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夜色渐深,靖阳县城却无半点睡意。

与前几日的死气沉沉截然不同,今夜的县城,因为几张贴在墙上的告示,而被彻底点燃了!

“两千三百五十两!天呐!咱们有救了!”

“快看!是张大善人!他一人就捐了一千两!真是活菩萨啊!”

“还有李员外,王员外……他们都捐了!”

“要我说,最该感谢的,是咱们的县尊大人!是他带头捐出了一百五十两家当,才有了这笔救命钱啊!”

告示前,识字的读书人高声念着上面的内容,周围的百姓听得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他们奔走相告,一时间,“楚青天”的名号,伴随着那笔巨额的善款数目,传遍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则在城中的商户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听说了吗?县衙在‘高价’收米!”

“高价?有多高?”

“比市价足足高了三成!我亲眼看见衙役去王麻子米铺买的,当场给的现钱!”

“疯了吧?县衙不是跟张员外说好了,由他家供粮吗?怎么又自己出来高价收了?”

一时间,城中大大小小的粮商们都懵了,继而心中活络起来。

有钱不赚是王八蛋!

既然县衙愿意当这个冤大頭,那他们自然乐意奉陪。不少粮商店铺的掌柜连夜将粮价上调,更有甚者,直接关门谢客,准备囤积居奇,等待一个更高的价格。

靖阳县的水,被楚尘这几条看似毫无章法的命令,彻底搅浑了。

……

张府,灯火通明。

张德彪听着管家的汇报,脸上肥肉堆积的笑容里,充满了不屑与鄙夷。

“大人还是太年轻啊。”他端起一杯参茶,慢悠悠地吹了口气,“以为用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就能逼我就范?”

管家在一旁谄媚道:“老爷说的是。他高价收米,能收多少?城里九成以上的粮食都在咱们的粮仓里。他这是打肿脸充胖子,最后还不是得乖乖来求您?”

“求我?”张德彪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到时候,就不是市价了。本员外得让他知道,这靖阳县,到底谁说了算!”

在他看来,楚尘这番操作,无非是想通过制造粮价上涨的假象,来逼迫自己降价,或是想分化其他粮商,打破自己的垄断。

手段太过稚嫩,简直可笑!

“传令下去,”张德彪放下茶杯,吩咐道,“让我们的人也去市面上收粮,他出多少,我们比他再高一成!我倒要看看,他那三百文钱,能撑多久!”

他要的,就是把水搅得更浑,让粮价彻底失控。

到那时,手握巨款却买不到一粒米的楚尘,就将成为全城百姓的罪人!

……

县衙后堂。

楚尘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双眼微闭,仿佛睡着了一般。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在与脑海中那冰冷的死亡倒计时赛跑。

【当前任务剩余时间:01时02分54秒。】

还有一个小时。

王修脚步匆匆地从门外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忧虑,几分兴奋。

“大人,都按您的吩咐办了。”他躬身禀报,“告示已经贴满全城,百姓们无不称颂大人您的仁德。另外……城里的粮价,彻底乱了。小的们刚出门,就发现粮价又涨了一成,张德彪的人,也在市面上高价收粮!”

“嗯。”楚尘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王修看着自家大人这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模样,心中那点忧虑也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信心。

或许……大人真的有办法?

就在这时,一名衙役快步走入后堂,禀报道:“大人,县丞李四海李大人,在外求见。”

来了!

楚尘猛地睁开双眼,一道精光一闪而逝。

他等的那条鱼,终于上钩了!

“快请!”

片刻之后,白天在堂上第一个站出来“慷慨解囊”的李四海,一脸谄媚地走了进来。

“下官李四海,见过县尊大人。”他一改白日的倨傲,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

“李大人深夜到访,所为何事?”楚尘明知故问。

李四海搓了搓手,脸上堆着笑:“大人,下官……是来为大人分忧的!”

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道:“张德彪那老狐狸,狼子野心,妄图垄断粮食,裹挟县衙,实在是罪不容诛!下官虽不才,但在城中也薄有家产,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助大人打破这张家的垄断!”

楚尘心中冷笑,脸上却露出了“感动”的神色。

“哦?李大人有何高见?”

“下官斗胆,愿以低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向县衙供给粮食!”李四海终于抛出了自己的筹码,“只要大人将那笔善款交予下官来运作,下官保证,不出三日,必定让张德彪那老狐狸哭着喊着降价!”

图穷匕见了。

这李四海,是眼红那两千多两白银的生意,想来摘桃子了。

而这,也正是楚尘想要的。

楚尘故作为难地皱起了眉头,在堂内踱步,长吁短叹。

“李大人的心意,本官心领了。只是……这张德彪在靖阳县树大根深,本官若是贸然将生意交给你,怕是会引来他的疯狂报复,届时……怕是会连累李大人啊。”

李四海一听这话,顿时急了。

他知道,这是县令大人在跟他要“投名状”,要“好处”了!

他一咬牙,从怀中摸出一张轻飘飘的纸,双手奉上。

“大人说的是!下官也考虑到这一点了。此事若想办成,少不得要上下打点,疏通关系。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算是下官给大人办事的‘车马钱’,还望大人……务必收下!”

那是一张银票。

大乾王朝通用的“四海钱庄”的银票,见票即兑。

面额,不大不小,正好是一百两。

楚尘的眼角,不易察觉地跳动了一下。

他看着那张银票,又看了看李四海那张写满了“你懂的”的笑脸,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成了!

这个“合法”贪污的由头,他终于创造出来了!

这不再是贪污,这是官商之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是促成这笔“正义”生意的“润滑剂”!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