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2章

吞并黑山部落残部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口和黑曜石,更是一种格局的打开。陈林——现在被族人们敬畏地称为“炎虎酋长”或直接尊称为“王”——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山洞和其周边的猎场。他站在新规划的村落址上,望着眼前奔流不息的河流和远方绵延的群山,一个清晰的蓝图在心中勾勒:他要将“炎虎部落”打造成这片土地上的绝对霸主,而这一切的根基,在于超越狩猎与采集的、更先进的生产力。

农业,必须成为部落的基石。

之前的零星试种只是小打小闹。现在,有了更多人手,陈林决定大刀阔斧地推进农耕计划。他不再满足于收集野生的种子,而是带领族人,对那些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产量较高或口感较好的植物进行重点标记和培育。他让人小心地收集野生稻(一种类似稗草的植物)的种子,尝试在开垦出的河岸沃土上进行规模种植。

“看,不是随便撒下去。”陈林蹲在田边,用手比划着行列,示意播种要有间距,方便日后管理和收割。他教人们用削尖的木棍在地上戳出小坑,而不是胡乱撒播。对于块茎作物,他则演示如何切割带芽的眼块进行栽种。

“水,很重要。”他指着不远处的河流,组织人手挖掘简单的引水沟渠,虽然粗糙,却是在这片土地上第一次出现的人工灌溉痕迹。他还教大家辨认肥力,将部落日常产生的草木灰、以及初步尝试圈养小型动物(比如抓来的活野猪崽和山鸡)产生的粪便堆积起来,尝试制作最原始的肥料。

这个过程缓慢而充满不确定性,很多时候依靠的是陈林模糊的记忆和不断的试错。族人们,尤其是新加入的黑山部落成员,起初对将宝贵的、可以立即食用的种子埋进土里充满疑虑。但当第一批按照新方法播种的块茎冒出嫩绿的芽尖,当引来的河水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他们眼中开始闪烁起惊奇和希望的光芒。巫祈更是将这一切视为神迹,每日都会来到田边,进行虔诚的祈祷。

手工业的进步同样日新月异。黑曜石的加工成了部落的最高机密,由陈林亲自挑选出的、手最巧、最忠诚的几个人负责。一个简陋的“工匠坊”在村落边缘搭建起来。里面传出的不再是随意敲击的杂乱声,而是有节奏的、小心翼翼的剥片和打磨声。锋利的黑曜石刀、匕首、箭镞被批量生产出来,迅速装备了战斗队伍,使得炎虎部落的武力值再次飙升。

制陶技术也取得了突破。在经历了无数次开裂、变形的失败后,一个年长的妇人偶然发现,在黏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细沙和碾碎的贝壳粉,可以增加陶坯的耐热性,减少烧制时的破损率。第一个能够盛水而不漏、并且能放在火上短暂加热的粗陶罐出炉时,整个部落都轰动了!这意味著他们可以更方便地烧水、煮汤、储存液体,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陈林重奖了那位妇人,并鼓励这种在实践中摸索和改进的风气。

建筑的雏形也开始显现。在陈林的指导下,人们学会了建造更稳固的木质窝棚。先打下木桩作为框架,然后用交织的树枝和厚厚的泥巴填充墙壁,顶上铺上防水的树皮和茅草。虽然简陋,但比阴暗潮湿的山洞舒适多了,而且可以按照家庭单位分开居住,隐私和卫生条件都得到改善。一个原始村落的轮廓,正在河畔缓缓成型。

人口的增加和定居生活的初步稳定,带来了新的需求——交易。炎虎部落的强大和富有(相对而言)开始吸引周边一些小部落和零散氏族的目光。起初,他们只是远远地窥探,带着恐惧和好奇。后来,一些胆大的猎人,会带着自己部落的特产,比如某种罕见的羽毛、色彩鲜艳的矿石,或者他们地域特有的草药,尝试在炎虎部落势力范围的边缘进行以物易物。

陈林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没有驱逐这些“商人”,反而划出了一小片靠近河流、相对安全的区域,默许甚至鼓励这种交换。他让岩带人维持秩序,确保公平,同时借此机会了解周边部落的情况,收集各种有用的物资和信息。炎虎部落出产的优质黑曜石工具(少量非武器类)、鞣制良好的皮子、甚至那些粗陶罐,都成了抢手货。文明的触角,通过这种最原始的商业活动,开始向外延伸。

夜幕降临,新建的村落中央点燃了巨大的篝火。人们围坐在火堆旁,吃着用陶罐煮出来的、加入了新采集野菜和块茎的肉汤,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安宁。孩子们在新建的窝棚间追逐嬉戏。战士们擦拭着崭新的黑曜石武器,眼神自信。巫祈则在火堆边,用新烧制的陶杯喝着热水,向年轻人们讲述着“王”带领部落走向强大的传奇故事。

陈林站在自己那间稍大一些、用原木和泥巴建成的“酋长大屋”门口,望着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商业的萌芽,如同点点星火,正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点燃。他知道,距离“统一全球”的宏伟目标还无比遥远,但坚实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文明的火种已经播下,接下来,就是让它形成燎原之势。而这一切,都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守护和开拓。他的目光越过篝火,投向南方那片更加广阔、据说有着更大部落和更丰富资源的地域。

内部的根基已经初步夯实,是时候,将目光投向外部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