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标准的确立,如同给一架生锈的机器注入了些许润滑,让村子的运转略微顺畅了一些。但林凡清楚,这远远不够。胥吏的威胁如同阴云笼罩,而村里最根本的困境——粮食短缺,并未得到实质改善。

他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田野,聚焦于那些在田间地头艰难劳作的村民,以及他们手中那些效率低下的农具。

最扎眼的,便是那笨重无比的直辕犁。

二叔公和几个老农费力地驾驭着耕牛(村里唯一一头瘦骨嶙峋的老黄牛),拉着直辕犁艰难地破开板结的土地。犁辕是直的,转弯调头极其不便,需要很大的转弯半径,且入土角度生硬,需要驭手耗费巨大力气向下按压,才能保证一定的耕深。往往犁不了几趟,人和牛都已气喘吁吁,效率极低。

林凡站在田埂上,默默观察了很久。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搜索着农具演变的记忆。

曲辕犁!

唐代才出现并普及的曲辕犁!它的核心改进在于将直的犁辕改为弯曲的,使得犁身更轻便,转弯灵活,而且通过调节犁箭(连接犁辕和犁铲的部件)的角度,可以控制耕地的深浅,省力且高效!

以现有的技术条件,能造出来吗?

他仔细分析:核心在于辕的弯曲造型和犁箭的可调节结构。村里有老匠人,虽然不会打复杂的铁器,但处理木材、制作榫卯结构没问题。铁器匮乏,但犁铲(锹)的部分可以利用现有的铁锄头或耒锸改造,或者用硬木削尖再套上铁刃帽。

可以一试!

他找到二叔公和那位会木工的老匠人,再次在沙地上画起了图。

“二叔公,伯爷,我看这直辕犁用着实在太费力。我病中乱梦,好像见过一种辕是弯的犁……”他一边说,一边画出了曲辕犁的简易三视图,标注了关键部件:弯曲的辕、可以调节角度的犁箭、以及相对轻便的犁身。

二叔公和老匠人凑过来,看着沙地上那古怪的图形,眉头紧锁。

“弯的辕?这……这能用吗?不会一拉就断?”老匠人首先表示怀疑,他做了一辈子直辕犁,无法理解弯曲的辕如何受力。

“梦中所见,甚是轻便,转弯灵活,还可控制深浅。”林凡解释道,“伯爷,您手艺好,咱们试试看?就用村口那棵歪脖子桑木试试?那木头韧性好。就算不成,也就是费点力气,总比一直用这笨犁强。”

二叔公看着林凡那笃定的眼神,又想到火弓、细盐、标准秤,一咬牙:“老王头,就听林凡娃子的,试试!真要是好使,以后耕地能省多少力气!”

老匠人犹豫半晌,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对于工匠而言,一种新式器具的诱惑是巨大的。

接下来的几天,打谷场的一角变成了临时的“研发车间”。老匠人带着两个徒弟,按照林凡的图纸和不断调整的指示,开始选料、烘烤弯制木材、打造榫卯。

林凡几乎整天都泡在那里,不时提出修改意见。如何加强弯曲处的受力?犁箭的卡槽如何制作才能灵活调节又坚固?没有金属连接件,全靠榫卯和皮绳捆绑,如何确保结构稳定?

过程磕磕绊绊。第一次弯曲木辕时火候没掌握好,木头裂了。第二次犁箭的卡槽开得太浅,一拉就脱扣。

村民们远远看着,议论纷纷,大多并不看好。觉得林凡娃子又在“瞎折腾”,有这功夫不如多去刨两下地。

石柱和栓子也被拉来帮忙,他们力气大,负责烘烤和弯制木料。起初也是将信将疑,但在林凡清晰的指令和老匠人精湛的手艺配合下,一个造型古怪、与他们认知中完全不同的犁具,渐渐有了雏形。

几天后,一个简陋无比、甚至有些歪扭的原始版曲辕犁,终于制作完成了。它看上去甚至有些滑稽,通体木质,只有犁铲部分是用一块破铁锄头改造的,用皮绳死死捆扎在犁床上。

“这……这玩意真能犁地?”石柱摸着那弯曲的辕,一脸怀疑。

“试试便知。”林凡深吸一口气,心中也有些忐忑。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

当下,二叔公亲自赶着那头老黄牛,石柱和栓子在一旁护着,将新犁拉到了特意留下的一小块未耕的硬地上。

许多村民都被吸引过来围观,交头接耳。

套犁,挂钩。老黄牛似乎也觉得这新家伙事有点陌生,不安地甩了甩头。

“驾!”二叔公轻喝一声,挥动了鞭子。

老牛发力向前。只见那弯曲的犁辕似乎微微弹性形变,随即带动犁床,那铁铲轻松地切入了土中!由于辕是弯的,犁身自然有一个向下的趋势,无需二叔公费力下压,便保持着稳定的耕深!

更令人惊奇的是,到了地头,二叔公轻轻一扳犁梢,弯曲的犁辕使得整个犁身轻巧地就转了向!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开始了下一趟!

速度明显比直辕犁快!而且看起来驭手省力得多!

“咦?!”二叔公忍不住惊疑出声,老脸上放出光来,“轻!真轻巧!好转头!”

他又尝试着调节了一下犁箭的卡槽位置,改变了犁铲的入土角度,耕深果然发生了变化!

“神了!真能调深浅!”老匠人猛地扑到地头,看着那被轻易翻开、深度均匀的泥土,激动得手都在抖,“这……这犁……老天爷啊!”

围观的村民哗然!他们都是老庄稼把式,一眼就看出了这新式犁的巨大优势!省力、高效、灵活!这能节省多少畜力人力?能开垦多少以往因为难耕而放弃的边角土地?

“这犁……这犁……”石柱张大了嘴巴,看着那在田里顺畅滑行的古怪犁具,说不出话来。

“林凡娃子!这又是梦里得的?”七叔激动地抓住林凡的胳膊。

林凡看着那顺利工作的曲辕犁,心中也松了口气,点了点头:“侥幸梦得。”

很快,新犁被轮流试用,赞叹声、惊呼声此起彼伏。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林凡身上,如同看着一个真正的神人。

二叔公抚摸着那还粗糙的曲辕犁,如同抚摸着一件绝世珍宝,他猛地抬头,看向林凡,眼神炙热:“林凡娃儿!这犁,可能多做几具?”

林凡却摇了摇头:“二叔公,眼下铁器难得,木材和手艺也需时间。当务之急,是先保护好这第一具犁,仔细使用,看看还有何需要改进之处。待工艺成熟,材料凑齐,再慢慢打造不迟。”

他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曲辕犁是好,但推广需要资源。而且,它的出现太过超前,一旦流传出去,引起的轰动将远胜细盐,福祸难料。

“对,对!林凡娃儿说得对!”二叔公立刻明白过来,“这犁是咱林家坳的宝贝!不能外传!老王头,这犁就交给你了,仔细着用,看看哪儿还能弄得更好!”

老匠人连忙郑重答应,看着那曲辕犁的眼神,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

新的农具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如何保密?耕地时难免被偶尔路过的外村人看到。

林凡建议,尽量在村子靠近内部的田地使用,或者由最可靠的几个人在清晨黄昏时使用。同时,加快对现有直辕犁的改进,比如磨锋利锄头,加固榫卯,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

夕阳下,崭新的曲辕犁静静地停在打谷场上,散发着木材和泥土的气息。村民们围在旁边,兴奋地议论着,抚摸着,眼中充满了对丰收的渴望。

林凡却悄然退到远处。

农具只是第一步。水利、肥料、种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了。

而此刻,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胥吏胡三,已经离开快半个月了。按他的贪婪,应该快回来了。

这一次,他会带来什么?是更多的勒索,还是……更大的麻烦?

林凡的目光再次投向村外那条小路。

平静的日子,恐怕不多了。他必须尽快利用这曲辕犁带来的振奋,进一步凝聚人心,并准备好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波。

他看向那些围着曲辕犁、脸上终于有了光彩的村民。

力量,需要一点点积累。而人心,是最难积累,也最强大的力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