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2章

《青云路:权臣与红颜》第一卷・寒门启路 第二章 灯下缝补

雨停时已是后半夜,茅草屋的泥地湿得能拧出水,沈砚辞躺在床上,听着身边苏婉娘轻轻的呼吸声,翻来覆去睡不着。五两银子像块巨石压在他心头,三个月时限,对如今的沈家来说,无异于天堑。

他悄悄起身,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看着蜷缩在床角的苏婉娘。她盖着一床打了好几块补丁的薄被,身子缩成一团,像是还在怕冷。白天为了护着他,她连件厚些的外衣都没顾上穿,淋了半宿雨,夜里定是冻得难受。

沈砚辞轻手轻脚地起身,把自己唯一一件没怎么补丁的旧棉袄盖在她身上。棉袄是兄长生前穿的,对他来说有些宽大,盖在苏婉娘身上,恰好能裹住她的身子。做完这些,他走到桌前,借着月光翻开那本残旧的《论语》,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批注,心里更沉了 —— 读书是他唯一的出路,可眼下连五两银子的偿债钱都凑不出来,就算考中童生,又能如何?

“砚儿,你怎么还没睡?”

身后突然传来苏婉娘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沈砚辞回头,见她裹着棉袄坐起身,眼睛在月光下亮得像星星,显然也没睡安稳。

“嫂子,我在想凑钱的事。” 沈砚辞走过去,坐在床沿,“你别太累了,浆洗衣物的活计别接那么多,身子要紧。”

苏婉娘笑了笑,伸手理了理他额前的碎发,指尖触到他的额头,带着微凉的温度:“傻孩子,嫂子不累。张屠户那边催得紧,多接些活,总能凑够钱的。你只管好好读书,等考中了童生,说不定县太爷能赏些银子,到时候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她说得轻松,沈砚辞却知道她有多辛苦。昨天他去镇上给她送午饭时,亲眼看到她在河边浆洗衣物,寒冬腊月的天,她的手泡在冰水里,冻得通红,指关节处的裂口还在渗血。可她回来时,却笑着说 “河水不冷”,还把省下来的两个铜板买了块糖给他,说 “读书苦,吃点甜的提提神”。

“嫂子,我想去找份活计,白天读书,晚上去码头搬运货物,多少能挣些钱。” 沈砚辞攥紧拳头,声音带着少年人的执拗。他不能再让苏婉娘一个人扛着,他是男人,该撑起这个家。

苏婉娘却立刻摇头,伸手按住他的肩膀:“不行!你身子弱,码头的活计都是重体力,万一累坏了身子,怎么备考?再说,你是要考童生、考举人的人,怎么能去做那些粗活?嫂子还撑得住,你别瞎操心。”

她的语气很坚定,沈砚辞却看到她眼底的红血丝 —— 这些日子,她为了多接活,常常缝补到后半夜,眼睛早就熬坏了。他还想说些什么,苏婉娘却已经起身,走到灶台边,点燃油灯,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

布包里是她这些日子挣的铜钱,一枚枚叠得整整齐齐,加起来也不过两百多文。她把铜钱倒在桌上,一枚枚数着,眉头轻轻皱着:“还差得远呢…… 明天我去镇上问问,看看有没有大户人家需要绣活,绣活给的工钱高些,就是费眼睛。”

沈砚辞看着她指尖的铜钱,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走过去,按住她的手:“嫂子,别绣活了,你眼睛都熬红了,再熬下去,眼睛该坏了。”

“没事,嫂子年轻,熬得住。” 苏婉娘笑着把铜钱收起来,重新包好,“你看,这是昨天王夫人让我缝补的锦缎衣裳,给了五十文,明天我再去接两件,多攒一文是一文。”

她说着,从竹篮里拿出一件叠得整齐的锦缎衣裳。衣裳是大红色的,绣着精致的牡丹花纹,料子是沈砚辞从未见过的好。苏婉娘拿起针线,坐在油灯前,开始缝补衣裳袖口的裂口。她的手很巧,针线在锦缎上穿梭,很快就把裂口缝补好,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痕迹。

沈砚辞坐在她身边,看着她低头缝补的样子。油灯的光映在她脸上,能看到她眼底的疲惫,却也能看到她嘴角的笑意。她缝补的不仅仅是一件衣裳,更是这个家的希望,是他的青云路。

“砚儿,你看这件衣裳,多好看。” 苏婉娘举起衣裳,对着油灯照了照,“将来你考中了功名,也给嫂子买一件这样的衣裳,好不好?”

沈砚辞看着她眼里的期待,鼻子一酸,用力点头:“好!将来我不仅给嫂子买锦缎衣裳,还要给嫂子买最好的胭脂水粉,让嫂子住上青砖瓦房,再也不用住这茅草屋,再也不用缝补浆洗。”

苏婉娘笑了,眼角泛起淡淡的细纹:“嫂子等着那一天。不过现在,咱们还是先凑够钱,把张屠户的债还了,你好好考童生试,比什么都强。”

她低下头,继续缝补衣裳,手指在锦缎上轻轻滑动,动作温柔而坚定。沈砚辞坐在她身边,拿起那本《论语》,借着油灯的光读了起来。油灯的光很暗,书页上的字有些模糊,可他却读得格外认真 —— 他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实现对嫂子的承诺,才能让她过上好日子。

窗外的月光渐渐淡了,东方泛起一抹鱼肚白。苏婉娘终于把衣裳缝补好,叠得整整齐齐,放进竹篮里。她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看着沈砚辞还在读书,笑着说:“砚儿,别读了,天快亮了,你再睡会儿,明天还要去书院听课。”

沈砚辞放下书,看着她眼底的红血丝,心里更坚定了 —— 他一定要考中童生试,一定要挣够钱,一定要让苏婉娘过上好日子。这不仅是对兄长的承诺,更是他这辈子唯一的执念。

他起身,帮苏婉娘收拾好针线,把竹篮放在门边:“嫂子,你也睡会儿,明天还要去镇上送衣裳。”

苏婉娘点了点头,躺回床上,很快就睡着了。沈砚辞坐在桌前,看着她熟睡的样子,拿起那本《论语》,又读了起来。油灯的光映着他的身影,在寒酸的茅草屋里,透着一股不屈的韧劲 —— 他的青云路,从这盏油灯下,从嫂子的缝补声中,正式启程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