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4章

天还未亮,周母便敲响了周依依的房门。

“闺女,醒醒,一会儿跟你爸去城里,先起来吃饭。”

“好……”周依依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机械般地起身穿衣、洗漱。

收拾妥当来到堂屋时,桌上已摆好热气腾腾的鸡蛋饼和稀粥。她知道,这是母亲特意为他们准备的。临走前,周母还将剩下的鸡蛋饼包好,让周父带上路上吃。

在全家人注视中,周父和周依依踏上了进城的路。

去城里得先坐牛车到镇上,再转汽车,单程就得三个小时。汽车里汽油味呛人,再加上人多、行李多,不少人还抱着活鸡鸭,车厢里气味混杂。幸好是夏天,周依依坐在靠窗的位置,透过窗子吹进来的风让她觉得好受些。

一路颠簸,父女俩终于到了城里。周依依先去车站问了回程的时间,得知回镇上的车是下午三点,若赶不上就得等到第二天。

“还好你二叔经验足,开了三天的介绍信。”周父松了口气,“要是结果出来得晚也不怕耽搁。”

问清路线后,他们径直朝医馆走去。七十年代医院多为西医,中草药、尤其是人参一类,通常由医馆或参茸行收购,属于国营,交易光明正大。周依依虽好奇传说中的黑市,但她知道父亲不会同意,便还是先来医馆看看。

一路走来,她打量着城里的模样。东北重工业城市里,钢铁厂、机械厂、化工厂林立,一个工厂就能容纳几万人。厂里配有家属楼、幼儿园、小学,住房分配、福利齐全。一个“铁饭碗”的分量,在当时不亚于金山银山。

“爸,你看这些工人,多精神!以后我让哥哥们也进工厂,当工人,到时候村里人都得羡慕你。”周依依笑着说。

“哈哈,咱家除了你三哥一个老师已经烧高香了,再要出工人,那可是祖坟冒青烟了。”周父打趣,但话一出口便意识到不妥,忙住了嘴。

父女边走边问路,半小时后总算找到了医馆。

医馆里,一个年轻人正整理药材。

“同志,你们收药材吗?”周依依上前问。

“收。你们要卖什么?”

“人参。”

“哦?多少年份?”

“我们不太清楚,您看看。”

周父从衣兜里取出人参。那是周母连夜缝好的暗兜,既防挤压,又能顺便装钱。

年轻人看了一眼,点点头:“等一下,我去叫我师傅。”

他欲拿着人参进内堂,周依依连忙挡住:“这还是放在这里吧。您进去叫人就好。我们是乡下人,这一棵人参关乎一家人的生计,您见谅。”

年轻人笑了:“理解。放心,我们是正规医馆。”说罢,便进去请人。

片刻后,一位老中医随他出来。

老者仔细端详后道:“保存得不错,根须完整,大约五十年。我给你们一千二,若去参茸行,最多一千。”

周父心中一震,本以为六百块已是天价,没想到翻了一倍。他忍着激动,看向周依依。

就在此时,一个中年男人急匆匆跑进来:“沈老,快去看看我父亲,他快不行了!”

老者一时为难:“这人参的事还没谈好呢。”

“人命要紧,先去吧。”周依依开口道。

中年男人感激地望她一眼,连声应道:“对对,还是救人要紧。”

老者沉吟片刻,说:“病人需要人参吊命,不如你们一同过去,若合适就把参卖给他们。”

周依依点头:“好,爸,我们一起去。”

几人随即上了一辆黑色轿车,径直驶入一处四合院。院中虽有保姆出入,身份却以“亲戚”掩饰。周依依和父亲被安置在正院等候,老中医和中年男人则进了内室。

二十分钟后,他们出来了。

“老人家心脏久病虚损,方才施针暂稳,但还需药物补气。”沈老解释道,“若有人参,最好不过。”

“我卖!”周依依爽快答应。

“你不问价格吗?”老者笑道。

“您不是说好一千二吗?”

“救命时刻,你完全可以要高价。”

周依依微笑反问:“那您的诊金,会因为救命而涨价吗?”

老者愣了愣,随即大笑:“好!小姑娘年纪轻轻,心胸却不凡。”

“做人嘛,不能趁人之危。”周依依淡然道。

中年男人眼含敬意:“好女儿!”

很快,人参钱交割妥当。没想到,中年男人又掏出厚厚一叠钞票,足有两千元。

“我是钱钟全,市委书记。”他递上一张写有姓名和电话的纸条,“依依,你们家的恩情,我记下了。”

周依依毫不怯场:“钱叔叔,能救人是我们该做的。”

话音未落,她忽然又拿出一颗药丸,递给沈老。那是她从空间中取出的养生丸。

沈老仔细辨认,激动地说:“好药!快给老人服下。”

片刻后,内室传来喜讯,老爷子气色明显好转。钱钟全感激得热泪盈眶,连称这是“挽救了他们全家”。

“药只有这一颗,本想着留着,没想到今日真派上用场。”周依依叹道。

“是天意啊!”沈老由衷感慨。

临别前,周依依顺势问起:“沈老,我们村山里有不少草药,不知医馆收不收?”

“当然收。”沈老爽快答道,“普通药材五毛到七毛一斤,新鲜和炮制的都行。你若有,我都要。”

“太好了!这样乡亲们也能增加些收入。”周依依笑了。

钱钟全赞叹:“好姑娘,你二叔是真心为百姓考虑啊。”

目送父女离去,他对司机吩咐:“送到车站,一定让他们坐好位置。”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