木的一句话,她彻底绷不住了,独自哭得泪流满面。

天寒地冻的,鸡叫三遍,李胜木老两口就起床用筐子装木炭去卖。

只听见楼下的空屋内,李胜木对他老婆说道:

“再帮我上楼去拿件毛衣来加,这天冷得很啊,我这两天尿很黄,要是再着凉了,搞不好得生病。”

“那么难,要不今天就别去了嘛?”他老婆边打手电筒边说道。

李胜木直摇头,“那肯定不行啦,秋云上学要钱啊。”

他老婆也不再劝了,尿黄就黄呗,只要不倒下,为了子女,就得继续干活。

夫妻俩挑着木炭走几十里的山路,来到木蓉村上团的马路边,放好后,去亲戚家把自行车推出来,驮到县城去卖。

光是那一段山路,真是不容易,李秋云突然就醒悟过来,父亲为了让她能读书,吃了多少苦。

返校之后,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用成绩来报答父母。

于是,每天放学后,别的同学出去玩,她就留在教室刻苦复习预习。

周末回到家,做完家务,她也会借着微弱的灯光看书做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努力渐渐有了回报,到初一的下册,她的成绩就上来了。

再次去报名时,就不需要多交150元的扩招费了,性格又开朗起来,每次都早早的下山来与李苏梅、杨梅一起去学校。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