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2章

上午九点五十分,县委大院单身宿舍楼三楼的走廊里,安静得能听到窗外寒风刮过光秃秃树杈的“呜呜”声。

秦卫国在他的宿舍里,刚刚批阅完一份紧急文件。他摘下老花镜,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作为县委书记的“大管家”,整个县委办上上下下几十号人的吃喝拉撒、迎来送往,都要他来操心,再加上各种繁杂的会务和文件,他每天都像一个上满了发条的陀螺,一刻也不得停歇。

水泥厂的“泄密案”,更是让他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投向楼下那栋灰色的办公楼,思绪却回到了刚才办公室里那一幕。

张浩的激动,陈潜的冷静,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交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绝对有蹊D跷。

张浩这个年轻人,他很了解。有能力,有冲劲,也懂得迎来送往,是个当官的好苗子。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心胸有些狭隘,手段有时过于急功近利。为了竞争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他最近的小动作,秦卫国都看在眼里,只是没有点破而已。

而陈潜,这个刚来不久的大学生,给他的印象一直是不多言不多语,做事勤勤恳恳,是个典型的“老实人”。但今天在办公室里,他所表现出的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以及那番点到即止、暗藏机锋的话,却颠覆了秦卫国的既有印象。

这孩子,不简单。

秦卫国在官场沉浮多年,见过太多的人。他知道,真正的聪明人,不是那些锋芒毕露、夸夸其谈之辈,而恰恰是这种看似木讷,实则内有乾坤的人。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是张浩为了排除异己、彰显能力而设下的一个局?还是陈潜这个年轻人真的利欲熏心,为了某种目的铤而走险?

从动机上来看,张浩的嫌疑,无疑更大。

但是,凡事都要讲证据。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一个新来的科员的一面之词,就去怀疑一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股长,这不符合组织的程序,更不符合官场的规矩。

秦卫国叹了口气,感觉有些头疼。他拿起桌上的紫砂壶,发现里面的水已经凉了。他准备去水房,重新打一壶热水。

就在他打开房门的那一刻,走廊里,一个清瘦的身影,正好提着一个废纸篓,从他门口走了过去。

是陈潜。

陈潜似乎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主任,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立刻停下脚步,恭敬地喊了一声:“秦主任。”

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年轻人的惶恐和不安,看起来就是一个被冤枉后、正在等待组织调查结果的普通科员。

秦卫国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他手中那个装得满满的废纸篓。

那里面,是一些撕碎的、揉成一团的稿纸。

这本是一个极其正常的举动,一个正在写情况说明的人,写得不满意,撕掉重写,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秦卫国那双历经风浪的眼睛,却在这一瞬间,捕捉到了一个微不可察的细节。

那些被撕碎的稿纸碎片上,似乎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用钢笔书写的蝇头小楷。

一个正在写情况说明的人,真的需要打这么多的草稿吗?多到能装满一个废纸篓?

一个念头,如电光火石般,从秦卫国的脑海中闪过。

他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说道:“嗯,去吧。情况说明写好了吗?写好就交到我办公室去。”

“是,秦主任,我已经写好了。”陈潜回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忐忑。

说完,他便提着废纸篓,朝走廊尽头的水房走去。

秦卫国站在原地,看着陈潜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他没有立刻去打水,而是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宿舍,关上了门。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端起那杯已经凉透了的茶,慢慢地喝了一口。冰凉的茶水,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刚才那一幕,那个废纸篓,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在他脑海中不断地回放。

一个可怕的、但又逻辑上完全说得通的推测,渐渐浮现了出来。

如果……如果陈潜撕掉的,并不是情况说明的草稿呢?

如果他撕掉的,是那份他声称自己“印象不深”的、关于水泥厂改革的方案呢?

这个推测一出现,秦卫国自己都吓了一跳。

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能在短短时间内,将一份数千字的机密文件,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这需要何等惊人的记忆力!

而他又为什么要这么做?默写出来,再亲手撕掉?

秦卫国的手指,又开始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起来。

他将自己代入到陈潜的处境中。

假设自己被冤枉了,手无寸铁,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自证清白,该怎么办?

大声疾呼?四处伸冤?那是匹夫之勇,只会死得更快。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一种最隐晦、最聪明的方式,向唯一能够帮助自己的人,传递一个信息,一个足以引起他怀疑的“信号”。

这个信号,不能是语言,不能是文字,因为它会留下把柄。

它只能是一个“行为”。

一个看似合情合理,却又在情理之外的、足以让一个多疑的“猎人”嗅到不寻常气息的“行为”!

比如,在主任门口,提着一个装满了“不该存在”的废纸的纸篓,“不经意”地走过。

想通了这一层,秦卫国的后背,竟冒出了一丝冷汗。

如果他的推测是真的,那么,这个叫陈潜的年轻人,其心机之深沉,布局之精妙,简直堪称恐怖!

他不仅算准了自己会看到,更算准了自己看到之后,必然会产生怀疑!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聪明了,这是一种对人性的、近乎妖孽般的洞察力!

“笃、笃、笃……”

秦卫国的手指敲击得越来越快,他的眼神也变得越来越亮。

他需要验证!

他需要立刻去验证自己的这个推测!

他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门口,拉开房门。

走廊里空无一人。他快步走向尽头的水房。水房里,陈潜已经不在了,只有几个硕大的、用来装垃圾的铁皮桶,摆在墙角。

清洁工每天上午十点会来清理,现在已经快十点半了,垃圾肯定已经被收走了。

秦卫国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几个垃圾桶,仿佛要将它们看穿。

他知道,只要自己现在走过去,翻开那个垃圾桶,找到陈潜扔掉的那个废纸篓,一切的真相,都将大白于天下。

但是,他能这么做吗?

他,秦卫国,堂堂的县委办公室主任,去翻一个垃圾桶?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他的威信何在?

更重要的是,一旦他这么做了,就等于是在向所有人表明,他已经相信了陈潜,怀疑了张浩。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这种“站队”,是官场大忌!

秦卫国的脚步,停在了水房的门口,陷入了剧烈的思想斗争。

去,还是不去?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次政治上的抉择。

最终,他缓缓地吸了一口气,转过身,朝着楼梯口走去。

他没有去翻那个垃圾桶。

因为,对他而言,真相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不是法官,他是县委办主任,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件事对办公室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及,如何评估手下这两名干部的价值。

那个废纸篓,无论里面装的是什么,它所传递的“信号”,秦卫国都已经完整地接收到了。

这就够了。

一个能设下如此精妙的局、未来可堪大用的年轻人,和一个只会用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来内斗、不堪重用的股长,这两者之间,谁更有培养价值,谁该被敲打,秦卫国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杆清清楚楚的秤。

……

下午两点,县委办公室。

张浩将自己写好的、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情况说明,恭恭敬敬地交到了秦卫国的办公桌上。在这份说明里,他将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并且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暗示陈潜年轻气盛、思想不成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领导注意”而采取了极端行为。

秦卫国接过说明,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便放在了一旁,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张浩心中有些打鼓,但还是硬着头皮问道:“秦主任,陈潜的情况说明……交了吗?”

“交了。”秦卫国从一堆文件中,抽出了另一份薄薄的、只有一页纸的稿纸,递给了他,“你看看吧。”

张浩疑惑地接过来,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陈潜的说明,写得简单至极,通篇都是“几点几分,我做了什么”的流水账,没有任何辩解和情绪。尤其是在看到最后那句“因接触时间过短……故印象不深”时,张浩的心中,更是涌起一阵狂喜。

蠢货!真是个蠢货!

这不等于是不打自招吗?!你连内容都记不清,说明你根本没有用心,这么重要的文件在你手里出了纰漏,你不背锅谁背锅?

“秦主任,这……”张浩故作痛心地说道,“您看,他自己都承认了,责任心如此涣散,这……”

“啪!”

秦卫国突然将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放在了桌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张浩的话,戛然而止。

“张浩同志。”秦卫国的声音,变得异常冰冷,连称呼都变成了最正式的“同志”,“作为综合股的股长,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不想着如何反思自己的领导责任,反而急着把所有的锅,都甩给一个刚来的新同志。这就是你的工作态度吗?!”

张浩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弄得一懵,额头上瞬间渗出了冷汗:“主……秦主任,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

“你不是那个意思,是哪个意思?”秦卫国的目光,如刀子一般,刮在他的脸上,“我问你,这份文件,保密等级是什么?为什么会让一个新同志,单独去复印?复印回来之后,你清点了吗?交接手续完善吗?这些流程上的漏洞,你这个当股长的,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

一连串的质问,让张浩哑口无言,冷汗涔涔而下。

“我……”

“行了,你不用说了。”秦卫国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这件事,到此为止。”

“到此为止?”张浩愣住了。

“对,到此为止。”秦卫国靠在椅背上,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泄密的事情,影响很坏,不能再扩大化了。我会亲自向李书记汇报,就说是我工作的失误,文件管理不善,导致了意外丢失。至于你……”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你,写一份三千字的深刻检讨,交给我。办公室副主任的推荐人选,组织上会重新考虑。你先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说完,他便不再看张浩,重新拿起了文件。

张浩站在原地,如遭雷击,脸色煞白。

他知道,自己完了。

秦卫国这番话,看似是把责任自己扛了,实则是彻底宣判了自己的“政治死刑”。丢掉了主任的信任,还想竞争副主任?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想不明白,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什么主任的态度,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他浑浑噩噩地走出办公室,整个人仿佛被抽掉了主心骨。

而办公桌后,秦卫国看着张浩失魂落魄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冷笑。

他拿起陈潜那份简单的情况说明,又看了一遍,最后,目光落在了那句“印象不深”上。

“好一个‘印象不深’啊……”

他轻声地自言自语道,然后,拿起红笔,在这份情况说明的右上角,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阅”字,下面,还重重地画了两道横杠。

在机关里,所有人都知道,领导在文件上画一道杠,表示“已阅”。

而画两道杠,则代表着——

“重点关注”。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